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脏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确诊并已行PCI出院的冠心病患者110例,按个人意愿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选时和运动治疗6月后心肺运动试验、心脏超声的相关指标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心脏运动康复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6个月运动康复治疗后,康复组患者无氧阈(AT)、最大摄氧量(VO2max)、氧脉搏(O2pulse)、最大运动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AQ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张攀  汪明慧 《山东医药》2011,51(13):64-65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康复组给予逐渐增加的运动疗法和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后分别对反映生活质量的SF-36量表和运动能力的6min步行距离(6MWD)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康复组SF-36量表中8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提高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平板运动试验对确定冠脉临界病变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决定冠脉临界病变患者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介入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血管狭窄程度50%~70%的患者共115例,以上患者在CAG术后2~3d内行TET,再将TET结果阴性者分为A组(50例),TET阳性可疑患者分为B组(29例),TET结果阳性者分为C组(36例),最后比较三组中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比例,并对治疗效果随访1月~3年零4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A组50例,其中46例采取药物治疗,4例予以介入治疗(PCI),B组29例,24例药物治疗,5例给予介入治疗;C组36例,介入治疗23例,药物治疗13例;C组介入治疗显著多于A、B两组(P〈0.005),A、B两组药物治疗率显著多于C组(P〈0.005),两种治疗率A、B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平板运动试验能客观地反应心肌缺血状况,且方法简便易行,对于有冠脉临界病变患者治疗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2例门诊冠心病者被随机分为康复组(21例,运动康复+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21例,单纯药物治疗)。康复程序采用个体化原则,患者进行6个月的康复治疗,主要以运动疗法为主,兼以药物、心理治疗及康复咨询。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有明显下降,硝酸甘油用量有明显减少,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0.9±0.5)次/周比(3.2±1.0)次/周,硝酸甘油用量:(1.2±0.5)片/周比(3.6±1.0)片/周,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康复组运动能力明显增加[(3.1±1.5)METs比(4.0±1.6)METs],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2.5±0.6)级比(1.9±0.5)级,P均〈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能力、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李蕊  张艳  秦石成 《山东医药》2010,50(2):89-9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后左室壁运动情况,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左室壁运动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0技术分别记录30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术后7d左室短轴图像,测量左室壁运动参数的变化。结果与PCI术前相比,术后7d冠心病患者缺血节段的应变、应变率、缩短率显著增高(P均〈0.05),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左室扭转角度均增大。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左室壁运动情况改善;应用STI技术评价左室壁运动准确全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PCI)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PCI前后生存质量差异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总发生率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及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及3个月后均较前次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恢复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患者近期及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首次心肌梗死患者,平均于发病5.8±2.7周行PCI,并于术前(3.0±2.9天)、术后(4.8±2.5天)及随访期(术后6.2±1.7月)进行平板运动试验,以观察PCI对运动耐量的作用。结果PCI组术后早期运动耐量、运动持续时间、最大心率及心率-血压乘积明显增高。PCI后随访期患者运动耐量、运动持续时间较术前明显增高,但最大心率及心率-血压乘积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心肌梗死恢复期,PCI能改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左室功能及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行为干预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干预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对患者日常生活习惯的干预。结果干预组术后6个月的最大运动负荷量和运动代谢当量明显高于术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的最大运动负荷量、LVEF及METs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进行系统的行为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庭心脏康复运动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方法 纳入于三级医院行PCI术、在我社区居住的CHD患者92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PCI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家庭心脏康复运动,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心率、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及代谢当量(METs)。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BMI、心率、血压、LVEDD、LVEF、6min步行距离、METs及SAQ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MI、舒张压及LVEDD均低于治疗前,LVEF、6min步行距离、METs及SAQ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LVEDD低于治疗前,SAQ中的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低于对照组,LVEF、6min步行距离、METs及SAQ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心脏康复运动可降低CHD患者PCI术后的BMI,并调节血压,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受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珠  王武  吴志彪 《山东医药》2011,51(52):100-10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心内科确诊为AMI并进行PCI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进行PCI的同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仅进行PCI。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安全性。结果 PCI术后即刻和术后30 min观察组TIMI血流3级人数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术后AMI患者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制定的运动处方指导下的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运动耐量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华中阜外医院住院的成功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CPET制定的运动处方指导下的运动训练,共干预6个月。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运动耐量及心脏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峰值代谢当量、ΔVO2/ΔWR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CPET评估心肺功能,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冠心病PCI后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运动疗法对冠心病PTCA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改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心脏事件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PTCA术后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训练。结果:康复组运动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高于运动前,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冠心病PTCA患者的运动耐受力,降低其血脂水平,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平时缺乏运动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运动干预组和药物治疗组,运动干预组进行有氧运动,每周5次,每次30 min。药物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各组干预12周,干预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白介素-18(IL-18)水平,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健康人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清ICAM-1[(246.43±39.32)ng/ml比(335.03±61.99)ng/ml]和IL-18[(230.60±29.15)pg/ml比(308.67±48.08)pg/ml]水平明显升高,NO[(80.34±13.22)μmol/L比(48.54±7.64)μmol/L]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与治疗前比较,经12周运动干预后,ICAM-1[(333.47±57.29)ng/ml比(304.66±45.58)ng/ml]和IL-18[(310.82±47.37)pg/ml比(290.18±38.47)pg/ml]水平明显下降,NO[(49.88±7.90)μmol/L比(54.00±8.83)μmol/L]水平明显升高(P〈0.05)。运动干预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当(P〉0.05)。结论:长期规律有氧运动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与冠心病严重度的关系,以及运动试验中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病例,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 Duke 评分和 Gensini 评分,并分为对照组(39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31例)和三支病变组(30例);CAG 前1个月内完成症状限制性踏车运动试验并测定心脏变时功能指标最高心率与预测最大心率值之比(rHR)和心率储备率(HRR)。结果冠心病双支病变组[rHR(0.79±0.08),HRR(0.63±0.11)]和三支病变组[rHR(0.78±0.07),HRR(0.59±0.12)]的心脏变时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rHR(0.89±0.06),HRR(0.80±0.10)]和单支病变组[rHR(0.86±0.08),HRR(0.74±0.15)](均 P<0.01);rHR 在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及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R 在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R 和 HRR 与 Duke 评分(r 分别为-0.554、-0.578,均 P<0.01)和 Gennisi 评分(r 分别为-0.453、-0.467,均 P<0.01)呈明显的负相关。运动试验无 ST 段下移但 rHR<85%或 HRR<72%的患者中冠心病发生率达75%。以 rHR<85%或 HRR<72%作为 ST 标准阴性患者的附加阳性判定标准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敏感性86.8%(P<0.01)、84.6%(P<0.01),特异性46.2%、46.2%,准确性74.6%(P<0.05)、73.1%,阳性预测值79.0%、78.6%,阴性预测值60.0%、56.3%]略高于传统的 ST 标准(敏感性63.7%,特异性64.1%,准确性63.8%,阳性预测值80.6%,阴性预测值43.1%)。结论心脏变时功能与冠心病的严重度呈负相关,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可以预测冠心病的严重度。运动试验中无 ST 段下移的变时功能不全患者有较高的冠心病发生率,rHR<85%或 HRR<72%可以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附加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5.
李婧  董丽  阿荣  王悦喜 《心脏杂志》2010,22(2):215-219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和6个月以后血浆中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和近期预后价值。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7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PCI组(51例)和对照组(20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动态观察其血浆NT-proBNP浓度,分别比较PCI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 h、术后24 h和术后6个月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随访期间PCI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的变化。经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与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IVSW)与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E/A比值以评价心功能。结果: PCI组术后6个月血浆Log NT-proBNP浓度[(2.0±0.5)ng/L]显著低于术前[(2.4±0.5)ng/L]水平(P<0.05)。对照组患者6个月后血浆Log NT-proBNP浓度[(2.5±0.6)ng/L]明显高于PCI组[(2.0±0.5)ng/L](P<0.05)。比较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PCI组患者术后6个月LVEF[(62±10)%]较术前[(64±10)%]有所下降(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6个月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提示血运重建与药物治疗联合可能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且NT-proBNP对冠心病患者可能具有近期预后价值,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早期干预,尽可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min步行试验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康复治疗中的意义。方法:64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术后2周及3个月时两组6min步行试验时的距离及心绞痛诱发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6min步行距离均较2周时明显增加(P0.05),且术后2周及3个月时康复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435±56)m,(465±52)m]均较对照组[420±39)m,(440±45)m]明显增加(P均0.05),另外,术后3个月6min步行距离试验诱发的心绞痛:康复组的显著少于对照组(0%:9.4%,P0.05)。结论:康复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减少心绞痛的发生。6 min步行试验对术后康复效果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血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运动实验中冠心病(CHD)与非冠心病(NCHD)血压(BP)变化特点,方法:将130例患分成正常,CHD,高血压,高血压伴CHD4组,观察各组在实验过程中收缩压(SBP),SBP变异指数,舒张压(DBP),DBP变异指数的变化特点。结果:运动SBP多升高,SBP,SBP变异指数在CHD与NCHD之间无差异。运动中DBP多下降,正常组的DBP较CHD组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运动实验中CHD的DBP较运动前下降程度比正常人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