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酸碱紊乱发生情况和血液阴离子间隙 (AG)状态.方法对65例HIE患儿进行血气、血清电解质及AG测定,应用预计代偿公式判 断酸碱紊乱类型.结果高AG 73.8%(48/65),正常AG 23.1%(15/65),低AG 3.1% (2/65).单纯酸碱紊乱32.3%(21/65),双重酸碱紊乱56.9%(37/65),三重酸碱紊乱 (TABD)6.2%(4/65),正常4.6%(3/65).HIE患儿血液酸碱紊乱呈高AG状态;AG值的高 低、高AG发生率及酸碱紊乱类型的分布与HIE临床分度无关(P>0.05).结论HIE酸碱紊 乱呈高AG状态,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是2种最基本的酸碱紊乱.  相似文献   

2.
吴起武 《中国妇幼保健》2011,(19):2939-2941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阴离子间隙(AG)变化及其与血清电解质的关系。方法:对335例出生时窒息并经复苏处理后的新生儿作血电解质、肾功能、动脉血气检测,计算AG值。结果:高AG 161例(48.06%),正常AG 162例(48.36%),低AG 12例(3.58%)。轻、重度窒息组高AG发生率分别为47.40%、52.17%;AG均值分别为(16.01±5.73)mmol/L、(17.31±6.86)mmol/L,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G值与血清Na+成正比,与血清HCO3-成反比,与血清C l-无明显相关。结论:窒息新生儿高AG发生率高,AG值升高同血清Na+和HCO3-关系密切,应常规测定AG值以指导治疗,避免盲目补碱。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阴离子间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测定62例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血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计算AG值,46例同时做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高AG 28例(45.16%)、正常AG 32例(51.61%)、低AG 2例(3.23%)。AG增高与血Na+浓度成正比,与HCO3-呈反比,与血Cl-和BUN、Scr无明显相关性。轻、重度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AG水平、高AG发生率、血电解质及肾功能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AG代酸发生率高,应常规测定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气分析,计算AG值指导治疗,以免盲目用碱纠酸。  相似文献   

4.
阎琳晶  吴起武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427-3429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测定355例高胆新生儿的血清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计算AG值,76例患儿同时做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高AG 145例(40.8%),正常AG 181例(51.0%),低AG 29例(8.2%)。AG增高与血Na+、BUN、Scr浓度成正比,与HCO3-、Cl-呈反比。轻、重度高胆新生儿的AG水平、高AG发生率、血电解质及肾功能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AG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高,应常规测定血电解质、肾功能及动脉血气,计算AG值以指导治疗,以免盲目用碱纠酸。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阴离子间隙、电解质与心肌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青  卢宪梅  郭秋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684-1685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阴离子间隙(AG)、电解质及心肌酶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第一诊断HIE患儿的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心肌酶,并与30例正常足月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HIE以代谢性酸中毒,且以高AG代酸为主,高AG发生率与病情轻重相关。电解质以低钠、低氯、低钙为主,重度HIE明显低于轻、中度组。血钾水平无明显变化。心肌酶活性随HIE病情加重明显升高。结论:HIE患儿酸碱平衡、血电解质及AG值有明显改变,易合并心肌损伤,需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杨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302-2302
阴离子间隙(AG)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已为临床医生所关注。本文探讨了新生儿窒息的AG值变化及其与代谢性酸中毒之间的内在联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窒息组:100例窒息患儿均为我院分娩,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女42例;轻度窒息78例,重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酸碱紊乱发生情况和血液阴离子间隙(AG)状态。方法:对65例HIE患儿进行血气,血清电解质及AG测定,应用预计代偿公式判断酸碱紊乱类型,结果:高AG73.8%(48/65),正常AG23=1%(15/65),低AG3.1%(2/65),单纯酸碱紊乱32.3%(21/65),双重酸碱紊乱56.9%(37/65),三重酸碱紊乱(TABD)6.2%(4/65),正常4.6%(3/65),HIE患儿血液酸碱紊乱呈高AG状态,AG值的高低,高AG发生率及酸碱紊乱类型的分布与HIE临床分度无关(P>0.05),结论:HIE酸碱紊乱呈高AG状态,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是2种最基本的酸碱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动脉血气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农垦三亚医院产科出生并有窒息情况的新生儿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比较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pH值、氧分压、碱剩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t值分别为4.372、3.895、6.751,均P<0.05),二氧化碳分压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t=-5.964,P<0.05);轻度患儿与中重度患儿之间pH值、氧分压、碱剩余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脐动脉血气分析能有效准确地评估窒息患儿出生时缺氧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与阴离子间隙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新生儿窒息阴离子隙 (Anionlgap,AG)的改变观察尚少有报道 ,现我们着重对新生儿窒息进行血气、血电解质测定 ,计算 AG值进行同步观察 ,对 AG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 所有病例均为 1995年— 2 0 0 1年我院产科转入儿科住院的缺氧窒息患儿 ,符合《实用儿科学》第 6版诊断标准 ,即 Apgar's评分法。共 183例 ,其中轻度窒息 10 7例 (4— 7分 ) ,重度窒息 76例 (≤ 3分 )。1.2 方法  183例患儿均在窒息缺氧后 4 8h内取桡动脉血检测 ,用端土产 AVL 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气、电解质、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肌活动指数(Tei指数)在评价新生儿窒息后右室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60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轻度窒息组)35例,重度窒息(重度窒息组)25例,另选择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于出生后24~48 h以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口心室舒张早期峰值(E峰)、心室舒张晚期峰值(A峰),计算E/A,并从血流频谱测得右室心肌活动指数(RV-Tei指数).结果 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RVEF、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RV-Tei指数均较对照组升高(0.489±0.090、0.625±0.100比0.345±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RV-Tei指数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新生儿RV-Tei指数与PASP呈正相关(r=0.950,P<0.05),与胎龄、体重、心率无相关性(r=-0.068、-0.280、-0.360,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引起新生儿右室功能减低,Tei指数是评价窒息新生儿右室功能早期变化的简便而敏感的多普勒超声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及电解质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莉 《现代医院》2008,8(1):42-43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出生早期血糖、电解质的变化,为治疗及监护提供依据。方法窒息新生儿在生后24h内采取股静脉或颈静脉血2ml。观察组采血时平均日龄8.62h,对照组10.2h,留取血糖标本均在喂养和输液前取血。结果观察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血糖<2.24mmol/L者,观察组11例(34.4%),对照组2例(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2=4.79,p<0.05)。观察组血清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其中血清肌酐≥132μmol/L者6例。血清钠浓度低于对照组,其中血清钾>6.4mmol者观察组18例,对照组6例,两组差异显著(2=3.89,p<0.05)。血清钠<124mmol/L者观察组23例,对照组9例,差异非常显著(2=10,p<0.01)。两组血清氯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血钙低于对照组,其中低于1.8mmol/L者观察组8例,对照组1例,差异显著(2=4.44,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注意血糖、血钠、钙、钾的检测,防止低血糖、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新生儿窒息对患儿血清电解质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71例窒息新生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钾、钠、氯电解质进行了监测.结果 新生儿窒息后血钠显著降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高达60.67%.动态观察表明窒息新生儿血钠值在病后2~3天继续下降,5~7天开始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而且血钠降低的程度与病情及预后有关.而血钾、血氯在任何情况下变化均不明显.结论对窒息新生儿要重视血钠的监测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生后72 h内三个不同时间段电解质水平变化及电解质紊乱情况。方法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重度窒息新生儿23例(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新生儿27例(轻度窒息组),分别于生后0~24h、25~48 h、49~72 h三个时间段抽取静脉血2ml检查,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血钠、钾、氯、钙、磷、镁等电解质水平变化情况及低钠、钾、钙、镁血症发生率。结果生后三个时间段血钠、钙水平重度窒息组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血镁水平在25 ~48 h和49~72h时间段重度窒息组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而在0~24h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水平仅在49 ~72 h时间段重度窒息组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血氯、磷水平在各个时间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窒息新生儿生后易发生电解质紊乱,以25 ~48 h时间段为甚,而低镁血症则多发生在25~48 h、49 ~72 h两个时间段。应在不同时间段检测血气、电解质水平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清、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讨其与β2-微球蛋白(β2-MG)在窒息肾损害时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窒息新生儿按照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每组各25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检测研究组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尿液TGF-β1及β2-M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急性期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血清、尿液TGF-β1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三组间差异显著,三组间每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恢复期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清、尿液TGF-β1水平均较急性期有所上升,但重度窒息组仍低于轻度窒息组及对照组(P<0.01),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β2-MG变化与同期TGF-β1改变相反。结论:TGF-β1参与了新生儿窒息肾损害的病理过程,并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中miRNA-21、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分为:缺血缺氧组49例;正常对照组29例,共计78例。两组于生后24~48h内采血5mL。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中miRNA-21和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缺氧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缺血组血清中miRNA-21和HIF-1α均呈现高表达(P0.05)。结论血清中miRNA-21和HIF-1α的高表达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关,并可作为早期判断脑损伤的有用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麦海珊 《现代保健》2013,(23):32-33
目的:探讨窒息对早产儿血钙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新生儿病区2011-2012年住院患者129例分为窒息足月儿组(A组)36例,窒息早产儿组(B组)15例,无窒息早产儿组(C组)78例。分别于生后3h内和生后24~48h取动脉血查游离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三组的血钙水平在生后3h内均在正常范围,生后24~48h分别降至(0.94±0.16)mmol/L(t=8.538,P〈0.01),(0.80±0.13)mmol/L(t=5.937,P〈0.01)和(0.95±0.15)mmol/L(t=12.071,P〈0.01)。三组生后24~48h血钙水平的两两比较,A组和B组、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3,P〈0.05),显示窒息早产儿组比无窒息早产儿组血钙水平更低。结论:窒息足月儿组、窒息早产儿组和无窒息早产儿组的血钙水平均在生后24~48h降至最低,且窒息早产儿组的血钙水平更低,表明窒息对早产儿的血钙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生后早期血气、电解质与脑电图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盛晖  张淑敏  张雪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24-442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生后早期血气、电解质与新生儿脑电图的相关性。方法:对75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于生后1h内进行动脉血气、电解质测定,12~48h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75例窒息儿其中轻度窒息56例,重度窒息19例,并据动脉血气异常与否分为血气正常型及血气异常型。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轻度窒息组46.4%,重度窒息组52.6%,脑电图重度异常发生率两组分别为:3.6%及26.3%;血气正常型脑电图异常率为:42.1%,血气异常型54.1%,脑电图重度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6%及16.2%。研究表明出生早期有动脉血气异常的窒息儿,脑电图重度异常率高于血气正常的窒息儿(P<0.05),同时重度窒息组脑电图重度异常率也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解质及血色素值异常与脑电图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电解质异常的窒息儿脑电图异常率也达到了55%,其中包括重度异常1例,因而也不能忽视电解质异常所造成的影响,结论:提示出生早期动脉血气异常的窒息儿与重度窒息儿脑血流再灌注损伤更明显,预后不良的可能性会增加,更应注意脑损伤的预防与修复。同时提示早期新生儿血气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有无及程度、预后的指标之一。总之积极纠正血气、电解质,使之尽快达到正常范围在窒息复苏中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