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长海医院标准卒中救治流程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选择2013年9月10日至2019年12月31日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的大血管闭塞AIS患者876例,排除病例资料不全者66例,最终纳入810例.按照是否采用标准卒中救治流程(2018年6月22日起实...  相似文献   

2.
施天明  张锦华  史宗杰  赵鸿琛  潘婕  耿昱 《浙江医学》2017,39(13):1102-1104,1107
目的探讨急救流程优化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穿刺”时间(DT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流程优化前(2015年3至12月)32例为对照组,针对院内延误主要环节对原有急救流程实施改进后,2016年1至9月7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入院至影像检查完成时间(DTI)、影像检查完成至送达导管室时间(ITS)及送达导管室至股动脉穿刺时间(STP)、工作时段DTP、非工作时段DTP以及院内延误质控合格率。结果观察组DTI20(4~124)min、ITS48(2~209)min、DTP87(30~232)min以及工作时段DTP91.5(91~307)min、非工作时段DTP87(32~230)min均较对照组[33(9~59)、87(5~227)、134(53~307)、169(30~232)、114.5(53~244)min]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院内延误质控合格率(76.3%)较对照组(40.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院内延误质控合格率超过预期目标。结论对急救流程开展优化改进措施,可显著缩短急诊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常规流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卒中绿色通道流程行静脉溶栓的72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到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各关键时间点。结果实验组到院至急诊医生接诊时间、到院至卒中小组评估时间、到院至CT检查完成时间及到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常规采集至报告时间和凝血功能采集至报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可以显著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门-针时间,减少静脉溶栓的院内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4.
苗蔚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0):677-677
2006年2月的《卒中》杂志(Stroke,2006,37:419-424)报告,对于不适宜做静脉内溶栓的卒中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end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therapy,ERT)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选择,在美国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5.
目前,静脉溶栓仍然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有效手段,但其过窄的时间窗、过低的大血管再通率是不争的事实;血管内治疗虽然能够扩大时间窗、提高再通率,却并不能保证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然而,任何一项新技术、新冶疗措施的实施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唯有通过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6.
罗国英  陈秀芳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0):1783-1786
目的 探讨卒中护士参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救治流程再造的效果,提出有效的流程优化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2018年1月—2019年1月实施常规静脉溶栓救治流程的64例纳入对照组,2019年2月—2020年2月实施卒中护士参与静脉溶栓救治流程再造的64例纳入研究组。比较2组救治效果。 结果 研究组接诊到CT检查时间、CT检查到溶栓治疗时间、接诊到溶栓治疗时间分别为(12.05±6.23)min、(18.89±9.21)min、(30.52±8.01)min,均短于对照组[(15.85±7.51)min、(28.62±8.75)min、(45.62±9.51)min,t=3.115、6.127、9.715,均P<0.05];溶栓后2周,研究组NIHSS、mRS评分分别为(9.21±3.52)分、(1.92±0.52)分,低于对照组[(10.54±4.24)分、(2.25±0.66)分,t=1.931、3.142,P=0.028、0.001];研究组静脉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为1.56%,低于对照组的12.50%(χ2=4.302,P=0.038);研究组病死率为1.56%,对照组为4.69%(χ2=0.258,P=0.61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44%,高于对照组的85.94%(χ2=6.942,P=0.008)。 结论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卒中护士参与的静脉溶栓救治流程再造可缩短急诊溶栓各环节时间,改善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再通的方法及其疗效,安全性.方法 26 例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男性15 例,女11例,从发病距接受治疗时间为 6h 以内.分5组:1 组动脉溶栓后遗有明显狭窄,同时予以支架治疗(4例);2 组动脉溶栓后血管未通(4例),术后药物治疗,3 组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术后药物治疗;4 组动脉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5例),术后药物治疗;5 组机械溶栓后放置支架(4例).比较各组再再率、NHJSS 评分,死亡率.结果 血管完全再通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HIHSS 评分明显改善.其中以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血管再通率最高,无死亡.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关键是使闭塞的血管尽早再开通,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再通的方法及其疗效、安全性。方法26例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男性15例,女11例,从发病距接受治疗时间为6h以内。分5组:1组动脉溶栓后遗有明显狭窄,同时予以支架治疗(4例);2组动脉溶栓后血管未通(4例),术后药物治疗;3组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术后药物治疗;4组动脉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5例),术后药物治疗;5组机械溶栓后放置支架(4例)。比较各组再通率、NHISS评分、死亡率。结果血管完全再通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HIHSS评分明显改善。其中以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血管再通率最高,无死亡。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关键是使闭塞的血管尽早再开通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院前预警对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就诊到溶栓时间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经我院卒中绿色通道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15例AI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院前预警(n=40)和无院前预警经门、急诊就诊(n=75)进入卒中绿色通道患者就诊至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的差异.同时观察2组患者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nset to needle time,ONT)、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90 d良好神经功能预后(mRS评分0~2)率、90 d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院前预警组ONT略长于无院前预警组[(207.00±89.71) min vs(175.11 ±65.21) min,P=0.031];但DNT明显短于无院前预警组[(42.57±19.58) min vs(59.55±13.95) min,P<0.01];2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90 d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率、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分析结果显示,院前预警组患者入院-开始影像检查、获得影像结果-患者家属同意溶栓的时间明显短于无院前预警组(P <0.05,P<0.01);2组患者开始影像检查-影像检查结束时间、患者家属同意溶栓-开始溶栓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预警可明显缩短患者DNT.对于不具备溶栓条件的机构转诊可疑AIS患者时,应做到院前预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uA)浓度的变化对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对176例发病24h内患者,应用弥散加权核磁共振(DWI)检查,证实为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经改良的NIH卒中(mNIHSS)评分5分以上,随访观察血尿酸、尿囊素(尿酸的非酶代谢产物)浓度变化对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66例血管再通患者多数接受溶栓治疗,uA浓度在48h降低,然后逐渐升高呈u行改变,14d时mNIHSS评分降低,UA和尿囊素浓度变化与DWI梗死体积明显相关。结论UA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消耗和再生性抗氧化剂,其浓度的变化与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11.
叶松福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17+21
目的探讨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就诊时间为非换班期间前往医院就诊,观察组49例患者则是在换班期间进入急诊科室就诊,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脱离危险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82.38±3.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8.25±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6.12%,致残率为12.24%,虽然略低于对照组的10.20%、18.36%,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有一定影响,其中完成各项检查时间较慢,影响患者溶栓开始时间,且不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金纳多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男37例,女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为期45d的金纳多序贯疗法,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结果金纳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治疗第14天、第45天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第45天的NFDS较治疗第14天明显降低(P〈0.05)。金纳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第14天时有效率为82%,治疗第45天时有效率为96%。结论金纳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已广泛用于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救治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475例,分为时间追踪组(n=291)和非时间追踪组(n=184)。对比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影像学检查时间(DIT)、影像学检查至静脉溶栓时间(INT)、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NT)、影像学检查至股动脉穿刺时间(IPT)、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PT)、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和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PT)。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启动时间追踪与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ODT与DPT相关性。结果 在静脉溶栓患者中,时间追踪组DNT短于非时间追踪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3,36)min vs 33(23,43)min,Z=2.123,P<0.05];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呈负相关(r=-0.293,P=0.001),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无相关性(r=-0.034,P=0.723)。在血管内治疗患者中,时间追踪组ODT、OPT均长于非时间追踪组[246(113,431)min vs 166(82,299)min,342(211,519)min vs 277(142,406)min],DIT短于非时间追踪组[18(14,23)min vs 26(16,3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67、2.182、4.077,P均<0.05);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PT呈负相关(r=-0.234,P=0.024),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PT无明显相关性(r=-0.056,P=0.424)。结论 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速度,消除ODT对DNT、DPT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彭方亮  周晓 《四川医学》2012,33(1):96-97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产后出血中的疗效以及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10月~2010年3月期间9例采用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的病例,9例产后出血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行子宫动脉造影,并应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结果 9例产后出血患者采用传统疗法均不能有效控制出血,采用介入疗法后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血,纠正患者休克状态,并且介入治疗具有时间短,止血快,能够保留子宫等功能.术后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介入治疗能够控制传统疗法所不能控制的严重产后出血,提高产妇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的生存率,为临床应用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20万U)静脉滴注,连续7d。观察组18例,行全脑血管DSA造影,明确责任血管后超选择插至病变血管,应用尿激酶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h,3d,14d后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测定分析,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2.0+9.0)分和(8.0±8.0)分,治疗前后相差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0.0±10.0)分和(15.0±9.0)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进步)为88.9%(16/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1/3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静脉溶栓更为确切,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并发肺栓塞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对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并发肺栓塞的8例患者的诊断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分别于术后4~35 h内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栓塞,表现为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痊愈出院,无死亡发生.结论 提高对布-加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肺栓塞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6-9
目的分析扩容疗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预后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登记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标准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进行扩容,对比两组及其各亚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短期和长期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短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灌注状态者出院时、短期改善、出院3个月、长期改善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低灌注状态者(P0.05)。结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扩容疗法适用于大动脉粥样硬化低灌注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短期和长期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缺血性脑卒中(IS)的药物治疗研究情况,并对IS的药物治疗前景作一展望。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结果由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致死率明显降低,实验证明脑保护剂的应用可以延长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并增强其疗效;但由于上述药物的不良反应限制了他们的应用。结论联合用药是缺血性卒中临床治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何旭明 《华夏医学》2014,27(6):170-173
中风是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治疗上多以西医治疗配合中医药康复治疗,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较好疗效,方法大致可分为中药口服、针灸外治以及传统康复运动疗法等,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