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仲景妇科病情志致病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立佳 《新中医》2005,37(5):10-11
探讨仲景在妇科病中论述情志致病的特点。从重视情志病因、重视情志疾病、重视情志症状及情志方药的特点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强调情志因素在妇科疾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中医在治疗慢性咳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诸多章节条文述及慢性咳嗽的辨证论治,其理法方药自成一体,可见其对慢性咳嗽治疗的重视。本文列举了甘草泻心汤、三物黄芩汤、大黄甘草汤、当归芍药散等经方对于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运用,并分析其治疗特点及应用,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  相似文献   

3.
从《伤寒论》药物归经看仲景注重脾胃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义展  黄贵华 《河南中医》2010,30(4):313-315
目的:探讨《伤寒论》处方用药特点与仲景重视脾胃的关系。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伤寒论》药物的归经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在五脏、六腑之间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中高频分类药物中,使用味数及使用频数均以归脾经、胃经为最多,提示仲景高密度地、高重复率地使用归脾经、胃经药物。结论:仲景在处方用药方面高度注重脾胃。  相似文献   

4.
中医辨证论治,是把症状作为辨证的基本依据和事实看待的。因此,症状的观察、识别和判断,对辨证过程及其结果,都有直接的影响。而一个症状的确定,在医者的头脑中,或是在语言、文字上,都有表达这一概念的客观形式,即表述的形式。本文通过对创立辨证论治诊疗体系的《伤寒论》证状描述特点的分析指出:仲景的症状描述突出部位特征;性质上描绘细微,并有单性和复性之分;对于以不尽相同的表现形式的同一症状,采用了各种说明性描述;重视阴性症状的描述,将之作为说明病理变化的反证。  相似文献   

5.
仲景治痞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兆林 《河南中医》2009,29(12):1151-1151
从《伤寒论》中痞证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特点、辨证施治、方药配伍以及用药特色、煎煮方法等六个方面,阐释了仲景活痞特色。  相似文献   

6.
参考朝鲜医著《东医宝鉴》引用的仲景文献,比较今本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匮玉函经》等内容,并对既往研究中提及的仲景佚文进行再次确认。分析《东医宝鉴》所引仲景文献的著录方式、引文特点,从而探讨、还原《东医宝鉴》编纂过程中选录仲景文献的历史原貌,为今后研究仲景相关文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藏》编纂项目正在进行中,伤寒金匮类古籍的编纂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入选《中华医藏》的244部伤寒金匮类古籍的版本进行调研,可以清晰地看出版本分布的特点,包括地域特点和机构特点。对这些版本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推动仲景学术研究与仲景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阐述《金匮要略》痛证的治法特点,认为仲景治疗痛证,重视辨病,病与证结合;针对疼痛,注重分病位、病性、病程选择适宜的治法。  相似文献   

9.
仲景对小便小利的证治颇为重视,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中,涉及小便不利的条达36处,笔对这螳条进行了分析、归纳,以探讨仲师对小便不利的辨治规律,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0.
仲景脉法是仲景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张仲景在总结继承总结《内经》《难经》脉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仲景脉法,自成体系,切合实用,为后世脉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景脉法对我们理解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学好《伤寒论》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重视《伤寒论》中的仲景脉学思想,学习继承仲景脉法,传承经典,实践创新,融合各家脉学思想,领会其中的深意,为现代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所论下利包括泄泻、痢疾两种,《金匮要略》《伤寒论》中记载下利治法甚多,同病异治即后世辨病分型论治法,仲景组方尤其重视该辨证特点,从下利病篇浅析仲景关于同病异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缓中补虚”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属于治则范畴。原方在病机、症状上均以瘀血为主,但在治疗上,仲景没有使用攻下瘀血的办法,而是以“缓中利、虚”,本文中从组方特点、方证探讨、临床应用和文献研究等方面,探讨该治则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虽非脉学专著,但其所论脉法却极精详。脉证合参是其诊病的基本特点,更具特色的是原书所载脉法往往独以脉象阐述病机,确定病位,作诊断及鉴别诊断,建立治则方药,判断预后等等。本文试就仲景脉法特点作一浅论。1 重视脉证合参仲景重视脉证合参,在其二书中大多是脉证并举,辨治结合。如《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条文中脉证俱备,且将脉象冠以诸证之首,明确提出了太阳病的主要脉证,并列为太阳病的提纲。又如在《金匮·痉湿日曷篇》:“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条文同…  相似文献   

14.
白晓晓  陈继婷 《河南中医》2011,31(9):964-965
在《金匮要略》处处体现了仲景诊疗疾病时重视脾胃的思想,无论是在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还是在选方用药、服药方法等方面均贯穿了仲景重视脾胃的思想,为后世医家重视以脾胃论治疾病提供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少阴寒化证辨治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脉微细、但欲寐、自利而渴、小便色白在《伤寒论》少阴寒化证中的辨证意义。提出少阴寒化证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认为《伤寒论》寒化证辨证具有重视疑似辨证、多见或然证的特点。并进一步概括出仲景运用温法治疗疾病的用药特点,分析了其预后与转归。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金匮要略》全书中口渴与小便的相互关系,从揭示病机、辨明病位、鉴别疾病、指导治疗、推断预后五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说明仲景在论治杂病时重视人体的正气的特点,尤其在考虑人体的津液损伤程度方面,辨口渴和小便异常与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希望对临床诊治疾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伤寒论》中太阳病提纲证中为什么没有提发热这一重要症状,作者认为仲景在这里是详恶寒而略发热,重点突出,能很好的为后世医家学习《伤寒论》条文起到提纲携领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仲景辨治心阳虚证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阳虚证是临床常见证候及最终转归,是导致死亡的主因之一。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于心阳虚证有其独特的辨治规律。心悸、心胸痞满、胸痹心痛和畏寒肢冷是心阳虚证的主症,或可伴见肺系、脾系、肾系等症状,病程较长者还可出现心脾同病或心脾肾同病。按病情程度可分为心阳不振、心阳虚衰和心阳暴脱三个阶段,桂枝甘草汤、真武汤和四逆汤分别是其代表方,桂枝和附子是仲景最常用的两味药。其治疗大法和常用药对精简独到,同时重视五脏相关的整体性,关注外感与内伤等致病因素的特点,其辨治精髓在现代临床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祖国医学研究杂病的一部重要医籍,对杂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然重视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则是仲景治疗杂病的最大特点之一。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预防为主重在脾胃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变预后,与脾胃功能的盛  相似文献   

20.
王付  杨志强 《中医药学刊》2004,22(5):808-809
《伤寒杂病论》之所以为历代临床医家所重视,是因为其开创了辨证论治体系,其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内涵是辨病、辨证与辨症的有机结合。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是如何辨病、辨证、辨症的?又是如何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