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戴丽华 《浙江肿瘤》1997,3(4):211-213
目的:探讨全切除内括约肌和部分外括约肌仍保留肛门控制能力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方法:自1991年7月至1994年12月对12例拒绝做壁人工肛门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切除结肠管吻合术,9例肿瘤位于极靠近齿线的齿线上方,3例肿瘤达齿线,把直肠段翻转拖出肛门,在肛门外施行肛管及肛周组织的横断切作和结肠肛管的吻合,结果:肠管远端的切缘在齿线上0.2cm至齿线下1cm的范围,标本的远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无并  相似文献   

2.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88例T1期和他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并进行Kirwan分级,观察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肛门括约肌功能和5年生存率。结果88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1—8年不等,平均随访时间4.3年,其中随访5年以上者3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3.4%),吻合口狭窄4例(4.5%),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1.1%)。随术后评估时间的延长,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逐渐改善,Kirwan分级水平不断减低;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5年生存率为75.0%。结论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超低位直肠癌较理想、安全的术式,术后根治效果良好,肛门括约肌功能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是许多学者一直研究的课题,综合近年的有关文献认为恶性程度低的早期低位直肠癌经单纯局部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而恶性程度高的的早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加盆腔放疗或化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进展期低住直肠癌,经术前放疗,降低肿瘤分期后,行局部切除或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P9rks术)也可获得Miles术类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水清 《实用肿瘤杂志》1998,13(6):352-353,359
对97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术,根据病期和治疗情况分为,早期直肠癌17例,综合治疗组49例,单纯手术组31例,肝转移率分别为4.8%、8.1%、14.3%;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6.3%、14.8%;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外科医生从未停止对保肛手术的探索,只有在"保命、保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探讨保肛问题.直肠肿瘤患者对保留肛门有着强烈而广泛的需求.仅仅出于肿瘤学安全的考虑,不加区别地拿掉患者的肛门也是不人道的.保肛手术有很多种,但只有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的ISR(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手术可以被称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利用支撑管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4例利用支撑管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3例,随访时间平均80个月,局部癌复发2例。结论利用支撑管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低位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利用超低位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1例肿瘤距齿状线2~4cm的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治疗,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结肠直肠超低位吻合。术后按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分为3组,齿状线组19例,0~1cm组33例,1~2cm组39例。观察3组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病死率,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8%、81.4%、71.2%;经统计学检验,三组间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肛门功能优良率评定:齿状线组77.8%,0~1cm组90-3%,1~2cm组94.3%。结论:对于患者强烈要求保肛的低位直肠癌,在手术技巧娴熟的基础上,利用单吻合器在齿状线上2cm内甚至齿状线处实施超低位吻合的保肛手术安全可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改进的吻合器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端吻合器(EEA)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的吻合术中,由于直肠残端荷包缝合仍较困难,与手法缝合相比,其总疗效差别不大,而双吻合器(DST)目前价格昂贵,推广应用受限。鉴于此,我们将端端吻合器的术式进行了改进,自1992年5月~1995年10月用国产GF-I型吻合器行改进的术式64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4例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29~75岁,平均48.4岁。高分化腺癌43例,低分化腺癌7例,粘液癌6例,乳头状腺癌8例。Dukes分期:A期36例,B期23例,C期5例。肿瘤下切缘距肛缘<6cm27例,<8cm37例。肿瘤切除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利用支撑管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4例利用支撑管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3例,随访时间平均80个月,局部癌复发2例。结论利用支撑管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应用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64例作回顾性分析。五年生存率31.25%,局部复发率3.62%。结果表明,对适当选择的低位直肠癌病例,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的生存率和病人生活质量都是令人满意的。讨论了手术方法的依据,手术适应征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1990年1月至1997年7月148例60岁以上的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其中92例行保肛手术(老年SSR组),56例行Miles手术(老年APR组);同期86例60岁以下的中青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SSR(中青年SSR组).比较3组病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恢复、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老年SSR组中高分化腺癌的比例高于中青年SSR组(p<0.05).老年SSR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6%(30/92),稍高于中青年SSR组.老年SSR组的转移率(26.3%)、局部复发率(13.2%),低于中青年SSR组(p<0.05);老年SSR组1年生存率(97.4%)、3年生存率(84.2%)和5年生存率(65.8%)与老年APR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高于中青年SSR组(P<0.05).[结论]老年中低位直肠癌由于生物学行为和生理特点,适于行保肛手术,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低于中青年患者,生存率高于中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拖出式保留括约肌直肠肿瘤切除术53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报道中低位直肠肿瘤53例行拖出式保留括约肌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为9.4%。随访3~39个月,平均17个月。发现肝、肺转移各2例,未发现局部复发,病人均健在。术后3个月、6个月排便节制功能优良率分别达60.4%和92.7%,无大便失禁者。作者着重探讨了该术式切除肿瘤的彻底性、安全性及保留排便节制功能的完整性,从而认为该术式在直肠癌治疗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行肛管引流对术后患者胃肠及肛门功能影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9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给予肛管引流,而对照组患者不采用肛管引流。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液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便不净发生率和便频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液时间、排便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两个月便不净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便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实行肛管引流促进患者肠胃蠕动,降低腹胀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肛门附近的血液循环,加快肛门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超低位直肠癌采用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探讨其术后的局部复发及排便功能问题.方法:对1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术后1个月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术后1年进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选择同期3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及30例肛门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16例患者平均随访4.2年,无局部复发.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术的术后主观Vaizev评分和Wexner评分及客观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结果均不如对照组(P<0.001),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术后的肛门功能(P<0.001),1年后改善更加明显(P<0.001),但是无论与正常对照组还是低位前切除(LAR)对照组比较,仍然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另外,直肠肛管反射的阳性率提高并不明显,术后1年阳性率达到31.3%.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由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局部复发率低,排便功能短期内不甚理想,但是经过生物反馈治疗及长期的功能锻炼,达到比较满意程度,可以作为部分超低位直肠癌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低位吻合术后排便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低位吻合术后排便功能。方法对67例低位直肠癌用经肛门环扎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术后随访排便功能2~3年。以徐忠法五项十分评价标准,结合肛门指诊,吻合口位置,术后时间综合分析判断。结果排便功能优良率71%,吻合平面在外科肛管:排便控制良可率100%;正常便意76%;排便感觉区分率98%。肌间沟平面:排便控制良可率80%左右,排便次数无一定规律。结论吻合平面与排便功能有关,保留解剖肛管可有良好控制力。区分感觉和吻合平面无关。保留正常便意需保留齿线以上2~4cm直肠。术后3~6个月排便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VI瘘的影响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VI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56例直肠癌患者均行前切除术,发生吻合口瘘24例,其中行保守治疗8例(7例治愈,1例转手术治疗后治愈);行末端回肠造瘘术11例,横结肠造瘘术5例,均治愈。单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肠梗阻、肿瘤与肛缘距离、肿瘤的分期等因素有关(P〈O.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肠梗阻、肿瘤分期、肿瘤与肛缘距离为吻合口瘘发生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正确的治疗措施,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减轻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elvic drainageroutes after laparoscopic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LAPR) for rectal cancer by assessing short-term outcomes.Materials and Methods: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of 76 patients undergoing LAPR for very low rectal cancer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between June 2005 and June 2014.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considering shorttermresults. Results: Of 76 relevant patients at our institution in the period of study, trans-perineal drainage ofthe pelvic cavity was performed in 17 cases. Compared with the trans-perineal group,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was shorter in the trans-abdominal group, while the duration of drainage and the infection rates of the perinealwounds between two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s: The outcomes of this study suggestthat trans-abdominal drainage of pelvic cavity is a reliable and feasible procedure, the duration of drainage,infection rates and the healing rates of the perineal wounds being acceptable. Trans-abdominal drainage has amore satisfactory effect after laparoscopic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for rect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1月至2008年7月1677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吻合口瘘后的治疗措施。[结果]共有44例患者(2.6%)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诊断发生吻合口瘘的中位时间为术后第6d。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7cm、术前肠道梗阻为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吻合口瘘后,有9例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19例患者立刻采取了积极手术治疗,另有16例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后采取了手术治疗。[结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7cm、术前肠道梗阻的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易出现吻合口瘘,治疗方式应根据病人临床状况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999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38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治疗方式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5.9±18.3个月,局部复发治疗后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8.7%、32.8%、21.5%,行根治性手术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7%、71.3%、53.5%,姑息性治疗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0%、11.4%、0。[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应争取再次行根治性切除术,能否行根治性手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