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部X线平片对婴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平顶山市神马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肠套叠患儿,均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分析X线平片的显示结果。结果:腹部X线平片结果:1腹部肠腔可见到气影减少,局部出现大片状无肠气区域,出现的概率约为79.6%;2肠梗阻,出现的概率约为20.4%;3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出现的概率约为29.6%。结论:腹部X线平片可有效显示肠套叠患儿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行X线腹部立位摄片后显示肠腔液平的X线表现特征及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分析80例行X线腹部立位摄片显示肠腔液平面患儿的X线片表现及患儿的临床诊断治疗经过,讨论不同疾病的X线表现特点及相应临床诊断符合情况。结果:80例腹部立位平片显示肠腔液平患儿X线诊断完全性肠梗阻35例,最终临床诊断肠套叠23例,肠炎肠痉挛7例,肠扭转3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不明显原因肠梗阻1例;X线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20例,最终临床诊断肠套叠8例(其中早期短肠套4例),肠炎肠痉挛5例,先天性巨结肠3例,肠扭转2例,肠道蛔虫病1例,腹腔畸胎瘤压迫1例;X线诊断肠痉挛考虑25例,最终临床诊断肠炎及小儿腹泻致肠痉挛16例,早期短肠套叠3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支肺炎2例,不明显原因液平3例。  相似文献   

3.
高荣 《中外医疗》2010,29(4):179-179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X线以及表现。方法对我院10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气灌肠前、后摄腹部立位片。结果X线特征表现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气液平面,肠管扩张积气,经空气灌肠X片提示肠套叠部位大部分在横结肠,肠套叠类型回一结型为主。结论临床可疑为肠套叠者宜行X线检查,空气灌肠X线检查整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腹部X线平片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74例疑似肠套叠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确诊前所有患儿均先后接受腹部X线平片及超声检查,以空气灌肠或者手术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二者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分别为93.24%、93.85%,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67.57%、69.2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及X线平片对肠套叠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88.89%、55.5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诊断准确率高、灵敏度高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立位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既进行腹部X线平片又进行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或临床随访确诊肠梗阻的患者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肠管扩张、肠腔内气体及气液平面,腹部X线平片准确诊断14例,CT准确诊断20例,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有无、肠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能提供更明确的诊断。结论立位腹部X线平片及CT均为肠梗阻的有效检查方法,腹部立位X线平片对可疑患者进行筛查,然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进一步明确肠梗阻的有无、肠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为临床提供更为确切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及评估X线腹部平片,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小儿肠套叠及气压灌肠复位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对肠套叠临床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近5a经空气灌肠或手术证实120例肠套叠患儿的X线腹部平片,透视下空气灌肠点片及复位影像作对照分析。结果:合理应用气压灌肠使102例成功复位,成功率为85%。结论:普通X线检查对确诊肠套叠有一定的局限性,空气灌肠为肠套叠进一步确诊提供了更准确的方法。而且透视下空气灌肠能使大部分肠套叠复位成功,具有较快速、安全、价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和CT检查在诊断肠梗阻方面的影像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X线组和CT组各20例。X线组患者在术前接受腹部X线检查,CT组则采用CT平扫后增强扫描的方式,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检查结果显示有16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肠梗阻导致的肠腔出现扩张积液现象,有11例出现肠套叠致右上腹软组织肿块影,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为90%;CT检查结果显示有16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肠梗阻导致的肠腔出现扩张积液现象,有13例出现肠套叠,套叠部在横切面上见"同心圆征"及"杯口征",符合率为95%;确定梗阻部位的正确率,X线组为45%,小于CT组的80%。结论与X线相比,CT检查可以更清晰和准确地反映出患者的受损部位,明显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肠套叠合并阑尾炎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经手术证实的婴幼儿肠套叠合并阑尾炎患儿的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发现9例回一结肠型肠套叠中合并急性阑尾炎6例,化脓性阑尾炎3例。主要X线表现:腹部少气或无气征9例,右侧腹膜外脂线局部或全部模糊征12例,右下腹肠腔异常积气/小肠梗阻征6例,其中8例肠套叠合并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X线表现以腹部少气与右侧腹部外脂线局部模糊两征象并存为主。结论:阑尾炎是婴幼儿肠套叠的最主要的早期并发症。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X线表现,对预防该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小儿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内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是2岁左右儿童最常见的急腹症。经过腹部X线平片及空气灌肠可以明确诊断。我院2004年8月-2008年2月共收治52例小儿肠套叠,均采用JS-628E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进行空气灌肠复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孙伟 《当代医学》2021,27(20):83-85
目的 探究小儿肠套叠的腹部超声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12月本院接收的90例疑似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腹部超声影像学检查及X线平片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准确性及腹部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手术检查结果显示,9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中,确诊67例,其中回结型肠套叠31例(46.27%)、回盲型肠套叠14例(20.90%)、小肠肠道叠12例(17.91%)、结肠肠套叠10例(14.93%);左上腹4例(5.97%)、右上腹39例(58.21%)、中上腹5例(7.46%)、右侧腹11例(16.42%)、右下腹8例(11.94%);腹部超声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均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诊断特异度与X线平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特征:患儿沿肠管的长轴处局部,可见中等回声及呈高、呈低相间的结构,即套筒征,短轴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结论 经腹部超声影像学在小儿肠套叠的鉴别诊断中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声像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及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金萍 《吉林医学》2010,(26):4467-4467
目的:探讨透视下空气灌肠对婴幼儿急性肠套叠诊断及复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小儿肠套叠患儿在X线下行空气灌肠诊断与复位。结果:透视下观察,只有少部分病例见到有诊断意义的X线征像,而行空气灌肠后所有病例均可见肠腔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55例成功复位,5例复位失败,复位成功率达91.7%。结论:X线下空气灌肠简单清洁、安全有效,复位过程清晰、直观,是诊治婴幼儿肠套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零振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115-2116
目的:研究双排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1月经我科室证实为肠梗阻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所有患者腹部X线、超声以及双排螺旋CT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双排螺旋CT扫描可见梗阻处近端肠腔扩张,有气液平面或积液。患者肠壁显著变薄,梗阻处远端肠腔发生萎缩。腹部X线、超声、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53%,93.09%,1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排螺旋CT扫描能够清楚地显示患者体内的解剖结构和相关组织结构的联系,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高,可较好显示出肠梗阻的部位和病因,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肠套叠超声与X线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婴幼儿肠套叠的二维超声与X线检查的有关问题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取一连续时间段,对超声诊断为肠套婴幼儿再行空气灌肠X线检查,对X线检查也确诊为肠套叠者即行空气灌肠复位,未能复位的则行外科手术处理。对超声诊断为肠套叠者而X线检查不支持其诊断的,由临床继续观察,对仍不能排除肠套叠者施行剖腹探查。结果:根据超声图像作出肠套叠诊断者125例,此125例再经空气灌肠X线检查,发现套叠块119例,未发现套叠块6例,在X线未发现套叠块的6例中,有4例临床症状继续存在,后经剖腹探查证实为肠套叠,且均为小肠套叠。超声误诊2例,X线误诊4例,结论:本组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诊断肠套叠的准确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超声检查对于各种类型的套叠均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而空气灌肠X线检查对于单纯小肠套叠及发生于小肠内的其它罕见套叠则较难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小儿肠套叠气钡灌肠整复治疗的相关因素,提高整复成功率,为非手术小儿肠套叠积累经验。材料与方法:对30例均为临床高度怀疑为肠套叠的小儿患者,在X线透视监视下实施气钡灌肠整复治疗。结果:30例小儿肠套叠经过气钡灌肠整复治疗共有29例成功,成功率96.7%,仅有1例整复未能成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对小儿肠套叠进行气钡灌肠,既能明确诊断,也是目前非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之一,它具有治疗快捷、并发症小、住院周期短、费用低廉、疗效显著等诸多优点。在灌肠中,严格控制适应症及禁忌症、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改变体位、按摩腹部、控制压力,加压维持后放松、耐心操作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整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胃肠彩超、腹部X线平片、CT平扫与空气灌肠用于小儿肠套叠诊断及复位效果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2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临床、影像资料,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小儿肠套叠的检出率及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总结小儿肠套叠的影像特征。结果胃肠彩超诊断小儿肠套叠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腹部X线、CT平扫和空气灌肠,而CT平扫和空气灌肠诊断小儿肠套叠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腹部X线平片(P0.05);胃肠彩超示:腹部可探及不均匀低回声包块,包块轮廓模糊,可见套筒征;腹部X线平片表现为官腔狭窄,具有较差的扩张性;CT平扫可表现出靶征、慧星尾征、套筒征、肾形征及不规则肿块征等征象;而空气灌肠造影示病变肠道远端部可见软组织影,显示杯口征象。结论胃肠彩超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在复位治疗后监测中,CT平扫和空气灌肠造影检查可较为清晰的显示其图像,为预后评估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先天性小肠闭锁的临床、X线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对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的临床、X线表现,21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21例病例均行腹部立位片检查,其中3例行上消化道造影,18例行钡灌肠检查。主要X线表现:十二指肠闭锁腹部立位片可见"双泡征",闭锁下方肠管无积气,上消化道造影可见梗阻部位;空回肠闭锁腹部立位片可见小肠积气扩张并出现多个气液平面,灌肠检查可见结肠细小如胎儿型结肠。结论:X线检查是先天性小肠闭锁的主要临床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小儿急腹症,多发于0.5岁~2岁小儿,其中尤以6个月~10个月婴儿发病最多.其诊断方法是,X线透视下钡灌肠检查、腹部B超检查.空气灌肠既可起到诊断作用同时又可进行复位治疗.这样,早期患儿不但免除了手术的痛苦,还减少了合并症.因此,X线下空气灌肠对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我院自1996年10月至2003年11月诊治的94例小儿肠套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像学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来该院进行疾病诊疗的小儿肠套叠86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给予影像学检查,分析影像学检查小儿肠套叠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数字化 X 线机诊断准确率为100.00%,CT 诊断准确率为100.00%,比较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小儿肠套叠给予数字化 X 线机、CT 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通过螺旋CT检查进行手术前评估。方法:收集术前腹部CT并经手术或纤维结肠镜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病例50例,对CT及腹部平片表现进行分析①梗阻近、远侧肠管表现;②梗阻部位改变;③并发症的CT征象。结果:50例肠梗阻中,判断肠梗阻的有无,CT检查诊断50例(100%),X线平片诊断47例(94%)。肠梗阻病因的判断,CT诊断50例(100%),X线平片诊断0例(0%)。全组50例在CT上均见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影、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结论:结直肠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CT检查诊断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及发病缓急,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价值的术前资料。  相似文献   

20.
戚绍林 《当代医学》2007,(23):168-169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表现特点和X线诊断.方法 对我院20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病患者行X线腹部平片与钡剂灌肠检查,分析X线腹部平片表现及钡灌肠X线表现.结果 X线腹部平片下均可见肠管扩张;钡灌肠X线表现直肠部均有局限性狭窄,狭窄段上方肠腔均示不同程度扩张,痉挛段与扩张段之间肠腔呈漏斗状膨大,并移行至呈巨管状的结肠,6例出现钡剂潴留,部分患者的结肠上方肠腔内仍有因粪便积留形成的粪块影.有不全性肠梗阻征象.均未见溃疡等表现.结论 钡灌肠检查是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较好的临床确诊方法,便于术前选择手术方法 和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