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群周  丁永忠  张建生 《医学争鸣》2005,26(22):2091-209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1, IL-6, IL-8的表达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分为轻、中和重型组. 各组患者分别在伤后1, 3和7 d取外周静脉血采集标本,另以健康志愿者15例作正常对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L-1,IL-6和IL-8水平. 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1, 3和7 d血清IL-1, IL-6和IL-8的水平较轻、中型组明显增高(P<0. 01), IL-6和IL-8早期1 d即有增高,伤后3和7 d增高明显,且有继续上升趋势;IL-1于伤后3 d天达高峰,7 d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人.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1, IL-6和IL-8明显增高,与损伤轻重有关,并与预后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龙  张玉林  金福强 《重庆医学》2015,(33):4655-4657
目的:探讨IL‐6、IL‐10、血清磷脂酶A2(PLA2)在颅内感染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100例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颅内感染患者中,30例治愈(A组),52例好转(B组),18例病情加重或死亡为预后不良组(C组)。检测受试者不同时间点血清IL‐6、IL‐10、PLA2水平。结果颅内感染组感染后1d血清IL‐6、IL‐10、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IL‐6、IL‐10水平均在感染后7d出现明显变化(P<0.05),感染后7dB、C组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且C组IL‐6、IL‐10水平高于B组(P<0.05);A组IL‐6、IL‐10水平在感染后7d开始下降,B组在感染后14d开始明显下降,C组则一直处于上升趋势。3组PLA2水平均在感染后3d出现明显变化(P<0.05),感染后7d后变化幅度加大(P<0.05),感染后7dB、C组明显高于A组(P<0.05),且C组高于B组(P<0.05);A组PLA2水平在感染后7d开始下降,B组、C组PLA2水平在感染后14d开始明显下降。结论IL‐6、IL‐10、PLA2等指标与颅内感染的发生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对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66例,分别检测术前、术后1、3 、5、7、14 d的血清IL-6及CRP水平.结果 患者术前血清IL-6水平为(38.5±8.2)pg/mL,术后1 d急剧升高,之后迅速下降,术后3 d恢复至正常值,与术前比较,术后1 d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血清CRP水平为(5.3±2.2)mg/L,术后逐渐升高,术后第3天达到最高峰(126.7±43.6)mg/L,之后逐渐回落,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未感染组(60例)和感染组(6例),术前2组血清IL-6、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感染组血清IL-6、CRP水平的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和CRP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清IL-6和CRP水平对早期诊断术后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孙建  赵钢  封启明 《医学综述》2013,19(13):2437-2439
目的探讨外伤所致肺挫伤患者外周血中肺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选取90例肺挫伤患者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标准划分A组(<20分)、B组(≥20分),两组于入院后第1、3、5、7、9、11、13日时分别取外周血,监测TNF-α、IL-1和IL-6水平。结果 A组血清TNF-α水平入院后即显著升高,3~5 d后逐渐下降,IL-1和IL-6入院后逐渐增高,于入院后3~5 d达到峰值,11~13 d后下降显著。B组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且一直处于高水平,无下降趋势。B组患者呼吸困难、咯血症状、PaO2<60 mm Hg、肺部感染、肺不张、ARD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结论 TNF-α、IL-1和IL-6在肺挫伤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态监测肺挫伤患者外周血TNF-α、IL-1和IL-6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和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1Ra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IL-6、IL-10、IL-13、IL-1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10)、阿霉素肾病组(B组,n=10)、阿霉素肾病IL-1Ra治疗组(C组,n=10)、阿霉素肾病生理盐水治疗组(D组,n=10),2周后检测尿24hUP、血清IL-6、IL-10、IL-13、IL-1、Al、T—ch、BUN、Scr。结果:B、C、D组血清IL-6、IL-10、IL-13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IL-1Ra治疗后,24hUP、T—ch较B、D组及C组IL-1Ra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l、IL-6、IL-10、IL-13水平均较B、D组及C组IL-1Ra治疗前增高(P〈0.05).IL-1血清水平较B组、D组、C组IL-1Ra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接近A组水平(P〉0.05)。结论:IL-1Ra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有明显治疗作用的同时能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6、IL-10、IL-13的血清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β、IL-18和γ-IFN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35例)、B(30例)、C(15例)3个组,正常对照组为80例正常人.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IL-1β、IL-18和γ-IFN水平.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组血清IL-1β和IL-1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γ-IF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A、B、C 3组各指标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hild-Pugh分级C组IL-1β和IL-18指标最高,γ-IFN指标最低.结论 IL-1β、IL-18和γ-IFN是反映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损害程度及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可以为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和IL-10浓度变化与脓毒症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52例脓毒症患者,其中存活37例,死亡15例。于入组第1天及第5天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和IL-10浓度;同时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进行评分,研究血清IL-6及IL-10浓度与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入组第5天死亡组IL-6水平较第1天上升(P=0.043),存活组IL-6较第1天下降(P=0.018),两组间第5天IL-6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组第5天两组IL-10均较第1天下降,存活组下降更为明显(P〈0.001)。入组第5天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较第1天上升,存活组较第1天下降,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组第1天和第5天两组的IL-6浓度均与当日APACHE Ⅱ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第5天仅IL-10浓度与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IL-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不同时间点IL-10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尚不确定,动态监测其变化趋势有助于脓毒症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CRP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10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计分法分为轻型组(38例)、中型组(32例)、重型组(30例),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3、7、14d血清中TNF-α、IL-6及CRP水平。结果:颅脑损伤后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及CR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于伤后第1天开始升高,于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伤后第7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IL-6及CRP于伤后第1天达到高峰,伤后第3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TNF-α、IL-6及CRP含量均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1),中型组高于轻型组(P〈0.05)。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及CRP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482,P〈0.01;r=0.563,P〈0.01;r=0.617,P〈0.01)。结论:血清中TNF-α、IL-6及CRP含量在颅脑损伤后明显升高,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TNF-α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炎性损伤过程,急性期其损害作用是主要的;IL-6及CRP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因此,动态监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彭洪  林中超  王程颉  杨祖奎 《西部医学》2010,22(12):2271-2273
目的探讨溃疡性直肠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及其在溃疡性直肠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经内镜证实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血清标本(A组)和3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B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4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血清中IL-4和IL-6表达水平与B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并与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 IL-4和IL-6参与了溃疡性直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溃疡性直肠炎病情活动性有较好相关性,可客观反映溃疡性直肠炎的炎症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轻症支气管肺炎急性期IL-6在早期鉴别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1月_2012年6月收治的轻症支气管肺炎患儿137例,其中支原体肺炎患儿62例,作为观察组,非支原体肺炎患儿75例,作为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体检组。所有研究对象分别检查血常规、CRP、IL-6及相关临床指标,回顾性分析各组患儿的1L-6、CRP情况。结果所有患儿中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为45.26%。急性期支原体肺炎患儿IL-6水平较非支原体肺炎及健康体检组明显升高(P〈0.05),急性期支原体肺炎CRP阳性患儿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非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患儿(P〈0.05),急性期支原体肺炎CRP阴性患儿血清IL-6水平与非支原体肺炎组CRP阴性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人院的轻症肺炎患儿中若IL-6明显增高,则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大,若伴CRP同步增高则往往可以临床诊断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12.
李舟  王笑颜  顾金华 《浙江医学》2009,31(9):1222-1225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3^+/HLA-DR^+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提供脑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参考及评价预后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损伤患者分为4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特重型组),监测不同时间段(〈12h、24h及第3、5、7天)TNF-a、IL-6、IL-8、hs-CRP、CD3^+/HLA-DR^+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组患者伤后12h内TNF-a、IL-6、IL-8、hs-CRP、CD3^+/HLA-DR^+水平均升高,TNF-a、IL-6、IL-8水平在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持续下降,而特重型组伤后第7天仍保持较高的水平(P〈0.05)。TNF-a、IL-6、IL-8水平升高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5)。TNF-a、IL-6、IL-8、CD3^+/HLA-DR^+水平升高又与hs-CRP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损伤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脑损伤急性期,炎性反应因子TNF-a、IL-6、IL-8、hs-CRP及血管损伤的细胞因子CD3^+/HLA-DR^+表达与血肿的扩大密切相关,各类参与炎性反应的因子相互促进和调节,动态监测有助于早期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及CRP的影响及其二者相关性。方法1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和观察组(9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泮托拉唑钠,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86名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_6及CRP的水平变化,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二者相关性。结果1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I,-6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于治疗后4h、ld及2d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至治疗后7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易O.05)。同期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L-6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IL-6及CRP水平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IL一6及CRP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指标,来判定预后,加用泮托拉唑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6、IL-8、CRP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舒血宁治疗组(舒血宁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舒血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测定IL-6、IL-8、CRP水平,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4 d后舒血宁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舒血宁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舒血宁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8、CRP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治疗ACI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IL-8、CRP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5.
邓明明  王烜  夏国栋  杜光红 《四川医学》2009,30(11):1704-170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68例SAP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SAP伴胰腺感染组36例,SAP不伴胰腺感染组32例。应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所有患者不同时段血清PCT和IL-6含量。结果PCT和IL-6水平在SAP合并感染组急性期(1~3d)显著升高,经合理抗生素治疗后,其血清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不伴感染组,对于PCT及IL-6持续升高不降者预后较差。结论PC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并对其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鹏 《河北医学》2011,17(3):296-29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d、3d、7d、14d测定患者血清CRP、IL-6、IL-10的浓...  相似文献   

17.
王艺霏  王勇  韩超  张清华  吴雨虹 《海南医学》2014,(20):3017-30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疑为冠心病而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98例,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冠心病组(n=168)及正常对照组(n=30),检测两组血脂及血清IL-1ra和IL-6水平,分析其与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的关系。分析冠心病组不同IL-1ra和IL-6等级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同病变冠脉支数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数越多的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越高。冠心病组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与Gensini积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79,P〈0.05;r=0.75,P〈0.05)。IL-1ra和IL-6为3级的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其OD值分别为5.40(95%CI 1.46~20.01)和5.82(95%CI 1.58~21.54)(P〈0.05)。结论 IL-1ra和IL-6参与了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33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伤后1 d、3d、7 d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评价其预后。结果亚低温组患者在1 d、3 d、7 d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可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李晓佳  王晓平  罗永杰 《西部医学》2009,21(11):1859-1861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血清白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ACI病人随机分为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用尼莫同组(对照组),以健康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ACI发病后3、7、14天等3个时间点采血,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的含量。结果ACI患者的血清IL-6、IL-8水平在三个时间点均升高,第3天升高显著,第7天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组与尼莫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可使IL-6、IL-8明显下降(P〈0.01),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组较尼莫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ACI血清IL-6、IL-8明显升高,三七通舒胶囊能通过早期降低血清IL-6、IL-8水平,减轻脑梗死炎性免疫损伤的级联反应,推测这可能是三七通舒胶囊治疗时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