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菌斑控制的临床指标 ,评价其预防牙周疾病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34例牙周疾病患者 ,于全口洁治和根面平整 (scalingandrootplaning ,SRP)后 2周 (基线 )、基线后 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 2 4个月检测临床指标 ,其中 19例实施严格的菌斑控制 ,另外 15例加以对照。结果 菌斑控制组基线后 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 2 4个月时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5 ) ,菌斑控制组基线后 12个月及 2 4个月时的临床附着丧失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菌斑控制能够有效地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菌斑控制的临床指标,评价其预防牙周疾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0例牙周疾病患者,于全口洁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后2周(基线)、基线后12,24及48周检测临床指标,其中23例实施严格的菌斑控制,另外17例加以对照.结果菌斑控制组基线后12,24及48周时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菌斑控制组基线后48周时的临床附着丧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菌斑控制能够有效地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以菌斑控制为导向的牙周基础治疗(GBT)在伴有糖尿病(DM)的牙周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为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牙周炎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伴有2型糖尿病(T2DM)的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行GBT,分别于初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检查并记录患者全口牙位的探诊出血(BOP)阳性率、探诊深度...  相似文献   

4.
一、自我菌斑控制(Serf—performed plaque control) 自我菌斑控制是指人们通过刷牙,漱口,使用牙线等方法,去除口腔内的菌斑,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的方法。自我菌斑控制能够维护口腔健康,保持口腔的正常功能,美观,使牙齿保留终生,口气清新,并减少专业诊疗的时间,费用。  相似文献   

5.
牙菌斑主要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所组成。由于口腔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部分致病菌;对于菌群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性变迁及其基因表达、菌斑基质中功能性蛋白质分子作用的研究甚少。随着功能基因组学、微生物非培养方法、二维电泳、生物质谱等技术的出现,使得从整体水平对菌斑中细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膜状态和浮游状态下的基因表达以及蛋白表达的差异进行研究成为可能。探讨这些参数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口腔微生态理论和龋病、牙周病的病因学研究,为通过生态方式防治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牙菌斑主要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所组成.由于口腔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部分致病菌;对于菌群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性变迁及其基因表达、菌斑基质中功能性蛋白质分子作用的研究甚少.随着功能基因组学、微生物非培养方法、二维电泳、生物质谱等技术的出现,使得从整体水平对菌斑中细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膜状态和浮游状态下的基因表达以及蛋白表达的差异进行研究成为可能.探讨这些参数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口腔微生态理论和龋病、牙周病的病因学研究,为通过生态方式防治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牙线与间隙刷在牙周维护期对菌斑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比较。方法门诊102例患中重度牙周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进入维护期的患者;按中度及重度分2大组,每组各自再分:人工竖刷法+Bass法刷并使用牙线组;人工竖刷法+Bass法刷并使用牙间隙刷组,经基线检查后3、6、9个月复查: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探针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结果各组3、6、9个月复查时,PLI、BOP、PD均较基线明显改善,中度慢性牙周炎组,牙线及牙间隙刷对临床改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重度慢性牙周组,前牙区无明显差别,后牙区牙间隙刷较牙线组临床改善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讨论牙线及间隙刷作为口腔卫生维护辅助邻面清洁方面没有差别,在牙周维护中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口腔卫生指导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牙周病患者,首次就诊时强化与患者的沟通和菌斑控制,实行必要的龈上洁治术,术后1周复诊时再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口腔卫生指导,分别于术后第1、7周通过菌斑控制百分率(PCR)和探诊出血百分率(BOPR)评价口腔卫生指导效果.结果:龈上洁治术后第1周测定基线时,PCR为(82±11)%,BOPR为(56±18)%,第7周时PCR下降至(31±12)%,BOPR下降至(12±9)%,与术后第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口腔卫生指导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菌斑的能力,促进牙周病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孙林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3):530-531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患有牙周病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随即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和术后口腔健康教育,对照组40例单纯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复查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其牙龈指数(GI)、牙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附着丧失(AL)、牙齿松动度(TM)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标与其基线比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术后3、6个月其各项牙周指数与基线比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腔健康教育可有效维持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桑俊丽 《新疆医学》2016,(4):444-445
牙龈炎是牙周病的一种,是局限于牙龈组织的病变,一般不侵犯深层的牙周组织,患病率较高,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各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病。有调查显示,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在70%90%[1],且大部分是菌斑性牙龈炎。菌斑性牙龈炎是慢性感染性疾病,是由牙菌斑诱发的牙龈病,只局限发生于无附着丧失的牙周组织和有附着丧失但无进展的牙周组织。主要感染源为堆积在牙颈部及龈沟内的牙菌斑中的微生物。菌斑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联合治疗方法对成人错He畸形的效果。方法 对我科近几年共收治的25例成人患者,应用联合治疗方法。结果 不仅及时纠正患者错He畸形,而且及时控制了牙周疾病,修复牙列缺损,同时有助于患者恢复颞下颌关节功能减少龋病的发生。结论 治疗成人错He畸形不能用青少年常用的方法——调节发育,而是要对每个成年人进行特殊研究并指出重点问题,建立个体治疗目标细致系统的分析以选择治疗方案,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牙周病的单纯性牙周治疗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诊断为牙周病的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38例患者先进行单纯性牙周治疗,牙周状况进入静止期后给予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比较单纯性牙周治疗前后及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前后测量探诊深度、牙冠长度、牙根长度和牙槽骨密度。 结果 单纯性牙周治疗后的探诊深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的探诊深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后的牙冠长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的牙冠长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根长度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根长度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槽嵴顶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槽嵴顶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组治疗后的根尖区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根尖区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 牙周病单纯性牙周治疗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均可以改善牙周情况,增加牙冠长度,不增加牙根长度,单纯性牙周治疗增加牙槽骨的骨密度,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减少牙槽骨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牙周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到本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54例牙周病患者采取正畸治疗联合牙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牙龈炎情况及牙周袋深度变化。结果:治疗后牙龈炎患牙数量明显少于治疗前,牙周袋深度也明显浅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治疗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病,疗效显著,患者牙周环境及牙列功能得到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吉林省长春地区儿童龋病的患病状况,并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长
春地区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进行调查,首先采用整
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长春市3个区(朝阳区、南关区和宽城区)和3个县城(农安县、榆
树市和德惠市)为研究区域。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研究区域选取6所小学(小学五、六年
级)和6所初中(初中一、二年级)99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检测计算患龋率并分析患龋率相
关影响因素(如牙齿排列、牙龈炎患病情况、牙菌斑、牙齿检查、餐后漱口、刷牙频次、营
养状况、服用钙剂情况、睡眠时长、个人饮食习惯和家庭相关因素)。结果:所有受检查儿
童总患龋率为51.77%,其中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患龋率分别为57.91%、52.48%、
48.16%和48.98%。随着年级的增长,患龋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儿童患龋率高于县城儿童(P<0.05)。患龋与非患龋儿童菌斑性牙龈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过钙剂、睡眠时间短、每餐后不漱口、牙齿排
列不整齐、偏食、营养不良、喜食零食或甜食、饮用酸奶的频率高、独生子女、父母双方患龋齿、家长对
口腔健康重视程度低和家庭收入低等是儿童龋病发病的重要诱导因素。性别、喂养方式、刷
牙次数和父母职业对儿童龋病发病无明显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有牙龈炎、不
进行定期口腔科检查、有牙菌斑、喝牛奶加糖、睡眠时间不足、偏食和营养不良是儿童龋病
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根治牙龈炎、定期口腔科检查、去除牙菌斑、喝牛奶不加糖、保证睡眠时间、纠正偏食和营养不良可以预防儿童龋病的发生,应加强县城儿童龋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提高牙周炎病因的认识和牙周病微生物病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例1型糖尿病(T1DM)并发牙周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阐明早期预防及治疗T1DM并发牙周炎的重要性,为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诊治依据。方法:收集1例8年T1DM病史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因“牙龈萎缩1年”就诊。治疗期间长期监控患者血糖水平,记录患者初诊和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3个月、6个月和1年的牙龈颜色、形态及质地,牙周袋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阳性率和牙槽骨形态表现等。回顾相关文献,总结T1DM并发牙周炎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预防和诊治方法。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水平平稳,无明显波动。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患者牙龈颜色变浅,肿胀程度减轻,质地坚韧,牙周袋PD降低,BOP阳性率降至13%。牙周基础治疗后1年,部分牙面可见少量牙石和软垢,其余牙牙龈呈淡粉色,龈缘菲薄,质韧。PD为0~4 mm,BOP百分率约为14%,全口牙齿无松动。结论:T1DM并发牙周炎患者应定期进行牙周检查,严格控制菌斑。在患者血糖稳定的前提下,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减轻牙周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牙周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牙周基础组、牙周基础-正畸组,每组各40例。牙周基础组单纯接受牙周基础治疗;牙周基础-正畸组实施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平均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咀嚼效能百分比,评价牙周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牙周基础-正畸组牙周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牙周基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咀嚼效能百分比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牙周基础-正畸组咀嚼效能百分比明显高于牙周基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牙周探诊深度、平均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牙周基础-正畸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平均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的改善均明显优于牙周基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病症状,提高牙齿稳定性和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18.
牙周病基础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后临床指标的变化.牙周基础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但需定期复查、进行诊断性监测.  相似文献   

19.
黄沙河镇少儿龋病及牙周病调查与分析SurveyandAnalysisofYoungChildrenWithDentalCariesandPeridontalDiseasesinHuangshaheTown,QuanzhouCounty,Guangxi...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老年人龋病及牙周病状况抽样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探索老年人龋病、牙周病的发病情况,为重庆市及区县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老年人口腔保健目标及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按照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及全国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重庆市3个城市地区和3个农村地区的76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重庆市老年人冠龋率、冠龋患者龋均、根龋率、根龋患者龋均分别为75.98%、14.32%、58.40%、4.24%;牙龈出血率、牙周袋形成率及牙周附着丧失率分别为98.82%、96.06%、41.77%.结论:重庆市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较差,患龋率较高,牙周状况不良.应采取措施,改善重庆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控制口腔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