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研究脂联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NAFL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脂联素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水平,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结果NAFLD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OMA-IR及肝纤维化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R与PCⅢ、PCⅣ、HA和LN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联素水平与腰臀围比(WHR)、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PCⅢ、PCⅣ、HA和LN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脂联素的表达在NAFLD患者肝纤维化与胰岛素抵抗进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 A )、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 N )和Ⅳ型胶原(CⅣ)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81例肝病患者(肝炎组24例,肝硬化组39例,肝癌组18例)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同时测定血清HA、PCⅢ、LN和CⅣ等4项指标水平,比较各组肝病和对照组间4项指标的差异及各组肝病间HA水平的变化。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肝硬化组织、肝癌组 HA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P<0.01),肝癌组HA水平高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血清HA 、PCⅢ、LN、CⅣ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与肝脏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Ⅰ型胶原(CⅠ)、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物(TMP-1)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水平,并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比,同时与正常人血清指标进行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8项指标对于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纤维化患者HA、CⅠ、PⅢP、CⅣ、LN、MMP-2、TIMP-1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FN比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的分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HA、CⅠ、PⅢP、CⅣ、LN、MMP-2、TIMP-1与肝纤维分期显著正相关(r=0.247~0.643,P〈0.05或0.01);与炎症分级显著正相关(r=0.239-4).611,P〈0.05或0.01)。仅FN与肝脏病理分期、分级显著负相关(r==-0.255,-0.261;P〈0.05)。血清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ROC曲线分析,HA、PⅢP、TIMP-1、CIV、MMP-2、CⅠ、LN、FN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68、0.764、0.741、0.712、0.672、0.647、0.535和0.484。HA、PⅢP、TIMP-1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灵敏度为91.58%,特异度为93.41%。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对肝纤维化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HA、PⅢP、TIMP-1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安络化纤丸对慢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和肝脾指标的影响。方法:75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安络化纤丸6g/次,早晚各1次,服用3个月。对照组36例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用齐墩果酸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脾B超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HA)、血清层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 Ⅲ NP)、Ⅳ型胶原(C-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P〈0.051,且HA、P Ⅲ NP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转氨酶、球蛋白明显降低。结论:安络化纤丸能较好地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黏连蛋白(LN)在慢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52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HA、PC—Ⅲ、Ⅳ—C、LN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并与病程发展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检测是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开始、结束和停药后6个月时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结果: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组(CR—S)和完全应答伴反跳组(CR—R)治疗前血清HA、LN、PⅢP和C—Ⅳ水平均低于无应答组(NR),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CRS组血清4项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CRR组和NR组血清4项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下降,甚至升高。结论:应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完全应答时,随着肝内炎症的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下降,表明干扰素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中的动态变化和临床诊疗价值。方法收集47例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及33例健康婴儿的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肽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Ⅳ型前胶原(ⅣC)水平。结果IHS组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DBI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NP、IVC)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MV组与非CMV组患儿LN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GT、TBIL、DBIL、HA、PIIINP、IVC水平比较差异有也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IHS患儿存在一定的肝纤维化征象,而CMV感染引起的IHS患儿,其肝纤维化改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Ⅳ型胶原( C Ⅳ),这4项血清纤维化指标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29例肝硬化患者及95例正常体检健康者的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肝硬化组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HA、LN、PCⅢ、CⅣ)比健康对照组各项都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Ⅳ型胶原( CⅣ)的含量水平与肝硬化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肝硬化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扶正化淤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基础保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保肝治疗上加用扶正化淤胶囊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CIV)、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黏蛋白(LN)数值均明显降低,组间C检验示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扶正化淤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干扰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方法:应用ELISA法对44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在干扰素治疗开始时、结束时和停药后6个月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Ⅳ型胶原(C-Ⅳ)。结果: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组(CR-S)和完全应答伴反跳组(CR-R)治疗前血清HA、LN、PⅢP和C-Ⅳ水平低于无应答组(NR)、差异显著(P<0.05);CR-S组干扰素治疗后血清HA、LN、PⅢP和C-Ⅳ水平明显下降(P<0.05);CR-R组和NR组干扰素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下降,甚至升高。结论:应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时,随着肝内炎症的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明显下降,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32例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血清学检测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45-146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2例肝病患者的HA、LN、PCⅢ、Ⅳ—C,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比。结果三组肝病患者HA、PcⅢ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轻、中度肝病患者LN、Ⅳ—C升高不明显,重度患者HA、PCⅢ、LN、Ⅳ—C四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具有时间短、便于反复、动态检测的优点,结合两项以上肝纤维化标志物升高,能显著提高肝纤维化的临床检出率,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安络化纤丸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安络化纤丸,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ALT、A/G)和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改善比较明显,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I、V-C明显降低(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肝纤维化指标LN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具有很好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健康组、40例慢性肝炎组、40例肝硬化组,且肝硬化组按Child—pu出分级分为A、B、C级,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IL-1、IL-6、TNF-α、透明脂酸(HA)、层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前胶原(C-Ⅳ)的含量。结果:慢性肝炎组血清IL-1、IL-6、TNF-α、HA、LN、PC-Ⅲ、C-Ⅳ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高于慢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各组比较,B级高于A级(P〈0.05),C级高于A级(P〈0.01),C级高于B级(P〈0.05);IL-1、IL-6、TNF-α与HA、LN、PC—Ⅲ、C-Ⅳ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IL-6、TNF-α是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之一,可判断肝病发展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动态观察慢性肝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也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检测7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结果: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HA、PCⅢ、IV-C、LN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增高,同一标志物各分级之间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肝纤维化指标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递增而递增,肝纤维化标志物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清总胆红素与肝硬化病情预后及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B)变化与Child-pugh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检测98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SB,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Ⅳ-C)及层黏蛋白(LN);计算Child-pugh记分。结果: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递增,血清PCⅢ、Ⅳ-C、HA及SB水平进级升高,C级与A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SB与PCⅢ、Ⅳ-C、LN及H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B升高与肝纤维化及Child-pugh分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表达水平及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相关性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5例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瘦素水平;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HA、PCⅢ、C1V、LN。结果:(1)血清瘦素水平在慢乙肝、肝硬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在对照组、慢乙肝组及肝硬化组中女性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1)。(3)血清瘦素与PCⅢ、LN、CⅣ、HA呈正相关(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随病情加重趋于升高;女性瘦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存在性别差异;测定血清瘦素并分析其与PCⅢ、LN、CⅣ、HA的相关性.可对肝纤维化程度做出较合理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IFN-γ联合复方丹参(治疗组)或单用复方丹参(对照组)均为30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程半年。结果: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HINP)及Ⅳ胶原(Ⅳ-C)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无明显改变.治疗组肝脏超声指标得以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γ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腺苷酸脱氨酶(ADA)、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IV)及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ADA活性,HA、LN、C-IV、PCⅢ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ADA活性、HA、LN、C—IV、PC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DA的活性与HA、LN、C—IV、PCⅢ水平的变化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和肝纤维化趋势.对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符合B超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并以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不嗜酒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脂肪肝患者Ⅲ型前胶原(PC 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 Ⅳ)、层粘蛋白(LN)均高于健康者(P<0.05—0.01),低于肝硬化患者(P<0.01);重度脂肪肝与轻度脂肪肝之间PC Ⅲ、C Ⅳ、L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且阳性率较高。结论:重度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肝纤维化指标的多项联检对脂肪肝肝纤维化的判断与防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为NAFLD组94例和健康对照组3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脂联素、瘦素、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PCⅣ)、层黏蛋白(LN)的浓度.结果 NAFLD组的瘦素PCⅢ、HA、PCⅣ、L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FLD组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与肝纤维化指标PCⅢ、PCⅣ、HA和LN呈负相关(P<0.05),瘦素与肝纤维化指标PCⅢ、PCⅣ、HA和LN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瘦素与NAFLD患者肝纤维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