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正岚   《中国医学工程》2015,(3):122-122
目的探讨直肠癌标本获取的淋巴结数对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82例直肠癌患者,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肉眼下以手获取淋巴结,研究组应用脂肪清除技术获取淋巴结,分析两组患者获取的淋巴结数对病理分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数量、淋巴结大小及转移数量、病理分期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后,淋巴结数量具有明显差异,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往往因淋巴结数量及病理分期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应用脂肪清除术检测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中淋巴结汪宝林,谈骏生,张慰泽,施瑞龙(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210011)准确检出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中受累淋巴结的数量和部位,对判断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和癌肿转移状况,以及估计患者的预后甚为重要。为了提高术...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淋巴清扫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两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方法:4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组,n=23)和开腹手术组(O组,n=23),分别行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和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结果:L组平均检出淋巴结18.5个,其中边缘淋巴结4.0个,中间淋巴结12.9个,尖部淋巴结1.6个。O组平均检出淋巴结18.2个,其中边缘淋巴结3.7个,中间淋巴结12.6个.尖部淋巴结1.9个。两组检出淋巴结总数及各站淋巴结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可以获得开腹手术相似的淋巴结清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CT表现,探讨与N分期相关的影像学规律。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盆腔CT检查,确诊为直肠癌的病例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32例。对切除标本进行淋巴结切片检查,以病理学诊断转移淋巴结阳性数为标准,按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N分期定义分为pNO、pN1、pN2组。对所有病人图像进行复阅,观察盆腔淋巴结数目、大小。结果:所有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在CT均有淋巴结显示。pN0、pN1及pN2组CT检出的最大淋巴结径线随转移程度进展逐渐增大,分别为(4.28±2.68)mm、(7.56±2.24)mm和(10.49±2.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pN0、pN1及pN2组CT检出淋巴结数目随转移程度进展逐渐增多。平均数目分别为(3.15±2.68)枚、(5.44±3.19)枚、(8.72±3.25)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肠癌淋巴结有无转移及转移程度不仅与淋巴结大小有关,还与通过CT检出的淋巴结数目有关。对淋巴结大小、数量的综合分析对CT直肠癌N分期的准确性有很高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D2-40标记阳性淋巴管密度(LVD)检测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NSCLC肺部肿瘤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手术切除的良性肺病变组织标本25例作为对照组,2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2-40表达情况,计算并比较D2-40标记阳性LVD,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肿瘤中心部位的LVD显著低于肿瘤边缘部位(P〈0.05),对照组肺组织的LVD显著低于肿瘤边缘部位(P〈0.05),而与肿瘤中心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3cnl的标本的肿瘤边缘部位LVD显著高于肿瘤〈3em的标本(P〈0.05),随着肿瘤TNM分期的升高,肿瘤边缘部位LVD呈现升高趋势,且不同分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边缘部位L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NSCLC组织边缘部位D2-40标记阳性LVD较高,并与肿瘤大小、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肿瘤生长、转移和患者预后情况的提示指标。  相似文献   

6.
左志贵  王颢  高显华  于志奇  张畅  柴瑞  傅传刚 《浙江医学》2017,39(13):1048-1052
目的研究新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数及阳性淋巴结数的影响,探讨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的关系及淋巴结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16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再手术的10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行新辅助治疗直接手术的11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淋巴结检出情况,同时研究新辅助治疗后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生存曲线分析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标本淋巴结检出数[6.5(4.5,15.0)枚]及阳性淋巴结检出数[1.0(0,4.0)枚]均少于对照组[11.0(8.5,17.5)、2.5(1.5,5.0)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1.60、2.05,均P<0.05)。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相关(r=0.97,P<0.01)。观察组淋巴结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78.0%)高于淋巴结阳性患者(5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84,P<0.01),观察组淋巴结阴性患者中检出淋巴结总数≥12枚患者5年生存率(80.8%)高于<12枚患者(6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64,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使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总淋巴结及阳性淋巴结数减少,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相关,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不良,增加淋巴结检出数可能提高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阴性患者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徐学虎  苏榕  伍尚标  邓念英 《广东医学》2006,27(7):1012-1014
目的 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0岁以下青年人结直肠癌患者93例(青年组)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生存率,与同时期收治随机抽取的110例65岁及其以上(老年组)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结直肠癌青年组与老年组患者在家族史、组织分型、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术根治率和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青年人结直肠癌以直肠癌多见,且恶性程度和误诊率较高,病理分期较晚,手术根治率和5年生存率较低。重新审视青年人结直肠癌发病率现状,运用早期诊断手段和及时积极的治疗,才能提高该肿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NR)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5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255例患者共计检出淋巴结2 952枚;转移淋巴结490枚;清扫的淋巴结检出数≥12枚与<12枚的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8.7%和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LNR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巴结检出数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更为明显。LNR是影响Ⅲ期结直肠癌的预后的重要因素,用其评估患者预后有效补充了TNM分期不足。  相似文献   

9.
徐永良  李文媛  王莹  冯克俭 《医学综述》2013,(21):3974-397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与直肠癌淋巴结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VEGFR-3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10年5月来牡丹江肿瘤医院就诊的原发直肠癌患者45例以及20例直肠息肉手术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VEGFR-3在直肠癌和直肠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直肠癌组织中VEGFR-3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直肠息肉组显著增加(Х^2=12.087,t=5.127,P〈0.05),VEGFR-3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临乐分期有关(Х^2=8.159,12784,P〈0.05)。VEGFR-3阳性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Х^2=5.367,P〈0.05)。结论VEGFR-3高表达促进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它是直肠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经活检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术前应用双平面腔内探头行经直肠超声CTRUS),将超声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4例直肠癌术前超声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一致,准确度为72%,8例过度分期,5例分期不足。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60%,灵敏度为41%,特异度为76%。结论: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对肠周转移淋巴结的检出仍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抗CD105抗体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结直肠癌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VD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D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汤长江 《新疆医学》2005,35(4):31-32
目的:明确直肠肿瘤远端系膜内淋巴结转移状况,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合理性。方法:以脂肪“清洗”技术检查78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直肠癌患者术后标本。结果:19.2%的患者在肿瘤远端的系膜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均见于pT3、pT4患者。其中2cm以内者15.4%,2cm以外者3.8%。上段直肠癌最远处转移淋巴结距肿瘤4cm,中下段最远3cm。结论:对T3、T4患者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胃癌组织中 Bmi -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58例行胃癌切除术的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免疫化学组织染色法进行检查,检查胃癌组织中 Bmi -1蛋白的表达。结果:58例患者的 Bmi -1蛋白表达阳性数量为40例,阳性率为68.97%,病灶大小、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癌症分期与 Bmi -1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P <0.05。Bmi -1蛋白表达呈阳性与阴性患者死亡率和平均生存期的差异对比(P <0.05)。结论:胃癌组织中 Bmi -1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复发、转移等因素显著相关,能够作为判断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XCR4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40份结直肠癌标本、45份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CXCR4表达,比较不同标本CXCR4表达。另外,收集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淋巴转移与否、分化程度、部位、Dukes分期),并探讨其与CXCR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CXCR4阳性率为72.50%,与对照组的11.11%比较差异显著(χ2=33.25,P<0.01)。另外,结直肠癌患者淋巴转移与否、Ducks分期CXCR4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显著(χ2=4.29、9.81,P<0.05)。结论 CXCR4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Ducks分期密切相关,提示CXCR4在结直肠癌肿瘤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直肠癌患者术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诊治的240例直肠癌患者MRI常规及DCE-MRI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EES容积比(V_e)参数结果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K~(trans)随肿瘤病理分化程度降低、Dukes分期增加、TNM分期增加及淋巴结转移而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_(ep)、V_e在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可较好地反映肿瘤内部血流动力学情况,其参数K~(trans)值与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具一定相关性,对直肠癌术前评估具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时性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因素与同时性肝转移的关系。结果:1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8例(11.5%)发生同时性肝转移、直肠是结直肠癌的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同时性肝转移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原发部位及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CEA水平及血管浸润有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CEA水平及血管浸润等因素与同时性肝转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的两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放疗的7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使用6MV-X线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31例,采取普通体外放疗,观察对比两组放疗效果.结果 对于两年OS来说,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中淋巴结转移因素影响显著.对两年DFS来说,除绝经情况外,其他因素均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差异显著.结论 两年OS主要受单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的影响,子宫内膜癌两年DFS主要受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直肠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特点,探讨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直肠癌和癌旁组织标本90份及正常直肠组织标本30份,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2-40表达,计算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并结合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边缘区LMVD(11.3&#177;4.6)明显高于肿瘤中心区(5.1&#177;2.1)(P〈0.01)。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3.8&#177;2.5)(P〈0.01)。直肠癌边缘区高LMVD与肿瘤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P〈0.01)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及分化程度均无关。结论:直肠癌边缘区高㈣与肿瘤组织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边缘区LMVD是判断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慢性血吸虫病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否与盐诱导激酶2(SIK2)相关。方法:标本来自于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诊断为结直肠癌的363例手术患者,其中结直肠癌伴慢性血吸虫病(CRC-S)患者56例,结直肠癌不伴慢性血吸虫病(CRC-NS)患者307例。对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慢性血吸虫病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利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K2在各组结直肠癌标本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分析SIK2与CRC-S患者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CRC-S组淋巴结转移率(62.5%)高于CRC-NS组(47.2%)(P<0.05)。CRC-S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吸虫卵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25/35,71.4%),CRC-S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吸虫卵主要分布在癌旁组织(17/21,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3,P<0.01)。SIK2主要位于胞质溶胶,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与CRC-NS组比较,CRC-S组SIK2表达显著增加,且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SIK2表达水平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虫卵位于肿瘤组织的患者SIK2表达水平高于虫卵位于癌旁组织的患者(均P<0.01)。结论:CRC-S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且虫卵位于肿瘤组织时,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SIK2的表达水平与是否伴发慢性血吸虫病、虫卵分布部位以及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马金鑫  冯谢敏  宋炜  马军伟  崔昌裕 《西部医学》2023,35(12):1808-1812+1816
目的 探究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老年患者102例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集血样标本测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NLR。以NLR临界值为3.96作为分组标准,将102例患者分为高NLR组(NLR>3.96,n=40)和低NLR组(NLR≤3.96,n=62)。比较不同水平NLR患者肿瘤解剖学位置、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2年随访,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高NLR组和低NLR组老年直肠癌患者解剖学部位、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肿瘤直径和肿瘤体积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NLR组存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越晚的患者占比较低NLR组多,且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均是影响NLR的相关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和体积越大、出现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越晚和NLR水平越高的患者生存率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