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罗汉果甜苷对复合因素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给予大鼠高脂、乙醇和四氯化碳三种因素建立复合因素诱导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罗汉果甜苷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指标、脂质过氧化产物和胶原蛋白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复合因素所致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明显增加(P<0.01),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胶原标志物羟脯氨酸(Hyp)含量也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罗汉果甜苷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血清中ALT活性及TC和TG含量(P<0.05或<0.01);并可降低肝组织中MDA和Hyp的含量(P<0.05或<0.01).结论 罗汉果甜苷对复合因素所致肝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罗汉果甜苷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毒性以及对细胞增殖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以罗汉果甜苷含药血清干预HSC-T6,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罗汉果甜苷含药血清对HSC-T6的细胞毒性;MTT法检测其对HSC-T6生长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HSC-T6中I型胶原(Col-I)、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mRNA表达。结果 罗汉果甜苷含药血清对HSC-T6无特异毒性,罗汉果甜苷含药血清体积分数为20%、10%时可显著抑制HSC-T6的增殖(P<0.05、0.01),并对Col-I、TGF-β1及TIMP-1 mRNA表达均表现显著抑制作用(P<0.05、0.01)。结论 罗汉果甜苷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无特异毒性,对HSC-T6细胞增殖、Col-I有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外基质(ECM)降解,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罗汉果药材中罗汉果甜苷V的含量。[方法]用Nucleosil 100-5 NH2(5μm,4.6mm×250mm)色谱柱,以乙腈-水-2.5%四氢呋喃(77∶22∶1)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30℃。[结果]罗汉果甜苷V进样量在0.2136~21.3600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3),平均回收率为96.96%,RSD为0.72%(n=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罗汉果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实验模型,研究中药复方肝纤愈(GXY)对肝纤维化模型动物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在以人血白蛋白(HSA)诱导的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基础上,GXY小剂量(6.1g/kg)、大剂量(12.2g/kg)灌胃给药,连续8周,以鳖甲软肝片和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药。测定大鼠血清中ALT、AST、TP、Alb含量;光镜、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GXY(大)组可明显降低HSA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清中ALT、AST的含量,升高Alb的含量,同时可改善实验大鼠生存质量,且可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学。结论:GXY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栽培品系的罗汉果药材中罗汉果苷Ⅴ和11-氧化罗汉果苷Ⅴ。方法采用ODS(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75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40℃。结果罗汉果苷Ⅴ在0.8046~20.1150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4.6%,RSD为3.28%(n=6)。11-氧化罗汉果苷Ⅴ在0.5985~14.9625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84)。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罗汉果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栽培品系的罗汉果药材中罗汉果苷V和11-氧化罗汉果苷V。方法采用ODS(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75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40℃。结果罗汉果苷V在0.8046~20.1150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4.6%,RSD为3.28%(n=6)。11-氧化罗汉果苷V在0.5985~14.9625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84)。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罗汉果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甘草酸对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甘草酸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和甘草酸治疗大鼠模型;选取正常组、造模组、治疗组大鼠肝脏各1只进行cDNA微阵列研究;从cDNA微阵列结果中选取一个在造模大鼠肝脏中表达明显异常、但经甘草酸治疗后表达正常的基因(smurf2),用半定量RT-PCR检测此基因在不同实验阶段(第1、2、4、8周)3组大鼠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通过cDNA微阵列发现smurt2、PTAFR、CYP2D6、FGG等多种与炎症、代谢有关的基因在造模大鼠肝脏中表达上调,甘草酸治疗后恢复正常表达。通过半定量RT-PCR研究发现,经四氯化碳处理第1周时smurt2在3组大鼠肝脏中表达无异常变化,第2周时在造模和治疗组中表达均下调,第4周时在造模组中表达上调、治疗组中表达下调,第8周时在造模组表达下调,治疗组上调。结论 调控smurf2基因转录水平可能是甘草酸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罗汉降糖颗粒中罗汉果甜苷的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经香草醛一高氯酸显色,于590nm处对罗汉果甜苷进行测定。结果:罗汉果甜苷在40200μg-20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2.46%(n=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罗汉降糖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HF)是肝硬化及肝癌的前期病变,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本文从诱发肝纤维化的主要因素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阐述了HSC的一般性质与功能、HSC活化的机制、肝纤维化的发病原因、活化的HSC在HF中的作用、肝纤维化可逆转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与临床证据,说明HF逆转的可能性,为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寻找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绞股蓝总皂苷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GPs)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和GPs组3组,每阻各12只。采用人血清白蛋白攻击注射大鼠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GPs治疗组大鼠则在连续30 d给予白蛋白攻击注射的同时给予0.5 mg GPs。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水平以评价肝功能,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PCⅢ)和层粘蛋白(LN)含量以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并以大鼠肝组织切片病理变化验证。结果:白蛋白攻击注射可显著升高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TBIL、TBA水平和HA、PCⅢ、LN水平(P<0.01,P<0.05)。GPs治疗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 ALT、TBIL、TBA水平和HA、PCⅢ和LN水平(P<0.01,P<0.05)。GPs还可显著减少白蛋白攻击所致的胶原纤维生成,并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病理损伤。结论:GPs可保护大鼠肝功能,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13.
Emodin on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Methods Therathepaticfibrosismodelwasinducedbythesubcutaneousinjectionof 4 0 %CCl4 (twiceaweekfor 6weeks)dissolvedinoliveoil Theemodin treatedratsweretreatedwithlow dose ,mediate doseandhigh doseemodin ( 2 0 ,4 0and 80mg/kgbodyweight,onceadayfor 4 2days)dissolvedin 0 5%so…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肝纤维化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对肝星形细胞(HSC)的活化有无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子方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加甘氨酸治疗组。饲养3周后,透射电镜下观察肝星形细胞在不同组间的活化情况,测定各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同时也测定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透射电镜下3周末观察到了HSC的活化,且肝纤维化组和甘氨酸组间HSC的活化程度不同,有IETM发生,且肝纤维化组和甘氨酸组间的内毒素含量有差异。结论早期肝纤维化发生时肝星形细胞的活化可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素联合肝干细胞(WB-F344细胞)经脾移植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培养、扩增WB-F344细胞,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转染WB-F344细胞.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24 h分别将1 mL含2×107个肝干...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螺内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 大鼠24 只,随机分为3 组,每组8 只大
鼠。分组如下:假手术组(Sham 组);胆总管结扎组(BDL 组),予行胆总管结扎术;螺内酯治疗组(BDL+SP组),于手术后第2天
给予螺内酯20 mg/kg灌胃处理,1次/d。于4周后取材。Masson三色染色检测胶原和大鼠的肝组织学改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qPCR)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NA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血
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结果BDL+SP组纤维化程度较BDL组低[(2.84±0.44) vs (19.73±3.54), P=0.00],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DL组vWF表达较Sham组增高[(3.08±0.17) vs (0.98±0.11), P=0.00],BDL+SP组较BDL组
表达下降[(1.15±0.09) vs (3.08±0.17), 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BDL组VEGF-A mRNA的表达增加,BDL+SP组则表达
下降[(0.71±0.12) vs (1.75±0.15), 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分组中VEGF-A mRNA的表达与vWF表达呈现显著正相关
关系(r=0.890, P=0.000)。结论螺内酯通过抑制肝脏VEGF-A mRNA的表达抑制肝窦毛细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鼠。分组如下:假手术组(Sham 组);胆总管结扎组(BDL 组),予行胆总管结扎术;螺内酯治疗组(BDL+SP组),于手术后第2天
给予螺内酯20 mg/kg灌胃处理,1次/d。于4周后取材。Masson三色染色检测胶原和大鼠的肝组织学改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qPCR)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NA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血
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结果BDL+SP组纤维化程度较BDL组低[(2.84±0.44) vs (19.73±3.54), P=0.00],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DL组vWF表达较Sham组增高[(3.08±0.17) vs (0.98±0.11), P=0.00],BDL+SP组较BDL组
表达下降[(1.15±0.09) vs (3.08±0.17), 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BDL组VEGF-A mRNA的表达增加,BDL+SP组则表达
下降[(0.71±0.12) vs (1.75±0.15), 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分组中VEGF-A mRNA的表达与vWF表达呈现显著正相关
关系(r=0.890, P=0.000)。结论螺内酯通过抑制肝脏VEGF-A mRNA的表达抑制肝窦毛细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7.
肝干细胞--肝卵圆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肝卵圆细胞的研究已有一定时间,但近几年才明确其属于干细胞范畴,笔者简要综述了肝卵圆细胞的特征、来源、调控分化及与肝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贯煎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CCl49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3周、第6周末各处死6只大鼠作动态观察,自第7周起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于继续造模的同时给予一贯煎灌胃3周,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第9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采集肝组织标本,检测肝组织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1,TI MP-1)、-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1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等的蛋白表达以及MMP-2、-9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造模第3、6和9周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增加,肝组织α-SMA、ColⅠ、TI MP-1、TI MP-2、MMP-13、MMP-14蛋白表达和MMP-2、MMP-9活性逐渐升高(P〈0.05或P〈0.01);与9周模型组比较,一贯煎组大鼠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减轻(P〈0.05),肝组织α-SMA、ColⅠ、TI MP-1、TI MP-2、MMP-13和MMP-14蛋白表达及MMP-2、MMP-9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一贯煎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胶原的合成,促进过度增生的胶原纤维的降解,从而抑制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修复作用,为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并进行体外培养。用皮下多点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损伤组和MSCs移植组,每组6只。将MSCs经尾静脉回输到MSCs移植组大鼠体内,30 d取肝脏,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分离培养的MSCs 93.27%处于G0/G1期,且MSCs表面CD44呈阳性表达;将分离的MSCs输入肝纤维化模型大鼠30 d 后,镜下可见MSCs移植组病理改变较模型损伤组明显减轻,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肝血窦基本正常,纤维结缔组织无明显增生;α-SMA染色强度MSCs移植组低于模型损伤组。结论:MSC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纤维化肝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