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晓玲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293-295,314
目的评估危重患者限制性输血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于本院ICU病房治疗成年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于ICU病房停留时间超过3d;排除标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出血、既往输血史和孕妇病例。限制性输血适应症指血红蛋白含量≤7g/d的病例。结果APACHEⅡ评分为28.9±6.5,基线血红蛋白含量(10.6±2.2)g/dl。进入ICU第28d,血红蛋白含量为(8.2±1.3)g/dl,较进入前显著降低(P〈0.001)。59例予输血治疗,接受输血患者病死率(61.1%)显著高于未接受输血患者(48.6%)(P=0.03)。对于危重患者,输血是一个独立的死亡危险因子(P=0.011;OR:2.67;95%CI:1.25—5.69)。输血组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非输血组延长(20d比8d,P〈0.001;24d比14d,P=0.002)。结论危重患者血红蛋白减少会延长重症监护时间,输血可以导致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贫血限制性输血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50例,对照组(20例)在生后第8天给予力蜚能胶囊和维生素E,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使用重组人类基因-EPO.按照限制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观察2组输血率、输血次数、每次输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治疗后l、3、7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输血率、输血次数和每次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PO能明显减少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贫血限制性输血的输血人数、输血次数和每次输血量,减少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并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限制性输血与非限制性输血策略对早产儿输血情况及一系列临床指标恢复的影响,为早产儿输血策略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根据2008年美国早产儿输血指南,回顾性分析进行输血的胎龄 < 37周的早产儿171例,分为限制性输血组(A组)78例和非限制性输血组(B组)93例,根据胎龄又分为胎龄 < 34周和≥34周,比较2组早产儿在输血总量、输血次数、首次输血日龄、体质量恢复、喂养情况、脱离氧气时间、达出院标准时间、早产儿脑损伤(脑白质软化/颅内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胎龄 < 34周,A组输血次数少于B组(P < 0.01),首次输血日龄、脱氧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所用时间和脑损伤发生率均为A组高于B组(P < 0.05~P < 0.01);胎龄≥34周,首次输血日龄和奶量达足量(150 mL/kg)时间A组均高于B组(P < 0.01和P < 0.05);达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在胎龄 < 34周和胎龄≥34周早产儿均为A组长于B组(P < 0.05~P < 0.01),输血总量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限制性输血,非限制性输血策略不增加输血总量,可能更有利于早产儿的临床恢复,有利于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促进喂养及进体质量增长、缩短用氧时间、减少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48例早产儿贫血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应用大剂量维生素治疗,同时补充铁剂,必要时输血,疗程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隔天1次,每周600IU/kg,疗程6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惠儿血红蛋白(Hb)水平均逐渐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缓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铁(S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输血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颅内出血(ICH)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头颅彩超对157例早产儿进行检查,同时使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早严儿的血清游离L(FL)、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结果157例早产儿中确诊82例(52.23%)患儿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早产儿血清FT4水平为(9.71&#177;3.45)pmol&#183;L^-1,无颅内出血早产儿为(12.67&#177;4.03)pmol&#183;L^-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早产儿血清FT3为(3.18&#177;0.97)pmol&#183;L^-1,无颅内出血早产儿为(4.25&#177;1.13)pmol&#183;L^-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早产儿血清TSH为(12.56&#177;3.87)mU&#183;L^-1,无颅内出血早产儿为(13.31&#177;4.16)mU&#183;L^-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清FT4患儿97例,其中颅内出血组58例(占59.8%),低血清FT4增加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风险,OR=2.23,95%CI:1.16—4.30;低血清FT4患儿103例,其中颅内出血组62例(占60.2%),低血清吗增加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风险,OR:2.57,95%CI:1.30~5.07。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具有相关性,低血清FT3、FT4水平增加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防治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包括灌肠、抚触、腹部按摩和营养支持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采用钒酸盐法监测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记录黄疸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生后d4和d6的血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16.142,20.329),而且黄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10.550,17.151,12.981)。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29,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通气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23例,分别采用HFOV治疗和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HFOV治疗组患儿在治疗2h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PaCO2)出现改变,经治疗6h后,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显著下降,动肪./肺泡氧分压(a/APO2)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V组在治疗6h后PaO2、PaCO2和OI等指标,与开始治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与CMV组治疗至同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FO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气漏并发症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IVH)发生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儿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HFOV组比CMV组为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组能更快、更好地改善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通气效果、病程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CMV组,早期应用于RDS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方法 于2007年1月一2009年2月期间,共选择9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研究,其中随机选择: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达到上机指征的28例患儿为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后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30例患儿为治疗组。两组患儿都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患儿达到上机指征后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组患儿生后便给予NCPAP加强呼吸支持,达到上机指征则改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平均上机时间为(9.23士1.3) h,治疗组平均上机时间为(0.85士0.2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5, P< 0. 01);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58. 5士45. 8) h,治疗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84.8士32.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 P< 0. 01);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6例,发生率21.4%,治疗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2例,发生率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 P < 0.01);对照组平均吸氧时间为(6.4士3.1)d,治疗组平均吸氧时间为(13.2士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 P< 0.05);对照组治愈出院19例,治愈率67.9% ,治疗组治愈出院26例,治愈率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 P < 0.05)。 结论 早期应用新型NCPAP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缩短机械通气的使用时间,降低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提高撤机的成功率,进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ICU贫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行红细胞输血治疗的ICU贫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输血策略差异分为限制性输血组(Ⅰ组)与开放性输血组(Ⅱ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疾病预后情况差异,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Ⅰ组与Ⅱ组临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34,P〉0.05);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ICU输红细胞后Hb值、ICU输红细胞总量、APACHEⅡ评分、出院Hb值、ICU输红细胞总量、心脏病史,ICU输红细胞后Hb值、出院Hb值越高,ICU输红细胞总量越少,APACHEⅡ评分越低,则患者预后越好。结论:限制性输血策略可能与出院患者贫血有关,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特点选择输血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其病死率和病残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年9月~2005年9月收治的22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体重分三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治愈出院170例,治愈率75.2%;随体重增加而上升(P〈0.05);治愈者平均住院(27±13)d,住院天数随体重增加而缩短(P〈0.05);病死30例,病死率13.2%;病死率随体重增加而下降(P〈0.01)。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原因有多胎妊娠(27.8%),胎膜早破(22.5%),妊娠并发症13.7%,习惯性流产2.6%,妊娠患内科慢性疾病(1.76%)和原因不明(31.6%)。所有住院患儿均有一种以上并发症,≤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高达85.3%,其体重越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P〈0.01),存活率85.1%,体重≤1000g,存活率56.3%。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和颅内出血。结论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必须收住NICU病房密切监护,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防止院内感染;对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表面活性物质和高频通气治疗可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何山  李利  杨景晖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6):3236-3239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在输注悬浮红细胞72 h内粪便钙卫蛋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27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符合输血指征、输注过悬浮红细胞为输血组(19例),未接受输血患儿为未输血组(8例)。两组患儿均查血常规中的红细胞比容;未输血组患儿每24 h采集1次粪便,共采集4次;输血组患儿采集输血前最后1次粪便和输血后24、48、72 h粪便,测定患儿粪便中的钙卫蛋白。结果 输血组的红细胞比容低于未输血组(t=-5.114,P<0.001)。输血后24、48、72 h粪便钙卫蛋白高于输血前,输血后24 h粪便钙卫蛋白低于输血后48、72 h,输血后48 h粪便钙卫蛋白低于输血后72 h(P<0.05)。输血组粪便钙卫蛋白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的曲线拟合分析显示,粪便钙卫蛋白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上升趋势(F=33.390,P<0.001)。未控制初始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时,红细胞比容与粪便钙卫蛋白变化幅度呈负相关(r=-0.696,P=0.001)。控制初始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后,红细胞比容与粪便钙卫蛋白变化幅度也呈负相关(r=-0.653,P=0.003)。结论 输血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肠道内的钙卫蛋白随时间的变化明显上升,而钙卫蛋白对肠道炎性应答的发生有很强的预警作用,所以在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尤其贫血程度重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可能会诱发肠道内炎性反应,从而增加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限制性输血策略指导输血对单病种二尖瓣置换术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的中国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华西医院分库中,分别连续选取不同输血策略时期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各120例,分为开放性输血策略组和限制性输血策略组两组。入院时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输血前全套、血型、心脏超声等检查并记录,同时记录围术期患者相关临床数据,比较不同输血策略指导下患者输血量、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 不同输血策略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输血量影响明显,红细胞由限制性输血策略前的(3.2±1.1) U降低至(1.8±1.5) 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浆由限制性输血策略前的(325.7±96.5) mL上升至(385.2±86.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患者在主要并发症方面存在差异(39.2% vs. 31.7%,P=0.04),特别是与呼吸相关的并发症,如呼吸机使用>24 h的患者比例(P=0.03)、总呼吸机使用时间(P=0.03)、肺部感染率(P=0.04)等,限制性输血策略组患者明显优于开放性输血策略组。同时限制性输血策略组患者较开放性输血策略组患者ICU时间缩短(P=0.02)、住院总费用降低(P=0.02),但不同的输血策略并不影响患者围术期死亡率(P>0.05)。结论 限制性输血策略在降低单病种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主要并发症风险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但不能减少除红细胞外的其它血液制品用量,此策略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发病的影响。方法60例32周内低体重早产儿,按照家长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出生后0.5~6h内将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注入肺部,观察两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发病情况以及呼吸参数。结果观察组肺透明膜病发病率19.44%(7/36),对照组为41.67%(1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0&#177;14)mmHg,动脉氧分压(PaO2)为(68&#177;21)mmHg;对照组PaCO2(49&#177;10)mmHg,PaO2(42&#177;12)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H值7、35&#177;0.03,对照组pH值7.22&#177;0.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时间(68&#177;10)h,吸氧浓度0.37&#177;0.11,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96&#177;15)h,吸氧浓度0.45&#177;0.15,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减少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降低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失血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11~2014-05间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失血性贫血的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不同失血病因,比较其病情轻重程度、日龄、是否为早产儿等情况。结果胎-母输血、新生儿颅内出血、胎胎输血综合征、新生儿出血症所致的出血性贫血的患儿所占比例较高,其中重度贫血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轻中度贫血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胎-母输血、新生儿出血症、胎儿-胎盘输血及前置胎盘所致的新生儿贫血中,<3 d的新生儿所占比例明显多于3~7 d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所有发生新生儿失血性贫血的患儿中,足月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早产儿,以新生儿出血症为病因的患儿早产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失血性贫血以胎-母输血、新生儿颅内出血、胎胎输血综合征、新生儿出血症等疾病为主要病因,重度贫血的患儿所占比例较高,要引起重视,尤其是<3d的新生儿,其发生新生儿早期失血性贫血的比率更大,同时要注意足月儿与早产儿发生早期失血性贫血的病因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5.
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机体凝血状态和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大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回收式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分别取术前、输血后1h及输血后24h的静脉血,测定血常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活化凝血时间(ACT),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输血后第1天、第5天两组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并计算CD4^+/CD8^+值。结果输血后1h两组APTT、PT、ACT均延长.FIB和血小板计数均降低(P〈0.05)但尚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异体输血组输血后第1天和第5天CD3^+、CD4^+、NK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回收式自体输血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与异体输血相似。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饮食干预对婴幼儿呼吸道变态反应疾病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3年1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0~6月变态反应疾病高危婴儿176例,在进行环境控制的前提下,随机分为干预组(饮食干预)和非干预组,随访两组患儿变态反应疾病发生、发展的情况。结果 (1)在干预6、12、18个月后,干预组发生两种以上变态反应疾病的人数均显著少于非干预组,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较非干预组也显著减轻(P〈0.005)。(2)饮食干预18个月后,两组患儿在吸入性过敏原筛查阳性比例上的差异没有显著性(χ^2=0.002,P=0.969),但干预组患儿的肺功能显著优于非干预组(P〈0.005)、干预组的食物过敏原筛查阳性比例显著低于非干预组(χ^2=8.91,P〈0.01)。结论 对变态反应性疾病高危婴儿进行饮食干预,能减轻或消除呼吸道变态反应疾病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变化。②方法对9例非梗阻性HCM病人和11例健康志愿者应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测定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血流频谱。③结果HCM组LAD的收缩期时间速度积分(STVI)明显小于对照组(t=5.66,P〈0.01),而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DTVI)明显大于对照组(t=2.65,P〈0.05)。HCM组中3例出现收缩期逆向血流频谱。HCM组LAD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明显小于对照组(t=4.76,P〈0.01)。LCx的STVI、DTVI和CFR两组间无差异。STVI与室壁厚度呈负相关(r=-0.57,P〈0.01),而DTVI与室壁厚度呈正相关(r=0.43,P〈0.01)。LAD/LCx CFR比值与舒张末期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比值呈负相关(r=-0.67,P〈0.01)。④结论非梗阻性HCM中供应肥厚心肌的冠状动脉存在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异常,而这些变化与心肌肥厚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目的为探讨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相比单纯药物疗法、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疗效,并评估其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该院确诊为胎龄37周以下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75例,将其分为药物组(氨茶碱联合纳洛酮)、NCPAP组和机械通气组。其中药物组静脉应用氨茶碱联合纳洛酮、俯卧位、吸氧等处理,NCPAP组选用德国公司生产的stephenCPAPsystem,机械通气组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应用48h后3组继续采用原药物组相同药物治疗。并记录此时呼吸暂停的次数为疗效评定结果。结果药物组中显效8例,有效6例,总有效14例(56%)。NCPAP组中显效15例,有效4例,总有效19例(76%)。机械通气组中显效16例,有效6例,总有效22例(88%)。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机械通气组均高于药物组(P<0.05);而NCPAP组与机械通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病情加重需改用或再次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3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相比NCPAP并无明显优势,但对比单纯药物治疗有更好效果,相关并发症也无明显增加。NCPAP仍可能为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临床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两组常规给以抗感染、抗病毒,吸氧等处理,治疗组加用静滴IVIG。临床观察喘息缓解、哮鸣、咳嗽消失时间及两组治愈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喘息缓解、哮鸣、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效果显著。结论IVIG是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人选的早产儿33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入院后12h内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通过头颅超声随诊颅内出血情况,同时观察肝肾功、血尿、凝血功能检查结果,观察需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机械通气、喂养不耐受、胃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需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机械通气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肝肾功、血尿、凝血功能检查,以及喂养不耐受、胃出血、NEC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可以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可以改善早产儿的临床症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