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记录镇痛等级、生命体征、并发症.结果:镇痛效果Ⅰ组有效率为60%,Ⅱ组为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命体征,Ⅰ组患者BP、HR术中较术前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中Ⅱ组BP、HR较Ⅰ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锁关节脱位手术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肩锁部手术临床上十分常见,包括有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肩峰骨折等,尤以锁骨骨折多见。以往通常采用单一的臂丛或颈丛神经阻滞,相当数量的病例麻醉效果欠佳。我院近年来多采用臂丛(肌间沟)阻滞与颈丛阻滞(两浅一深)联合阻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肩锁部手术应用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肩锁部位骨折患者9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肩锁部手术治疗,并依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每组患者为30例的 a 组、b 组、c 组患者,其中 a 组患者单纯采取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 b 组患者单纯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 c 组患者采取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方案,对比三组麻醉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c 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3.33%,分别与 a 组、b 组相比较数据差异显著,c 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更优(P <0.05);比较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行肩锁部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临床上推荐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方案,相比单纯给予臂丛或者颈丛麻醉方法的应用效果更佳,有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值得推荐采纳。  相似文献   

5.
Yu WP  Xu XZ  Wu DZ  Guo XY  Huang PT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1):740-745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一针四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上臂下部、前臂及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组(U组)和神经刺激仪组(N组),各40例。分别以超声引导或神经刺激器定位腋路臂丛神经主分支(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肌皮神经),每点注射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8ml,总量32ml。观察腋路臂丛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的超声表现,测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的直径和深度,以及肌皮神经离腋动脉中点的距离,记录两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结果麻醉操作时间U组显著短于N组(P<0.01)。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这3支的起效时间U组较N组短(P<0.01或0.05)。麻醉完善率U组明显高于N组(P<0.01)。误穿血管的发生率U组为0,明显低于N组(P<0.01)。结论与神经刺激仪定位法比较,超声引导一针四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满意率显著提高,麻醉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颈丛浅支联合神经阻滞在肩锁部位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肩锁部位外伤骨折或脱位患者78例,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26例,A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C组采用先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0分钟后进行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3种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各组麻醉效果、以及有关中毒反应。结论:臂丛-颈浅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锁部位手术麻醉效果优于单纯的颈浅丛阻滞和肌间沟臂丛阻滞,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蒋婉婷  袁伟  李令民  张旗  姬文晨  艾红  李萌 《西部医学》2020,32(8):1229-123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肩锁关节脱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依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4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各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II的水平,评估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机体应激反应。比较手术、麻醉、拔管、术毕至睁眼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术后疼痛和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两组麻醉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MAP和HR在手术切皮和拔除气管插管时显著降低,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II在术毕拔管和术后24 h显著降低,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的用量显著减少,VAS评分和镇静评分在术后各个时间点显著降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锁关节脱位术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机体应激反应,维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减少全身静脉麻醉药物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术后镇痛镇静的效果,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卫星  卢莲 《包头医学》2015,39(1):22-23
目的:探讨颈浅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应用于肩锁部位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0例肩锁部位骨折病例采用颈浅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对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中65例安静无痛,效果优.5例有一定感觉存在,疼痛不明显,效果良好.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浅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颈4(C4)合并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锁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肩锁关节手术随机分成Ⅰ、Ⅱ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C4横突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Ⅰ组的麻醉效果优于Ⅱ B组.结论 C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肩锁关节骨折手术,阻滞效果优于颈丛神经阻滞,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麻醉效果确切,可完全满足肩锁关节手术麻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的效果(优良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的效果94.12%,优于对照组72.55%,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在麻醉前(SBP)、(HR)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切皮时、骨折复位时,观察组SBP.HR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则呈现为逐步上升状态,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13.73%,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时,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辞,不但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能够提高麻醉效果,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砚书 《中外医疗》2021,40(8):177-179
目的 将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于2018年5月—2020年5月方便选取来该院就诊的锁骨骨折患者72例,平均分组.参照组予以常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顶点法阻滞麻醉,实验组予以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对比2组麻醉效果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比较超声引导下两种颈神经丛阻滞(颈丛阻滞)方法即C4横突一点法和C2、C3、C4横突三点法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择期拟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两组均作双侧颈浅丛阻滞及术侧颈深丛阻滞。颈浅丛阻滞均为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麻药注射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下方。C4横突一点法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在C4横突处注射局麻药9ml;C2、C3、C4横突三点法组(B组)超声引导下于C2、C3、C4横突处各注射局麻药3ml。记录起效时间、麻醉优良率、阻滞前和阻滞后5、10、15、20、30min的生命体征,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超声引导C2、C3、C4横突三点法颈深丛阻滞和C4横突一点法颈深丛阻滞进行对比,三点法组的耳大神经分布区域起效时间短于一点法组,而锁骨上神经分布区域起效时间长于一点法组(P<0.05)。三点法组的深部麻醉优秀率较一点法更为完善(P<0.05),两种方法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点法A组出现1例Horner’s综合征,两组均无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误入血管、局部麻醉药中毒。结论超声可以作为颈深丛阻滞的定位方法并可进行实时引导颈丛神经阻滞。通过超声准确定位,进行C2、C3、C4横突三点法和C4横突一点法两种颈深丛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比较发现,三点法颈深丛阻滞比一点法更为完善,术中患者循环更为稳定,且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在手术中运用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研究调查对象为我院收治且需要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75例,科学运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37例患者进行单一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的38例患者进行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但2组患者的HR、SPO2与MA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在术中科学运用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不会对患者机体循环与呼吸系统功能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改良颈丛阻滞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eng H  Shi T  Shi KJ  Hua PA  Chen LM  Wang QG  Liu L  Xu XZ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7):1909-1913
目的 测定颈3横突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评估超声引导改良颈从阻滞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并与传统一点阻滞法颈丛阻滞比较.方法 第1部分: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H级,采用超声引导双侧颈3横突阻滞和双侧皮神经阻滞,观察膈肌移动度变化.第2部分: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改良颈丛阻滞(双侧颈3深丛和双侧颈皮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一点法颈丛阻滞.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液.观察麻醉效果和副作用.结果 高频超声可以清楚显示颈部重要结构,并可引导穿刺针在横突外侧端注药.颈3横突阻滞后膈肌移动度在15、30 min显著下降,发牛膈肌部分麻痹3例,无膈肌瘫痪发生.实验组和对照组阻滞后血压、心率均较阻滞前显著增高(P<0.05或0.01);对照组在10、20 min的血压增高较实验组显著(P<0.05或0.01),在5、lO、20、30 min的心率增高也较实验组显著(P<0.05或0.01).实验组颈皮支起效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麻醉效果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发生声音嘶哑(12例)显著高于实验组(0例)(P<0.01);发生Horner综合征2例均为对照组;使用降血压降心率药物的患者例数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的改良颈丛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处于机体代偿范围,比传统一针法颈丛阻滞麻醉效果更好,副作用显著减少,解剖结构容易定位,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深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观察陈士寿主题词颈丛;神经传导阻滞;甲状腺肿瘤/外科学中国图书分类号R614.4;R736.11资料与方法30例单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前ASA分级为1~Ⅱ级,随机分成2组。2组年龄、性别、体质等基本一致,甲组施行双侧C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5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术中采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分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氧饱和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中采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更好,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的痛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颈丛臂丛联合阻滞在肩锁部手术中应用的体会.方法 62 例肩锁部外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颈丛臂丛联合阻滞应用于肩锁部手术中,麻醉效果确切.结论 颈丛臂丛联合阻滞应用于肩锁部手术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人肱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3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传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镇静情况,疼痛情况,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的镇静率高于对照组,麻醉后的疼痛率低于对照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肱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手术老年患者,能提升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锁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麻醉)和观察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镇痛效果和术中体征、同侧膈肌麻痹发生率、阻滞相关指标、上肢运动阻滞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段VAS得分、术中心率和血压、同侧膈肌麻痹总发生率、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血氧饱和度、镇痛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后4、8、12 h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更能提高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维持术中体征稳定,减少同侧膈肌麻痹的发生率,保留同侧上肢的运动功能,且该区域麻醉技术操作简单,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超声引导下C5与颈浅丛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局麻药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择期拟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即先在C5臂丛神经的周围注射1/2局麻药,穿刺针越过C5臂丛神经在胸锁乳突肌下缘再次注射余下1/2局麻药。局麻药为0.375%左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的混合液。局麻药的剂量分别由低到高设为8、12、16、20和24 mL,初始剂量16 mL,间隔剂量为4 mL,注药30 min后切皮时,若视觉模拟评分( VAS)>3分,改为全身麻醉以及下一例采用高一级剂量。若VAS≤3分,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剂量。采用Pro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C5与颈浅丛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局麻药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 CI)。结果超声引导下C5与颈浅丛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局麻药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5.6 mL,95%CI为12.8~18.4 mL。结论超声引导下C5与颈浅丛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局麻药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5.6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