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痊愈的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痊愈的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筛选150例中国汉族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社会支持量表(SSS)评定生命质量及社会支持度.经治疗后定期随访,124例抑郁症患者HAMA、HAMD分值均小于7分,并达到临床痊愈,再次评定SF-36,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量其神经质(N)、内外倾性(E)、精神质(P)3个维度.对照组为中国普通人群的生命质量常模.结果 ①临床痊愈的患者生命质量中除生理功能维度(PF)外[(89.23±14.09)分,(87.23±16.81)分,t=1.044,P>0.05],其余7个维度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生命质量比较,除PF外[(89.23±14.09)分,(89.01±15.73)分.t=1.266.P>0.05],其他7个维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②生命质量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神经质型、内外倾性人格、病期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经济状况、抑郁反复发作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生命质量中的PF、RP、BP、GH、VT、SF、RE、MH7个维度均有影响(P<0.05).结论 ①抑郁症患者经治疗后,生命质量明显改善,但仍低于一般人群.②临床痊愈后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病期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经济状况、抑郁反复发作、社会支持均影响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87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末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1)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中的生理机能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37),精神健康与患者的家庭史和本次病程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和-0.48).(2)生命质量总分及因子分与多项HAMD、HAMA总分及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3)治疗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提高与HAMD、HAMA总分及焦虑、行为阻滞等因子分的下降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本次病程及家族史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关系密切,随着情绪的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 36),汉密顿抑郁量表 17项 (HAMD17 )和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对 87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第 4周末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1)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中的生理机能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 37),精神健康与患者的家庭史和本次病程呈显著负相关 (r值分别为 -0. 35和-0. 48)。(2)生命质量总分及因子分与多项HAMD、HAMA总分及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 (P<0. 01 )。(3)治疗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提高与HAMD、HAMA总分及焦虑、行为阻滞等因子分的下降呈显著正相关(P<0. 01)。结论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本次病程及家族史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关系密切,随着情绪的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及其与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试验组)进行抗抑郁治疗12周,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评定;对社区中46例2型糖尿病不伴发抑郁症患者(社区组)采用SF36进行评定。结果(1)试验组患者治疗前生命质量因子分与多项HAMD、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HAMD:r=-0.42,-0.18,-0.37,-0.48,-0.42,-0.23,-0.18,-0.33;HAMA:r=-0.40,-0.19,-0.37,-0.30,-0.29,-0.13,-0.13,-0.08,P<0.01)。(2)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生命质量因子分的提高与HAMD、HAMA总分减分及各因子分的下降呈显著正相关。(3)试验组患者治疗前生命质量各因子分与社区组患者生命质量各因子分比较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其抑郁情绪密切相关,随着抑郁情绪的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合并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较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门诊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QOL)及其抗抑郁治疗后生命质量的疗效.方法 多中心合作研究,180例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6月,采用HAMD-17、HAMA和SF-36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月和6月评价.结果 1)门诊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较低(QOL评分<50分),尤其<30岁者;2)合并焦虑症状抑郁症组患者的QOL总分[(41.04±12.95)分]明显低于单纯抑郁症组[(48.36±15.76)分],特别在生理功能(PF)、活力(VT)、社会功能(SF)和精神健康(MH)等方面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抗抑郁治疗后QOL评分显著提高,6月后>70分(P=0.00),以<30岁者和合并焦虑症状者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有明显降低,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其QOL水平和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月经失调的女性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筛选女性抑郁症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并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生命质量。结果:女性抑郁症患者月经失调组与非月经失调组间HAMD总分、焦虑化、认知障碍、HAMA总分以及精神性焦虑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女性抑郁症患者月经失调组与非月经失调组生命质量的比较中,月经失调组的女性抑郁症患者在躯体疼痛(BP)、精力(VT)、精神健康(MH)三个维度上明显低于非月经失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五个维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抑郁症患者月经失调组的临床症状更加严重,并且生命质量明显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与临床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普适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的117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临床客观指标采集于患者住院病历。结果 抑郁症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均比全国常模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酸、血小板分布宽度与躯体综合得分(PCS)呈正相关(P<0.05);治疗依从性与PCS呈负相关(P<0.05);总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肌酐、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心理综合得分(MCS)呈正相关(P<0.05);红细胞压积与MCS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治疗依从性与抑郁症症患者PCS有关(P<0.05);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与抑郁症患者MCS有关(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不佳,与临床客观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命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职业、生存环境、生活习惯、躯体情况、症状等,其治疗方法也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包括药物、氧疗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命质量的社会卫生措施。方法 采用”十五”攻关课题组统一编制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医疗后果调查表对武汉地区150例患者调查,采用广义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反映生命质量的SF-36总分平均值为566.15,95%可信区间为543.431~588.864分。患者的婚姻状况、病程、居住方式、医疗保健形式、骨痛史、营养不良是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注重营养饮食,完善家庭功能,对初患病的和长期患病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注,卫生行政部门则应注重弱势人群的医疗保健,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用药情况及不同用药方式对患者生命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的合作研究,分析3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对其中102例完成3次(治疗基期、治疗3个月和6个月)QOL随访不同用药方式患者进行QOL评价。结果不伴焦虑的抑郁症(vD)患者和伴有焦虑的抑郁症(AD)患者用药居前3位的是赛乐特、百忧解、氯硝安定,PD患者有63.56%采用联合用药。而AD患者42.68%采用联合用药,无论是PD或AD患者,经抗抑郁药治疗后患者QOL均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联合用药者QOL的改善程度更高、更快。结论治疗6个月时患者QOL优于3个月时QOL。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重复测量统计分析方法在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研究抑郁症患者在不同时点的生命质量变化。结果单变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生命质量各个指标和总分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并呈现线性趋势。多变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疾病因素(不同临床表现患者)与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测量在生命质量的研究中不仅能够说明各观测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且能通过交互作用的意义来说明分组因素的作用是否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社区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南京市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社区人群功能状态测定量表(COOP/WONCA),对部分社区的1457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其中有效样本1259人,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对有效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1 259名社区居民中,327人未患调查的慢性病,701人患1种慢性病,190人同时患2种慢性病,41人同时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慢性病患者在情感、日常活动、社会活动、整体健康、疼痛五个维度的生命质量均明显低于不患病人群(P<0.01),不同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病、工作情况对生命质量有负面影响,是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较不患病人群低并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类型的慢性病对生命质量均有负面影响.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社区干预时,应关注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从知识水平、健康行为等方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长沙市1994年部分城区自然人群中278例患者进行了脑卒中的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病后生命质量迅速下降;半年内开始回升,以后趋于稳定,仍明显低于病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影响慢性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脑卒中类型,年龄,家庭护理误工数,丧失劳动力天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3年3-12月在南京市秦淮医院进行体检的老年人1454名。按是否患有慢性病,将其分为慢性病组和无慢性病组。采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制定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对2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2.2%(1050/1454)。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躯体机能、情绪性格、社会适应及总体健康得分与无慢性病老年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自理和记忆功能得分与无慢性病老年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及白内障的老年人,其总体健康得分与未患该病的老年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饮酒情况及退休前职业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躯体机能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学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自理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前职业和居住状况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情绪性格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居住状况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记忆功能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前职业、居住状况、学历及年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适应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居住状况、饮酒情况及学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总体健康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学历、退休前职业、居住状况及饮酒情况,加强慢性病的防治是提高其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长沙市1994年部分城区自然人群中278例患者进行了脑卒中的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病后生命质量迅速下降;并年内开始回升,以后趋于稳定,仍明显低于病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影响慢性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脑卒中类型,年龄,家庭扩 数,丧失劳动力天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患者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慢性胃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CG)对124例住院CG患者分别测量治疗前后2次生命质量并应用配对检验比较其得分,利用独立样本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CG患者治疗前后2次各领域得分、特异模块总分和量表总分均有差异;CG患者生命质量受治疗、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较大(P〈0.05).结论合理治疗对CG患者生命质量提高较大,但还需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对其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用药情况及不同用药方式对患者生命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的合作研究,分析3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对其中102例完成3次(治疗基期、治疗3个月和6个月)QOL随访不同用药方式患者进行QOL评价。结果不伴焦虑的抑郁症(PD)患者和伴有焦虑的抑郁症(AD)患者用药居前3位的是赛乐特、百忧解、氯硝安定,PD患者有63.56%采用联合用药。而AD患者42.68%采用联合用药,无论是PD或AD患者,经抗抑郁药治疗后患者QOL均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联合用药者QOL的改善程度更高、更快。结论治疗6个月时患者QOL优于3个月时QOL,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居民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找出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 ,为增进人群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 SF- 36量表评价 2 2 49名四川居民的生命质量 ,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命质量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以及被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和慢性病情况。用 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对每一种影响因素分别分析 ,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时 ,是否患慢性病、年龄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收入、家庭人口数及家庭代数、城乡分布、医疗费用负担形式等 11种因素与生命质量的各领域或大多数领域均有关系。但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 ,在排除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发现 ,对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疾病、经济收入、城乡分布、年龄和文化程度 ,婚姻对个别领域有影响。结论 注意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 ,积极发展经济 ,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是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关键 ;分城乡和年龄制定 SF- 36的人群正常参考值很有必要 ,是否分性别制定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