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的方法同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方法15例病人(15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ACL和PCL均断裂,在膝关节镜下采用挤压螺钉固定同种异体跟腱、LARS人工韧带或自体双侧4股胭绳肌腱移植同期重建前、后前叉韧带。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平均积分由术前的24分提高到术后的85分,全组均未出现并发损伤。患者均在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结论关节镜下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手术创伤小,骨隧道定位准确,固定牢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
王玮  庄小强  金先跃 《微创医学》2011,6(3):222-224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早期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ACL、PCL)的经验。方法关节镜下利用中1/3骨-髌腱-骨组织、腘绳肌肌腱同时重建膝关节ACL、PCL。结果 16例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2年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为(85±6.5)分。所有患者手术前在麻醉情况下前后抽屉试验均呈阳性,手术后前后抽屉试验均呈阴性。结论在关节镜直视下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能准确定位ACL、PCL解剖止点,手术创伤小,早期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缩短了疗程,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快、恢复好。  相似文献   

3.
黄迅 《安徽医学》2009,30(5):552-55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纽扣钢板固定双束四股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以双束四股自体腘绳肌肌腱作为ACL替代物,应用缝线纽扣钢板进行移植物固定,对9例ACL断裂的患者行ACL双束重建术。结果9例患者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均在正常范围,术后Lachman试验:8例≤1+,1例2+,轴移试验9例均为阴性,术后1年患侧膝关节前向稳定性等于或者好于健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5.8±6.8,术后1年时为98.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所有患者均能恢复向前变速跑步能力而无跛行。结论关节镜下利用双骨道双束腘绳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ACL韧带是一种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15例患者,采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获得随访3~12个月。膝关节稳定性增强,Lachman试验阴性12例,弱阳性3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120°-160°,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56~76分,术后86~100分。所有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是治疗ACL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应用自体5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5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16 例16膝,膝前内侧小切口取半腱肌腱、股薄肌腱修整、对折后成5股,分别建立胫骨隧道及股骨隧道,股骨端用Endobutton、胫骨端用挤压钉固定肌腱,重建ACL生理功能.术后即行功能锻练.结果 1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前ADT(+)、Lachman征(+),术后ADT(-)、Lachman征(-) 术前Lysholm-Tegner评分平均56.3 ±3.5 分和3.6± 1.7 术后Lysholm-Tegner评分平均91.8 ±3.7 分和7.6 ±1.5 .术前、术后Lysholm-Tegner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CL重建中,5股腘绳肌腱比4股腘绳肌腱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6.
俸志斌 《微创医学》2011,6(4):315-317
目的探讨用髌腱复合体和腘绳肌腱联合重建膝关节膝前、后交叉韧带复合损伤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确诊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的患者16例,其中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6例,后外侧复合体损伤4例,半月板损伤6例,于伤后2~6周在关节镜下行自体移植物单束ACL和PCL联合重建术,用髌腱复合体中1/3重建ACL,腘绳肌腱重建PCL,同期用股二头肌腱的1/3重建PLC,界面可吸收挤压螺钉和横穿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3~28个月,平均23个月,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0~22分,平均(8.7±3.1)分,术后升至78~91分(平均86.1±4.8分)。术前16例采用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为异常(C级),术后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14例,接近正常(B级)2例,14例恢复伤前运动水平。术后6~8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12个月可以剧烈运动。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同时联合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anteromedial,AM)行自体单束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0例ACL断裂患者采用AM法行自体单束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采取Lysholm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膝关节主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随访20例患者,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53.5±6.9),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为(88.4±5.2),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为(9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AM法行自体单束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恢复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2008年5月对13例经临床及关节镜检查确诊为PCL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生物可吸收螺钉挤压固定术.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3~39个月,平均26个月,Lyshlom评分由术前(45.23±3.45)分提高到(85.54±4.41)分(P<0.01).结论 关节镜下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自体四股腘绳肌单束重建PCL创伤小,定位准确,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治疗体会。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关节镜下应用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15例,术后跟踪随访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所有病例膝关节不稳定感消失,抽屉试验阴性;膝关节平均屈曲活动度大于120°。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后交叉韧带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23例患者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作为ACL的替代物,两端分别以纽扣钢板与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6~20个月,Lachman试验1例阳性,所有患者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lom评分从术前(44.83±6.15)分提高至术后(92.36±11.54)分(P<0.05).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关节镜下无内固定物嵌压固定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家有 《广西医学》2009,31(5):654-655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移植重建术及自体骨块无内固定物嵌压固定术治疗ACL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空心压力钻头将股骨胫骨隧道内的圆柱形骨块完整取下,取自体胭绳肌腱,编织成4股联合移植韧带,由骨隧道中穿入引导钢丝,由钢丝将4股联合移植韧带(胭绳肌腱)拉入关节腔内,将取出的股骨胫骨圆柱形骨块回植嵌压固定联合移植韧带,术后采用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结果27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71~92分,平均87.6分。与术前平均53.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稳定性及主动活动范围均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移植重建术及自体骨块无内固定物嵌压固定术治疗ACL断裂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再辅以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后外侧结构联合损伤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11月,采用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修复或重建侧副韧带和后外侧结构治疗急性膝联合韧带损伤12例。术后早期荨长肌力练习、早期完全负重、早期本体感觉练习、早期被动练习。出院后随诊并功能评分。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Lysholm评分:优2例,良8例,可2例。关节稳定性良好,有2例胭绳肌腱重建者抽屉试验Ⅰ度阳性。膝关节屈曲超过120°者9例,90~120°者3例。结论膝关节联合韧带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配合正确的康复护理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韦宏文 《广西医学》2003,25(8):1548-1549
近年来关节镜技术广泛应用于膝关节创伤的诊断和治疗 ,是一种比较安全实用的新技术。我院自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3月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 1 5例 ,取得良好效果。能否对关节镜手术病人实施良好的护理与正确康复指导 ,将直接影响术后的临床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 5例 ,男性 1 1例 ,女性 4例。年龄 2 5~5 0岁 ,平均 37岁。 1 2例为交通伤 ,3例为运动损伤。前交叉韧带 ( ACL)损伤 1 0例 ,后十字韧带 ( PCL)损伤 3例 ,ACL合并 PCL损伤 2例。均在关节镜下采用 纟国 绳肌肌腱和缝线钢板行…  相似文献   

14.
杨彬  杨军  彭朝华 《四川医学》2010,31(3):349-35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早期应用健侧腘绳肌腱重建断裂的前交叉韧带(ACL),治疗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1月,收治5例膝关节脱位患者,早期(伤后3周内)采用关节镜下应用健侧股薄肌、半腱肌腱重建ACL,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25个月,平均17个月,3例出现膝关节轻微僵硬,5例均不需要辅助能独立行走,2例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1例腓总神经损伤运动感觉恢复良好。Lysholm评分(86±5),关节活动范围(105±8.2)。结论关节镜下早期健侧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术后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2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护理做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5年,22例患者中除1例有轻微的膝周痛外,其余均已返回工作岗位,效果满意.结论:正确的术后康复护理是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八股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49例A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8股胭绳肌腱双束双隧道重建ACL。取半腱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前内侧束,取股薄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后外侧柬,做胫骨、股骨双隧道,股骨端采用缝合钢板悬吊固定,胫骨端采用缝合纽扣固定肌腱;或者取一侧的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前内侧束,另一侧的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后外侧束,股骨端用微创钢板(Endbutton)固定,胫骨端用界面螺钉固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接受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除1例取腱处感染外,其余48例功能康复满意。49例患者中轴移试验I度阳性3例,Lachman试验I度阳性3例,屈膝90。前抽屉试验I度阳性2例,证实膝关节稳定性良好;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50±7)分提高到术后(9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八股胭绳肌腱双束重建ACL术后膝关节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体胭绳肌肌腱与同种异体移植物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10年6月收治入院的自体胭绳肌肌腱与同种异体移植物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患者30例临床资料,均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Rigidfix及Intrafix系统固定,评价项目包括手术时间、发热天数、大腿周径患健侧比值、Lachman试验、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DD)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及Tegner评分。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均得到明显好转;手术前后大腿周径患健侧比值、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5±2.3)个月,膝前区疼痛5例,手术感染性关节炎1例,给予抗生素及激素治疗1个月后痊愈。术后随访发现肌腱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结论自体胭绳肌肌腱与同种异体移植物联合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肌腱辅以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多发韧带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5例,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后交叉韧带(PCL)损伤4例,ACL、P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4例,ACL、PCL损伤合并外侧副韧带(LCL)损伤2例。均一期行关节镜下自体腱肌辅以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多发韧带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记录手术时间,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等情况。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复查X线片、CT、MRI,进行膝关节活动度检查,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内外翻应力试验检查膝关节稳定性。末次随访时进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手术时间75~120 min,平均90.2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4.2个月。所有患者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内外翻应力试验阴性,影像学检查提示膝关节对合关系良好、重建的韧带显影良好。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恢复正常活动,末次随访时根据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优4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辅以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创伤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均在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肌腱和缝线钢板行韧带重建,均获治愈出院。随访1个月~3年,效果满意。结论患者常因意外事故而致膝关节损伤,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围术期心理护理,能使患者积极配合,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术后护理对预防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康复指导是患者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关节镜下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的护理及康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瑰丽 《安徽医学》2011,32(8):1183-118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的护理及康复方法。方法对1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行肌腱移植重建患者,术前给予健康知识的宣教和功能锻炼的指导;术后加强引流、肢体肿胀情况观察、支具的护理、冷疗的应用等,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采取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术前(51.2±4.2)分,术后6个月(85.7±4.6)分,差异显著。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创伤小,恢复快。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有力保证,可有效促进重建的前交叉韧带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