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1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氧驱动雾化吸入组(氧气组)84例,超声雾化组(超声组)78例,2组雾化药物及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氧气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超声组显著缩短(P〈0.05,P〈0.05)。2组雾化吸入中HR、RR较雾化前显著增快(P均〈0.05),超声组雾化吸入中SpO2较雾化吸入前、吸入后1 h显著降低(P均〈0.05);氧气组雾化治疗不良反应如咳嗽、胸闷、治疗中止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组(P均〈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刺激性小,患者耐受性好,适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6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氧气雾化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组(超声组),各32例,两组除雾化方式不同外,雾化药物及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氧气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超声组显著缩短(P〈0.01)。氧气组雾化治疗不良反应如哭闹、青紫、治疗中止等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组(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对患儿刺激性小,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适用于下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肺炎)的治疗。而超声雾化产生的雾粒较大,容易沉降于大气道,上呼吸道疾患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驱雾化吸入博利康尼和异丙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 ,将172例Ⅱ级和Ⅲ级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博利康尼溶液5 mg加生理盐水2 ml氧驱雾化吸入10 min;B组:博利康尼5 mg加异丙托溴胺0.5 mg加生理盐水2 ml氧驱雾化吸入10 min。每组分别于早、晚2次雾化吸入,用RSFJ-1000肺功能仪测定用药后30 min及3h的最大呼气流速(PEF),并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 A组吸入治疗后30 min PEF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3小时PEF较治疗前增高不明显(P〉0.05);B组吸入治疗后30 min明显增高,180 min增高更明显(P〈0.05);A、B组治疗后30 m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氧驱雾化吸入博利康尼、异丙托溴胺可明显改善COPD急性期PEF,比单用博利康尼效果更好、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法与超声雾化吸入法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慢支患者随机分为氧气雾化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组(超声组)各30例,两组雾化药物及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氧气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超声组显著缩短(P<0.05,P<0.01),两组雾化吸入中心率、呼吸较雾化前显著改善(P<0.05)。超声雾化吸入中的SpO2较雾化吸入前、吸入后1h显著降低(均P<0.05);氧气雾化吸入治疗不良反应率低于超声组(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支患者刺激小,患者耐受性好,适用于老年患者上、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徐东克 《中外医疗》2014,(28):14-15
目的分析不同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该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A组和B组,临床对A组患者主要采用压缩雾化吸入剂雾化吸入治疗,而B组患者主要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吸入前10 min,B组Sa O2为(89.34±6.34),A组为(94.5±5.49),吸入后10 min,B组Sa O2为(90±5.67),A组为(92±3.37),吸入后30 min,B组Sa O2为(91±4.12),A组为(90±6.27),吸入后10 min两组Sa O2对比,差异显著(P〈0.05),吸入前10 min和吸入后30 min,两组Sa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2.0%,而B组为92.0%,A组低于B组,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可行性以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超声雾化和氧气驱动雾化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临床效果,为防治颈椎前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提供最佳雾化方式。方法收集实施颈椎前路手术后围手术期的患者50例,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随机分为超声雾化吸入组(n =25)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n =25)两组,实施相应的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5 min 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雾化吸入期间患者胸闷、喘憋等缺氧症状发生率、雾化吸入后24 h 排痰量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5 min SpO2相似,均在90%~95%之间。超声雾化吸入组雾化后5 min SpO2有所下降,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患者在雾化5 min 后 SpO2则有所上升。两组患者间雾化吸入后5 min 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雾化吸入组治疗期间出现3例呛咳、胸闷症状,另有 3例患者 SpO2急速下降至低于90%。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治疗期间无上述或其他缺氧症状发生。两组患者间缺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8, P =0.022)。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期间24 h 排痰量相似,肺部感染发生率也相似,两组间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相似,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患者缺氧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开胸术后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开胸术后患者的应用护理。方法:采用床边监护仪(型号:BSM-73)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分析30例开胸术后患者给予两种不同雾化吸人方法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结果:超声雾化吸入组测血氧饱和度比雾化前低5%~8%;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比雾化前增加4%-6%。结论:开胸术后患者更适合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能有效达到稀释痰液,排痰消炎及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昌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33):4368-4369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40例COPD患者分为A、B 2组,A组采用平卧位超声雾化吸入,B组采取床头抬高30°氧气雾化吸入,观察2组患者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测血氧饱和度较雾化前下降4%~10%,呼吸较前加快。B组比雾化前提高4%~9%。结论 COPD患者更适合使用氧气雾化吸入,能有效改善通气,稀释痰液,提高血氧饱和度,合理的卧位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沐舒坦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和疗效。方法:将入住ICU行气管切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8单位、a-糜蛋白酶4000 U和地塞米松5 mg进行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沐舒坦15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进行雾化吸入,分别记录两组吸痰前,吸痰结束即刻,吸痰后3、10 min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吸痰结束即刻HR,观察组吸痰结束即刻HR与吸痰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两组吸痰结束即刻SPO2与吸痰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吸痰后10 min,观察组吸痰后3,10 min与吸痰前比较SPO2显著升高(P〈0.05或〈0.01)两组吸痰前和吸痰结束即刻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O2在吸痰后3 min,10 min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吸痰后3 minH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沐舒坦雾化吸入有利于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促进痰液排出,减轻低氧血症,改善ICU气管切开患者的通气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在脑出血并发肺炎患者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脑出血并发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即氧气雾化吸入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超声组),每组各25例,两组病例雾化药物、剂量、次数和专科治疗情况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氧气组病人行雾化吸入后血氧饱和度(SpO2)稳定在95%以上,患者无一例出现不适症状,效果明显优于超声组(P〈0.01)。结论氧气雾化吸入相对于超声雾化吸入用于脑出血并发肺炎患者更具有安全性,值得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息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0.5 mg+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0.8 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SaO2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SaO2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均可不同程度缓解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效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可显著提高患儿SaO2.  相似文献   

12.
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疗效。方法96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氧驱动雾化吸入组52例,对照组为超声雾化吸入组44例。结果氧驱动雾化吸入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超声雾化吸入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超声与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为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咳嗽、喘憋及肺部哮鸣音)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超声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起效更快,疗效更高,并能缩短住院时间,无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林春雨 《当代医学》2014,(16):26-27
目的观察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1月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6例,随机分为2组(n=43)。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与超声雾化吸入方式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均有明显疗效,但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具有刺激小、明显提高患儿血氧饱和等优势,更适合运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声与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哮喘患儿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0)。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肺部哮鸣音、喘憋等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相对于超声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好,住院时间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理想的舒适度的雾化吸入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OPD患者分为压缩空气雾化组与超声雾化组,各30例,分别采用压缩空气驱动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前后患者舒适度改变;经皮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saturation,SpO2)的改变;化痰咳痰效果情况。结果:雾化吸入后压缩空气雾化组患者舒适度改变、SpO2升高较超声雾化组患者明显(P<0.01);两组患者痰液是否容易咳出,化痰咳痰效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缩空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提高COPD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缺氧症状的效果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提示其为COPD患者较理想的雾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孟庆芝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315-1316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过程中较好的氧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对照研究,将90例患者分为3组,A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B组:超声雾化吸入加鼻塞吸氧;C组:超声雾化吸入时口含器旁加一氧气管吸氧。动态记录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结果3组在雾化吸入前的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8,P=0.746)。A组吸入后平均SaO2较吸入前有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8,P=0);B组吸入后平均SaO2较吸入前无明显变化(t=0.412,P=0.695),C组吸入后平均SaO2较吸入前也有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0,P=0)。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时,选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时经口吸氧,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慢性咽喉炎的效果.方法:90例慢性咽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器.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6.6±2.1d)短于对照组(1o.5±2.6d,P<0.05),治疗舒适度(3.94±0.89)高于对照组(2.13±1.25,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喉炎效果优于超声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更好的雾化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B组:超声雾化吸入.每天雾化吸入2次,每次15min,连续观察7d.动态记录两组在雾化过程中咳嗽反射发生次数及发生率.结果 A组吸入过程中咳嗽发生率为3.33%,B组吸入过程中咳嗽发生率为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选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咳嗽反射,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2种气道给药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3月在本科住院的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1~12个月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2种气道给药治疗方法。结果:2组的咳、喘及哆音消失时问,呼吸、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P〈0.05,治疗组短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6.06,P〈0.05),有效率治疗组97.8%优于对照组88.4%。治疗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t=2.20,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