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现状及两者相关性,为震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汶川县第一中学的1 5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中学生SCL-90总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525,4.378,P值均<0.05).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P值均<0.05);退避和合理化这两种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显著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57,0.143,P值均<0.05).结论 灾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持续进行学校心理援助,重视学生的应对方式教育,重点关注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和有自责心理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专业、不同自尊水平、城乡医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自尊水平、应对方式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Rosenberg 编制的自尊量表对239名医学生进行测查,并进行差异性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男女医学生在解决问题、幻想、退避等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医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等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乡医学生应对方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自尊水平医学生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自尊水平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P<0.05),学习成绩与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等成熟、不成熟应对方式相关(P<0.01). [结论]针对不同性别、专业、不同自尊水平医学生应对方武上的特点,引导培养学生运用成熟的应对方式,避免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12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类型高校学生之间的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生活满意和消极情感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女生较男生更多地采用求助和幻想的应对方式(P<0.001),女生幸福感水平高于男生(P<0.01);各年级大学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和负性情感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和求助维度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维度呈负相关.结论 个体的应对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幸福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及情绪障碍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情绪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从郑州大学文、理、工、医、体育5个学科门类中抽取大一、大三学生共957人.采用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应对方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78份,有效回收率91.75%.网络成瘾检出率为8.31%,其中男生11.59%高于女生4.30%,不同性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一学生为7.33%大三学生为9.42%,年级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学生比较,在应对方式各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抑郁、焦虑状态、焦虑特质得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络使用状况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及抑郁、焦虑状态、焦虑特质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呈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且成瘾者呈现出较高的抑郁与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5.
周波  廖峻  余秋梅  罗承  曾蕾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34-1636
探讨中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为有效引导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人际关系问卷,对整群抽取的云南省多个地区1 220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4种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在男生和女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1.10,138.23,P值均<0.01);男性化气质量表、女性化气质量表得分与人际关系各量表得分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在人际关系总量表(F=8.53)、交谈行为(F=6.93)、交际交友(F=4.97)、待人接物(F=5.42)、异性困扰(F=8.53)等4个分量表上,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中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双性化个体比其他性别角色类型中学生人际关系更好,未分化类型的人际关系困扰最突出.  相似文献   

6.
霍紫莹  肖蓉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78-380,384
了解初中生学业拖延行为状况,并探讨其特点,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广东省佛山市1 218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最常见的学业拖延行为是“编制错题集分析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29.6%),最轻的学业拖延行为是“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6.5%).男生(41.64± 11.61)和女生(38.35±10.30)总体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经济状况和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相关(P<0.01);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自我学习满意度初中生学业拖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部分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业拖延,初中生的学业拖延状况值得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玉树震后中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复原力等因素的关系,为今后救灾援助、生命价值观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命价值观问卷和青少年心理复原力量表对震后玉树3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玉树独生与非独生的中学生在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3,P0.05);2)玉树震后初中生与高中生在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精神价值、超越价值及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5,P0.05);3)不同家庭受灾程度的中学生在生命价值观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0,P0.05);4)玉树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总分与心理复原力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因子显著正相关(P0.05),生存价值与情绪控制显著负相关(P0.05);5)心理复原力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因子对生命价值观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震后玉树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受家庭受灾程度、是否独生的影响;心理复原力越高,他们表现出的生命价值取向越强,心理复原力可以正向预测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初中生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领悟到的社会支持的关系,探讨应对方式,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河北武安市某中学300名初中生,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对其心理水平进行测评.结果 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韧性总均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49,P=0.011);不同年级学生的指向问题的应对分量表及指向情绪的应对分量表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83,P=0.001;F=6.398,P=0.002);心理韧性得分均与应对方式的各因子及纬度,领悟社会支持各分量表得分呈显著相关(P<0.05);指向问题的应对,指向情绪的应对,家庭内支持及年级对心理韧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475,-0.295,0.196,0.135;p=0.000,0.000,0.014,0.002).结论 培养初中生积极的应对方式,使其领悟到更多的家庭内支持均能有效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提供教育依据.方法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方便抽取的河南省农村地区11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内隐攻击性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父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母亲严厉惩罚因子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内隐攻击性与父亲严厉惩罚、父亲拒绝否认以及母亲严厉惩罚3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存在性别差异,而不存在年级差异.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受父母亲教养方式不同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学教师职业紧张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根据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学在职任课的3500名教师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结果]中学教师职业紧张水平与中国西南地区职业紧张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间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民族教师间应对方式比较,除解决问题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高中教师间应对方式比较,除求助和退避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人口学特征教师社会支持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紧张水平间教师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决问题因素对职业紧张反应影响较大(P<0.01). [结论]中学教师职业紧张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有关,应鼓励教师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及增加教师社会支持度来降低中学教师职业紧张,提高生命及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