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桂西北民族地区某高校2008-2012年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健康状况,为学生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入学的11 747名新生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体检完全合格率为14.06%,汉族新生为17.57%,少数民族新生为11.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9.83%,汉族新生为84.56%,少数民族新生为76.4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1.01%,汉族新生为47.50%,少数民族新生为5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患率为14.09%,汉族新生为10.85%,少数民族新生为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民族地区高校新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政府应强化干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陈钰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5):733-735
了解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及“6~18岁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对贵州省2010年20 412名7~18岁汉族、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中小学生的现时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中小学生总的营养不良率为33.69%,超重率为5.21%,肥胖率为2.33%.营养不良率男生高于女生(x2=18.87,P<0.01),少数民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x2=1 105.54,P<0.01),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P>0.05).营养过剩率男生高于女生,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P值均<0.01).结论 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并存,应根据民族、年龄、性别、城乡等特点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3.
了解东乡族学生营养状况,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甘肃省2000和2010年东乡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甘肃省东乡族正常体重学生占较大比例;较低体重、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值均<0.01);较低体重、营养不良检出率男、女生均为中学段高于小学段,超重检出率男、女生均为小学段高于中学段(P值均<0.01);男、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东乡族高于汉族(P<0.05),较低体重、超重、肥胖检出率东乡族明显低于汉族(P <0.05或P<0.01);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2010年均高于2000年,其中超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东乡族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制定东乡族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同时开展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科学指导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4.
了解新疆牧区寄宿制哈萨克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有效的牧区学生营养干预计划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特克斯县的2 686名哈萨克族寄宿制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 新疆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7.45%,超重肥胖检出率为4.80%.牧区寄宿制哈萨克族中小学男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42.38%)高于女生(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66,P<0.01);小学生营养不良率(22.51%)低于初中生(51.14%)(x2=234.52,P<0.01).哈萨克族男生超重率(3.67%)高于女生(2.04%)(x2=6.35,P<0.05);小学生超重率(0.86%)低于初中生(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69,P<0.01).结论 新疆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问题较为突出,应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改善该地区哈萨克族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制定学生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选取云南省县区的690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身高与体重测量,依据年龄段身高、年龄段体重及年龄段体质量指数(BMI)值评价营养状况。[结果]云南省农村地区被调查的690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营养不良的1275名(占18.5%),其中生长迟滞、消瘦和生长迟滞合并消瘦的检出率依次为7.9%、9.0%和1.5%;超重和肥胖403人(占5.8%),其中超重占4.0%,肥胖占1.8%。男生的营养不良率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生长迟滞合并消瘦的男生的检出率是女生的1.6倍。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营养不良状况的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少数民族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21.6%)高于汉族学生(15.9%)。不同经济片区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存在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区间差异,应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赵龙飞  陈丽 《中国校医》2019,33(12):899-901
目的 全面了解贵州某大学新生入学时的健康状况,为学校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校2016—2018年入学的13 968名新生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8年新生体检异常检出率86.52%,其中视力不良75.37%、肝胆疾病4.19%、心血管疾病3.63%、色觉异常1.01%、甲状腺结节0.66%、肾脏疾病0.47%、肺部异常0.17%,其他疾病1.03%;不同年度、性别、民族学生总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异常率高于女生(P<0.01),少数民族学生异常率高于汉族学生(P<0.01),该校近三年体检异常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该校新生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点做好体检后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和慢性病健康教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云南边疆地区高校临沧师专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为高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临沧师专2011级的784名彝族、白族等14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和Broca改良公式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进行民族、性别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并与汉族大学生进行比较.结果 少数民族大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32.1%;营养正常率56.3%;营养过剩率11.6%(超重率8.5%,肥胖率3.1%);少数民族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39.6%)高于女生(29.6%),女生超重率(9.8%)高于男生(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云南边疆地区高校临沧师专少数民族大学生营养不良率和营养过剩率都较高,但营养不良程度较轻,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并存,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了解宁夏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宁夏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根据相关筛查标准,共调查分析12 211名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和贫血的流行特征.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8%,超重检出率为14.3%,肥胖检出率为5.1%.7~9岁年龄段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最高,10~12岁年龄段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高.7~9岁年龄段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低于女生,7~ 18岁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不同片区间比较,银川地区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最高,3个片区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702,20.737,19.991,P值均<0.01).测定3 747名儿童青少年的血红蛋白,贫血检出率为8.1%.男生边缘性贫血检出率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92,P<0.05).银川地区贫血检出率最高(10.34%),3个片区的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12,P=0.000).结论 宁夏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较高,贫血检出率与其他地区还有差距,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还需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9.
了解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格发育和营养健康状况,为制定营养改善和干预等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河南省3个贫困县中,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44 879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SPSS 12.0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除男、女生10岁身高和12岁体重外,其余各年龄组男生身高、体重均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5).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0%,超重检出率为7.5%,肥胖检出率为2.2%.整体上,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要表现在6~12岁年龄组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11 ~ 16岁年龄组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女生.结论 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整体较差,应警惕超重和肥胖的增长,同时需重点关注男生随年龄增长营养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了解西藏民族大学新生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为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2017年西藏民族大学新生共4 786名,应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进行注射并判断结果.结果 4 786名大学新生PPD阳性231例,阳性率为4.83%;其中男生为4.23%,女生为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3,P>0.05).汉族学生PPD阳性率为1.86%,藏族学生为7.22%,其他民族学生为2.88%,不同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4,P<0.01);PPD强阳性223例,强阳性率为4.66%,其中男生为3.51%(63/1 797),女生为5.35%(160/2 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2,P<0.01).汉族学生PPD强阳性率为1.18%(24/2 040),藏族学生为7.46%(197/2 642),其他民族学生为1.92%(2/104),不同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99,P<0.01).共确诊结核病患者28例,患病率为585.04/10万.结论 对大学新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来自于结核病高发地区的大学新生是结核病筛查的重点对象,应对其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以有效控制结核病在民族高校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