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与心肌肌钙蛋白(cTn)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206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 ,通过荧光免疫法检测NT-proBNP ,ELISA测定cTn ,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TEMI组NT-proBNP水平最高 ,NSTEMI组次之 ,UAP组最低 ,3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3组患者cTnT、cTnI、肌钙蛋白C(TnC)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STEMI组cTnT、cTnI高于NSTEMI组和UAP组 ,NSTEMI组高于UAP组 ,STEMI组与NSTEMI组的 TnC高于UAP组(P<0 .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ACS患者血NT-proBNP与cTnT、cTnI、TnC的 r分别为0 .791、0 .825、0 .76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NT-proBNP、cTn可作为能够反映ACS严重程度的心肌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s-CRP、NT-proBNP 对冠脉病变程度判断的价值。方法:将116例心内科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确定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39例)、双支组(40例)、三支组(37例),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hs-CRP、NT-proBNP 浓度,对其与冠脉病变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NT-proBNP 逐渐上升,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hs-CRP 均高于对照组( P<0.01),但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NT-proBNP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418,P<0.05),hs-CRP与冠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结论:NT-proBNP 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冠脉病变程度判断的可靠指标,hs-CRP 与冠状动脉病变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土浆中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变化. 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穗定心铰痛(UA)组.其中急性心梗组98例,不稳定心绞痛组92例,测定治疗前及抗血小板活化、抗凝诊疗后1周时血浆溶血磷脂酸值,并设立健康体检者28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中溶血磷脂酸值.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48±0.5)umol/L.(4.56±0.65)umol/L,(3.63±0.16)umol/L,P值<0.01).结论 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析标记物LPA在志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禹情颓测及指导合理及时应用抗血小板活化,抗凝治疗药物蓐选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外周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 CP)水平的变化,探讨CP与A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CS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pectoris,SAP)25例及正常对照组25例,所有样本均于入院次晨取静脉血5 ml,ELISA法测定血清CP的浓度.结果 ACS组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P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CP参与了ACS的发病机制,其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提示CP升高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密切相关,可作为筛查ACS患者的一个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luss凝固法检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30例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ACS组高于SA组(P<0.05),AMI组高于UA组(P<0.05),UA组高于SA组(P<0.05)。结论 CHD患者血浆FIB浓度与冠心病的类型密切相关,随着斑块的不稳定性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以探讨有关ACS的早期危险分层价值,分析BNP水平与病变严重程度、心功能评估、预后等相关性。方法选择ACS病例50例,分别在就诊后2 h内,抽取患者静脉血行BNP检测。就诊后,同时检测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3~5 d内,检查心脏彩超。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有否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的ACS组。血浆BNP浓度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血浆BNP浓度、cTnI浓度、LVEF与ACS患者近期心脏不良事件明显相关。NYHA分级越高,B型钠尿肽水平越高。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时,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关,且与预后密切相关。血浆BNP浓度,是ACS患者一个特异性较好的监测指标,是ACS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62例。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术后1月及3月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NT-proBNP水平;分析各组不同时期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nd-diastolic dimension,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end-systolic dimension,ESD)相关性;并比较两组术后6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①AMI组不同时间点血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即刻及术后1、3月AMI组患者NT-proBNP水平分别与住院期间及术后左室EF值负相关(P<0.01);UA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月NT-proBNP水平分别与住院期间及与术后左室EF值负相关(P<0.01)。③AMI组术后即刻NT-proBNP>1 205 pg/ml组及UA组术后即刻NT-proBNP>265 pg/ml组术后6月MACE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ACS患者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及术后心功能相关,与远期MACE事件发生率相关,可作为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危险评估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B型钠尿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几种主要中医证型患者的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并加以比较,分析BNP水平与病变分型的严重程度、心功能评估、预后等相关性。方法选择ACS 56例病例进行血浆BNP的检测,同时依照中医辨证对病例进行分型,选择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这几种证候类型作为对比。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的ACS组,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明显相关。心肾阳虚证组BNP水平高于其他分组,心血瘀阻证与痰浊闭阻证组BNP水平高于气阴两虚证组。心血瘀阻证与痰浊闭阻证两组BNP水平无明显差异性。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肾阳虚证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有关,且与预后密切相关。血浆BNP浓度可以作为ACS患者辨证分型一个客观监测指标,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心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有无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非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者24例。冠脉造影前测定各组BNP水平,将冠脉病变程度与BN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不同梗死部位的BNP水平进行比较。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踺佥验进行分析。BNP与冠状动脉评分之间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01)。血浆BNP水平与冠脉病变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048。结论:在排除心衰因素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越重。BNP水平越高。BNP测定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住院的HF患者123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58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组,Ⅰ级21例,Ⅱ级33例,心功能Ⅲ级25例,心功能Ⅳ级44例。应用南京普朗FIA8000系列免疫定量分析仪测定HF患者及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出院后随访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 HF各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Ⅳ级组(8246.1±2447.7)pg/mL>Ⅲ级组(3676.0±901.3)pg/mL>Ⅱ级组(1072.4±329.0)pg/mL>Ⅰ级组(573.2±132.6)pg/mL,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的出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为(2188.6±642.3)pg/mL,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95.3±32.4)pg/m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测定应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8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检测入院后血浆hs—CRP,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n=32),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n=69)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n=97)。比较不同组间hs—CRP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分别为(0.89±0.73)、(1.51±0.62)、(1.82±0.81)。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病变程度的血浆hs—CRP水平不同,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s—CRP水平显著增高,血浆hs—CRP水平对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NT—proBNP床旁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即刻床旁检测(POCT)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的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加拿大Respense Biomedical公司RAMP(r)(锐普)荧光干式定量分析仪,检测63例ACS患者血中NT-proBNP的水平,分析其与年龄、临床心功能分级、B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住CCU时间、住院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液NT-proBNP测值〈125ng/L与≥125ng/L组比较,前者平均年龄较小(55±10,4岁VS69.7±10.5岁,P〈0.05),LVEF值较高(63.1%±8.O%VS56.8%±13.5%,P〈0.05),平均住CCU时间较短(3.3±1.1天VS4.7±3.8天,P〈0.05),平均住院时间也较短(9.8±3.0天VS14.6±10.1天,P〈0.05)。结论人院即刻以POCT法测定血中NT-proBNP水平,有助于AC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变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回顾性分析78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血浆D-二聚体及NT-proBNP水平测定,观察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表达。结果: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UA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血浆D-二聚体及NT-proBNP水平不仅能发现早期ACS,还可以反映冠脉损伤程度,对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系列测定与短期心力衰竭的临床关系。方法 11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测定入院时、24h、7d的血浆NT-proBNP浓度及超声心动检查,所有患者自入院起随访30 d。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24 h、7d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心力衰竭组血浆24 h、7d NT-ProBN P水平较入院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面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24 h、7d NT-ProBNP水平持续增高,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检查中的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EDD呈显著的正相关(r=0452,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是心肌梗死后发生早期心力衰竭的预测因子,并且NT-ProBNP水平的系列测定与单一基线水平测定相比,其预后判断价值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情况下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探讨BNP在ACS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快速检测法检测35例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24h血浆BNP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BNP水平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ACS患者PCI前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及冠状动脉评分(Gensini积分)间的关系。结果:ACS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却明显下降(P=0.027);PCI术前、术后血浆BNP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组均较不稳定心绞痛组高;血浆BNP水平,PCI前LVEF〈50%的明显高于LVEF≥50%患者(P〈0.001),且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0.88,P〈0.001),但与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0.12,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增高,与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介入治疗可使ACS患者血浆BNP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8水平,观察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71例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1例(AMI组),不稳定心绞痛29例(U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21例,另选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诊急性心肌梗死并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CAG)的患者127例,根据其手术前BNP水平分为A、B组,A组42例,其BNP≥250pg/ml,B组85例,其BNP〈250pg/ml,对两组患者的辅助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并随访6个月,记录并比较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病死率的差异。同时分析BN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Killip心功能分级相关性。结果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半年病死率高、辅助治疗比例高,两组患者病死率、辅助治疗比例有明显差别(P=0.027,P=0.006),半年内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前BNP水平与Killip心功能分级、冠脉病变支数具有相关性(rs=0.355,P〈0.0001;rs=0.289,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前急诊检测BNP水平,对预测病变严重程度、辅助治疗可能性、半年病死率等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郧阳医学院学报》2019,(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sST2浓度与NT-proBNP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急性ST段抬高心机梗死患者9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术前sST2、NT-proBNP的浓度,应用Genisini评分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比较sST2水平与NT-proBNP、Gensini评分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ST2水平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33,P<0.001),与患者冠状动脉评分不相关(r=0.128,P=0.48)。结论:血清sST2浓度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预测和治疗方法选择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深入探讨ARDS ,尤其是ARDS后继发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为重症肺炎致ARDS的患者33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收集患者入院时血气分析、CRP、NT‐proBNP、cTnI等相关指标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中度组NT‐proBNP水平也较轻度组升高(P<0.05);重度组cTnI水平与轻、中度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而轻、中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CRP水平也有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重度组CR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ARDS患者血NT‐proBNP水平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RDS病程中过度活化的炎性反应很可能直接参与并介导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联合NT‐proBNP、cTnI检测对ARDS病程早期评价,及早期实施器官功能保护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贾秀清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5):572-57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9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各30例;90例患者中经CAG检查显示单支冠脉病变49例,双支冠脉病变24例,三支冠脉病变患者17例。并设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检查显示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组患者血浆HCY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CS各亚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单、双支冠脉病变患者(P〈0.05);单、双支病变组血浆HCY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可反映冠脉病变程度,ACS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HCY升高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