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素抵抗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SRNS)患者T细胞亚群( CD3+CD4+、CD3+CD8+、CD4/CD8)及Treg(CD4+CD25+highCD127low)的动态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65例,标准剂量泼尼松治疗(1 mg·183; kg-1·183; d-1)8周后,根据病情缓解与否筛选出SRNS组患者24例。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于治疗前(W0)、治疗4周(W4)、治疗8周(W8)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Treg。结果①SRNS组激素治疗8周后,除Alb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外( P<0.05),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RNS组患者W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4/CD8升高,而Treg/CD4下降( P<0.05)。 SRNS组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CD4%、CD8%、CD4/CD8、Treg、Treg/CD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RNS患者存在T细胞数量异常,T细胞亚群及Treg/CD4比值失调情况。糖皮质激素治疗8周未能有效改善其临床表现及免疫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   

2.
迟林  李昊淼 《山东医药》2010,50(32):59-6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变化及其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8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的百分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恶性肿瘤患者组外周血CD3+、CD4+/CD3+、CD1+6+CD5+6/CD3-NK细胞百分数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CD8+/CD3+、CD4+CD2+5Treg细胞较对照组升高(P〈0.05);化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尤其是NK细胞及Treg细胞用于肿瘤的监测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及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80例NASH患者口服中药治疗8周,60例NASH患者接受阿拓莫兰和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8周。使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呈升高趋势,但观察组显著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CD8+计数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和GG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明显降低,且接近正常值水平。结论中药能影响NAS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能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未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婴儿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基本特征,为初步排除并辅助诊断HIV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是否感染HIV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8例未感染HIV婴儿(未感染组)和13例感染HIV婴儿(对照组)的抗凝全血,用四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及其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用Nuclisens EasyQ方法检测血浆HIV-1病毒载量。结果 (1)未感染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细胞/mm3)的中位数分别为4 5702、8181、410;CD3、CD4、CD8的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61.42%、39.39%、18.40%;CD4/CD8比值的中位数为2.25;在未感染组中,男性婴儿与女性婴儿的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比较,各检测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IV-1病毒载量均为未检测出水平。(2)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中位数分别为4 930、1 4603、326(细胞/mm3);CD3、CD4、CD8百分比的中位数分别为69.95%、13.77%、54.69%;CD4/CD8比值的中位数为0.25;血浆HIV-1病毒载量的中位数为800 000(拷贝/ml)。(3)除CD3+T淋巴细胞绝对数之外,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的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参考婴儿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异常变化,可初步判断HIV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是否感染HIV,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检测,可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HIV感染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董经光  宋伟  江昆  马俊杰 《山东医药》2010,50(26):68-69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50例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7、14、21天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0例肺良性肿瘤患者和12例对照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作比较。结果肺癌患者术前CD3^+、CD4+、CD4+/CD8^+低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对照者,而CD8^+高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对照者(P均〈0.05)。肺癌患者术后第1天的CD3^+、CD4+、CD4+/CD8^+较术前降低,而CD8^+升高(P均〈0.05);术后第7-14天,上述各项指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21天,CD3^+、CD4+、CD4+/CD8^+均较术前升高,而CD8^+显著降低(P〈0.05)。结论肺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迟林  李昊淼  许晓风 《山东医药》2011,51(40):87-8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CD:CD25+Treg细胞的变化及其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的百分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血管病变外周血CD3+、CD4+/CD8+、CD56+CD55+/CD3NK细胞、CD:CD25+Treg细胞百分数降低(P〈0.05),CD8+/CD3+细胞明显升高(P〈0.05),CD4+/CD3+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与合并血管病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应加强免疫功能监测,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CD8+T)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达水平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75例HB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CHB组(63例)、HBV携带者(ASC组)(112例),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的CD3+T、CD4+T、CD8+T、CD4+T/CD8+T和CD4+CD25+Treg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表达水平(30.97±18.78)%显著高于对照组(27.30±1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HB组、ASC组的CD3+T、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和CD4+与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比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C组和CHB组CD4+CD25+Treg表达水平与HBV DN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1、0.682,P值均0.01)。结论 HBV感染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异常,HBV DNA可以促进CD4+CD25+Treg表达水平升高,说明CD4+CD25+Treg和CD4+与CD8+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在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计数与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0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同期检测患者血清AST和ALT。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照。结果急性乙型肝炎组B淋巴细胞数为11.8±6.1%,健康对照组为11.5±3.9%(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B淋巴细胞数为17.9±8.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急性乙型肝炎组(均为P〈0.01);健康对照组B淋巴细胞数与CD3+、CD4+、CD8+细胞数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B淋巴细胞数与CD3+、CD4+细胞数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但与CD8+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B淋巴细胞数与CD3+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CD4+、CD8+细胞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高水平B淋巴细胞数患者血清AST和ALT显著高于低水平者(分别为t=2.07,P〈0.05和t=2.18,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其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抑制性 Treg 细胞对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20例肝细胞癌患者和2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用流式分析法检测抗-CD3/CD28刺激48 h 后 CD8+ T 淋巴细胞的穿孔素表达情况。免疫磁珠分离法分离健康人 CD8+ T 淋巴细胞和肝细胞癌患者 Treg 细胞,一组 CD8+ T 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另一组CD8+T 淋巴细胞与 Treg 细胞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抗-CD3/CD28刺激48 h 后两组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情况。结果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量与健康人相近,分别为(10.74±3.96)%和(12.6±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8+ T 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和与肝癌患者 Treg 细胞共培养后,健康人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量分别为(34.2±3.65)%和(20.43±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2,P <0.01)。结论肝癌患者免疫抑制性 Treg 细胞可使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35例临床确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中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CD4+、CD8+、CD4+/CD8+比值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与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 RRI儿童的总T淋巴细胞、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4;P=0.000;P=0.000),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00);血清IgG、IgA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00;P=0.000)。结论 RRI儿童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存在紊乱,该结果对于临床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在40例急性乙型肝炎和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NK(CD3-CD16+CD56+)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率(%)。结果在急性乙型肝炎急性期NK细胞计数为(15.7±7.5)%,而在恢复期则上升至(21.9±8.2)%,(P<0.05);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急性期CD3+CD4+T细胞为(35.5±6.8)%,到恢复期则显著下降(33.6±7.0)%,(P<0.05);急性乙型肝炎在急性期CD3+CD8+T细胞为(35.6±7.6)%,而在恢复期则显著下降(30.0±7.5)%,(P<0.05),后者仍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病情恢复期高(19.1±7.1)%,(P<0.05)。结论在急性乙型肝炎病程中,NK细胞呈上升趋势,CD3+CD8+T细胞呈下降趋势,而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及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致病情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CD4^+T细胞向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分化的影响,为探索香烟烟雾暴露导致气道慢性炎症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T细胞,以1×10^6/ml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分为以下8个组①空白对照组;②T细胞刺激剂组:加入T细胞刺激剂抗人CD3/28抗体微磁珠;③T细胞刺激剂CSE干预组:CD3/28+2%CSE;④细胞因子组:CD3/28+细胞因子;⑤细胞因子CSE干预组:CD3/28+细胞因子+2%CSE;⑥芳香烃受体(AHR)激动剂6-甲酰基吲哚[3,2-b]咔唑(FICZ)组CD3/28+细胞因子+FICZ;⑦AHR拮抗剂白藜芦醇组:CD3/28+细胞因子+2%CSE+白藜芦醇;⑧溶剂对照组:CD3/28+细胞因子+DMSO。细胞因子为含TGF-β/IL-1β/IL-6/IL~23的混合细胞因子,以诱导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分化。培养5d后,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CD25^+Foxp3^+细胞(Treg细胞),以及胞内细胞因子IL-17+的CD4^+T细胞(Th17细胞),计算各种刺激培养条件下,诱导生成的Th17及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①CSE对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空白对照组Th17细胞比例为(0.69±0.12)%,加入T细胞刺激剂后为(1.32±0.12)%,在此基础上加入CSE的干预组IL-17+细胞比例升高为(2.17±0.24)%,(t=3.21,P〈0.01);细胞因子组IL-17+细胞比例为(1.35±0.08)%,而在此基础上加入CSE的干预组Th17细胞升高为(2.58±0.39)%(t=3.13,P〈0.01)。②CSE对Treg细胞分化的影响:在空白对照组中,Treg细胞占CD4^+T细胞中的比例为(0.21±0.19)%,在加入T细胞刺激剂后,Treg细胞比例升高(3.59±0.37)%,加入细胞因子后,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加(5.85±0.76)%;在继续加入CSE干预后,Treg细胞比例明显减少(3.07±0.33)%(t=3.74,P〈0.01);同样,T细胞刺激剂CSE干预组也出现Treg细胞比例减少(2.19±0.19)%,(t=2.71,P〈0.05)。③AHR活化对Treg细胞和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AHR激动剂FICZ组的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细胞因子组[(2.60±0.40)%,(5.85±0.76)%](t=4.18,P〈0.01),但Th17细胞比例升高[(2.86±0.43)%,(1.35±0.08)%](t=3.65,P〈0.01)。AHR阻断剂白藜芦醇组中的Treg细胞比例和Th17细胞比例均低于细胞因子组,分别为[(0.33±0.14)%,(5.85±0.76)%],(t=7.71,P〈0.01)和[(0.42±0.07)%,(1.35±0.08)%],(t=8.87,P〈0.001),并且和空白对照组接近,在细胞培养第5天通过7-AAD-AnnexinV对该组细胞检测并未发现细胞异常凋亡或死亡情况,结合该组细胞培养过程中的镜下形态推测该实验组CD4^+T细胞的分化增殖受到白藜芦醇抑制。结论CSE可促进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并抑制Treg细胞分化,这一过程可能通过AHR诱导。  相似文献   

13.
赵治彬  王轶  刘雪平  于成功 《胃肠病学》2009,14(11):656-660
免疫调节异常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Freg)是一种免疫调节细胞,可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目的:观察中药溃克灵对结肠炎模型大鼠CD4^+CD25^+Treg的影响,探讨其治疗IBD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结肠炎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采用TNBS诱导结肠炎模型.结肠炎急性期和缓解期分批处死大鼠。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CD4^+T比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并行结肠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肠炎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结肠组织学表现显著改善。结肠炎急性期.结肠炎模型组大鼠外周血CD4^+CD25^+Treg/CD4CF比例、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P〈0.05),中药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学评分显著低于结肠炎模型组(P〈0.05)。结肠炎缓解期.结肠炎模型组大鼠外周血CD4^+CD25^+Treg/CD4^+T比例和结肠组织学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肠炎急性期和缓解期各组血清TGF—B1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溃克灵对大鼠结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上调CD4^+CD25^+Treg、促进抗炎因子IL—10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变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健康人(对照组)、44例乳腺良性增生患者(增生组)、61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ELISA法检测三组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Th2类细胞因子IL-6水平;分析CD4+CD2+5Treg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TNM分期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显著高于0~Ⅱ期患者、对照组和增生组,且术后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均〈0.05);乳腺癌组TNM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明显低于0~Ⅱ期患者、对照组和增生组,IL-6水平则反之(P均〈0.05);乳腺癌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IL-2、IFN-γ、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579、-0.607、-0.691),与IL-6呈正相关(r=0.804),P均〈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机制为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参与机体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西罗莫司或环孢霉素A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体外共培养对CD4+CD25+Treg增殖情况及对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的影响,探讨西罗莫司促进TGF-β分泌诱导Treg体外分化和增殖的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C57BL/6小鼠脾脏,分离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4+CD25+Treg,设空白对照组、西罗莫司组、环孢霉素A组,共培养96h。上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reg。反转录聚合酶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西罗莫司或环孢霉素A处理后的CD4+CD25+Treg的FoxP3+、TGF-βmRNA表达水平和分泌情况;Western blot分析TGF-β信号通路重要的活化分子Smad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对CD4+CD25+FoxP3+Treg增殖的影响;使用TGF-β中和抗体进一步验证TGF-β在西罗莫司促进CD4+CD25+FoxP3+Treg分化增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西罗莫司处理的CD4+T细胞分泌的TGF-β水平增加近2.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环孢霉素A处理的CD4+T细胞分泌的TGF-β水平则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环孢霉素A组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25%vs.69.22%,P<0.01);西罗莫司组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稍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21%%vs.69.22%,P>0.05)。西罗莫司组FoxP3+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vs.40.2%,P<0.05);而环孢霉素A组FoxP3+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vs.40.2%,P<0.01)。结论西罗莫司在体外培养促进CD4+CD25+Treg的增殖与生长,而环孢霉素A体外抑制CD4+CD25+Treg的增值与生长。西罗莫司通过诱导TGF-β表达分泌来促进CD4+CD25+FoxP3+Treg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与正常感染小鼠体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变化差异,探讨其与致弱尾蚴免疫小鼠诱导免疫保护作用间的关系.方法 40只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即分3组:一组为辐照致弱尾蚴免疫后攻击感染组(A组),一组为直接攻击感染组(B组),每组各16只小鼠;其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特点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正虚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肝衰竭组)40例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HB组)50例,以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值、CD4+CD25+调节性T细胞所占比例,比较组间差异。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肝衰竭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34.12%±22.33%)、CD4+/CD8+比值(1.78±1.25)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0.83%±1.00%)所占比例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0.31%±12.09%、1.32%±0.31%、2.93%±1.31%)和CHB组(分别为49.72%±20.11%、1.31%±0.52%、3.17%±2.29%)相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一旦形成,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相关效应T淋巴细胞便处于"耗损"状态,体现其"正虚"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人体内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比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2、IL-4和IL-5。结果试验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4/CD8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血清中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和IL-5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鲁杆菌感染后T细胞免疫主要表现为Th1功能增强,这可能对机体清除病原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