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某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分布情况,为高校教职工的保健提供指导.方法 对某高校教职工2009-2010年心电图异常情况及分布作统计分析.结果 教职工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23.42%.老年组心电异常检出率达52.16%,中青年组为10.01%,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异常心电图情况,为教职工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对1 252名教职工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出异常心电图19种,检出率33.31%,其中排在前3位的异常心电图为ST-T改变、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检出率依次为8.71%,5.67%,4.63%。异常心电图检出率男性为37.96%,高于女性的27.83%(P<0.01)。ST-T改变、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及异常心电图总体检出率而随年龄增加有增高趋势。结论高校教职工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应有针对性地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离退休教职工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高校离退休教职工于2015年4-6月进行健康检查,并选取其中资料完整者749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体质指数(BMI)平均值为(24.52±3.41)kg/m2。且55.41%的研究对象存在超质量或肥胖,其中58.96%的男性存在超质量或肥胖,50.52%的女性存在超质量或肥胖。研究对象高血压检出率为47.66%,血脂异常检出率为48.87%,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分别为9.48%及22.70%,且不同性别研究对象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及血脂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38.18%,且不同性别研究对象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脂肪肝检出率为46.86%,慢性胃炎检出率为30.7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3.08%。不同性别研究对象慢性胃炎、胃下垂、肝囊肿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离退休教职工进行个体化、常态化的健康宣教及健康检查方案设计,完善离退休教职工的健康管理工作。且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应以患者为中心,推进并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真正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代谢性疾病患病情况,为防治疾病和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陕西省某高校2 148例教职工的体检资料,分析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检出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148例教职工中,检出体质量指数(BMI)异常1 227例(57.1%),其中超质量525例(42.8%),肥胖643例(52.4%),超肥胖59例(4.8%)。50岁年龄段教职工的BMI异常检出率最高,为80.49%,其后依次为40岁、60岁、30岁、70岁和80岁年龄段,分别为69.14%,63.78%,57.32%,47.29%和15.93%。男性教职工中检出高血压137例(18.79%)、高血脂126例(17.28%)、脂肪肝107例(14.68%)、高血糖39例(5.35%)、高尿酸血症15例(2.06%),检出率均高于女性教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教职工不同代谢性疾病的检出率不同,30岁至70岁年龄段,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和高血糖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高血脂在50岁与60岁年龄段的检出率为35.44%和32.82%,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50岁年龄段脂肪肝的检出率最高,为37.91%。各种代谢性疾病在80岁年龄段的检出率均较低。结论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代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教职工,尤其是男性教职工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高校部分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方法对该校2007年40岁以上教职工共474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各种疾病或异常377人,总检出率为79.5%,前10位疾依次为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肝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心电图异常、肝脓肿、高血糖、肾结石、胆囊息肉。除55岁以上外,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女性疾病检出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而男性不同年龄组间疾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高血压和肝功能异常之外,其他疾病检出情况不同工作部门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校要重视教职工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状况及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从2006~2008年在某院健康体检资料中,抽取20岁以上完成全部项目检查并且资料完整的17402例,分析BMI分布以及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健康体检人群肥胖者占11.0%,超重者占36.4%,正常体重者占48.6%,体重过低者占4.0%。男性BMI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男性BMI最高峰在40~55岁年龄段;女性BMI最高峰在50岁以上年龄段;男女性均随着年龄的增加BMI呈增高趋势,高血压、高血糖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也随着BMI的增高而升高。BMI分布与相应高血压(r=0.981,P﹤0.01)、高血糖(r=0.972,P﹤0.01)和心电图异常(r=0.949,P﹤0.01)检出率之间存在等级相关。结论 BMI与高血压、高血糖和心电图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教职工的体检资料,了解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开展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参加内蒙古农业大学医院健康体检的1 473名在职教职工的体检资料,并对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教职工检出率居前3位的主要疾病或异常指标依次为高血脂、脂肪肝、超质量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8.27%,41.82%和32.79%。男性教职工高血脂、脂肪肝、超质量和肥胖、高血压、异常心电图、胆囊壁粗糙、胆囊结石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教职工高血脂、脂肪肝、超质量和肥胖、异常心电图、高血压、高血糖、胆囊结石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与职业特点、精神心理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定期体检,以增强教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预防慢性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牡丹江市某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提出对本校教职工健康有效的预防保健和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牡丹江医学院部分教职工体检资料,按照性别、年龄分层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46名受检教职工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检出率位列前5位的是血脂异常(61.43%)、肝脏异常(56.28%)、肾功能异常(53.59%)、肝功能异常(43.72%)和胆道系统异常(47.31%);男职工超重及肥胖、肝功能异常、血脂异常、电解质异常、心电图异常和超声检查肝胆肾异常检出率均超过女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超重及肥胖、血脂异常、心电图异常和超声检查肝胆肾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男性教职工今后应适当改变生活行为方式,增加运动和锻炼,加强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9.
高兰英 《中国校医》2014,28(4):256-257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情况,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某高校2010年与2012年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2824人次健康体检疾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糖、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等检出率逐年增加。结论某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高校教职工的医疗保健工作,重视教职工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为高校教职工个性化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高校4711名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检发现异常指标或查出疾病者4433例,占参检总数的94.1%;278人体检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占5.9%。检出率居前10位的异常或疾病依次为脂肪肝、心电图异常、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糖、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肾结石。男性在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及肾结石中的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男性教职工,应加强教职工的健康管理,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高等院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查找危害教职工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8月某高校422名在职教职工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2例参检者中检出异常者352例,患病率为83.41%,共检出疾病或异常40余种,检出率由高到低的前十种疾病或异常分别为:超重和肥胖(38.15%)、高血脂(31.52%)、甲状腺结节(31.04%)、脂肪肝(26.54%)、高尿酸血症(24.17%)、心电图异常(23.70%)、高血压(21.09%)、肝囊肿(4.98%)、胆囊息肉(4.27%)、高血糖(3.79%)。男教职工的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教职工,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检出率也呈上升的趋势(P均0.05)。女性妇科疾患占相当比例,前三位为乳腺增生(39.75%),宫颈糜烂(26.21%),子宫肌瘤(7.04%)。结论某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欠佳,应尽快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加强卫生宣教,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疾病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将1368例健康体检职工心电图资料分成3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对异常者做病因诊断。结果:发现:异常心电图占23.16%,其中ST—T异常占首位(9.32%),其次是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束枝阻滞等。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1~60岁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男性较高,且多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酯,;61~81岁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最高,且多已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陈旧心机梗死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结论:异常心电图改变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以免引起严重的后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在校教职工年度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分析,全面掌握教职工疾病谱的分布规律,为精准做好教职工健康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对北京某高校在校教职工2019年度健康体检资料统计汇总,按年龄和性别分组,对阳性结果检出率进行排序和分析。结果 2019年度教职工体检人数共1 669人,占全校教职工总人数的62.2%。按异常结果检出率排序,位列前10位的疾病主要是结节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结论该校教职工罹患病种达70余种,某些疾病相对集中在45~65岁人群,应定期组织体检和追踪,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帮助教职工提升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其连 《中国校医》2010,24(1):68-69
目的了解某高校职工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电图机,受检者取平卧位,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将679例心电图按年龄分为6个年龄段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心电图582例,占85.7%,异常心电图97例,占14.3%,其中ST-T异常占首位(8.25%),其次为心律失常(5.23%)。结论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定期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通过对 2019—2022 年广西某高校教职工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广西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 为开展高校教职工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该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按年份、性别、年龄进行分组,采用 SPSS 25.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结果:2019—2022年广西某高校教职工,总检出率最高的前3项检验 结果为血脂异常 (60.62%)、甲状腺结节 (38.77%)、超重肥胖 (36.10%)。超重/肥胖、尿酸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异常、高 血压、肺结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检出率均为男性教职工高于女性教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值分别为 623.437、276.204、112.281、198.951、172.475、12.329、115.668和 21.677,P 值均<0.01)。不同年龄教职工超重/肥胖、甲 状腺结节、尿酸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异常、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肺结节、肾功能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值分别为 94.639、356.021、46.689、1 341.991、274.008、549.654、207.804、94.840 和 101.321,P 值均<0.01)。结论: 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视异常结果的潜在危险因素,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异常结果,采取针对性措 施,改善高校教职工的不良生活方式,不断提升高校教职工健康管理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莉  兰艳芝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353-2355
目的了解示范高中教职工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健康促进对策,为示范高中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2010年豫南某省级示范高中教职工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教职工健康检查的异常检出率为71.19%,男女异常检出率无差别(P>0.05),其中检出最高的是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5.71%;其次是高血压,为14.76%;高血脂、高血压和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各年龄组总异常检出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呈增加趋势(P<0.01)。结论某示范高中教职工健康状况欠佳,应加强示范高中教职工的预防保健工作,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校女教职工健康状况,做好疾病的预防。方法对2008年我校401名女教职工的健康体检和妇科疾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妇科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17.21%、21.95%、5.74%、41.15%,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老年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B超异常的检出率高于青年组,心电图异常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女教职工代谢相关性疾病和妇科疾病不容乐观,对她们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指导是女教职工保健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2019—2022年广西某高校教职工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广西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开展高校教职工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该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按年份、性别、年龄进行分组,采用SPSS 25.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9—2022年广西某高校教职工,总检出率最高的前3项检验结果为血脂异常(60.62%)、甲状腺结节(38.77%)、超重肥胖(36.10%)。超重/肥胖、尿酸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异常、高血压、肺结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检出率均为男性教职工高于女性教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3.437、276.204、112.281、198.951、172.475、12.329、115.668和21.677,P值均<0.01)。不同年龄教职工超重/肥胖、甲状腺结节、尿酸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异常、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肺结节、肾功能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639、356.021、46.689、1 341.991、2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异常心电图情况,为教职工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对1 252名教职工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异常心电图19种,检出率33.31%,其中排在前3位的异常心电图为ST-T改变、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检出率依次为8.71%,5.67%,4.63%.异常心电图检出率男性为37.96%,高于女性的2...  相似文献   

20.
姚少利  胡爱华 《中国校医》2013,27(11):809-810
目的了解某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应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16名离退休教职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查出异常者702例,占98.04%,共检出疾病40余种,主要以心电图改变、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体质量超标和肥胖、眼底病、脂肪肝、肝胆疾患等为主。结论应加强离退休教职工健康教育,及时进行生活方式和药物等综合干预,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