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合用利培酮治疗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丙戊酸镁合用利培酮(合用组),另一组单用利培酮(单用组),治疗4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精神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治疗1周后及治疗结束时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的评分比单用组明显为低。结论伴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丙戊酸镁合用利培酮治疗,起效快,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疗程均为6周。6周时比较2组治疗前后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第2、4、6周末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4、6周末阴性因子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O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和攻击行为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敌意攻击行为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70例具有敌意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缓释片合用喹硫平组(研究组)35例,单用喹硫平组(对照组)35例,治疗4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项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NSS评分(包括兴奋症状分及攻击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不良反应少。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合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敌意攻击行为见效快、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7月江西省荣军优抚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奥氮平治疗,观察组采取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比较两组精神症状[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PANSS)],攻击行为[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s, MOA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6周,两组PANSS评分、BPRS评分、MOAS评分较治疗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可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其攻击行为,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丙戊酸镁缓释片辅助治疗伴有兴奋、激越等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伴有兴奋激越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57例))和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组(63例),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大体评定量表(CGI)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为主评估不良反应。结果:1周后两组间PANSS(G分、S分、T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6周后联用组总有效率为94.74%,单用组为87.3%(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能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兴奋、激越等症状,起效迅速、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方法将6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在氯氮平治疗的同时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起始剂量0.5 g/d,1周后增至1.0 g/d;对照组单一氯氮平治疗。疗程4周。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末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2、4周末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评分降低更为明显。结论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起效快,疗效更好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单一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在入组时以及第1、2、4、8周末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PANSS和MOAS评分在第1、2、4周末和第8周末较入组时均显著降低(P〈0.01或〈0.05)。除第1周末外,在各时点PANSS和MOAS评分,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O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不但能增强单一使用利培酮的疗效,而且能有效控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碳酸锂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月来本院住院治疗的46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加碳酸锂或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采用危险性评估表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患者入组时和治疗2周、4周时进行评定比较。结果碳酸锂联合治疗组比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对患者冲动攻击行为起效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患者,可加用碳酸锂来降低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和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具有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抗精神药物利培酮治疗,90例)和观察组(使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治疗,90例),对比和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阳性与阴性症状(75.6±5.6)分,外显攻击行为(7.5±0.9)分,观察组阳性与阴性症状(75.7±7.2)分,外显攻击行为(7.4±0.8)分;治疗后,对照组阳性与阴性症状(62.5±7.6)分,外显攻击行为(4.9±0.8)分,观察组阳性与阴性症状(51.2±7.9)分,外显攻击行为(2.9±1.1)分;治疗后,两组评分指标均好于治疗前,观察组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4%;对照组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临床效果佳,能够明显降低抗精神病药物带来的临床不适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蓝艳 《北方药学》2012,(12):12-13
目的:观察奥氮平(欧兰宁)合用碳酸锂缓释片与单用奥氮平(欧兰宁)治疗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0例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合用碳酸锂缓释片组(研究组)30例和单用奥氮平组(对照组)30例,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NSS评分(包括兴奋症状分及攻击因子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奥氮平合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安全性与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对治疗难治性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入院顺续分层随机法,将8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丙戊酸镁缓释片+利培酮)和对照组(利培酮+安慰剂)。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平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72.5%,显效率20%;对照组有效率52.5%,显效率12.5%。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12周末TES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奥氮平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30例,对照组(单用奥氮平)30例,疗程6周。两组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两组的MOAS及BPRS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MOAS量表评分在治疗第2,4,6周末,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PRS量表评分在治疗第2,4周末,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第6周末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评分下降得更显著。结论对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时比单用奥氮平临床疗效更好,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具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喹硫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第2、4周末,两组MO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可强化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躁狂症的临床诊治措施,并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躁狂症住院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采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和对照组42例(单纯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躁狂量表(BRMS)评分和疗效变化,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贡永宁  郭平 《医药世界》2010,12(2):107-109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8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丙戊酸镁+利培酮)和对照组(利培酮+安慰剂)。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有效率72.5%,显效率20.0%;对照组有效率52.5%,显效率12.5%,两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一定差异(P〈0.05);治疗后2、4、8、12周末TESS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镁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均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组在利培酮治疗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钠治疗,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测评治疗前和治疗后1、5、12周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MOAS治疗后治疗组1、5、12周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P<0.05),两组MOA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逐渐降低(P<0.05);BPRS治疗后治疗组5、12周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P<0.05),两组BPR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逐渐降低(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20.0%(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更快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利培酮联合不同心境稳定剂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碳酸锂组和丙戊酸钠组,每组41例。2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碳酸锂组再予碳酸锂治疗,丙戊酸钠组再予丙戊酸钠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4周后,2组PANSS、MO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碳酸锂组治疗4周后PANSS、MOAS评分低于丙戊酸钠组(P<0.01);治疗2周、4周后,2组GQOLI-74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碳酸锂组高于丙戊酸钠组(P均<0.01);碳酸锂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76%,丙戊酸钠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6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6,P=0.499)。结论 利培酮联合不同心境稳定剂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且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方案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奥氮平与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伴兴奋冲动攻击行为的改善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86例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兴奋冲动攻击行为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奥氮平治疗)以及观察组(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解片治疗),平均每组患者4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AS评分以及PANSS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以及PAN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而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伴兴奋冲动攻击行为的患者在奥氮平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镁缓解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攻击行为,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秋帆  陈洁 《中国药房》2012,(28):2630-2632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将40例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均分成国产组和进口组。在利培酮用药的基础上,进口组口服进口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国产组口服国产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后,应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进口组总有效率为60.00%,国产组总有效率为65.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BPRS因子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组成本-效果比为2.61,进口组为5.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培酮等基础上加用国产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与加用进口丙戊酸钠缓释片比较,疗效、安全性相当,但前者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OAS、PAN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周、4周、6周的MOAS、PAN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6周的MOAS、PANSS评分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也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