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目前救治气管损伤急重症,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1].由于气管损伤患者的耗氧量增加,体力、免疫力下降,无效吸痰、侵袭性的治疗和护理,易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目前,临床多利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通过一次性吸痰管插入气道吸痰[2].通过临床护理观察,大部分患者在气管吸痰时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如憋气、呛咳、心悸、烦躁、大汗,严重时可发生呼吸暂停.通过心电监护仪比较吸痰前后,患者多发生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为此,笔者对如何有效实施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关于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晶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0):839-840
<正>气管切开是目前救治气管损伤急重症,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气管损伤患者的耗氧量增加,体力、免疫力下降,无效吸痰、侵袭性的治疗和护理,易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目前,临床多利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通过一次性吸痰管插入气道吸痰。通过临床护理观察,大部分患者在气管吸痰时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如憋气、呛咳、心悸、烦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是目前救治重症昏迷、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患者昏迷,痰液无法咳出,易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质量,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安全地吸痰是临床工作中长期关注的问题,现将气管切开术后吸痰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沿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利多卡因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吸痰管吸痰疗效.方法 选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要反复吸痰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吸痰前经气管插管滴注2%盐酸利多卡因1~2ml,5min后吸痰管吸痰;对照组23例:吸痰前经气管插管滴入生理盐水1~2ml,5min后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吸痰时HR、SpO2、SBp、DBp的变化;吸痰时患者呛咳反应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痰液吸尽时间;观察利多卡因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前HR、SpO2、SBp、DBp比较无差异(P〉0.05);吸痰时两组患者HR、SpO2、SBp、DBp比较有差异(P<0.05);吸痰时患者呛咳反应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二次吸痰时间间隔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吸痰前气管内滴入利多卡因效果良好,减轻了吸痰时患者痛苦反应,减轻护士劳动强度,未发现利多卡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实用、操作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安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因吸痰操作不当及过于频繁所造成的诸多并发症.如缺氧、气管痉挛、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平均动脉压升高)及感染等.为了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操作者必须掌握安全有效的吸痰技术.笔者通过对近百例病人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吸痰与湿化时机的探讨.方法 对42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实施按需吸痰,在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出现憋气症状,或出现咳嗽、闻及痰鸣音或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至90%以下时,给予吸痰措施,采用微泵持续滴入湿化液湿化:对照组:根据痰液量、咳嗽情况等,按医嘱实施定时吸痰及定时湿化.结果 试验组3例气道粘膜出血,8例吸痰次数>6次/天,12例痰液量>100毫升/天,5例出现刺激性咳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例肺部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气管切开病人,根据其实际情况实施按需吸痰及按需湿化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病人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安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因吸痰操作不当及过于频繁所造成的诸多并发症。如缺氧、气管痉挛、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平均动脉压升高)及感染等。为了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操作者必须掌握安全有效的吸痰技术。笔者通过对近百例病人的护理,体会如下。1 安全吸痰的依据1.1 适时吸痰 适时吸痰包括以下4种表现:1当病人咳嗽或者有呼吸窘迫症状;2或在病床旁听到痰鸣音时;3呼吸机气管压力升高有警报时。4氧分压或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当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时,提示大量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性机械通气的患者5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分析探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于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通过我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我5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气道黏膜损伤、2例患者发生支气管痉挛、1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其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4.81%。结论对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能有效预防和降低院内较差感染的发生,预防因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操作简单、设备简化,能有效减少每次吸痰操作所用的时间,提高护理服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术已成为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气管切开后,由于鼻咽部及皮肤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破坏,极易导致甚至加重下吸道感染的发生。为了有效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气管切开后,分泌物痰液的细菌学培养结果,是临床用药的重要指南。以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收集气管深部分泌物痰液较为困难,一是直接用无菌棉签采集吸痰管外的分泌物痰液,二是在吸痰管内采集分泌物痰液,此方法的缺点是:  相似文献   

10.
在脑血管意外的住院患者中许多中老年人因疾病的需要 ,往往被迫卧床休息。由于反应迟钝或昏迷 ,患者活动量减少 ,以及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和咳嗽反射减弱、肺功能低下等造成咳痰无力 ,不能将痰液自行排出 ,从而容易引起坠积性肺部感染。为更好地选择抗生素 ,常需痰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因患者不能自行将痰液从口腔咳出 ,这样 ,护士在留取痰液标本时 ,往往需用吸引器吸痰留取。因吸痰时负压吸引器压力大 ,痰液在管内停留时间短 ,难以留取足够的痰量做培养。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笔者采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可准确、简单地留取痰标本。现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负压经鼻气管内按需吸痰对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例需吸痰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吸痰,实验组采用低负压按需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过程中氧饱和度、呼吸、血性痰液、每日吸痰次数等。结果:实验组吸痰过程中心率、氧饱和度、呼吸较对照组稳定,血痰发生及每日吸痰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负压经鼻气管内按需吸痰可维持较好的血氧饱和度,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机械性损伤,降低患者耗材费用,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吴青蔓 《微创医学》2006,25(3):566-567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呼吸通道,吸痰操作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建立人工气道期间,吸痰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吸痰不及时或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并发症,影响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国内外对人工气道吸痰护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有关吸痰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吸痰是ICU最常见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其能及时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物,保证患者有效通气. 临床上采用负压吸引管连接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吸痰,以往吸痰后负压吸引管接头会浸泡在含氯消毒液中保存,再次吸痰时,医务人员的手会直接接触到潮湿的接头,甚至有时在提起接头时液体会滴落在医务人员的工作服上,造成污染范围扩大,增加交叉感染的发生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接头实施干保存,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急诊科工作中经常遇到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吸痰是最常见的护理技术.常规24小时吸痰一次。在临床观察发现,因吸痰过于频繁及操作不当所造成的并发症。如肺不张、窒息、缺氧、心律失常、气道损伤等。为了探讨吸痰的正确方法,我们临床观察80例吸痰操作。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15~76岁;气管切开21例,气管插管59例,有机磷吸药中毒47例,脑外伤22例,脑血管意外11例。2 机械通气病人安全吸痰的依据2.1适时吸痰的观察 病人咳嗽或有呼吸窘迫症时;神志清醒病人自诉有痰或在床…  相似文献   

15.
徐林凤 《吉林医学》2014,(12):2712-2713
目的:对非定时吸痰技术以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选择6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与定时吸痰技术和护理,观察组给与非定时吸痰技术和护理,两组患者其他护理方法均相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经过7 d的护理和治理治疗之后,观察组30例患者气管套管出现结痂的患者有6例(20%),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4例(13.33%),日均吸痰为62.47 ml,吸痰频率为2.00 h/次,对照组30例患者中气管套管出现结痂的患者有14例(46.67%),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1例(33.67%),日均吸痰量为53.28 ml,吸痰频率为2.00 h/次,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观察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并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定时吸痰技术和护理,非定时吸痰技术和护理能够有效的吸出痰液,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的概率,值得在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是帮助危重患者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紧急而有效措施.气管切开后空气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呼吸道,这样就失去了鼻腔对空气的加温、湿化和过滤功能, 容易引起痰液结痂,加之患者脱水、咳嗽无力,轻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重者患者气道阻塞,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因此气管导管内吸痰能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提高血氧饱和度.频繁吸痰、刺激性咳嗽,对气道黏膜损伤增加,容易导致气道出血和低氧血症.同时由于刺激性咳嗽还容易将部分湿化液咯出,而不能保证湿化液有效用量,影响湿化效果[1] 给病人造成痛苦.所以掌握好吸痰的技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痰在气管切开呛咳有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痰方法进行气管套管内吸痰,实验组采用气管套管内留置负压吸痰管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吸痰后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痰呜音、呼吸困难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吸痰前SpO2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吸痰后SpO:和呼吸频率均值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吸痰前、后的SpO2和呼吸频率均值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吸痰前、后的SPO2和呼吸频率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吸痰后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痰鸣音、呼吸困难人数、3d后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后气管套管内留置负压吸痰管吸痰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机的探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雪影 《华夏医学》2004,17(5):712-713
机械通气是救治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正压机械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影响痰液排出,因此,吸痰成为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护理任务,吸痰过于频繁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粘膜损伤,增加肺部感染机会,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通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因此临床上抓住吸痰时机,适时吸痰,从而使  相似文献   

19.
侯彩娥 《大家健康》2016,(5):112-112
目的:气管切开后分别对患者实施密闭式吸痰、开放式吸痰,对比评估控制痰液菌群蔓延、感染的效果。方法:基于检测并掌握临床病学资料条件下,抽选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本院实施气管切开救治的59例重症患者,遵循调研需求及自愿原则将其划分作实验、对比两组,实验组(31例)选用密闭式吸痰法,对比组(28例)选用开放式吸痰法,并取两组患者每日吸出痰液开展痰培养以及检测,重点评估密闭式吸痰在控制菌群感染方面的医疗作用。结果:实验组患者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痰液培养的阳性率情况都低于对比组,当中,第5天、第7天、第14天时两组的痰液培养数据差异性显著(P <0.05)。结论:对气管切开重症者施行密闭式吸痰,可显著减少继发感染的出现几率,应进一步推荐、运用此吸痰法。  相似文献   

20.
自制吸痰管用于小儿气管切开吸痰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制吸痰管用于小儿气管切开吸痰的体会张凤英(武川县医院)患儿气管切开后,由于气管导管的套管较细,常规用细导尿管代替吸痰管,常不易插入,即使免强插入,由于吸痰管与套管之间没有空隙,在吸痰时影响患儿的呼吸,致使患儿在吸痰时呼吸不畅,躁动不安,为此,我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