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拉萨市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口腔检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口腔卫生状态和口腔卫生知识行为进行调查. 结果 学生患龋率为72.0%,汉族与藏族学生的龋齿患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168,P=0.720),女生的龋齿患病率高于男生(χ2=11.620,P<0.001). 结论 要积极把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开展学校各类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了解潍坊市城乡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对适宜儿童实施窝沟封闭项目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口腔教育和防龋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潍坊市19所城乡小学二年级儿童共2 967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对适宜儿童实施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术.结果 乡村儿童乳牙患龋率和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均高于城区儿童(P值均<0.05),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率城区高于乡村(x2=41.622,P<0.01).城区儿童对引起龋齿的不良行为和牙齿的自我保护方法知识掌握程度高于乡村儿童;将口腔卫生保健教育纳入学生课堂教育学校的儿童口腔卫生知识掌握程度高于未开展口腔卫生保健教育的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区儿童刷牙行为较农村儿童明显规范(P值均<0.01).结论 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形势严峻,学校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影响较大.学校、社会和家长应共同努力,积极实施窝沟封闭项目,预防儿童第一恒磨牙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参与式口腔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牙周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的影响,探索适合大学生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不等比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昆明理工大学40个宿舍(教育组、对照组各20个)共240名学生.教育组学生在专题小组访谈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形式的参与式口腔健康教育,同时提供专为口腔健康教育设计的阅读材料,使用统一提供的牙膏、牙刷和手动牙线;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在健康教育后,比较2组学生牙周健康状况、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 3个月后,教育组学生的软垢指数(0.89)、牙石指数(0.23)、牙龈指数(0.21)明显低于对照组(1.56,0.73,1.17)(P值均<0.05);教育组学生每天刷牙的次数以及每次刷牙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学生(P值均<0.01);刷牙方法、牙周疾病等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教育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与式口腔健康教育方法能明显改善大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提高参与者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4.
岱山县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探索学生防治龋齿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研究要素基本相同的2所学校所有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210人)和对照组(240人),对实验组学生及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问卷对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学生口腔卫生基本知识知晓率、正确刷牙率分别从79.52%,60.95%上升到89.71%,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患率、龋均分别从48.57%,1.81下降到22.5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保健健康干预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纠正不良行为,降低患龋率。  相似文献   

5.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二、三年级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齿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小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番禺区14所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共5 632名进行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并对第一恒磨牙的发育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二、三年级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26.8%,龋均达0.167,充填率仅为17.1%.学生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习惯整体不好,且无龋学生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习惯持有率均明显高于有龋学生(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番禺区二、三年级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齿情况较严重.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口腔健康宣教,指导学生养成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宝安区学生口腔保健综合防治初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学生口腔保健综合防治工作试点初步效果.方法 选取3所试点小学及相应的防治医疗机构,人校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进行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督促患有龋病的学生及时治疗,并对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所学校接受检查的在校学生5 325人,患龋人数3 991人,龋齿13 526颗.其中1~4年级学生乳牙患龋率为78.34%,乳牙龋均为3.25;5~6年级学生恒牙患龋率为65.23%,恒牙龋均为1.37.学生龋齿填充率为9.95%.3个月后,各试点学校、医院口腔科接受经普查指导就诊的学生总数为2 540人,占需要治疗人数的47.70%.结论 通过编写有针对性的宣传资料,进行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学生龋齿填充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相互配合,尤其需要各有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李梦映  周素芳  陈莉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68-369,372
了解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行为现状,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梧州市市区20所小学二年级在校学生1 304名进行为期1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除引起龋齿和牙龈出血的原因外,小学生的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行为如每天刷牙2次、选用含氟牙膏和正确刷牙方法的持有率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10.76,17.73和8.41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将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之一,以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丁以标  益莉萍  刘红  佘茜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479-1481
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对患龋小学生接受口腔治疗的影响效果,为社区口腔保健提出有意义的建议.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辖区内小学中抽取1所公办和1所民办学校,通过口腔卫生检查,共检查出947名患龋学生,再将患龋学生按班级整群随机分为干预组(460人)和对照组(487人).对干预组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社区口腔卫生管理,比较干预组、对照组小学生接受口腔治疗的情况变化.结果 治疗率、充填率、窝沟封闭率干预后干预组(分别为56.30%,56.18%,16.96%)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06%,36.15%,4.52%)和干预前(分别为30.87%,30.12%,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对照组治疗率和窝沟封闭率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2.12,0.02,P值均>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对患龋小学生接受口腔治疗有促进作用,可以运用于社区口腔卫生保健中.  相似文献   

9.
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冰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594-1595
目的评价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方法从学校学生中随机抽取436名学生,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对教育组学生通过讲课的方式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同时要求教育组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认真刷牙;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措施。结果3个月后,教育组学生的口腔卫生指数(OHI)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牙龋指数(GI)也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增加青少年口腔保健的知识和行为对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评价海口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4所小学二~六年级学生1 300名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经过2个月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小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对牙齿有益健康的食物、刷牙出血是不正常的、牙龈出血的正确做法、定期检查口腔的重要性、牙菌斑是引起牙龈炎和龋齿的主要原因、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窝沟封闭的作用等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分别达64.92%,76.12%,82.30%,72.36%,83.48%,57.87%,76.74%,57.40%,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学生采用竖刷法刷牙、每天刷牙≥2次、每2~3月更换1次牙刷、每次刷牙时间≥3 min、使用含氟牙膏、经常使用牙线、饭后每次漱口、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等口腔卫生行为报告率均有了提高,分别达67.89%,76.27%,73.45%,63.51%,47.69%,36.26,68.36,71.73%,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经常吃甜食(17.54%)、经常喝碳酸类饮料(8.85%)、睡前进食(6.42%)等不良饮食习惯与干预前相比均下降(P值均<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和培养口腔卫生行为,减少小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