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康复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0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康复组),并用1∶1配对方法将另80例患者作为社区组。在综合康复前、康复6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运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两组患者的功能状况、精神症状、家庭负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4个维度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1年内的复发住院率。[结果]康复组患者第6个月、12个月时的SDSS、BPRS、FIS得分分别低于社区组患者,ITAQ得分高于社区组患者(P均﹤0.01)。康复组患者复发住院率为1.25%,社区组患者为1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减轻其社会功能缺陷,改善精神症状,减轻家庭照料负担,提高自知力与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住院率。  相似文献   

2.
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并于入院前、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a分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量表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前BPRS、ITAQ、服药依从性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a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时t值分别为5.72,3.37,5.10;出院后6个月t值分别为5.27,5.13,5.89;出院后1at值分别为4.28,4.53,5.28;均P〈0.01)。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a的复发率差别亦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分别为4.23和6.79,均P〈0.05)。结论 在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认知治疗,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供更好的护理手段。方法采用方便性抽样抽取某二级精神科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个案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5例,个案干预组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现行的护理管理模式。分别在患者入组时、出院时、出院后12个月共3次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在患者入组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及出院后12个月共4次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治疗依从性问卷评定两组患者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以及治疗依从性;随访出院后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个案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2个月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出院后12个月PANSS总分明显低于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个案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12个月IT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出院时ITAQ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案干预组出院后6、12个月ITAQ评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出院后6、12个月ITAQ评分明显低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案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12个月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年的结果显示,个案干预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住院期间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99-900
目的评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社区综合康复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社区常规康复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各类问卷调查结果,包括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社会适应功能、社交技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WCST、ITAQ、FIS、BPRS、SD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功能、社交技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康复模式可促使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康复,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病情景摄像回放式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的作用。[方法]按照CCMD-3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35分为入组条件。原始入组患者102人,符合实验要求住院时间大于2个月的患者83人,年龄16~65岁,实验组39人,对照组44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实验组患者除接受以上治疗外,还由专人对其在入院初期至缓解期间的典型发病情景进行摄像,在缓解期后(病情好转至出院)让患者观看本人发病情景的录像,并进行认知治疗。[结果]调查显示86.7%的患者入院时为非自愿治疗;实验组联合治疗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得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男性与女性患者ITAQ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发病情景摄像回放式认知治疗对改善患者自知力有重要的作用,自知力恢复稳定提高,对男性与女性患者有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其社会功能和认知力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经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给予康复训练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45例给予健康教育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期为6个月,以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为研究工具,比较两组的健康状况得分和ITAQ得分。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与健康变化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TAQ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保持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和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陶宁蔚  邓传秀 《中国校医》2020,34(10):735-737
目的 探讨多感官刺激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和自知力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多感官刺激训练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使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量各组自我效能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结果 进行多感官刺激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GSES评分为(22.03±2.67)分,对照组为(16.13±1.89)分;研究组ITAQ评分为(8.23±1.31)分,对照组为(7.3±1.62)分,2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张富松  符娟  潘苗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24-1126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药物组,160例)和药物结合心理社会干预组(以下简称干预组,160例),治疗随访6个月。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家庭干预、技能训练及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评定指标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健康状况问卷(SF-36)、大体评定量表(G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组HAMD总分、HAMA总分、ITAQ总分变化值、7项SF-36因子分改善值、GAS总分变化值、SDSS总分变化值均明显高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抑郁药结合心理社会干预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自知力、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用抗抑郁药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将104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年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BPR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后1年BPRS评分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维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8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护理,研究组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两组同时使用用药态度量表(DAI)、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SIE)、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患者在入组时及出院时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的自知力与态度、生活质量、用药态度及病情总估计分等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自知力、用药态度和治疗态度等,有助于缓解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以促进救治工作的更好开展。方法选取住院患者共100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2周末、干预24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评定,比较分析两组的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干预组在12周末总分和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敌对猜疑三个因子分分别为53.14±6.73、9.31±3.55、10.53±4.07、6.53±2.5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06±7.87、12.04±3.43、13.84±4.97、9.24±3.22(P<0.01),在思维障碍和激活性两个因子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ADL评分总分和各因子分在12周末、24周末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心理疏导联合药物应用于中青年精神分裂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治疗。应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功能评定量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自知力因子评分和BPRS总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GAS评分和SSPI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2.0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应用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等各项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改良森田疗法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工作中运用的实际效果。为拓展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工作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常规随访、康复指导基础上结合改良森田疗法的运用,以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等量表观察疗法,对社区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量表结果。结果改良森田疗法干预4周时,干预组与对照组除BPRS中的焦虑忧郁因子外,差异有统计学(P焦虑忧郁=0.02)。改良森田疗法干预结束时,干预组与对照组除了在BPRS中的思维障碍因子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俨思维障碍=0.20)外,其余各量表及其因子得分均呈现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1、P〈0.01)。改良森田疗法在干预4周时,干预组的BPRS中焦虑忧郁因子与干预前其自身比较出现显著统计学差异变化(P焦虑忧郁=0.02)。干预结束时,干预组与干预4周时自身在SDSS、LSIA、BPRS中的缺乏活力、敌对猜疑、总分上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改良森田疗法与常规随访、康复指导结合。对社区中进行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会适应、精神疾病控制缓解、生活满意度领域,均具有较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确诊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模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集体心理干预治疗与传统康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量表(IPRO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对干预前后三个月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amilton分值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患者的Hamilton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IPROS总分值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BPRS总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集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减轻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疗、药学、护理、营养多维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7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接受对症治疗,并对干预组实施多维综合干预,为期1年.两组均进行随访,于人组时及出院3、6、12月末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代谢综合征现患率、治疗依从性、复发率和再住院率的评定.结果 入组时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BPRS、WHOQOL评分、代谢综合征现患率及治疗依从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末时,干预组患者在WHOQOL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的评分(分别为11.98±2.26、12.91±2.71、14.91±2.43、13.51±1.94)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24±2.56、11.12±1.21、12.94±2.45、24.3±2.19),治疗依从性(72.2%)明显高于对照组(21.2%),BPRS总分(25.80±5.36)、复发率(11.1%)、再住院率(8.3%)和代谢综合征现患率(27.8%)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92±4.55、48.5%、33.3%、7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医疗、药学、护理、营养多维综合干预可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维持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精神症状和代谢综合征症状的好转,使患者的病情更稳定且生活质量改善,可作为促进患者康复的常用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了解精神科药物治疗结合技能训练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方面的作用,探索有效的社区精神卫生管理模式。方法将全区符合入组标准的登记在册14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每周开展2次技能训练,持续12周,后期每月一次团体心理健康讲座,全程结合个别心理治疗。在入组前、入组3个月、入组一年后分别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家庭负担量表(FIS)进行评估。结果干预一年后ITAQ总评分为(27.4±5.14)分,优于对照组(21.67±5.53)分(t=6.09,P〈0.05);干预3个月、1年后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值分别为(11.67±3.92)和(11.46±5.1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9.75±3.68)和(8.98±3.07)分(t=2.95,P〈0.05;t=3.26,P〈0.05);干预3个月后、1年后MRSS量表中社交量表分值分别为(14.64±8.90)和(15.63±9.72)分,均优于对照组(10.07±9.28)和(9.9±10.45)分(t=2.95,P〈0.05;t=3.24,P〈0.05);干预3个月后、1年后FIS量表中对其他成员的躯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分值分别为(0.41±1.01)和(0.11±0.5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分值(1.22±1.45)和(0.92±1.19)分(t=3.86,P〈0.05;t=5.0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精神症状以及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和电话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由课题组成员至少每月上门进行家庭干预1次,实施6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SDSS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1),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GQOLI-74评定问卷中除物质生活无显著性差异(p>0.05),躯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体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虹口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其中干预组28例,对照组2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1个月的个案管理,包括综合患者的精神和躯体情况、疗效、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工作状况等,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康复目标及落实措施;定期随访指导;评估和修订康复计划。对照组常规访视。在基线收集一般资料,并在基线和干预结束后使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一般健康问卷(GHQ)、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评定。[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基线各量表评分比较,除了F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与随访时各量表减分值比较:干预组PANSS总分(3.79±3.72)、阴性症状量表(1.29±1.90)、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1.86±2.24)、MRSS(1.81±0.96)和GHQ(2.29±3.54)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0.21±0.61)、(0.07±0.30)、(0.10±0.62)、(-0.10±1.37)、(-1.10±2.36)],P〈0.01;其他各项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个案管理有利于改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康复状态以及降低家庭照料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