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讨大学生攻击性、情绪调节策略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减少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攻击性问卷和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江西省2所高校6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1%;大学生攻击行为以言语攻击(40.8%)与敌意(40.3%)为主.有自杀意念组大学生在身体攻击、愤怒、敌意、消极情绪调节策略上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P值均<0.01),而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上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敌意(OR =3.105)、消极情绪调节策略(OR =2.638)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积极情绪调节策略(OR =0.213)是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受攻击水平、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薛朝霞  梁九清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71-1073,1076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路径模型图,为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医科大学928名大学生施测生活事件量表(ASLEC)、冲动人格问卷(BIS - CV)、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自杀意念量表(SIOSS),并进行相关和复回归分析,探讨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复回归结果显示:有6条路径显著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影响;冲动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的中介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结论 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新国  黄霞妮  孙盈  段修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5,(6):1052-1054,1088
目的探究大学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自杀意念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西大学和广西财经大学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发放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结果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为28人,占总人数的9.4%。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中介模型检验各项拟合指数良好,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率为17.9%。结论生活事件直接影响自杀意念,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可以通过社会支持来减少因生活事件所产生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4.
自杀行为是危害健康的社会公共问题,也是大学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自杀意念是自杀潜在的危险因素[1-2].因此,对自杀意念的干预是预防自杀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生自杀率显著高于同龄的非大学生人口,而家庭环境因素[3]、抑郁情绪[4 ]等均与自杀意念相关.该研究拟在了解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流行现况的基础上,探讨曾经的自杀、自伤行为以及家庭环境、应对方式等多个因素共同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大学生群体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因素和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关系,为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UPI)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浙江省某高校2008和2009级10 15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59%;自杀意念组在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组织性上的得分分别为(6.60±2.138)、(5.20±1.782)、(5.45±1.507)、(5.11±1.59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09±1.938)、(5.55±1.658)、(5.73±1.435)、(5.51±1.769)分,而在矛盾性、知识性和控制性上的得分分别为(3.40±1.846)、(4.05±1.707)、(3.81±1.614)分,高于对照组的(3.06±2.049)、(3.59±1.901)、(3.49±1.966)分;自杀意念与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和组织性均呈负相关(r值依次为-0.120、-0.101、-0.093、-0.115),与矛盾性、知识性和控制性均呈正相关(r值依次为0.085、0.123、0.088);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知识性、组织性和情感表达3者对自杀意念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以解释总变异的4.0%。结论 家庭环境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乐观主义对大学生抑郁与自杀意念关系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大学生乐观主义在抑郁情绪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为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用自杀意念问卷、贝克抑郁问卷(BDI)和乐观主义-悲观主义量表,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东地区4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 a内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9.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6,P>0.05);抑郁情绪水平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435,P<0.01),高抑郁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抑郁者(χ2=40.344,P<0.01);乐观主义在抑郁情绪水平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R2=0.028,F(1,420)=15.541,P<0.01)。结论乐观主义人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情绪的影响,使个体少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生活应激与抑郁症状、自杀意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应激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杀意念状况,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SLSI、SCL-90和UPI等测量工具对1 300名某综合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6.19%学生曾有"自杀意念",其中39.2%的学生抑郁因子分在中度以上;大学生生活中所承受的挫折、变化、压力、冲突、情绪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是预警抑郁症状产生的主要生活应激;大学生抑郁症状诱发轻生意念的预测正确率为94.2%. [结论]该模型为大学生危机心理鉴别干预提供了临床心理学诊断依据,应对高危人群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军人负性应激事件、抑郁水平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 693名现役军人,采用贝克抑郁问卷(BDI-13)、军人负性应激事件量表进行评估。根据BDI-13得分结果将抑郁状态军人分为轻、中、重度抑郁组,比较3组军人自杀意念检出率;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军人不同抑郁水平危险因素。结果筛出抑郁状态军人580名(轻度244人,中度276人,重度60人);重度抑郁组的自杀意念检出率最高(65.00%),中度抑郁组次之(18.48%),轻度抑郁组最低(9.84%);中、重度抑郁受到急、慢性负性应激事件的双重影响,轻度抑郁受到急性负性应激事件影响。结论急、慢负性应激事件会诱发不同抑郁水平,及时干预急性应激向慢性应激的发展,有助于减少抑郁和自杀意念发生。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自杀意念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江西省10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近1a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1.19%。不同性别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学校、不同学历、不同专业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积极应对、家庭和谐、性格外向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儿童期被忽视、人际关系紧张、记忆中有深刻的自杀印象(媒体报道或亲眼目睹)、就业压力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值得关注。消除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提高其保护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杨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92-1894
探明高校贫困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随机选取的江西省某高校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各1 000名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15.42%,10.54%x2=9.91,P<0.01).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弹性量表的组织风格、社交能力、社会资源等维度上的得分与非贫困生大学生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1,1.87,0.62,P值均>0.05),但在自我效能、家庭凝聚力及心理弹性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t值分别为2.64,4.10,2.06,P值均<0.01).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与自杀意念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但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总分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贫困大学生具有较高自杀意念,但也有较好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训练可能有助于达到对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各因素及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为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新疆7所高校的各个年级大学生共3 000名,将一般情况、社会支持和自杀态度编成问卷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不同特征大学生在自杀态度各因子多持矛盾、中立态度。自杀态度各因子在性别、民族、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家庭关系和生源地等家庭多因素存在差异。自杀态度各因子与社会支持之间有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自杀态度每个维度有数个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各因素和社会支持程度对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抑郁的介导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某综合性大学本科生共1145名,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大学生近1周内自杀意念和抑郁症状,通过基本情况问卷了解大学生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包括重大疾病、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和人际冲突,并通过中介分析探讨抑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介导作用.结果 负性生活事件中重大疾病(OR=2.5,P=0.028)、人际冲突(OR=7.2,P=0.002)和经济困难(OR=1.6,P=0.026)均导致自杀意念的产生,学业困难与自杀意念无相关性(OR=1.8,P=0.090).调整抑郁变量后,重大疾病和人际冲突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经济困难对抑郁无影响,学业问题对抑郁和自杀意念均无影响,故抑郁是重大疾病和人际冲突与自杀意念的完全中介变量,而抑郁在经济困难、学业问题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无中介作用.结论 抑郁在不同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的关系路径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的情况及社会支持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群体自杀预防、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范围内7所高校的各个年级大学生2 76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疆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1.6%;女生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高于独生子女;非单亲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得分高于单亲;汉族大学生客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民族大学生得分;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支持总分均高于有自杀意念组的分数。结论提高社会支持可以降低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机器学习算法在预测大学生是否存在自杀意念中的效果, 并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某高校2021年21 224名在校本科生心理数据。以37项人口学和内外在心理因素为自变量, 以大学生是否存在自杀意念为因变量, 使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LightGBM算法分别建立预测模型。将模型应用于测试集上, 以检出率、F1分数和准确率评价预测效果。基于较优模型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高风险因素。  结果  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LightGBM模型的检出率依次为0.61, 0.64, 0.69;F1分数依次为0.63, 0.63, 0.64;准确率依次为0.73, 0.73, 0.72。基于较优的LightGBM模型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高风险因素, 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抑郁、年级、性别、绝望、生源地、拥有意义感、对自杀的态度、依赖、家庭经济情况、幻觉妄想症状、焦虑、网络成瘾和人际关系困扰。  结论  LightGBM模型预测大学生是否存在自杀意念相较于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征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吉林和浙江6所高校的1 244名学生,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童年期负性事件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6.64%,自杀意念得分女生(8.47±2.20)高于男生(5.92±1.25),农村学生(7.90±0.92)高于城市学生(5.68±1.16)。有84.57%的大学生至少经历过1种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精神质、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内外向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0.42,0.65,-0.58,P值均<0.01)。精神质、神经质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和大学自杀意念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43,0.54,效应量分别为13.19%,39.33%。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及人格特征密切相关,人格特征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负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和抑郁自评问卷(BDI)对184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在重新关注计划(14.36±3.48)和积极重新评价(13.92±3.65)得分最高,而灾难化(6.73±3.45)和责难他人(7.89±2.38)策略得分最低;相关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数与抑郁得分、灾难化和责难他人显著正相关(r=0.26、0.19、0.26,P均<0.01),抑郁得分与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和自责显著正相关(r=0.45、0.44、0.25、0.25,P均<0.01);层次回归模型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沉思、灾难化对抑郁症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沉思和灾难化两个变量解释抑郁症状总方差的22.3%。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对中学生抑郁具有显著影响,而沉思和灾难化的应对策略可能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率的暴露情况,分析研究人口学特征对自杀意念率的影响情况,研究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以西安地区某院校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为单位共调查1163人,应用基本信息调查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自我控制量表(SCS)对资料进行收集,运用EpiDat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留守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心理韧性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与积极消极自杀意念问卷对454名留守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积极认知情绪调节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r = 0.424,P<0.001),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 = -0.219,P<0.001),心理韧性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 = -0.551,P<0.001);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心理韧性在积极认知情绪调节与自杀意念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积极认知情绪调节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留守中学生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武汉市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及影响因素, 探讨日常压力、积极心理健康对其自杀意念的影响, 从积极心理的视角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大学新生的自杀率提出对策。  方法  于2020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抽取武汉市3所大学共2 592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自杀意念、积极心理健康、日常压力源等。采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大学新生过去1年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7.5%。与无自杀意念大学新生相比, 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日常压力总分及不同领域日常压力得分均较高(t=-13.00~-4.68), 积极心理健康得分较低(t=17.1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女生(OR=1.72, 95% CI=1.44~2.05)、母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上(OR=1.27, 95% CI=1.05~1.53)、日常压力总分(OR=1.11, 95% CI=1.09~1.13)与自杀意念的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1)。积极心理健康(OR=0.88, 95% CI=0.87~0.90)与自杀意念的发生呈负相关(P < 0.01), 积极心理健康对日常压力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结论  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形成与日常压力、积极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 需要关注大学新生日常压力事件, 提高其积极心理健康水平, 降低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