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迁延性腹泻患儿血清锌水平变化及补锌治疗对迁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2010年因迁延性腹泻在我院住院的患儿76例及同期在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213例的末梢血,按年龄分组测定血锌,比较两组的血锌水平;并将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补锌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微生态制剂及补液等治疗;补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葡萄糖酸锌片20 mg/d(6个月以下者10 mg/d),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检测血锌水平。对腹泻组患儿于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其腹泻再发生次数、体重增长等情况。结果 (1)迁延性腹泻患儿血锌水平明显低于本地区同龄健康儿童血锌水平(P0.01);(2)治疗总有效率补锌治疗组为95.0%,常规治疗组为77.8%,补锌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3)疗程补锌治疗组为(8.3±2.8)d,常规治疗组为(11.6±3.1)d,补锌组短于常规治疗组(P0.01);(4)补锌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锌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出院后3个月内,补锌组患儿再发生腹泻(2.3±1.1)人次,常规治疗组再发生腹泻(4.6±2.3)人次,补锌组少于常规治疗组(P0.01);(6)合并营养不良者,补锌能增加其体重。结论迁延性腹泻患儿血锌水平降低,补锌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及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西咪替丁联用思密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7.87%和82.98%,其中观察组显效率为65.96%,而对照组仅为36.17%。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对照组显著缩短;治疗后两组Ig A、Ig M,Ig G含量均显著提高,且观察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莫敏聪 《内科》2013,(2):153-153,152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及西米替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与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锌剂剂量差异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近期疗效、血清炎性因子、心肌损伤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1/2016-12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0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低剂量甘草锌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剂量甘草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心肌酶谱、炎症因子水平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167例(66.80%),有效59例(23.60%),总有效率为90.40%,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1.20%(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核因子-k B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CK-MB、乳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 mo后,观察组患儿有21例再次发生腹泻,复发率为8.40%,对照组患儿有49例再次发生腹泻,复发率为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23,P0.05).结论补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改善患儿的心肌酶谱和炎症因子水平,复发率低,高剂量补锌效果更佳,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并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中发生恶心呕吐1例、腹痛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在治疗中发生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腹痛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不仅可缩短患儿止泻时间,不良反应较少,用药安全性高,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治疗,对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脱水、发热、腹泻)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结论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行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5,(5)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及对照组7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同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止泻、止吐时间、总疗程、轮状病毒转阴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止泻、止吐时间及总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轮状病毒转阴率(84.72%)明显高于对照组(3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3.05%)高于对照组(78.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未见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旋卡多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有效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8.
朱莉 《山东医药》2014,(47):56-57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口服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及山莨菪碱,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病毒转阴率、病程。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分别为21、9、5例及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病毒转阴率分别为68.6%(24/35)、48.6%(17/35),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病程分别为(3.48±0.75)、(5.24±0.93)d,两组比较, P<0.01。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络酮治疗肝性脑病(HE)的疗效。方法将67例H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同时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和纳络酮。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清醒时间和治疗前后血氨、肝功能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清醒时间为(19.2±4.5)h,对照组平均清醒时间为(26.8±5.7)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TBil和NH3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络酮是治疗HE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检测对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组)及体检健康儿童56例(对照组),检测两组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 轮状病毒性肠炎组患儿IgG和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M、C3和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紊乱现象,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检测可以有效地监测患儿体液免疫状况,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杜鹃  张艳娇 《内科》2021,(1):25-27,79
目的 观察补锌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对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患儿血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RVE患儿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糖浆、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治疗7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症状、血清细胞因子、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PBC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疗程均为24周。记录并分析治疗12、24周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B(Ig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ALT、AST、TBil及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24周ALT、AST、TBil、ALP、GGT、TG、CH、AMA、AMA-M2、IgM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改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IgA、IgB、IgG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12、24周中医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12周中医临床症状无改善,治疗24周中医临床症状略有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2、24周中医临床症状、ALP、GGT、ALT、AST、TG、AMA-M2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实验组治疗12周AMA、IgM及TBil与治疗前比较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24周中医临床症状、ALP、GGT、ALT、AST、TG、AMA-M2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PBC,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转氨酶及线粒体抗体方面较单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有明显疗效,但对降低CH、lgA、IgB、IgG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按LDL-C水平分为三组:辛伐他汀20mg组(37例,LDL-C≥2.5mmol/L),辛伐他汀10mg组(35例,2.5mmol/L〉LDL-C≥1.8mmol/L),常规治疗组(18例,LDL-C〈1.8mmol/L,未服辛伐他汀),疗程均为8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受试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受试者一氧化氮(NO)的含量。常规检测血清TC、TG、LDL-C及HDL-C的浓度。结果: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辛伐他汀20mg,10mg组TC、TG和LDL-C浓度明显下降(P均〈0.05),而HDL-C明显升高(P均〈0.05);辛伐他汀20mg组与10mg组间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辛伐他汀20mg、10 mg组FMD[(6.01±0.49)%比(9.01±0.39)%比(9.01±0.47)%]明显改善(P均〈0.01)、血清NO含量[(38.97±8.89)μmol/L比(47.67±10.89)μmol/L比(45.61±9.09)μmol/L]明显升高(P均〈0.05),辛伐他汀20mg、10 mg组两组间NO和FMD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增加冠心病患者一氧化氮含量,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有一定关系,但该作用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可能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 CMV)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MAS患儿随机分为CMV组与HFOV组各30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48 h 内的pH 值、氧气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等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患儿上机前(0 h)的pH 值、PaO2、PaCO2、FiO2、OI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上机后在2、12、24、48 h 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两组患儿在平均上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97,P =0.002);两组患儿上机后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043,P =0.044);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 =0.038)。结论 HFOV 治疗重症MAS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使用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10 mg/(kg·d)静脉滴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10 mg/(kg·d)的西咪替丁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平均止泻时间、平均止吐时间和治疗前后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1.8%,高于对照组的40.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止泻、止呕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2、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NF-α的含量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短时间内止泻、止呕,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疗效明显,且无明显副作用产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脐血CI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的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2例确诊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半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给予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静脉输入,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对照组27例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结果观察组中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10例,进展(PD)9例,对照组中PR 3例,SD 7例,PD 17例,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CIK细胞输注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结论静脉输注脐血CI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该院普外科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8~2009年普外科手术病历共100份(常规处理组)和2010~2011年病历共100份(干预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组各项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性指标均比常规处理组显著减少(P均〈0.01),干预组用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均比常规处理组显著减少(P均〈0.01),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明显提高普外科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抗菌药物的费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脏康复运动对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1 10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589例和对照组511例,除去未完成运动处方者及失访者,运动组实际观察467例,对照组实际观察468例。运动组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并全程督促其严格完成。对照组予一般指导性的康复运动,两组运动前及运动后6个月后均做超声心动图、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检查,分析疗效。结果左心室肥厚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运动组血糖、血脂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的心脏康复运动可完全逆转或减轻部分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部分患者可减少或停用降压药,还有调整血脂、降低血糖的作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阿托伐他汀钙序贯治疗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血脂及特异性炎性因子的影响,同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88例择期PCI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43例)及常规组(45例)。在用药前及用药后3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时观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BIL)、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等指标,分别评估两组的抗炎作用、调脂疗效和不良反应及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其组间差异。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的TC及LDL-C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比较发现,两组TC及LDL-C的在治疗后3 d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TC 26.6%比14%;LDL-C 36.9%比19.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个月时,两组的TC及LDL-C进一步降低,其中LDL-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比26.9%,P<0.05)在第3个月及第6个月时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指标:两组患者的MMP-9及MPO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的MPO在治疗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55,P=0.000)。然而,MPO在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MP-9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序贯组:F=46.911,P=0.000;对照组:F=19.156,P=0.000)。在治疗后3 d,序贯组和试验组MMP-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治疗和常规治疗均可有效降低血脂,序贯治疗的降脂效果更强。两种疗法均能有效地抑制炎症因子,序贯治疗可更有效地抑制MMP-9,可能有利于进一步稳定斑块,防止其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