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后的胫骨扭转角和足前进角的变化,探讨胫骨内旋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膝内翻骨性关节炎并髌股关节炎患者24例(30膝)行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男5例7膝,女19例23膝;年龄49~55岁,平均53岁。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2年以足印迹法测量患侧足前进角,同时于术前和术后行CT扫描,测量患侧胫骨扭转角。采用t检验对术前、术后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数据显示术前患侧足前进角为8.95°±2.99°,术后6个月时为-2.23°±4.11°;术前胫骨扭转角为33.77°±8.12°,术后为21.27°±8.48°。统计学分析显示足前进角和胫骨扭转角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胫骨扭转角比术前减小12.50°±2.60°,术后足前进角比术前减小11.08°±2.5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使胫骨内旋和足前进角减小,影响手术的效果及骨性关节炎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外翻应力法在避免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下肢机械轴过度矫正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采用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疼痛的骨关节炎患者资料, 根据术中确认力线的方式分为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翻应力HTO组(简称导航组)和常规力线杆透视HTO组(简称常规组)。导航组28例, 男10例、女18例, 年龄(54.4±9.1)岁(范围41~73岁), 体质指数(26.1±3.3)kg/m2(范围19.8~35.2 kg/m2);常规组30例, 男13例、女17例, 年龄(56.9±8.5)岁(范围40~70岁), 体质指数(25.7±4.0)kg/m2(范围19.2~32.9 kg/m2)。测量两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机械股骨胫骨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 mFTA)、关节线汇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 JLC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 MPTA), 同时采用Lys...  相似文献   

3.
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量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度,并与术前比较,探讨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1998~2001年,对38例(58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男8例(11膝),女30例(47膝);年龄41~65岁,平均55.2岁。采用Gieble槽式钢板内固定的闭合楔形截骨。截骨线位于胫骨结节上方,距关节面约2 cm。在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上测量胫骨后倾角度,即胫骨平台关节面与胫骨纵轴的垂直线的夹角;使用Insall-Salvati指数测量髌骨高度,即髌腱长度(从髌骨下极到胫骨结节)和髌骨长度(髌骨的最长径)的比值,并计算胫骨后倾角度和髌骨高度在手术前后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胫骨高位截骨术前胫骨后倾角度平均为9.4°±3.0°,术后平均为5.6°±2.6°,术后较术前平均减小3.8°±2.0°。手术前、后胫骨后倾角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Insall-Salvati比值术前平均为1.05±0.16,均大于0.8;术后平均为0.94±0.18,有7膝小于0.8;术后较术前平均减小0.15±0.10。手术前、后Insall-Salvati比值,即髌骨高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胫骨后倾角度在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明显减小,可导致髌骨低位等一系列并发症,将对再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张光铂  曹永廉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2):737-739,I001
目的:了解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的远期效果,方法;自1985年5月~1995年5月施行胫骨高位截骨术67例(87膝),其中38例(49膝)获得平均5年4个月的随诊。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5年组优良率为87.6%,5年以上组优良率为72%,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是有效的,它可延缓或免除关节置换术,手术确切重建及术后保持下肢正常力线是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胫骨后倾截骨对后十字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应用胫骨后倾5°截骨(后倾组)进行后十字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关节炎患者27例(27膝),男7例7膝,女20例20膝;平均年龄69.5岁.同期应用胫骨后倾0°截骨(非后倾组)57例57膝,男15例15膝,女42例42膝;平均年龄67.4岁.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膝关节最大伸直角度、最大屈曲角度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术后两组胫骨后倾角、关节最大伸直角度、最大屈曲角度和KSS评分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5.7±4.3)个月.未发生腓总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后倾组术后胫骨后倾角5.7°±2.1°,非后倾组0.9°±0.6°.后倾组术后关节最大伸直角度0.8°±0.3°,非后倾组1.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倾组术后关节最大屈曲角度115.7°±4.8°,非后倾组10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倾组术后KSS评分(87.6±5.9)分,非后倾组(83.3±7.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后十字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后倾截骨可以增加术后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但对最大伸直角度和KSS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截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32例。结果 32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随访12个月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标准评分,优21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达93.8%。比较术后即刻与随访12个月时胫骨平台塌陷高度、增宽宽度及外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截骨复位法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压缩性骨折,具有直视下易于将关节面整复到正常形态和高度、术中形成骨缺损区域小、植骨量少以及易于植入和植实等优点,尤其对于平台边缘有压缩性骨折及伴有胫骨平台增宽的病例,这种手术方法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胫骨外髁截骨联合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17例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4 ~ 59岁,平均40.8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V型10例,Ⅵ型7例.均采用胫骨外髁截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后12周内患肢不负重. 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获12 ~ 17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17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12~18周).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Rasmussen 评分为18 ~ 26分,平均23.6分,其中优13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 胫骨外髁截骨显露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联合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内侧撑开和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种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 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68例,其中37例采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closed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CWO),31例采用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O).术后摄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胫骨股骨角、内侧胫股关节间隙宽度,并行HSS和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 患者均随访24个月以上.术前、术后两组HSS和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CWO组术前胫骨平台后倾角8.57°±1.63°、术后5.03°±1.24°,OWO组术前8.71°±1.66°、术后10.10°±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CWO组术前Insall-Salvati指数0.880±0.053、术后0.820±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WO组术前0.892±0.043、术后0.897±0.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WO组术前Blackburne-Peel指数0.804±0.040、术后0.801±0.3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WO组术前0.815±0.039、术后0.766±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CWO组外翻8.06°±2.75°,OWO组外翻8.65°±1.46°.结论 膝内翻骨关节炎的内侧撑开和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有相似的手术效果,内侧撑开截骨术截骨角度更加准确.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可出现胫骨后倾减小和髌韧带短缩,内侧撑开截骨术后易出现胫骨后倾增加和髌骨至关节线距离减小.  相似文献   

9.
胫骨高位截骨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目标是纠正下肢不正常的力线,以减缓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近年来,该技术不断完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扩大了适应证范围,如中老年患者;增加了可选择的截骨方式与固定方式,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闭合、开放或圆顶式截骨附加内固定或外固定;改良了手术技巧,如保持对侧皮质的完整性、经胫骨结节下方截骨等,以减少并发症;明确了评价依据和观测指标,胫股角能较好地反映下肢对线情况;提供了更多关于患者随访的报道,揭示胫骨高位截骨术能获得良好的满意率和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平台后倾和胫骨扭转的改变及其与胫骨近端冠状面矫正角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19年3月至7月于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矫形骨科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手术的13例患者(19膝)进行前瞻性研究。男性9例(13膝), 女性4例(6膝), 年龄(39.4±14.4)岁(范围:20~60岁)。患者术前及术后3 d行X线及CT检查, 分别测量胫骨股骨机械轴夹角(m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后倾角(PTS)和胫骨扭转角(TTA)。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手术前后各指标进行比较, 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TTA和PTS的改变与MPTA矫正角度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患者mFTA由术前(8.1±2.8)°矫正至术后(-1.4±1.6)°(t=14.819, P=0.000);MPTA由术前(81.1±2.4)°矫正至术后(90.4±3.4)°(t=-15.579, P=0.000);PTS术前为(79.6±3.2)°, 术后为(76.8±3.1)°(t=9.709, P=0.000), 患者术后mFTA、MPTA、PTS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1.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随访了1985~1996年12年间在德国基尔大学骨科医院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194例(215膝)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的患者。结果有161膝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5年(1.5~12年)。手术后2年内的优良率为97.3%,5年内的优良率为93.6%,手术后5年以上的优良率为78.2%。12膝发生手术并发症(5.6%),主要为感染(1例深部感染,5例浅表感染),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5例,腓总神经损伤1例。手术后有19膝(11.8%)因治疗效果的下降须再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以全膝置换为失败标准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2年98.7%,5年95.0%及10年为84.1%。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手段,术中下肢力线的适当过度纠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远期疗效呈下降趋势.有一部分患者须再次行伞膝关节詈换手术。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清理胫骨高位截骨骑缝钉固定术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及应用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的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2003年5月应用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的胫骨高位截骨术结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34例(42膝),男6例(8膝),女28例(34膝),年龄42~67岁(平均54.2岁)。随访1 a 4个月~3 a 8个月(平均2 a 11个月)。关节镜下发现:髌内侧滑膜皱襞10例;内侧半月板损伤12例;外侧半月板损伤6例;关节软骨损伤20例;关节内游离体7例;髁间窝狭窄9例,关节镜下清理后进行胫骨高位截骨,不显露腓总神经,闭合楔形截骨,行改良胫骨结节前置,保持内侧骨膜的稳定性,应用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结果]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不受影响,膝内翻畸形得到矫正。膝关节评分术前为(53.71±6.7),术后为(91.02±7.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优良率为95.24%。术后并发症少,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无需再次取出内固定。[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及应用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的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关节内病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低,可早期负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质愈合,组织相容性好,无须二次手术取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随访10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螺钉钢丝内固定术治疗2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男3例,女17例,年龄43~76(57.80±8.05)岁。分别在术前,术后1、5、10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价膝关节疼痛、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16例获得随访,4例失访,随访时间9~11(10.0±0.8)年。VAS评分由术前的7.88±1.15降至术后1、5、10年的3.19±0.91、3.44±0.96、3.69±1.20,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临床评分由术前的61.94±5.74增加至术后1、5、10年的75.50±4.62、80.13±3.97、77.38±6.40,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62.81±13.03增加至术后1、5、10年的77.50±8.56、81.88±6.55、76.88±10.78,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腓总神经损伤及截骨不愈合的并发症。结论: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螺钉钢丝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较好效果,可以阻止或延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展,长期随访能达到与关节置换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对髌骨位置、膝前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采用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病患者109例(111膝),其中男41例,女68例;年龄38~78(57.98±7.07)岁;病程1~36(8.58±6.91)个月。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股胫角(femoral tibial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负重位力线(weight bearing line,WBL)百分比,CD指数(Caton-Deschamps index),髌骨外倾角(lateral patella tilt angle,LPTA)和髌骨外移(lateral patella shift,LPS)。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膝前痛程度,Kellgren-Lawrence (K-L)分级系统评价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进展情况。结果:10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8(12.4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胫骨高位嵌插截骨治疗高龄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方法疗效,并与传统高位胫骨截骨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对年龄60~82岁,病史3~20年,屈曲度7°~19°的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3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胫骨高位嵌插截骨和传统高位截骨手术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内翻畸形和屈曲畸形恢复、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要求患者术后第4、6、8、9、10、12、14、16周及5、7、9、12个月复查,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内翻、屈曲角度纠正情况。术后12个月时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胫骨高位嵌插截骨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9.26±2.23)周,传统高位截骨组平均(11.53±3.15)周,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术后1年,根据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胫骨高位嵌插截骨平均(88.5±4.4)分,优14例,良1例;传统高位截骨组平均(78.1±5.7)分,优8例,良5例,可2例。胫骨高位嵌插截骨组术后膝关节伸直位角度0°~-1.1°,术后平均矫正(13±3.3)°;传统高位截骨组术后膝关节伸直位角度与术前相同,为(14°±3.3)°。两组术后站立位X线测量,FTA平均170.2°(l69.1°~172.3°),平均矫正12.3°~12.5°。结论:胫骨高位嵌插截骨手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同时矫正了膝关节内翻畸形和屈曲畸形,更好地恢复了膝关节的功能,此手术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的高位截骨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45例63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男10例(15膝),女35例(48膝);年龄45~64岁,平均(54.76±5.54)岁。术前常规行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检查,准确测量股胫角大小,根据术前股胫角决定胫骨外侧截骨量,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常规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大部分行腓骨中段截骨,部分病例行上胫腓关节松解。术后第2天即行功能锻炼,2周开始无负重下床活动,术后8~10周开始负重。术后第2天、8~10周、半年、1年及以后每年1次拍片复查,对全部病例术前、术后3~5年、术后10~14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价膝关节疼痛、畸形、功能和运动范围。结果 :43例(61膝)进行了10年及以上的随访,全部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术后8~10周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术后10~14年HSS评分平均76.24±5.27,优27膝,良25膝,可7膝,差2膝。术前与术后3~5年、术前与术后10~14年VAS、HSS、KSS比较有差异,术后3~5年与术后10~14年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内侧间室关节炎)只要手术指征掌握适当,术后积极锻炼,其中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外侧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应用外侧闭合楔形HTO治疗9例(男3例,女6例)伴内翻畸形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年龄52~58岁,平均56岁。术中显露胫腓关节近侧,切开前侧关节囊,用骨锯或骨刀去除外侧楔形骨块,闭合截骨处缺损后用“U”形钉固定。结果: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经2-5、5年(平均3.5年)随访,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良好3例,尚可1例。结论:外侧闲合楔形HTO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关节疼痛的有效手术方法,但不适用于年龄过大的患者(〉60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8例,活动度均正常,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排除炎症性关节炎及膝外侧骨关节炎,随机分为两组,29例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微骨折组),29例采用HTO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清理组),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对比,使用负重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和股胫角(FTA),并对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5±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VAS评分、HSS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VAS、HSS、IKDC评分差值对比,微骨折组优于清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16、4.063、3.121P <0.05),角度差值(MPTA、FTA)对比,(t=1.248、1.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 结论HTO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或清理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效果更佳,可能与存在更好的软骨修复有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