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络病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致病因素伤及络脉导致络脉瘀滞,痹阻不通的一种病理状态。中医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始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张仲景,至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说及其理、法、方、药,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标志着已经形成独特的病机理论。近代又有吴以岭著《络病学》一书,提出了"三维立体网络系统"[1]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学习古代文献及中医络病理论 ,结合现代医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NP)病机的认识及临床实践体会认为 :神经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中医络脉很相似 ,故应将其归属络脉范畴。DNP的发病及临床表现完全符合中医“久病入络”及“久痛入络”的病理特性 ,是典型的络病表现 ,应将其归属“络病”范畴。DNP在发病机理上既存在瘀血 ,同时也存在络损 ,其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与神经生长因子减少、Na -K -ATP酶活性下降是瘀血络损这一中医学说提出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并提出瘀血络损是DNP发病的病机关键 ,活血化瘀通络法是治疗DNP的根本法则。同时阐述了瘀血络损在DNP发病中的作用 ,旨在完善和丰富DNP的中医病机理论 ,为DNP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络脉是对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络脉病是指络脉之病 ,络脉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络脉阻滞。外受诸因及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是络脉致病的主要病因 ,此外 ,各种经脏病证迁延曰久 ,其病气传入络中亦可以导致络脉病证。络脉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有疼痛、包块、闷胀、出血、作寒发热、发黄、肌肤甲错或面目黯黑、青筋暴露或皮间有血缕赤痕、脉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通络”是治疗络脉病证的总原则 ,治疗上强调“祛邪通络”及“扶正通络” ,辛润通络及虫类药的应用为常用之法。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无力或消瘦,基本相当于传统中医学中的消渴病,而络脉遍布周身,内络五脏六腑,外络四体百骸,则络脉淤结易导致心、脑、肾、眼底、足的疾病,并见多种并发症,所以从络脉淤结理论能够更好地探讨消渴(糖尿病)的病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络风内动病机学说,从"络脉为病"角度切入,对比分析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目睛络脉的不同特点,探究目睛络脉形色特征与稳定性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从络从风论治"冠心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入选6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同时选取30例非冠心病人群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锁定眼球巩膜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暴露的表面络脉,利用专业相机对环绕虹膜周围至少8 mm距离范围内的目睛络脉进行影像采集及数字化处理,并对络脉形色特征进行客观评价,同时结合中医络脉瘀阻、风邪袭络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络风内动病机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性冠心病组目睛络脉明暗色彩度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在络脉长度极值、络脉粗细、大小弯半径、弧度和络脉面积等方面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目睛络脉与稳定性冠心病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间接证实络风内动是稳定性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通过目睛络脉形色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冠心病进行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内经》有“久病入深,营卫之行涩故不通”。《难经》提出“初病在经是气分病;久病人络是血分病”。均提到初和久的病程时间概念。笔者认为中医所谓的“络”可泛指各络脉,而络脉的概念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微循环学说。作者对88例心脑血管患者的甲皱微循环进行观察,并与相似年龄组21例健康人进行对比,以探讨微循环障碍与疗程之间的关系。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l·l观察对象1.1.1病人组:88例男57例,女13例。年龄28~71岁,平均49.5岁。心血管病组:冠心病44例,肺心病5例,风心病23例;脑血管病组:原发性高血压病16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无力或消瘦,基本相当于传统中医学中的消渴病,而络脉遍布周身,内络五脏六腑,外络四体百骸,则络脉淤结易导致心、脑、肾、眼底、足的疾病,并见多种并发症,所以从络脉淤结理论能够更好地探讨消渴(糖尿病)的病机.  相似文献   

8.
“金三角”理论为李荣教授总结古今医家理论,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创制的心力衰竭病证治理论体系。本研究从“金三角”入手谈“伏毒”之演进,阐明毒邪为“金三角”基础上病理因素的进一步累积与积聚。在纵向演变方面,分析“伏毒”由营卫腠理至膜原宗筋络脉,再至深伏于髓的演进特点,进而指导针对毒邪之治疗;在横向关系方面,从“毒阈”角度阐述毒邪积聚与毒证发病之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幼波教授是杰出的中医药名家,在七十五载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临床经验。他创新完善了"气血辨证",将其提高到与"八纲"同等地位,倡立"十纲辨证"的理论体系。临证他以气血病变的病理产物"痰"、"瘀"为核心,强调活血化痰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拓展"痰瘀学说";注重维系气血病变终末场所络脉的"通"、"透"功能,从络论治,发展"络病学说";抓住疾病的本质分清因果,辨明"因病而虚"还是"因  相似文献   

10.
双心疾病是临床多发疾病之一,以胸闷气短、心前区痛、焦虑、抑郁、失眠多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赵明君教授基于络病理论认为五脏之气络同双心疾病的病理状态密切相关。从五脏论治双心疾病,辨其主因五脏气机失调、络气失于濡养、脏腑功能失和、机体阴阳失衡,以络气虚滞/郁滞为病机之核心。从心络虚滞、肝络郁滞、脾络亏虚、肺络虚滞、肾络精虚论治双心疾病,以补虚荣络、调养五脏为基本治法,舒畅络气、辨脏施治,应用黄芪、人参、大黄、栀子、野菊花、桑白皮等药物治疗双心疾病,同时重视个体差异,随证加减,辅之心理疏导,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分水岭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类型,其病情进展较快,且复发率高.本文回顾了络病理论的理论构建过程及基本概念,指出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是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微栓子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气络推动无力和血络瘀滞是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病理机制,提出中医治疗分水岭脑梗死要遵循"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认为益气通络、活血通络是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Bell麻痹,又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西医认为此病由于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面神经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致使面神经受压和脱髓鞘。祖国医学称Bell麻痹为面瘫、口噼,多由于素体虚弱,禀赋不足,劳累过度,起居不慎,以至气衰血少,营卫不调,络脉空虚,外邪侵入面部阳明、少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中的任何一个脏(腑)气化功能出现异常,都会导致气血津液通道不畅,化生、运行、输布异常,血瘀、痰浊、水饮、浊毒等病理产物随之而生。只有三焦气化功能正常,气机升降通畅,气血运行无阻,才会使身体处于阴阳调顺、气血调和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荣气虚滞病机特征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气包含了一切精微物质,属精微之源。荣气与脑的生成及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荣气以气化流通为用,内化脑髓神机,外显为各种生理现象。脑梗死荣气虚滞病机以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兼挟内生邪气为特征,以脑络阻滞、神不导气、脑髓失充、神机受损为临床表现,治以补荣气之虚、通荣气之滞方能显效。所以,荣气理论指导下的荣气虚滞病机是脑梗死辨证论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肝脏通过肝络发挥其渗灌气血、溢泄浊邪功能。肝络病变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作为肝脏微循环基本单位的肝窦,其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临床症状等方面的表现,与肝络具有相似和相通性。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基于络病理论论治慢性肝病,不但能改善临床症状,还能减轻或阻断肝窦毛细血管化病理进程。本文从以上角度探讨肝络与肝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白睛血络与高脂血症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住院的高脂血症病人,采用中医证候问卷调查方法四诊合参对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王今觉教授望目辨证方法对220例病人进行白睛血络分区辨证分型,比较白睛血络与高脂血症各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包括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遏、气滞血瘀。白睛血络分区包括肝胆区、心区、肾区、脾胃区。白睛血络脾区与高脂血症病人痰浊阻遏证型相关,白睛血络肾区与高脂血症肝肾阴虚证型相关,脾胃区与脾肾阳虚相关。结论白睛络脉较脉诊、舌诊可直观显现病人疾病发生、发展及病情变化,作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及并发症预后及各脏器损伤程度判断的辅助诊断,可及时有效地诊查并治疗高脂血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在《内经》久病入深,营卫行涩和病在血,调之络基础上,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的观点,为后世医家广泛接受,说明湿热蕴蒸合化日久可以导致血瘀。这为提出湿热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提供了理论依据,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探讨AS的形成机制,从而拓宽及推动了中医药对AS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具有积极的现实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干燥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正虚感邪、阴虚津亏、瘀血阻络和燥盛成毒等引起津液损伤或输布障碍 ,造成机体津液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 ,并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病的病理特点是阴虚内热、血瘀津滞和燥毒内盛三者相互交错 ,相互影响 ,并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 ,这是其病程慢长、缠绵难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方法:运用中医学络病理论与现代医学阐述肝豆状核变性毒损脉络的基本病机。结果:肝豆状核变性病机包括毒邪伏络、毒损肝络、肝络瘀阻、毒邪逆传四个时期。毒邪逆传可以损害脑络、肾络、骨络、胞络等。结论:虚、瘀、痰、毒夹杂的本虚标实是肝豆状核变性毒损脉络的基本病机特点,铜毒只是毒邪致病的始动因素。扶正驱毒通络是肝豆状核变性治疗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肝病血瘀证客观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病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中以肝血瘀阻为主要病机的一系列症状群,临床主要表现为胁久痛或刺痛,固定不移,胁下(?)块,固定不移或有触痛,面部晦暗或有蟹爪纹理,朱砂掌、蜘蛛痣,腹壁络脉怒张,衄血或出血征,舌质瘀紫,舌下络脉迂曲,脉迟涩或结代、无脉等。它除了具有全身血瘀证的一些共同临床特征及病理生理改变外,尚有自己独特的方面,兹将近几年来本证客观指标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