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刘序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4,(5):272-275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180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显效35例,有效71例.总有效率为58.9%.无效74例,无效率为41.1%.用该办法治疗有明显的降低谷丙转氨酶(GFF)、血清总胆红素(SrB)、直接胆红素(DBIL)的作用,使血清总蛋白(TP)A/G恢复正常。说明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CHB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BHsAg、HBeAg或HBV—DNA转阴率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1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甘草酸单钾盐片,治疗组31例口服甘草酸单钾盐片和苦参素胶囊,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γ-GGT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BV-DN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胶囊可改善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早期病毒学应答。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3例,HBeAg阳性(HBVDNA〈9log10copies/mL)患者30例设为A组,HBeAg阴性(HBVDNA〈7log10copies/mL)患者23例设为B组,两组都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抗病毒治疗,每日1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检查肝功能(ALT)、HBVDNA、乙肝两对半检测。以治疗前测得数值作为基线,观察患者在3个月、6个月时ALT复常率、HBVDNA检测不到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阳性患者),并对其临床疗效及临床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预测其2年时的治疗应答和耐药发生。结果:A组:在治疗3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为4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0.0%,ALT复常率为66.7%;在治疗6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为80.0%,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6.7%,ALT复常率为76.7%。B组:在治疗3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为52.2%,ALT复常率为69.6%;在治疗6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为82.6%,ALT复常率为78.3%。两组间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比较HBV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与基线水平(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与基线水平(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CHB,在治疗24周时即取得了较高的HBV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及较好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阳性患者),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苦参素与阿昔洛韦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苦参素(对照)组、苦参素联用阿昔洛韦(治疗)组,观察其临床症状、肝功能的恢复以及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HBVM)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阴转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ALT复常率对照组为81.58%(95%CI=69.25%~93.91%),治疗组为84.21%(95%CI=72.62%-95.8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31.58%(95%CI=16.80%-46.36%)和36.84%(95%CI=21.50%~52.18%);与阿昔洛韦联用后,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分别提高到44.74%(95%CI=28.93—60.55)和50.00%(95%CI=34.10%~65.9%),两组阴转率相近(P〉0.05)。结论:苦参素具有改善肝功能、抗病毒及调节免疫等作用,联用阿昔洛韦可提高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HBV—DN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HBV—DNA、总胆红素(TB)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迅速降低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促进胆红素下降,改善肝功能,显著提高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S1抗原与HBV—M和HBv—DNA的相关性,借以判断联合检测中确定乙肝病毒有无复制及传染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肝六项(乙肝两对半加抗HBcIgM)和前S1抗原,PCR.荧光定量方法检测HBV—DNA。结果:在HBeAg(+)模式中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前S1抗原与E系统关系密切。145+伴抗HBcAb—IgM(+)者中在HBeAg(-)模式中前S1抗原和HBV—DNA检测均最高,分别为462%和57.7%,显示抗HBcAb—IgM也是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前S1抗原较HBeAg与HBV-DNA的相关性更好。结论:前S1抗原在联合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在HBeAg(-)模式中可作为乙肝病毒活动与复制的独立指标,避免因HBeAg变异而差生的隐性误导。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9)
目的探讨HBs Ag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 Ag阳性组57例和HBe Ag阴性组45例,测定2组血清AST、ALT、HBs Ag及HBV DNA水平,分析HBs Ag水平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2组HBs Ag、ALT、AST、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HBs Ag水平患者的HBV DNA水平不同(P0.05);HBe Ag阳性组HBs 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796,P0.01),HBe Ag阴性组HBs Ag水平与HBV DNA水平不存在相关性(r=0.289,P0.05)。结论 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 Ag与血清HBV DNA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免疫球蛋白检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共86例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观察组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参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各43例,均通过免疫球蛋白检验,将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M...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四川地区8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标志物(HBeAg阳性或阴性)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水平的关系,探讨不同血清标志物(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ALT及HBV DNA水平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8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ALT、乙肝标志物(HBeAg)和HBV DNA水平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频数的比较用Ridit分析。结果:1不同ALT范围的HBeAg分布无统计学差异;2HBeAg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ALT、HBV DNA拷贝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LT≥80U/L时HBV DNA拷贝数无差异(P0.05);3整体上,HBV DNA拷贝数与ALT水平呈正相关,且HBeAg阳性患者ALT、HBV DNA拷贝数升高趋势明显。结论:联合、动态监测血清标志物HBeAg、ALT及HBV DNA的指标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三姐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病原免疫学指标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复方三姐妹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308例,HBsAg转阴率为32.8%,滴度下降率为39.6%,HBeAg转阴率为58.6%,抗-HBe转阳率为69.2%,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抗-HBcIgG转阴率为20.9%,抗-HBs转阳率为9.3%,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复方三姐妹片对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效果也较好,故认为该药是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172例患者HBsAg阳性血清,应用ELISA方法检测LHBs、实时荧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对相同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血清LHBs阳性率与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相同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血清LHBs阳性率与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LHBs和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出具有一致性,能够反映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对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对于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的价值。方法:对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27位患者和26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进行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痰液诱导及诱导痰细胞学分类检测。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其中位数分别为1A%,0.3%。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位数分别为45.75%,58.1%。结论: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 ,针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活肝 )存在的阴虚表现 ,合理运用滋阴法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阴虚是慢活肝的重要病理1.1肝郁化火伤阴肝喜条达舒畅 ,主疏泄生发 ,调畅气机 ,病则易郁。当患慢活肝时 ,湿热时邪内侵 ,湿邪粘腻重浊 ,易阻遏气机 ,使气血运行不畅 ,而致肝气郁滞。肝郁不解 ,最易演变为肝火。因肝为刚脏 ,内寄相火 ,肝气郁聚不散 ,势必化火 ,即所谓“气有余便是火” ,火热伤阴 ,且湿热时邪蕴久成毒 ,热毒易消灼阴液 ,暗耗营血 ,而致阴虚血亏。1.2久用舒达伤阴肝郁是慢活肝的基本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临床常见病.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识到,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湿热毒邪是致病的主要原因,正气虚弱、脾胃功能受损是发病的病机,肝郁血瘀是病理变化的核心.结合临床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辨治体会,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接近1.2亿,绝大多数为母婴垂直传播或幼年期感染所致,基本发病模式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稳定期→再次免疫清除期。免疫耐受期多表现为肝功能正常,乙肝E抗原阳性,HBV—DNA高复制,病理提示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不重。免疫清除期表现为肝功能反复异常,E抗原阳性或阴性,HBV—DNA复制活跃,病情处于进展恶化,易出现肝衰竭、失代偿性肝病、肝癌等,为乙肝发病期,是我们当前治疗的最常见阶段。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以中药为主联合阿拓莫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肝Ⅳ号(茵陈30g、生黄芪30g、当归12g、赤芍60g、生地15g、丹参30g、陈皮12g、大黄15g、大腹皮30g、焦三仙各12g、炙甘草9g)1剂/d,分2次空心温服;阿拓莫兰1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推注,疗程4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体征缓解等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2.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5%(P<0.05)。结论:以中药肝Ⅳ号为主联合阿拓莫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对患者黄疸迅速消退,改善症状,是一种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燕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17):118-118
目的:探讨心理失衡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失衡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不良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心理失衡护理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以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