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葛根芩连汤及其拆方对UC大鼠结肠平滑肌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探讨葛根芩连汤中哪些药物或药物组合对UC大鼠结肠组织中平滑肌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最明显,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采用三硝基本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UC模型,分别给予葛根芩连汤及其拆方连续灌胃4W后停药,流式细胞仪测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 模型组大鼠结肠平滑肌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全方组、全方去黄芩组、全方去甘草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其次为去葛根组、全方去黄连组、全方去葛根黄连组(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及其拆方中对UC大鼠结肠平滑肌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最明显的药组是葛根、黄连、炙甘草的组合,葛根、黄连、炙甘草的组合具有较好的重建和修复结肠组织黏膜及恢复结肠平滑肌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各配伍对菌痢模型药效,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兔盲肠分流术后直接结肠内接种,制作菌痢兔模型。按正交设计方法,观察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对菌痢模型的肠内容物细菌计数及肠组织内细菌计数,结肠炎指数的影响。结果葛根芩连汤各配伍对结肠内细菌计数及结肠组织内细菌计数,以黄连、黄芩作用为主,黄连与黄芩相互拮抗,其最佳组合为单味黄连,结肠炎指数为炙甘草。结论在葛根芩连汤各种配伍对实验性细菌性痢疾的作用上,对细菌的影响,以黄连为优;对病理学损害的改善,以炙甘草为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葛根芩连汤各配伍对菌痢模型药效,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 兔盲肠分流术后直接结肠内接种,制作菌痢兔模型。按正交设计方法,观察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对菌痢模型的肠内容物细菌计数及肠组织内细菌计数,结肠炎指数的影响。结果 葛根芩连汤各配伍对结肠内细菌计数及结肠组织内细菌计数,以黄连、黄芩作用为主,黄连与黄芩相互拮抗,其最佳组合为单味黄连,结肠炎指数为炙甘草。结论 在葛根芩连汤各种配伍对实验性细菌性痢疾的作用上,对细菌的影响,以黄连为优;对病理学损害的改善,以炙甘草为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传统葛根芩连方基础上设计制备葛根芩连结肠定位释药胶囊并对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优化处方制得葛根芩连结肠定位胶囊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分成5组,即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葛根芩连简方组、葛根芩连全方组、葛根芩连简方结肠定位胶囊组,持续给药1周后比较给药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ic mucosal damage index,CMDI)。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简方和全方组DAI、CMDI均显著降低(P<0.05);葛根芩连简方、全方组DAI、CM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芩连简方结肠定位胶囊组DAI、CMDI均显著低于葛根芩连简方和全方组(P<0.05)。结论 葛根芩连简方结肠定位胶囊可提高葛根芩连汤原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葛根芩连汤为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之一,由葛根、黄芩、黄连与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此方广泛用于治疗菌痢、肠伤寒等各科疾患,疗效显著。近年来对其药效物质及其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配伍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就近10年来葛根芩连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方药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提供实践经验与积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侗药五味止泻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和乙醇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侗药五味止泻汤低、中、高剂量组(5.5,11,22g.kg-1)和美沙拉嗪(0.5 g.kg-1)组,共6组,每组10只。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10天后观察评价结肠组织学损伤指数(TDI),取结肠组织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差,UC组电镜下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消失,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明显肿胀,但侗药五味止泻汤组电镜下可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有较多的粗短的微绒毛,未见扩张的内质网及肿胀的线粒体,且侗药五味止泻汤组DAI、TDI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侗药五味止泻汤能减轻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对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高脂饲料饲喂诱导的NASH大鼠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SH模型,并于造模同时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第8周末进行血清ALT、AST、TG、TC、HDL-C、LDL-C、sIgA的测定,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肠切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血清ALT、AST水平(P0.05),改善血清TC、TG含量(P0.05),降低血清sIgA含量(P0.05);肝脏油红O病理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肝组织内可见红色脂滴,但脂滴含量减少,以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为佳;小肠免疫组织化学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ZO-1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西药组PGE2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葛根芩连汤中剂量组PEG2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可以明显降低高脂饲料诱导的NASH大鼠模型血清sIgA的水平,增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并降低肠道PGE2蛋白水平,达到调节肠道屏障的功能,从而对NASH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葛根芩连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考察其干预2型糖尿病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建立高糖高脂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葛根芩连汤(5g/kg、10 g/kg、20g/kg)对该模型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组FBG降低(P0.01),SOD升高(P0.05,P0.01);葛根芩连汤中、高剂量组TG降低(P0.05,P0.01),HDL-C升高(P0.05,P0.01),MDA降低(P0.05,P0.01);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TCH降低(P0.05),LDL-C降低(P0.05,P0.01)。结论葛根芩连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降糖降脂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而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葛根芩连汤(葛根30 g,黄芩20 g,黄连6 g,炙甘草6 g)治疗,每日1剂,4周为1疗程,2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显效32例,有效7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有效改善阴虚燥热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解热抗炎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发热及致大鼠足趾肿胀法,考察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在角叉菜胶致大鼠发热及足趾肿胀试验中,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高、中、低剂量组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大鼠发热和大鼠足趾肿胀,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解热抗炎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发热及致大鼠足趾肿胀法,考察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在角叉菜胶致大鼠发热及足趾肿胀试验中,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高、中、低剂量组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大鼠发热和大鼠足趾肿胀,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调肠消炎片及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超微结构及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制备SD大鼠UC模型,模型建立后,分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处死大鼠,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肠黏膜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 蒸馏水治疗组及调肠消炎片拆方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差,电镜下结肠黏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变短、扭曲,甚至脱落,细胞器减少,细胞质液化溶解,腺上皮细胞间连接稍松散,杯状细胞,胞内颗粒呈排空状态.调肠消炎片原方组、双歧杆菌组及柳氮磺吡啶组一般状况有所改善,结肠黏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基本完整,腺上皮间相互连接紧密,肠腺杯状细胞,胞浆内黏液颗粒较丰富.各组大鼠肠黏膜Occludin蛋白的表达:调肠消炎片原方组>补气药组>蒸馏水治疗组>双歧杆菌治疗组>清热利湿药组>行气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肠消炎片对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有改善作用,调肠消炎片及其拆方对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Occludin蛋白的表达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通过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给药,双抗体一步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结肠组织TNF-α、IL-1、IL-10、PGE2、MPO含量; HE染色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组、寒热并用组(半夏、干姜、黄芩、黄连)、辛温组(半夏、干姜)、甘调组(人参、炙甘草、大枣)和苦降组(黄芩、黄连) TNF-α、IL-1和MPO含量均降低(P 0. 05);与半夏泻心汤组比较,寒热并用组、辛温组、甘调组、苦降组TNF-α、IL-1含量较高(P 0. 05),辛温组、甘调组MPO含量较高(P 0. 05);与寒热并用组比较,辛温组和苦降组TNF-α、IL-1含量较高(P 0. 05),辛温组MPO含量较高(P 0. 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UC大鼠结肠组织TNF-α、IL-1、MPO、PGE2影响最明显的是半夏泻心汤组,其次是寒热并用组、辛温组、苦降组、甘调组;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UC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影响最明显的是半夏泻心汤组和寒热并用组,其次是苦降组和辛温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GQD)对自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ZDF大鼠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胰腺组织中核因子(NF)-κB、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影响。方法:8只雄性ZDF(fa/+)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成模的雄性ZDF(fa/fa)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葛根芩连汤组。二甲双胍组、葛根芩连汤组分别予二甲双胍0.3 g·kg-1·d-1、葛根芩连汤13.8 g·kg-1·d-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0.9%Na Cl溶液灌胃,均连续灌胃8周。每2周测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给药8周后取材,全自动生化法检测F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NF-κB、IRS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FBG、FFA、FINS、IRI均显著升高,ISI明显降低(P0.01);胰腺组织中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IRS2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组大鼠体质量、FBG、FFA、FINS、IRI均明显降低,ISI明显升高(P0.05,P0.01);胰腺组织中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IRS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葛根芩连汤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相关低度炎症反应中的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脾胃湿热证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高糖饮食+湿热环境+灌胃产毒大肠杆菌)的脾胃湿热证模型综合造模方法,建立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葛根芩连汤灌胃后,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体温的变化,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4(IL-4)、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取胃做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葛根芩连汤能够改善脾胃湿热证大鼠的精神状态,体质量增加,体温下降;能降低脾胃湿热证大鼠血清IFN?γ、IL-4、TNF?α含量,升高NO含量,减轻胃黏膜的损伤。结论葛根芩连汤对脾胃湿热证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经方药物剂量与现代用药剂量的换算关系、葛根芩连汤方中各味中药的配比关系、葛根芩连汤量效关系等方面分析认为葛根芩连汤各药剂量为:葛根120g,黄芩45g,黄连45g,炙甘草30g,单味药物用量虽大,但药少而精、药专力宏。  相似文献   

17.
从经方药物剂量与现代用药剂量的换算关系、葛根芩连汤方中各味中药的配比关系、葛根芩连汤量效关系等方面分析认为葛根芩连汤各药剂量为:葛根120g,黄芩45g,黄连45g,炙甘草30g,单味药物用量虽大,但药少而精、药专力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芪药消渴胶囊与葛根芩连汤对高脂膳食诱导追赶生长模型大鼠IR及IL-6、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限食后开放高脂膳食法复制追赶生长大鼠模型,观察用芪药消渴胶囊、葛根芩连汤灌胃给药8 W后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IL-6、TNF-α的变化。结果芪药消渴胶囊(0.6、1.8 g/kg)剂量、葛根芩连汤(6.5、3.25 g/kg)剂量能改善追赶生长大鼠胰岛素抵抗(P<0.05),降低细胞炎症因子IL-6、TNF-α的分泌(P<0.05)。结论芪药消渴胶囊、葛根芩连汤均能改善高脂膳食致追赶生长模型大鼠IR,降低IL-6、TNF-α的分泌,提示对减轻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且芪药消渴胶囊的作用优于葛根芩连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GQL)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MAPK/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及肺组织保护作用。方法 75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GQL低、中、高剂量组,15只/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法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GQL低、中、高剂量组按照2.5 mL/kg的剂量灌胃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葛根芩连汤,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大鼠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给药8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PMN)计数、肺湿干重比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肺组织丙二醛(MDA)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肺组织NF-κB/P65及P38/MAPK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p-NF-κB/P65、NF-κB/P65、P38/MAPK、p-P38/MAPK蛋白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GQL各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肺泡灌洗液PMN计数、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及MDA水平、肺组织NF-κB/P65及P38/MAPK mRNA水平、p- NF-κB/P65、NF-κB/P65、P38/MAPK、p-P38/MAPK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肺组织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结论 葛根芩连汤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大鼠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及病理学变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AP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收入住院治疗的1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葛根芩连汤口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较单用西药治疗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