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心(ADR)进行研究。方法:对从2004年7月1日到2009年8月29日我医院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老年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组,引起ADR的药物老年组主要是抗微生物药物、循环系统药物、激素及相关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泌尿系统药物、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抗肿瘤药及中药等。结论: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离,潜伏期长,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3.
药物不良反应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对机体不利的反应。抗精神病药物APS不良反应较多 ,特别是导致性功能障碍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引起服药不依从而使旧病复发[1 ] 。克服这些不良反应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对中医药在防治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1 药疹对服用APS后发生的斑丘疹、多形性红斑或荨麻疹 ,并见瘙痒 ,灼热 ,烦躁 ,渗液 ,小便黄赤 ,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脉滑而数者 ,李永坤[2 ] 认为属湿热壅盛 ,治当清热祛湿、解毒凉血。用验方参白消疹汤 :苦参 3 0g ,白鲜皮、白茅根各 2 0g ,大青叶、蒲公英、生地黄各 15g ,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状况。方法:对40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采用非典型或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一般资料、主要症状群、诊断、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起效时间、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均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特点,以便为临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2007 年2 月至2010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老年肺结核患者(观察组)用药不良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选择60 例青年肺结核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及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肝损害、造血系统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现时间也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了解老年肺结核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有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结核药物及制定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6.
探讨临床上常见的抗精神病药品的不良反应,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寻找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指出安全用药的途径,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情况,严格按照药品使用指南合理正确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抗微生物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处理提供依据,提醒临床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方法对我院上报的65例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制作Excel表格显示药物种类和不良反应类型等。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中喹诺酮类23例,占35.4%;头孢菌素类18例,占27.7%;青霉素类14例,占21.5%。静脉给药途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口服、肌注。结论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与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关系紧密,临床用药需规范,用药后注意观察,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癫药物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对600例接收抗癫药物治疗的癫痫患者的用药浓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血药浓度处于有效范围内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大于有效范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6%,小于有效范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6%。结论:在癫痫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用药浓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8例ADR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皮肤损害和消化道损害。结论:应对药物有全面的认识,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14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我院1989年4月至1991年12月以“自愿呈报”的方法收集的140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作 初步分析。分析了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类型。抗生素类、血液生化制品、静脉输液、解热 消炎镇痛药、中枢神经安定葯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皮肤損害、葯物热、过敏 休克、祌经系统損害和泌尿糸统損害。进行了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的分析(重度不良反应占24. 29%,死亡 占1.43%),并指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在临床治疗、合理用药、保障人民健康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目前我院临床使用精神药物的处方变化趋势。方法:采用1日法对我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病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①抗精神病使用药物前3住是氯氮平(51倒,占17.70%),利培酮(42例,占14.58%)奥氮平(38例,占13.19)。②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60例(48.0%)联合使用两种抗精神病药物56例(44.8%)联合使用三种抗精神病药物9例(7.2%)。③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55例(61.11%)合并使用心境稳定剂261例(28.89%)合并使用抗抑郁药9(10.00%)。结论: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的处方情况较前发生很大改变,目前临床抗精神药物使用趋向选择新型化、多样化、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本院2008年174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74例ADR报告进行归纳、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47.71%;引起ADR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有147例占84.48%;抗感染药物ADR的发生率高达62.6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8.97%;ADR的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化,要加强ADR监测,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联合应用时应注意配伍禁忌,以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回顾性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34例。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方式、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老年患者和儿童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人群,抗菌药物和中药针剂是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结论:加强用药管理,重视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张元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194-194,220
目的:对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ADIK)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涉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菌素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年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的关系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结果:7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于男性患者41例,占52.56%;女性患者37例,占47.44%。16岁以下儿童19例,占24.36%;16~60岁成年人17例,占21.80%;60岁以上老年人42例,占53.84%。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中青霉素药物30例,占38.46%;头孢菌素类药物23例,占29.48%;喹诺酮类类药物18例,占23.08%;β-内酰胺类药物7例,占8.97%。其中引起19例儿童不良反应的药物中,有10例是由青霉素类引起的。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65例,占83.33%;口服给药9例,占11.54%;肌肉注射4例,占5.13%。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52例,占66.67%;胃肠道功能失调21例,占26.92%;过敏反应5例,占6.41%。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做到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医疗机构作为药品使用最集中的单位,往往是发现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主要场所,也是ADR报告最主要的来源(据国家ADR监测中心统计,医疗机构ADR上报数量占所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主要医学期刊手工检索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阐述了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有效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和措施,以期引起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发生特点。 方法 :对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1—6月上报到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的123例ADR报表各项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 :引起ADR涉及到的药物中单一用药106例(86.18%),合并用药17例(13.82%)。涉及到抗感染药物的有78例(总数的63.41%),抗感染药物中头孢菌素类57例(46.34%)。3岁以内幼儿的ADR发生率为53.65%,为各年龄组中最高。 结论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其特殊性,应加强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并及时上报,以减少其发生率,减少后遗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喹硫平组、齐拉西酮组、阿密舒必利组各40例,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分析总结临床常用药物及其特点,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各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治疗作用较好,但还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在应用时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对12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茵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有76例,占63.3%。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86例,占71.7%,停止注射,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加强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引起抗微生物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08例抗微生物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抗微生物药品种较多有66个,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结论:抗微生物药的使用范围广,以新型抗微生物药为主,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应重视抗微生物药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