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胫骨平台髁间棘为前交叉韧带下附着点,其骨折为膝关节内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的撕脱骨折。我们共收集2003年2月--2008年10月在膝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螺钉与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周龙友 《中外医疗》2009,28(8):42-42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胫骨髁间棘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1例胫骨髁间棘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10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年。膝关节活动正常9例,1例活动稍微受限,屈曲〉90%。术后X线检查,所有患者骨折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优7例,良2例,可1例,差0例。结论可吸收螺钉在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中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胫骨髁间前棘是交叉韧带的附着点,治疗不当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畸形愈合致髁间窝撞击引起伸膝受限,多年来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方法,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导致关节感染、粘连,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近年来我们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可吸收高分子聚合物治疗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07—2002—07,将54例胫骨髁间前棘骨折分为A组31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和B组23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3年6个月,52例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A组1例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B组1例出现膝关节不稳。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可吸收高分子聚合物治疗胫骨髁间前棘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无需二次手术,与金属内固定物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了临床疗效.方法:完成手术30例.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结果:本组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内固定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11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琦 《安徽医学》2011,32(4):484-485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髁间嵴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1例患者根据髁间嵴骨折不同的形态类型,分别选择丝线、克氏针、可吸收螺钉、空心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块,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36个月,术后3~4个月骨折部位均愈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价疗效,平均得分92.6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根据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内固定方式,可得到准确的复位、良好的骨折愈合及满意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的疗效及操作方法.方法 对16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采用后侧入路国产PDLLA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并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6~12个月随访结果:16例骨折均愈合,抽屉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平均92分.结论 对有移位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行后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疗效可靠,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不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关节镜探察膝关节 ,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 ,再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  7例获随访 ,随访时间 5 - 2 7个月 ,平均 16 .7个月。X片示所有骨折解剖复位 ,骨折全部愈合 ,关节活动度正常 6例 ,屈膝受限 2 0度 1例。结论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 ,手术方法简便易行 ,创伤小 ,可避免固定物的取出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胫骨髁间棘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膝关节镜下,寻找并确定骨折块的部位,用前交叉韧带定位器在胫骨结节的内侧向前交叉韧带起点左右各钻一个骨道,复位骨折块后用钢丝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月~2年,平均1年2个月,X线复查显示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阴性,无前向不稳,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骨折钢丝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皮克氏针加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Meyers-MckeeverⅠ、Ⅱ、Ⅲ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经皮克氏针加可吸收线对骨折块行内固定,同时处理合并伤。结果: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骨折复位满意,均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Lysholm评分92~100分,平均96.5分。结论:关节镜下经皮克氏针加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固定良好、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稳定性好,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实,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康复,同时可对关节内合并伤进行相应处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右江医学》2016,(3):344-347
<正>胫骨髁间棘骨折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特殊的膝关节内骨折~([1]),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于8~14岁的儿童~([2])。有学者认为其原因是儿童骨骺发育未成熟,前交叉韧带与关节软骨紧密结合所致~([3]);而成人骨骺发育成熟,前交叉韧带与软骨下骨紧密结合。所以在外力作用下,儿童容易发生髁间棘撕脱骨折,多因运动扭伤和交通事故所致。当膝关节活动时,上移的髁间棘骨折块会顶在髁间窝,引起髁间窝撞击,膝关节的伸直将受到影响甚至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对于成人髁间棘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切开复位胫骨止点及可吸收螺钉固定术。术中使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术后以膝关节支具外固定。结果手术时间40~67 min,平均48 min。12例均随访12~1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无腘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Lysholm膝节功能评分(93.6±4.7)分。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对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应用不可吸收缝合线“8”字进行复位和内固定的疗效。方法该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随机行关节镜下应用双股MB66不可吸收缝合线对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区进行“8”字缝合捆绑,通过胫骨髁前置双隧道牵引复位,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胫骨嵴撕脱骨折完全复位,56例均获随访,时间10~18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术前Lysholm评分(71.4±9.6)分。术后 Lysholm评分为(94.4±1.4)分。术前与术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MB66不可吸收缝合线“8”字固定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可以对移位的撕脱骨折很好地复位,早期功能锻炼,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可避免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胫骨髁间棘骨折合并同侧内侧平台后部劈裂骨折临床上并不少见,多由高能量创伤引起,内侧平台位置距离胫骨髁间棘相对较近,不易漏诊,但是因胫骨髁间棘涉及交叉韧带止点,胫骨髁骨折波及关节面,容易导致膝关节不稳、膝关节强直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治疗上较为困难[1].1999年11月至2004年3月,作者共收治胫骨髁间棘骨折合并内侧平台后部劈裂骨折2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4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25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5例,前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2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根据Lysholm评分标准,优3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无关节感染、骨折块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李万云  王辉   《中国医学工程》2010,(2):102-103
目的总结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9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6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者4例。结果随访7~18个月,平均13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治疗效果以随访患者伤肢局部功能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价标准,优:30例,良:5例,无差者。所有骨折在愈合过程中无移位现象发生,功能均不少于正常肢体的90%,全部患者术后伤口无感染,亦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发生。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胫骨髁间棘骨折为前交叉韧带附着点的骨折,临床上较为少见,主要见于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打击伤.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加,胫骨髁间棘骨折有增多的趋势.传统的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治疗需暴露膝关节腔,手术创伤大,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满意.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开展,多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内固定的微创手术.我院自2003年2月~2007年12月应用微创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15例,疗效可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实施缝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实施缝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以缝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好转(P0.05),研究组好转幅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实施缝线结合空心钉及缝线内固定术效果确切,可显著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云鹏  杨柳  唐康来  戴刚  陈光兴  郭林 《重庆医学》2006,35(13):1159-116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12月10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成人骨折8例,儿童骨折2例,按Meyers-Mckeever骨折分型:Ⅱ型1例,Ⅲ型8例,ZaricznylⅣ型1例。固定方法:单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6例,交叉克氏针固定3例,其中2例为儿童,交叉韧带重建1例。随访时间:10~36个月。结果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6周。术后3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0.7±2.1,术后6个月评分:93.4±2.6,所有患膝恢复健侧活动度。结论陈旧性胫骨棘骨折多由新鲜骨折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演变而来;对伴有轻度前叉韧带挛缩或松弛的骨折可以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4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术后随访7~24月,平均随访时间15月。根据主观标准(患者的主观症状描述)和客观标准(抽屉试验,X线检查)进行评价。结果膝关节功能的主观标准评价满意率为93%,客观标准评价满意率为100%。结论可吸收螺钉在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中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无需第二次手术将其取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