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随机抽取我省二十多个县市3~12岁的儿童血清共12342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儿童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城市、农村的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94.3%、63.8%,两者呈显著性差异,P〈0.05.接种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的儿童,P〈0.05.城市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农村儿童,P〈0.05.结论:儿童乙肝HBsAg阳性率较1992年显著下降,且城市效果显著优于农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湖北省长阳县3—7岁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及疫苗免疫效果。方法:湖北省长阳县625名3—7岁儿童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后1—3个月采集静脉血,检测儿童乙肝HBsAg、抗-HBs、抗-HBc,观察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湖北省长阳县3—7岁小儿乙肝抗-HBs抗体阳性率为84.0%,不同区域的各项检测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湖北省长阳县小儿基础免疫时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6年6月,将122例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分娩的婴儿分为2组。A组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B组只给予婴儿乙肝疫苗免疫。结果A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9%)低于B组(27%),P〈0.01;A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51%)高于B组(30%),P〈0.05。随访1a时,A组婴儿HBsAg阳性率(4%)低于B组(16%),P〈0.05;A组婴儿抗-HBs阳性率(81%)与B组(6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免疫人群乙肝病毒感染和发病状况。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患者2320人,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健康体检者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同时对HBsAg和抗-HBs双阴性的人给予0、1、6个月的乙肝疫苗免疫后作抗-HBs检测。结果男性乙肝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女性,年龄在1—15岁之间的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年龄〉15岁,来源地为城市的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来源地位农村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脏阳性率为2.46%,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年龄〉15岁的高于1—15岁,农村阳性率高于城市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为63.66%,其中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年龄1-15岁的高于〉15岁,城市阳性率高于农村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O.05);全程免疫1.5年后、2.5年后及3.5年后HBsAb阳性率分别为82.90%、71.98%、35.06%。结论应加强对病毒感染的管理,乙肝疫苗可阻断乙肝传播,有效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流动儿童免疫预防中的作用,为流动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管理提供新策略。方法:向来门诊进行免疫接种的流动儿童家长发放问卷,主要内容涵盖相关传染病知识、疫苗种类、预防疾病、免疫规划程序和服务满意程度等,对比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本地区流动儿童“六苗”接种率。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家长对相关疫苗知识的知晓和全部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的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显著提高,“六苗”接种率提高至90.3%,相比干预前(71.8%)有显著提高(P〈0.05),此外二类疫苗接种率也有明显提高。结论: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的新型儿童免疫预防管理策略,可以提高各类疫苗的全程接种率,降低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粟粒性肺结核临床特征与卡介苗(BCG)接种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5例儿童粟粒性肺结核临床资料,按已否接种BCG分BCG组(75例)及未接种BCG组(50例)。结果0.4岁为发病高峰(60.8%),OT和PPD试验阴性,BCG组(54.6%)明显高于非BCG组(20%),P〈0.05;阳性BCG组(37.4%)明显低于非BCG组(78%),P〈0.05。两组临床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BCG组(14.7%)并发结核性脑膜炎明显低于非BCG组(38%),病死率BCG组(10.7%)明显低于非BCG组(32%),P〈0.05。结论:儿童粟粒性肺结核0—4岁为发病高峰,OT和啪试验BCG组阴性多。非BCG组阳性多,非BCG组更易并发结核性脑膜炎,非BCG组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3岁小儿乙肝疫苗持久保护效果与接种程序和接种疫苗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市二七区幼儿园中满3岁的107个小儿为研究对象,化验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根据性别、年龄、出生体重、是否为早产等信息进行1:1配对,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接种程序和疫苗剂量的差异,分别判断两者与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与接种程序关系的配比病例对照:X2(1)=4.08P〈0.05 OR=5OR的95%可信区间为:(OR L,ORU):(1.05,23.82)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与疫苗剂量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X2(1)=8.45P〈0.05 OR=0.18OR的95%可信区间为:(OR L ORU)=(0.06,0.57)。结论:3岁小儿乙肝免疫保护效果与是否按照接种程序接种有关联,与有无接种过高剂量的乙肝疫苗无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用纯化狂犬疫苗(Vero细胞)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方法门诊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后,自愿采血检测狂犬抗体(IgG)者为研究对象,每位对象无菌采集静脉血2mL,凝固后分离血清,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狂犬抗体(IgG)。结果人用纯化狂犬疫苗(Vero细胞)全程免疫后,狂犬抗体(IgG)阳性率为95.53%。〈18岁组阳性率为98.22%,18-50岁年龄组阳性率为96.23%,〉50岁年龄组阳性率为88.78%,各年龄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意义(,=13.68,P〈0.005)。结论人用纯化狂犬疫苗(Vero细胞)全程免疫后狂犬抗体(IgG)阳性率为95.53%,对正常人有比较好的免疫效果,大于50岁的人群效果稍差,可以通过加强注射针次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SLE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调节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147例女性SLE患者被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79例)和西药组(68例),西药组口服强的松为主治疗。中西结合组在强的松基础上结合解毒祛瘀滋阴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观察6个月。检测血清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eAb)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SLE组T3、T4、FT3、FT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SH显著升高(P〈0.05)。SLE不同病情活动期比较,各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LE不同病程比较,随着病程延长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加大,其中3个月~2年病程组、高于2年病程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各组自身比较,中西结合组L、T4、FT3、FT4均显著升高(P〈0.05),TSH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中西结合组T3、T4、FT3、FT4水平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TSH显著低西药组(P〈0.05)。SLE各组TPOAb、TGAb、TRAb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中西结合组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SLE存在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和自身抗体阳性率增高现象,解毒祛瘀滋阴法在治疗SLE同时能有效降低抗体阳性率,调节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某某地区流动儿童的免疫状况,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服务质量。方法:对某某地区625名3—7岁儿童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全程后检测观察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某某地区3-7岁流动儿童乙肝抗-HBs抗体阳性率为84.0%,不同区域的各项检测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某某地区流动儿童管理计划免疫质量工作效果相对可以,但是还需要通过服务态度的转变和服务面的拓展,进~步强化和完善预防保健卫生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TPS水平在卵巢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15位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39例卵巢癌患者初诊、治疗后血清TPS、CA125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TPS、CA125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TPS、CA125水平低于治疗无效组(P〈0.05);复发转移组血清TPS、CA125水平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复发转移组中TPS、CA125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6.67%,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PS、CA125检测均有助干卵巢癌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施护对脊柱骨折患者病情恢复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32例脊柱骨折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以同期26例应用普通护理的脊柱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卧床时间、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6个月临床效果优良率达93.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并发症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卧床时间17.33±3.46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患者满意率达90.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病情恢复,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紫杉醇化疗同步三维适行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6例采用同步放化疗;B组36例采用序贯放化疗;C组30例采用单纯化疗。治疗前后测定血清VEGF和MMP-9。随访6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VEGF和MMP-9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A组比B组更低(P〈0.05),B组比C组更低(P〈0.05)。A组总有效率53%,B组35%,C组20%,A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P〈0.05),B组显著优于C组(P〈0.05);3组患者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神经毒性、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生活质量好转率为50%,B组33%,C组17%,A组好转率显著优于B组(P〈0.05),B组好转率显著优于C组(P〈0.05)。结论紫杉醇化疗同步三维适行放疗可以明显减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和MMP-9的表达,且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治疗,血脂康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治疗0.5年,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心功能和CRP水平。结果(1)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期末内径治疗后两组均显著下降(P〈0.05),且血脂康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E/A峰比值显著上升(P〈0.05),且血脂康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CRP:治疗后血脂康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脂康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能降低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六君子汤拟方来源于《嵩崖尊生》卷八,由人参9g、白术9g、茯苓9g、半夏9g、陈皮9g、炙甘草9g、神曲6g、山楂9g、麦芽9g组成;沙参冬麦汤来源于《温病条辨》卷一,由沙参9g、玉竹6g、生甘草3g、冬桑叶4.5g、麦冬9卧生白扁豆4.5g、天花粉4.5g组成;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等3种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期、生存率。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的有效率和病灶的稳定率分别为55.0%和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和70.0%(P〈0.05)。在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A125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CA125和CE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2±1.3)个月,(16.8±3.2)个月,观察组的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1.2)个月,(21.6±2.9)个月,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为35.0%、20.5%、7.9%,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为55.0%、42.1%、21.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体质量和卡氏评分显著增加(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以上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存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药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治疗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抗病毒疗效。方法 选取乙肝病毒主要复制指标HBVDNA、HBsAg和HBeAg阳性且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补肾冲剂加苦参素治疗组(治疗组)49例和拉米夫定对照组(对照组)41例,疗程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和HBV DNA滴度变化及肝功能、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为42.6%(20/47例)与对照组61.0%(25/41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42.6%)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36.2%)明显高于对照组(22.0%和17.0%,P〈0.05);ALT复常率(74.4%)较对照组(51.4%)高(P〈0.05);肝功能指标改善(P〈0.05或P〈0.01),其中ALB、GLB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P〈0.05);症状改善以头晕、腰酸、胁肋胀痛、尿黄4症最为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部分应答率(29.8%)与对照组(14.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对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有较理想的近期疗效;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7.
刘芳  王俊玲  姚静 《新中医》2012,(12):145-147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干预对肾虚-黄体抑制流产模型大鼠内分泌-免疫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A组为补肾健脾方干预组,用羟基脲加米非司酮加补肾健脾方水提液灌服;B组为肾虚-黄体抑制流产模型组,用羟基脲加米非司酮灌服;C组灌服生理盐水。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孕酮(P)和子宫蜕膜组织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结果:A组、B组流产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1);A组流产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第12天P显著高于B组(P〈0.01),A组显著低于c组(P〈0.05):B组显著低于C组(P〈0.01)。A、B组的IL-2显著高于c组(P〈0.05,P〈0.01),B组的IL-10显著低于C组(P〈0.01).A组的IL-10显著高于B组(P〈0.01)。Thl/Th2细胞因子浓度B组显著高于A、C组(P〈0.01);Thl/Th3细胞因子B组显著高于A、C组(P〈0.01),A组和C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通过提升血清孕激素分泌,促进母胎界面妊娠保护性Th2、Th3型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免疫失衡.诱导免疫耐爱.从而发挥抗流产效应.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中炎性介质ET-1微观辨证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含量与其辨证分型的关系,为其微观辨证提供临床实验依据。方法:收集SOM不同辨证分型患者风热型36例、湿热型38例、痰瘀型20例,正常组40例,采用ELISA法测定SOM各证型患者血清中炎性介质ET-1含量。结果:各证型血清ET-1含量比较,正常组显著低于风热型和湿热型(P〈0.01),但与痰瘀型无显著差异(P〉0.05);风热型显著高于痰瘀型和正常组(P〈0.05,P〈0.01);湿热型均显著高于风热型、痰瘀型和正常组(P〈0.05,P〈0.01,P〈0.01);痰瘀型显著低于风热型(P〈0.01),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各证型SOM患者血清中ET-1含量以湿热型最高,风热型次之,痰瘀型最低,3型之间差异显著,可以作为辨证分型的微观依据,提示血清中炎性介质ET-1对SOM患者微观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予缬沙坦和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观察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尿沉渣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Upro)、血肌酐(Scr)、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70.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Upro下降(P〈0.05,P〈0.01),且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以治疗组为优。治疗组血清CRP降低显著(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灯盏花素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可减少Upro、降低血清CRP水平,对慢性肾炎有较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KD)2-3期肾虚浊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CKD2-3期肾虚浊瘀证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仪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予基础治疗联合补肾降浊方,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胱抑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等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残存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Scr、BUN、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Hb、Alb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补肾降浊方联合基础治疗能显著改善CKD2-3期肾虚浊瘀证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Scr、BUN水平,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Hb、Alb,改善贫血和肾性营养不良,延缓CKD2-3期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