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奉  刘新景 《当代医学》2013,(13):118-119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消化科确诊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20例患者行ESD治疗,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患者综合的护理。结果 2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入院后情绪不稳定,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甚至悲观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后症状得到改善。所有患者ESD手术基本成功,病灶均被完全切除,其中3例患者术中发生创面少许出血,采用钛夹、电热活检钳等成功止血,术后未见继发性出血;其他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及消化道不适等并发症,均于4~8d内痊愈出院。结论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精心、优质的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心理及生理的康复,提高ESD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5例消化道内镜下粘膜剥离患者进行治疗、护理与配合。结果接受ESD治疗的25例消化道病变患者中,有22例情绪不稳定,不同程度产生焦虑、恐慌不安的心理,经针对性心理护理后全部缓解。病灶切除完整,没有复发病例。其中2例术中创面出血,给予IT刀、热活钳电凝止血后止血成功。无穿孔及消化道不适症状,术后随访全部患者均痊愈。结论在ESD术中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护理观察、健康指导,保证了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结束,提高了手术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钟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61+163-161,16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9例行ESD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出血3例,1例创面小动脉出血,内镜下钛夹止血,另1例胃黏膜下持续出血,形成血肿,中转开腹行胃窦切除术;1例直肠管状腺瘤ESD术后7天大出血,经肛门缝扎止血;术中发现肠壁穿孔1例,中转开腹行肠壁修补术。29例全部治愈,且没有1例出现后遗症,住院的平均时间为6天,经3-24个月的跟踪随访,无复发的病例出现。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是安全的,其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可免剖腹手术之苦。护士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术前、术中、术后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刘春雨  张英 《西部医学》2010,22(5):965-966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胃黏膜剥离(ESD)治疗早期胃癌及胃粘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40例内镜下行ESD治疗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42处病灶,术中急性少量出血率为2.4%(1/42),术后并发上腹痛30例(71.4%),迟发性出血5例(11.9%),未出现消化道穿孔。结论对ESD治疗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ESD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康国娟 《现代医学》2011,39(5):605-60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0例患者行ESD前后的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行ESD后6例发生腹痛;2例出现咽部疼痛;1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后行外科手术止血成功;2例术后延迟性出血;未出现消化道穿孔及术后狭窄病例。结论:ESD治疗早期胃癌安全有效,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可免剖腹手术之苦。护士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手术前后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做好ESD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6年至今胃镜下ESD 32例,肠镜下ESD28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综合护理配合。结果 60例患者中有11(18.33%)例患者入院后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产生悲观的负面心理,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配合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一定改善。60例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皆成功,病灶被全部切除,其中有术后发生穿孔1(1.67%)例,6(10.00%)例患者术中出现少许创面出血,应用氩气、钛夹、电热活检钳进行止血处理,术后未出现继发性出血症状。剩余患者术中及术后皆没有发生出血、消化道不适等情况,4~7 d可痊愈。结论给予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综合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升临床治疗质量,缩短住院时长,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阳  ;周世平  ;王琇  ;李美娜 《吉林医学》2014,(21):4764-476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护理配合与体会。方法:对43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行ESD的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及整体全面的术后护理。结果:43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剥离,其中24例在术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但用高压水泵冲洗后明确出血点,采用止血夹夹闭出血的血管,热止血夹及IT刀的刀头来电凝出血点进行止血,术中过程顺利。结论:在ESD术中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整体全面的术后护理是ESD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其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从而可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对37例发现肠黏膜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成功率91.9%(34/37),平均手术时间55min;2例术中出血〉500ml,经急诊外科手术切除后出血停止;1例(2.7%)十二指肠球部小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闭合裂孔。术后平均随访2年,37例患者全部生存,3例(8.1%)复发,均再次内镜下切除成功。提示ESD治疗肠黏膜早癌及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完整切除消化道黏膜层病变,且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结肠粘膜下肿物(SMT)行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89例直结肠SMT患者,对其无痛ESD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手术效果。结果经过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无痛ESD治疗直结肠粘膜下肿物中完整切除86例,2例因切除困难急诊外科会诊后开腹手术切除,完整切除率为98%,术后3例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穿孔、感染率为0。结论无痛ESD治疗直结肠SMT患者时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配合,可达到微创、恢复快、病灶完整切除率高,及并发症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于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开展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内镜下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手术治疗发生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病例的治疗分析,旨在提高我院内镜下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食管、胃、结肠ESE、ESD、EPMR、EMR手术患者,16例术中有出血,1例发生迟发性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中主动穿孔、1例术后结肠穿孔,均予术中、术后内镜下治疗及内科保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未行外科手术干预。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熟练的操作技巧及高度责任心、术后密切观察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同时积极、及时处理,有效地降低并发症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我院45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胃穿孔29例,十二指肠穿孔16例。结果本组4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20分钟,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1例发生皮下气肿,其余均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本组平均住院7天,全部痊愈出院。术后1~3个月随访复查,无近期再次穿孔。结论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具有损伤少、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优点,围手术期护理对其疗效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晓蕾  陈志坦 《海南医学》2012,23(23):58-6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含早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南京明基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发现的18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行ESD治疗。术前行超声内镜确认病灶的深度。结果手术全部一次性切除成功。病变长径0.8~5cm(平均1.63cm),ESD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75min),术后1例出血,2例穿孔,皆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病理提示间质瘤2例,息肉2例,1例异位胰腺,7例上皮内瘤变,6例早癌。所有ESD切除病变全部送检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可以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学资料。ESD可用于治疗消化道早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9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病灶大于2 mm)行ESD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ESD专项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ESD治疗和精心护理后,60例患者消化道隆起全部切除并治愈,治愈率为100%;实验组住院时间(6.23±1.34)d,术后并发症2例;对照组住院时间(10.34±1.76)d,术后并发症9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ESD专项护理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EMR组,同期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且一般资料与EMR组均衡的30例患者纳入ESD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病灶残留情况。结果 EMR组肿瘤整块切除率以及完全切除率均明显低于ESD组,手术时间短于ESD组,术中出血量大于ESD组,住院时间长于ES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SD组(均P0.05)。术后1个月EMR组的病灶残留率高于ES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R和ESD在治疗消化道肿瘤中均有良好效果,其中在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控制上,EMR优于ESD,但在术中出血量、肿瘤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住院时间上,ESD明显优于EMR。临床上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具有内镜治疗指征的消化道早癌患者22例,择期进行ESD.术前采用超声内镜检查确认所有患者病变部位仅局限于黏膜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结果 22例患者均完成ESD,其中21例患者病灶达到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为95.45%.术中均成功止血.术后出血1例,使用金属钛夹止血后出血停止,未见穿孔或食管狭窄病例.术后6个月21例患者复查内镜,显示创面已基本愈合,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安全有效,具有外科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祖娟娟  杨青凤 《吉林医学》2014,(14):149-150
目的:总结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复苏与护理经验。方法:对90例ESD后带管入PACU的患者进行监护,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及护理。结果:90例患者在PACU发生皮下气肿1例,胃胀气1例,消化道出血1例,恶心呕吐4例,低氧血症5例,严重高血压5例,90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处理均恢复自主呼吸,拔除气管插管,安返病房。结论:加强ESD后患者麻醉苏醒期安全防护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确保患者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陈祝勇 《医学综述》2014,20(20):3818-3819
目的探究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经内镜下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将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5例消化道癌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镜下黏膜剥脱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对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5例患者病变部分全部被切除,其中采用EMR切除病灶总计10例、采用ESD分片切除总计3例、采用ESD完整切除病灶总计12例。EMR手术时间3356(40.3±4.8)min,ESD手术时间4756(40.3±4.8)min,ESD手术时间47150(80.3±9.1)min。术后病理结果显示,4例胃息肉、5例胃早癌、6例直肠侧向发育性肿瘤、10例结肠息肉。25例患者经过EMR与ESD治疗后,一次切除率为96.00%(24/25),出血率为12.00%(3/25),穿孔率为8.00%(2/25),出血患者与穿孔患者给予积极的处理皆效果良好。25例患者皆进行6150(80.3±9.1)min。术后病理结果显示,4例胃息肉、5例胃早癌、6例直肠侧向发育性肿瘤、10例结肠息肉。25例患者经过EMR与ESD治疗后,一次切除率为96.00%(24/25),出血率为12.00%(3/25),穿孔率为8.00%(2/25),出血患者与穿孔患者给予积极的处理皆效果良好。25例患者皆进行612个月随访,随访复发率为0%。结论对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ESD与EMR治疗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复发率较低,而且对于病理评估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病变的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择45例病人的消化道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病变进行ESD治疗,术前行染色内镜或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记录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出血情况和消化道穿孔发生情况,术后随访创面愈合和病变复发情况.结果 接受ESD的病例中有上消化道病变36例,下消化道病变9例.病变直径1~5 cm,平均2.7 cm.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0 min.完整切除率为97.8%.治疗过程中创面少量出血予电凝处理,未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出现穿孔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随访39例病人,平均随访期21个月,所见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未见消化道狭窄的发生.结论 ESD是一种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灶和黏膜下病变的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下肿物(SMT)行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07例食管SMT患者,对其无痛ESD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手术效果。结果经过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无痛ESD治疗食管SMT的完整切除率为97.20%(104/107),穿孔发生率为2.80%(3/107),3例穿孔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无痛ESD治疗食管SMT患者时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配合,可达到微创、恢复快、病灶完整切除率高及并发症少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浅表病变的临床安全性和效果,并对ESD治疗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处理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胃黏膜浅表病变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观察ESD的治疗情况和效果,分析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情况.结果 116例胃黏膜浅表病变全部完成ESD治疗,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9.1%(115/116),组织学完全治愈性切除率为95.7%(111/116),肿瘤平均最大径为(25.0±11.6) mm,平均手术时间(56.6±20.5)min;术中急性少量出血发生率为3.4% (4/116),无急性大量出血发生,延迟性出血发生率为0.9%(1/116);5例出血病例均应用电凝止血和止血夹联合内镜下止血成功;术中穿孔发生率为2.6%(3/116),3例穿孔病例在术中应用钛夹夹闭,穿孔患者无气腹发生,均保守治疗成功.ESD术后2个月时复查,创面溃疡愈合率为100%,术后平均随访(20.3±5.1)个月.术中出血和穿孔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胃角(x2=7.937,P=0.01)及术后病理结果为早期胃癌(x2=9.145,P=0.005).结论 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胃黏膜浅表病变微创治疗方法,手术操作成功率高;强调ESD术中和术后应注意预防性止血.强调早期术中发现穿孔,大多能完成内镜下穿孔的有效闭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