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本草文献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刍议陈仁寿(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本草文献研究是中医药文献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我国第一部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问世,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完成,直至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组织编纂的《中华本草》,表明了我国历代十分重视对本草文献的研究。随着现代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加深本草文献研究,为中药学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继而进一步推动中药学的发展显得尤....  相似文献   

2.
《本草纲目》为明代医家李时珍所编撰,该书规模宏大,内容广博,本草众多,共计52卷约190多万字,是我国医药史上最伟大的本草学著作,在世界上也有相当的影响。自古医食同源,《本草纲目》中有关食物本草的内容甚为丰富,本文试就这部分内容进行探讨,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古代地方志一般由地方政府官职员或由地方政府组织有关人员编集而成,因此较能真实地体现当时当地的情况。方志物产类大多记载地方本草出产状况,它是今天研究历代地方本草发展的宝贵资料。本文就天一阁明代方志所载地方本草进行分析考察,探讨明代本草发展的一些问题。概 况1 981年,上海古籍书店曾影印出版《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影印明代地方志1 0 6种,其中88种方志物产类记载了当地本草出产情况。主要包括药物名称、别名、生长环境、形态、产地、采集炮制、功效、贡药等内容。它们分布于明代版图的全国各个地区,反映了当时地方本草的…  相似文献   

4.
张敏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3):182-183
本草名物训诂,亦称本草释名,在许多本草典籍中,均有散在记载,并随着训诂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至明代李时珍撰《本草纲目》,专辟“释名”一项,从而使本草名物训诂首次成为本草研究中独立的一个项目。所谓本草名物,是指构成本草药物的草、木、鸟、兽、虫、鱼等自然界的生物和矿物、器具、食品等非生物的名称。任何有文献记载的名称都是由读音和记录读音的文字组成。本草名物训诂,就是运用训诂学方法,推求中药名称命名的来源,解释  相似文献   

5.
李时珍本草比较药物功能及应用异同刘玉荣②赵冰②王桂荣③关键词李时珍本草药物比较,是用以区分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逻辑方法。我国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著述《本草纲目》时,广泛应用了这一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功能是药物治疗作用的直接概括,与药物的临床...  相似文献   

6.
<本草品汇精要>是明代唯一由政府下令编撰的本草学专著,其形成、沉寂与明孝宗以及太医院刘文泰等人的命运休戚相关,也成为此书于明清时期难以流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滇南本草》是我国明代的一部著名的地方本草,其附方以云南地产药材和治疗地方常见病为主,在云南有较大的价值。本文应用计算机对《滇南本草》附方中的517个处方,从治疗疾病种类、药用种数、药物的配伍关系、剂量变化规律进行了量化分析,有助于应用《滇南本草》附方治疗各种疑难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蛤蚧的称谓、产区、性状、功效、真伪、用药部位进行本草考证。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进行考证。结果:文献调查表明,蛤蚧称谓以象声词命名;广西自明代起为蛤蚧主产区,清代起成为道地产区;宋之前蛤蚧以平喘止咳功效为主,明代以后增加补肾壮阳功效记载。结论:通过现代科学研究佐证了蛤蚧历代本草记载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为实施蛤蚧优良品种选育提供重要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海亮  张瑞贤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3):4709-4710
明代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作为一部古代农学名著,在本草考证领域也做出了杰出贡献。该书记载了159种栽培植物和473种野生植物的详尽资料,大量引录保存了涉及本草考证内容的古代农书文献,激发了广大农业学者对本草考证的研究,收录和传播了《救荒本草》、《野菜谱》2部本草著作。《农政全书》值得研究人员在本草考证工作中予以参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陈湘萍 《中医杂志》1994,35(4):241-243
本文分析了《本草品汇精要》的编纂特点,探讨了这一体例形成的文献渊源,指出正是由于宋代药品鉴定及金元药理研讨,充实了二十四则的学术内容。在比较了历代官修本草体例后,认为《本草品汇精要》是最接近现代药典的中国古代本草著作。  相似文献   

11.
《救荒本草》成书于明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植物学著作。它东传日本,西传欧美后对该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从《救荒本草》的作者、体例、内容、绘图等谈起,探究该书对日本及欧美地区植物学发展的影响及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党参的本草学考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邹荫甲 《中草药》2000,31(6):466-467
枯梗科党参在明代以前的历代本草中没有记载,亦无该植物图,表明了明代以前党参并未入药。清代《本经逢源》、《本草从新》、《本草求真》等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记载了在上党产人参逐渐绝迹时应用新出党参代替人参的情况和经验,并认为两者功效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修本草》的成书概要及其学术价值。方法:从《新修本草》的成书背景、内容、学术价值和版本流传等方面探讨《新修本草》的学术价值。结果与结论:《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我国及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中药警戒思想,梳理明代代表性本草著作中警戒信息,分析明代药物警戒思想的特点,为现代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炮炙大法》《本草乘雅半偈》《本草蒙筌》为蓝本,以书中中药为研究对象,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4个方面提取文本信息,归纳药物警戒思想。结果发现明代药物警戒认识较为系统,在识毒方面毒性分级明确并纠正前人谬误,在用毒、防毒方面用毒突出、注重毒药的配伍和炮制,在解毒方面中毒解救方法、机制明确。提示明代已初步形成"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警戒思想理论框架,为现代的药物警戒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对现代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之一。本草内容在敦煌医学中涉及广泛并被大量临床运用。通过整理的敦煌医学中毒性本草内容,了解汉末至五代时期中医对毒性本草记载特征,分析敦煌医学中毒性本草的运用特点。敦煌医学卷子中体现出了该时期医家对毒性本草的运用采取积极的态度,用毒、防毒、减毒、解毒思想已经出现并逐渐完善。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敦煌医学毒性本草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为现代中医在临床上运用毒性本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日华子诸家本草》是我国中药发展史上一部比较重要的药物学专著,它与陈藏器《本草拾遗》一起.在我国本草积累、丰富、整理的历史长链上起到上承《新修本草》、下启《证类本草》的衔接作用。《日华子本草》大约在南宋时期佚失,其佚文主要见《证类本草》保存的《嘉祜补注本草》之中。  相似文献   

17.
《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设想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2007年10月28日,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103期东方科技论坛"本草物质组计划"专题研讨会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隆重举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鑫淼研究员在本次论坛上提出了《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设想与建议,该《计划》深入分析了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背景、目标、任务、路线、策略和可行性,建议对我国的中药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全面解析中药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从而完整系统地阐述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机制,解读中药的科学性,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建立我国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可持续、高效的重大创新中药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撑。该《计划》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科学研究描绘出较为清晰的路线图,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深远影响。该《计划》的产生源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基于现代化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和科技部973 计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草蒙筌》是明代早期很有特色的中药学入门书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一卷的开头 ,专门列出了自己曾经参考过的“历代诸家本草” ,其中 ,《本草蒙筌》赫然在目 ,李时珍说此书“每品具气味、产采、治疗、方法 ,创成对语 ,以便记诵。”赞赏该书“间附 (作者 )已意于后 ,颇有发明。便于初学 ,名曰《蒙筌》 ,诚称其实。”  《本草蒙筌》作者为明代医家陈嘉谟 ,字廷采 ,号月朋 ,安徽新安人。因青年时期体弱多病 ,放弃举子业而改学医 ,他在“自序”中写道 :“予少业举子 ,寻以体弱多病 ,遂留意轩岐之术于凡三代以下诸名家 ,有裨卫生者 ,罔不…  相似文献   

19.
广藿香本草及引种历史考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通过对广藿香的本草学研究,考证其基源及在我国的引种历史,澄清文献记载的混乱,以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方法:考查古今文献记载和应用历史追溯,结合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广藿香药用品种本来并不混乱,但在原植物名称、产地和特性描述中,与同科藿香属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us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结论:通过本草考证与综合分析,证明明代以前本草记载的藿香,均为今之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广藿香在我国引种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梁代或以前。  相似文献   

20.
《本草品汇精要》是明代重要的本草图谱类著作,其中的彩色插图对后世本草药图的绘制产生过较大的影响,现今存世的明清彩绘药图大多来源于该书。据本人初步统计,该书传世的临摹本和易名转绘本至少有18种。在现存的各种传本中,存在着正本和副本两大传本系统,而区分正、副传本系统的关键是书中卷二的图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