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三维颈动脉超声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三维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颈动脉三维重建,比较两种方式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内动脉内径、颈总动脉内径、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的检出情况,同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1)两种检测方式所得的颈总动脉内径、颈内动脉内径和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种方式检测的舒张末期最低流速、阻力指数、收缩期流速峰值、平均流速及搏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种检测方式斑块检出情况与狭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SA相比,三维颈动脉超声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查,其动脉管壁厚度、管腔狭窄程度、斑块类型及动脉狭窄检出率较高,图像更清晰,操作更为方便,且具有无创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在该院随机选取50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采取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动脉内径情况以及患者的颈动脉动力血流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左颈总动脉内径、右颈总动脉内径、左颈内动脉内径以及右颈内动脉内径与对照组相应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颈总动脉以及颈内静脉的PI、RI比值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测,患者的动脉内径与颈动脉动力血流学情况均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 收集1985年1月—1995年1月在我院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501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01例,其中男229例172例;年龄52—74岁。 1.2 病因:高血压190例,动脉硬化12l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165例,风心病房颤9例,多发性大动脉炎5例,贫血1例。 1.3 临床类型: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408例,其中左侧198例,右侧195例,双侧15例。颈内动脉血栓21例,椎—基底动脉血栓34例,小脑后下动脉血栓3例;脑栓塞9例,皆为风心病心房纤颤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测TG(甘油三酯)、TC(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Ⅰ)、ApoB(载脂蛋白B);结果: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的敏感性96.76%、阳性预测值96.76%、阴性预测值100%,均明显高于单独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TG、TC、LDL、ApoB水平低于单独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HDL和ApoA-Ⅰ水平高于单独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结论: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提高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敏感性、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CT血管造影(CTA)与颈部超声诊断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14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CTA与颈部超声检查,分析CTA、颈部超声与DSA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DS)的相关性;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比较CTA、颈部超声对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 CTA、颈部超声检测的DS分别为(65.48±22.18)%、(63.32±20.7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TA、颈部超声均与DSA检测结果 成正相关(r=0.923、0.988,P<0.05);CTA检测颈动脉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03%、96.75%、96.88%,均明显高于颈部超声检测的80.20%、82.11%、81.25%(P<0.05)。结论 CT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上的诊断价值高于颈部超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供临床参考。 方法 选取瑞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神经内科73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均给予TCD、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并以头颈部CTA的检查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的参照。比较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率,计算并比较联合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结果 ①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53% vs. 51.69%,χ2=0.693,P=0.405);②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相对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预测率为97.27%,阴性预测率为93.03%,灵敏度为93.19%,特异度为97.20%,准确率为95.13%,Kappa值为0.903。 结论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与头颈部CTA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丹红注射液是主要含丹参、红花等提取物的中药注射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等功能。其中丹参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其药性苦、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红花在《新修本草》中记载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其药性辛、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主要功效。丹红注射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就丹红注射液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毛晓红 《中原医刊》2007,34(23):82-82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对采用葛根素治疗的8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②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同时对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微栓子监测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栓子监测(MES)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微栓子监测109例神经内科患者,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4例(试验组),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同时进行颈部血管彩超,记录微栓子监测阳性及阴性患者的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1)试验组中35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占54.7%,对照组45例25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占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中具有颈动脉斑块者40例,占66.7%;49例微栓子阴性病例数中具有颈动脉斑块者18例,占3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比较中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栓子监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栓子监测(MES)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微栓子监测109例神经内科患者,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4例(试验组),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同时进行颈部血管彩超,记录微栓子监测阳性及阴性患者的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1)试验组中35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占54.7%,对照组45例25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占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中具有颈动脉斑块者40例,占66.7%;49例微栓子阴性病例数中具有颈动脉斑块者18例,占3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比较中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栓子监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其起病急、变化快,致残率及病死率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检测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检测结果。结果: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敏感度达到了96.7%,阳性预测率达到了97.8%,阴性预测率为100%,联合检测方式检测结果优于单独使用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检测方式,特异性则低于单独使用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检测方式,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液检查结果方面,C组患者TG、TC、LDL、ApoB水平显著低于A组与B组,HDL、ApoA-I水平则高于A、B两组。结论: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都有其特定的优点与缺点,将两种检测方式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肖泉 《广西医学》2000,22(2):289-291
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 ,在我国占第 1位。脑血管病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多 ,以往只采用内科治疗 ,疗效不理想。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CEA)在于剥除因粥样硬化所增厚之内膜 ,恢复动脉腔径及增加病变区的血流量 ,改善脑功能 ,以降低致命或致残的脑中风发病率。国际间的合作及研究结果均肯定了 CEA在治疗和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TIA)和脑卒中的价值 (1,2 )。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病理生理基础   50年代国外就开始注意到 ,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极可能引起 TIA和脑卒中 ,90 %的脑梗塞病例是供脑动脉的硬化 ,而脑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2例,同时选取同期22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MR、MRA和DWI检查.结果 3D-ASL脑血流灌注中对照组20例(90.91%)正常灌注,2例(9...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仪(3D-TCD),对132例不同脑血管疾病进行检测,其中68例行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对比分析。TCD检测诊断脑动静脉畸形(脑AVM)56例,脑梗塞23例,脑血管moyamoya病4例,颅内动脉瘤1例,老年高血压病30例。与DSA对比分析表明,TCD诊断符合率:脑AVM96.5%,脑梗塞92%,脑血管moyamoya病80%,颅内动脉瘤33.3%,老年高血压病并颅内动脉狭窄73.1%。这一结果表明,TCD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敏感性。本文亦通过上述检测技术的对比综合分析,对脑AVM、脑梗塞、脑血管moyamoya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狭窄的3D-TCD改变特点及诊断价值,提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巴曲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脉栓通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分别用脉栓通、脉络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的变化,血液流变学,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致率74%.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血脂结果均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后改善不明显,治疗组治疗后经颅多普勒超声各项指标有显改善.而对照组数善不明显.结论脉栓通过敏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明显.具有确切的扩血管作用,同时可以调节脂类代谢,并且有降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疑似ICV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头颈部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所有患者均以TCD、头颈部CTA、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查。比较TCD和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头颈部CTA诊断的阳性率;评价TCD、颈动脉超声单项诊断与联合诊断检查结果。结果头颈部CTA诊断时,79例为阳性,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时,75例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77.45%和73.53%(P>0.05);头颈部CTA、TCD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ICVD阳性分别为63例、65例和75例,ICVD阴性分别为23例、39例和37例;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为阳性75例,阴性27例;TCD、颈动脉超声及两者联合超声检查真实ICVD患者分别诊断为51例、52例和71例;TCD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后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TCD、颈动脉超声单项诊断(P<0.05)。结论在ICVD的诊断中,TCD与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时与头颈部CTA的效能相当,二者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对其的诊断效能,具有一定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