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预后情况将4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APACHEⅡ评分、PiCCO监测指标,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PiCCO监测指标与死亡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存活21例(48.8%),死亡22例(51.2%),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部位、MAP、CVP、ITBVI、SVR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APACHEⅡ评分、CI、EVLWI及PVPI方面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CI与患者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1),EVLWI、PVPI均与患者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0.31,P〈0.01;r=0.19,P〈0.01)。结论 PiCCO仅通过中心静脉及动脉导管即可精确、持续地监测多项指标,创伤小,危险性低,其中CI、PVPI、EVLWI等指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具有密切相关性,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中的应用,评估容量参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期末容量指数(GEDVI)及压力参数中心静脉压(CVP)对NPE严重程度评估的准确性,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NPE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对36例并发NPE的神经科危重患者,采用PiCCO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CVP、ITBVI、GEDVI、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指标,ITBVI、GEDVI、CVP与EVLWI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3d的EVLWI变化.结果 EVLWI与ITBVI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01),与GEDVI呈显著正相关(r=0.62,P<0.0001),而与CVP无显著相关性(r=0.12,P>0.05);PVPI、EVLWI与氧合指数(PaO2/FiO2)均呈显著负相关(r=-0.55、P<0.001,r=-0.48、P< 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治疗前EVLWI(ml/k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2.6比9.4±1.8,P>0.05);存活组治疗3d后EVLWI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6.92±1.64比8.64±2.62,P<0.05),且明显低于死亡组治疗3d后(6.92±1.64比9.88±2.44,P<0.05).结论 容量参数GEDVI、ITBVI比压力参数CVP评估NPE患者的EVLWI更为准确、可靠;NPE患者PVPI、EVLWI越高,PaO2/FiO2越低;动态观察NPE患者的EVLWI可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88例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PiCCO技术指导下EGDT,对照组按规常进行EGDT.记录两组患者6、24 h各项参数,6、24 h达标率及30 d病死率等参数.结果:治疗组6、24 h复苏液体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复苏24 h的MAP、CVP、ScvO2、每小时尿量、氧合指数(PaO2/FiO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心排指数(CI)、6、24 h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乳酸浓度(Lac)、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EGDT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老年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特点及其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共62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患者心率(HR)、全心射血分数(GEF)、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O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管外肺水指数、动脉血乳酸浓度,评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根据预后ROC曲线分析EVLWI对该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患者乳酸浓度、OI、EVLWI、PVPI均与中度及轻度患者有显著差异;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死亡率分别为25.00%、54.17%、66.68%;死亡组EVLWI、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PVPI及OI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VLEI≥10.0 ml/kg为截点,EV-LEI预测死亡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7.42%、90.54%;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07%、84.20%。结论①老年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越重则乳酸浓度、OI、EVLWI、PVPI越偏离正常水平;②EVLWI≥10.0ml/kg为临界点对老年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莹  李星  陈琳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2):144-147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集束化治疗中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05—2018-05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4),观察组患者予以基于早期集束化治疗中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T0)及治疗后6h(T1)、24h(T2)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输出指数(SVI)、乳酸(La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T0时,两组患者的GEDVI、CVP、EVLWI、SVRI、SVI、L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观察组的GEDVI、CVP、SV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a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及对照组的GEDVI、CVP、SVI、L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两组患者的SVRI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两组患者的EVLW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的EVLW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早期集束化治疗中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循环灌注,减轻液体潴留,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平均动脉压(MAP)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容量负荷试验,监测容量复苏前后心率(HR)、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中心静脉压(CVP)等,并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心排血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根据容量复苏后CI的变化(△CI%)分为液体有反应组(△CI%≥10%)和无反应组(△CI%<10%),观察两组容量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根据基础MAP水平将患者分为低MAP组(LMAP,MAP≤65 mm Hg,1 mm Hg=0.133 kPa)和高MAP组(HMAP,MAP>65 mm Hg),比较容量复苏前后两亚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MAP变化(△MAP%)与△CI%的相关性.结果 68例患者中液体有反应者44例,占64.7%.有反应组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后SBP、DBP、MAP、PP、CI、CVP和ITBVI较试验前明显升高[SBP (mm Hg):126.5±23.8比110.7±20.2,DBP(mm Hg):58.1±14.8比52.8±13.5,MAP(mm Hg):80.3±19.2比70.1±15.8,PP(mm Hg):68.2±18.7比58.0±15.8,CI (ml·s-1·m-2):70.0±21.7比53.3±20.0,CVP (mm Hg):13.0±4.5比10.2±4.4,ITBVI (ml/m2):909.1±248.7比773.5±220.7,均P<0.01],SVRI (kPa·s· L-1· m-2)明显降低(130.9±47.7比157.1±59.1,P<0.01),HR和EVLWI无明显变化.68例患者容量复苏后△MAP%与△CI%无显著相关性(r=0.266,P=0.054),而LMAP亚组(39例)△MAP%与△CI%呈正相关(r=0.473,P=0.03),△MAP%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3,95%可信区间(95%CI)0.554 ~ 0.973,P=0.231;HMAP亚组(29例)△MAP%与△CI%无显著相关性(r=-0.088,P=0.633).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血压处于低水平时(MAP≤65 mm Hg),MAP可作为评估容量复苏时液体反应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9年5月本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4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个不同时间段患者24 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ICU治疗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2004年11月-2006年7月的21例采用传统抗休克治疗(对照组);2006年8月-2009年5月的28例患者(治疗组)接受EGDT治疗,使患者中心静脉压(CVP)达8~12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0.70、尿量≥0.5 ml·kg~(-1)·h~(-1).治疗组治疗24 h APACHEⅡ评分、ICU治疗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EGDT能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患者心功能状态是实施EGDT方案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呼吸指数(RI)水平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入住ICU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5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20例和存活组35例,比较2组入院时和入院后第3、5天的R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和心指数(CI)。结果与入院时比较,存活组患者第5天RI、EVLWI、PVPI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死亡组第5天RI、EVLWI、PVPI水平明显升高,CI明显下降(P0.05)。死亡组患者在入院第3、5天的RI、EVLWI、PVPI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存活组患者(P0.05),CI则在入院第5天显著低于同期的存活组(P0.05)。2组患者RI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RI、EVLWI动态变化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且RI与EVLWI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肾源性脓毒性休克合并严重肺毛细血管渗漏的疾病特点,探讨液体复苏对休克治疗的影响以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8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PiCCO监测并成功复苏的肾、输尿管碎石手术后并发肾源性脓毒性休克伴严重肺毛细血管渗漏患者,均以入院为起点,休克纠正或转出为终点,记录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液体出入量、液体净平衡、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乳酸水平和X线胸片等指标,分析其内在联系,探讨肾源性脓毒性休克疾病的特点和PiCCO监测在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意义.结果 8例患者手术后4.5 d(中位数)出现脓毒性休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毛细血管渗漏和低氧血症.入ICU时EVLWI均值为(22±7)ml/kg,PaO2/FiO2为(164±82) mm Hg(1 mm Hg=0.133 kPa);液体复苏均采用保守性策略,平均液体入量为(2412±1121) ml/d,液体净平衡-553 ml/d;中心静脉压(CVP)和GEDVI分别维持在(9±3)mm Hg和(749±236) ml/m2.其中6例使用呋塞米利尿,平均剂量(264± 133) mg;7例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平均使用天数为(4±1)d;7例需要机械通气,通气时间(8±6)d.8例患者治疗后脓毒性休克均纠正,EVLWI下降至(11±3) ml/kg,肺部渗出吸收好转,平均住ICU天数(17±11)d.相关分析显示:EVLWI与PaO2/FiO2和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1和0.70(均P<0.05).结论 准确评估血容量状态尤其是血管外肺水程度,参照血流动力学指标采取保守性液体复苏策略以及强调控制血管外肺水是成功救治肾源性脓毒性休克的关键,PiCCO是判断患者容量状态、指导液体复苏和评价治疗效果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监测组和PiCCO监测组各30例,PiCCO监测组在PiCCO技术指导下行EGDT,常规监测组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桡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按照EGDT方案管理血流动力学并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6 h、24 h、48 h时EGDT达标率及复苏后相关参数:血乳酸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尿量,液体正平衡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用量,死亡率。结果与常规监测组比较,PiCCO监测组6 h、24 h、48 h ScvO2升高,血乳酸水平降低,液体正平衡量升高,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用量减少(P<0.05)。PiCCO监测组6 h、24 h达标率高于常规监测组,而30 d病死率低于常规监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更快纠正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异常,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