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考试焦虑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方法:采用2(线索效度:有效、无效)×2(组别:低考试焦虑组、高考试焦虑组)的混合实验设计,运用点探测范式研究45名不同考试焦虑水平大学生对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特点。结果:对反应时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高考试焦虑个体对有效靶刺激的反应时(x=397.13)小于对无效靶刺激的反应时(x=425.85),且差异显著(F(1,43)=7.37,P0.05,η~2=0.28),而同样的结果则没有出现在低考试焦虑个体当中。结论:高考试焦虑个体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主要表现在注意解除困难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及其加工机制/内在机制.方法:使用简明版惧怕否定评价量表筛选出15名高社交焦虑、16名低社交焦虑大学生被试.采用2(被试类型:高、低社交焦虑)x5(情绪面孔对类型:高兴—平静、愤怒—平静、厌恶—平静、愤怒—高兴、厌恶—高兴)x2(探测刺激呈现位置:一致、不一致)混合实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状态焦虑大学生对负性情绪词的注意偏向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通过数字减法任务诱发大学生的状态焦虑,采用点探测和线索-靶子任务,分别将情绪词置于线索和靶子位置,比较状态焦虑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对靶刺激反应的差异。结果:正常组大学生的状态焦虑量表得分实验前和实验后差异不显著;状态焦虑组大学生实验后的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实验前(t=-5.595,P0.05)。点探测任务中,词语类型与被试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4.103,P0.05),状态焦虑大学生对负性词条件下靶刺激的反应时比中性词条件下的更短,而正常大学生在两类词语条件下对靶刺激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线索-靶子任务中,线索类型、词语类型、被试类型三者交互作用显著(F=47.478,P0.05),状态焦虑组大学生在负性有效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短于负性无效条件下的反应时,正常组大学生在负性有效条件下的反应时长于负性无效条件。结论:状态焦虑大学生对负性情绪词存在注意偏向,表现为其注意一旦被负性信息捕获,就难以从中解除。  相似文献   

4.
焦虑个体对威胁性信息的注意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大量研究者开始关注关于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纵观研究的发展.相关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将不同刺激(比如词语或图片等)运用于大量的认知实验任务中。Erdelyi(1974)与Dixon(1981)总结出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即个体的认知系统通常抑制负性情绪刺激的加工。近二十年来,情绪状态成为信息加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  相似文献   

5.
高焦虑个体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及习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随刺激呈现次数的增加,高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注意偏向的变化。方法:被试为大一新生,依据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得分,随机选择了得分最高的25%部分中的24人作为高焦虑组,得分最低的25%部分中的23人作为低焦虑组。实验采用点探测视觉搜索任务,以威胁性词语为刺激材料,刺激呈现8次,分析刺激每次呈现时高低焦虑组被试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结果:当刺激首次呈现时只有高焦虑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值与0相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34,P<0.05)。方差分析显示在刺激呈现的前三次,随着刺激呈现次数的增加,只有高焦虑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F=5.44,P<0.01.注意偏向值分别为:13.1±27.3,2.5±27.0,-10.0±27.9),对刺激呈现的后五次高低焦虑组个体的注意偏向值变化均不显著。结论:随着词语刺激呈现次数的增加,高焦虑被试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表现出习惯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考试焦虑个体对情绪信息的记忆特点。方法:采用2词语类型(中性、负性)×2组别(低考试焦虑组、高考试焦虑组)×2性别(男、女)的混合实验设计,运用自由回忆法研究45名不同考试焦虑大学生对情绪词语的记忆特点。结果:对词语回忆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对负性词语,高考试焦虑组的回忆量明显多于低考试焦虑组,且差异显著(F=17.948,P0.001,χ~2=0.294);反之,对中性词语,两者的差异则不显著(P0.05)。结论:高考试焦虑个体对负性信息记忆存在着特异性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在不同情绪启动下注意偏向和注意控制的特点。方法:对大学生956人,根据自尊量表(SES)、内隐联想测验(IAT)得分筛选出脆弱型高自尊组和安全型高自尊组各57人。两组完成不同情绪启动下空间线索实验,当线索无效时,根据被试对攻击性词语的反应时与中性词语的反应时差值(RTI)的变异程度,获得情绪启动下的注意偏向特点;两组完成不同情绪启动下Flanker实验,根据不同情绪启动下被试干扰效应值的差异,获得情绪启动下的注意控制特点。结果:脆弱型高自尊组在高、低回避动机情绪下RTI值均高于中性动机情绪,在高趋近动机情绪下RTI值低于中性动机情绪;安全型高自尊组在高、低趋近动机情绪下RTI值均低于中性动机情绪,在高回避动机情绪下RTI值高于中性动机情绪(均P<0.05)。不同高自尊组在高趋近、高回避动机情绪下干扰效应得分高于中性动机情绪,在低趋近动机情绪下干扰效应得分低于中性动机情绪(均P<0.05)。结论:不同情绪启动对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注意偏向和注意控制起调节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招募在校大学生63名,完成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和贝克抑郁量表(BDI)。STAI量表的特质焦虑得分≥45分,或LSAS的社交焦虑得分≥60分者分入焦虑组(n=38);STAI量表的特质焦虑得分45分以下者,或STAI量表的特质焦虑得分≤46分且LSAS得分<45分者分入正常组(n=25)。采用2(组别:焦虑组,正常组)×2(目标位置:负性位置,中心位置)的混合设计,本研究的两个实验均采用目标探测范式,分别用情绪面孔和情绪词语作为线索刺激。比较两组被试在不同目标位置判断目标身份的按键反应的正确率、反应时、注意偏向值(中性刺激材料的反应时与负性刺激材料的反应时的差值)的标准分数的差异。结果:焦虑组在面孔材料条件下[(669.6±72.1)ms vs.(659.4±67.4)ms,P<0.01]和在词语材料条件下[(617.5±80.0)ms vs.(606.7±71.3)ms,P<0.01]的中性位置的反应时长于负性位置的反应时。结论:焦虑个体对负性面孔和词语的刺激材料均可能产生明显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9.
注意的选择性普遍存在,注意偏向和注意瞬脱分别是个体对空间呈现刺激和时间序列呈现刺激的选择性注意。注意偏向是个体对某些特定的信息具有较高敏感度而出现的选择性注意;注意瞬脱是指在相隔很短时间内(200ms-500ms)序列呈现目标刺激(T1,T2),个体对第二个目标(T2)的正确识别率显著下降的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注意偏向和注意瞬脱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基础;然后介绍了焦虑、抑郁和PTSD人群在这两方面的相关研究,表明情绪障碍患者在这两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对情绪刺激的选择性注意;最后指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不同人格类型群体在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特点。方法: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分析注意偏向机制中的干扰抑制、返回抑制两个方面;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A),从某全日制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758人中,按EPQ中神经质和内外向两个维度的标准分高、低各12.5%选出四种典型人格类型各15名为研究对象,探析四组被试的注意偏向特征。结果:当靶子和线索出现的时间差为1000ms时,四组被试对三类情绪图片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图片性质主效应显著(F=1.30,P<0.05)、四组人格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F=0.65,P>0.05)。负性图片与正性图片的返回抑制效应差异显著(F=1.71,P<0.05),反应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与图片性质交互作用显著(F=1.62,P<0.05)。外倾人格特质组对正性图片产生了注意警觉,四组被试对正性、负性刺激都存在注意解除困难。结论:正常人群对情绪性刺激具有选择性加工趋势,外倾个体更偏好加工正性刺激,内向不稳定组对负性刺激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社交焦虑个体注意偏差的有关研究进行回顾 ,介绍了此类研究主要运用的两种实验范式 :Stroop色词命名任务和点探测任务 ,总结了前人在社交焦虑注意偏差研究领域提出的两种理论假说 :过度警觉假说和回避假说 ,并从多个角度对相互矛盾的实验结果进行探讨。最后讨论了此类研究的临床意义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社交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差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考查威胁和非威胁两种实验情景下高低社交焦虑个体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差.方法:根据在社交焦虑量表上的得分从264名大一学生中筛选出16名高分组成员和16名低分组成员,并将被试随机分入威胁性和非威胁性两种实验情景,完成点探测任务.结果:实验情景的主效应显著[F(1,31)=4.353,p=0.046],与非威胁性情景相比,被试在威胁性情景下倾向于对威胁性词语警觉;社交焦虑的主效应不显著[F(1,31)=0.676,p=0.418];实验情景和社交焦虑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1,31)=4.045,p=0.054].结论:只有在非威胁性情景下,高社交焦虑个体才表现出对威胁性词语的回避;特质焦虑对注意偏差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唤起负性情绪后,自伤者是否倾向于注意其常用的自伤方式。方法:实验一:采用Stroop范式,在启动和未启动情绪调节方式的条件下,要求被试对常用情绪调节词、不常用情绪调节词和自伤词作反应,比较被试对这三类词的反应时,以检验采用动词作刺激词的Stroop任务的有效性;实验二:选用自伤青少年作为被试,启动自伤青少年的情绪调节方式,采用实验一证实有效的Stroop任务检验自伤者是否表现出对其常用自伤方式的注意偏向。结果:实验一表明,启动条件下,被试对其常用的情绪调节方式反应时最长;实验二发现,在启动条件下,自伤者对其常用的自伤方式反应时最长。结论:采用动词作为刺激词的Stroop任务有效;自伤者表现出对其常用自伤方式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4.
神经质人格对情绪词注意偏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质人格对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EPQ为工具筛选出了30名高神经质个体和34名低神经质个体进行情绪词(正性词、中性词和负性词)的Stroop任务(包括阈下呈现和阈上呈现两种实验条件)的行为学实验。结果发现两组被试的干扰效应在正性词阈下呈现时差异显著(F=6.95,P=0.011),低神经质组大于高神经质组;在负性词阈上呈现时差异显著(F=8.62,P=0.005),高神经质组大于低神经质组。说明对于阈下呈现的刺激,高神经质组的干扰效应低于低神经质组,尤其对于正性词,两组有显著差别;对于阈上呈现的刺激,高神经质组的干扰效应高于低神经质组,尤其对于负性词,两组有显著差别。结论低神经质组易受到阈下呈现的正性刺激的干扰,高神经质组易受到阈上呈现的负性刺激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社交焦虑群体注意偏向的研究结果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干预中.本文总结并分析了前人关于社交焦虑群体注意偏向特点的两类理论假说:逃离假说和注意控制假说,并且比较了两类理论假说背景下通过注意训练的方法进行的临床应用研究,最后探讨了此类研究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