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以结肠直肠黏膜弥漫性炎性损害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病程迁延不愈,复发率高,典型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及黏液脓血便,长期炎症可出现多种并发症。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C—CRC)是溃疡性结肠炎严重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2.
首例溃疡性结肠炎(UC)并发肠癌报道于1925年。Goldgraber等 [1]总结1928年至1968年发表的50篇论文,UC相关的肠癌发病率在 0.6%~17%。Ekbom等[2]在3000例UC患者的研究中,结、直肠癌 (CRC)的相对危险性为5.7(95%CI4.6~7.0),UC患者具有较高的肠 癌发病率已是不争的事实。作者就近年来UC相关性CRC的有关研 究进展作一概述。 一、UC发生肠癌的危险因素UC形成CRC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是疾病持续时间和病变范围。当 病程小于8~10年,很少发生肠癌,以后患癌的危险性每年上 升0.5%~1%[3],并有较高的累积癌变率,15年为2.5%,…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直肠炎癌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直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随着UC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癌变率也在逐年增加,有资料显示,UC患者终身发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概率为3.7%,每人每年的发病率为0.3%;UC癌变发生率以美国和英国为最高,每人每年发病率分别为5%和4%,也是UC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目前认为,UC是CRC的一种癌前病变,其并发CRC的危险性较正常人群高20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半夏泻心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时段:2014年04月至2020年0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溃疡性结直肠炎科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100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50)和口服半夏泻心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的观察组(n=50),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分析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直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溃疡性直肠炎的诊断和治疗巫协宁本期刊出上海华东医院20年来,经结肠镜和组织病理诊断的溃疡性结肠炎486例分析,与结肠镜检查的评价一文。如此大系列病例在国内一所医院所见是不寻常的,但其中包括了很多轻病人,内中直肠炎占28.8%(142/486)、直乙结...  相似文献   

6.
疾病波及范围和病程作为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危险因素已被证实。本研究旨在验证反流性回肠炎 (backwashileitis,BMI)是否为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方法  1 982年~ 1 998年间 60 9例行结直肠切除术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 ,590例符合研究标准。BMI为肉眼和组织学证实末端回肠粘膜炎症且病变长度不小于 5cm。病人根据炎症的范围分成 3组 :①有BWI的全结肠炎 ,共1 0 7例 ;②没有BWI的全结肠炎 ,共 3 69例 ;③左半结肠炎 ,共 1 1 4例。分别评估 3组病人与CRC的关系。研究调查了性别、溃疡性结肠…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自噬是真核细胞包括人体细胞内影响新陈代谢、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途径之一,被发现可能与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均发现自噬与CRC具有相关性,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BECN1等自噬相关基因(ATG)可通过调控自噬对CRC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另外,自噬对于CRC的治疗可能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众多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临床工作中需对各种因素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地做出诊断和治疗,本文查阅近十年关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的文献,初步总结了目前被普遍认同的影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提供思路。目前认为肿瘤的浸润深度、原发部位、分化程度、病理类型以及患者的术前血清CEA水平等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而肿瘤的大小和大体形态等因素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的认识还不一致。造成以上研究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不同学者对于患者选择的差异、样本数量的多少以及采用的标准不同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是否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221例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内在医院体检而无肿瘤的1232例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比较两组间阑尾切除病史的百分率差异,并分析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共有阑尾切除史145例(5.91%),其中病例组有阑尾切除手术史109例(8.93%),对照组有阑尾切除手术史36例(2.92%),病例组阑尾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阑尾切除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是未切除人群的3.105倍(95%CI:2.072-4.652)。结论 阑尾切除是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microRNA(miRNA)是一类近年发现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它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许多miRNA已被证实在结直肠癌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就miRNA在结直肠癌转移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腺瘤向结直肠癌的逐级发展提示,特定的干预因素可延缓或防止浸润性结直肠癌的发展。COX-2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抑制COX-2可以防止结直肠腺瘤及其潜在肿瘤的形成,但COX-2抑制剂的潜在毒性限制了其作为临床化学治疗替代物的使用。目前,已经有很多重要的中药成分,如白藜芦醇、姜黄素、槲皮素等具有抑制肿瘤发生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这些药物都具有成为化学治疗替代物的潜力,因此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此文对虎杖提取物之一的白藜芦醇在防治结直肠癌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今后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VEGF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且需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1例,于手术前采外周静脉血,手术中采集门静脉血,应用定量固相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VEGF水平,同时选择8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空腹外周血中VEGF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有肝脏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肝脏转移者;且所有肝转移的病人门静脉血VEGF均大于250 μg/L,其灵敏度达到100%,VEGF大于250 μg/L者肝转移者占67.6%,其特异性也较高,VEGF>300 μg/L的病人中有肝转移者占81.5%.结论 血清VEGF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密切相关,门静脉血VEGF检测是判断有无肝脏转移的较灵敏的指标,特异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14.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变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遗传易感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所导致的一种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长期病程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以结直肠癌变后果最为严重.UC导致结直肠癌变的机制十分复杂,从遗传物质到信号转导等的一系列改变可能在UC相关的癌变进程中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发病机制方面,UC相关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与散发性CRC仍存在一定差异性,本文重点就上述方面阐述UC相关结直肠癌变机制.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诊治水平的进展,长病程的UC患者逐渐增多,发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风险明显增加。UC癌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长病程、广泛肠段受累、累积炎症负担(cumulative inflammatory burden, CIB)、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CRC家族史等,其中炎症的反复发作是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 CAC)与散发性CRC在癌变模式、发生机制、分子特征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遗传和表观遗传的改变、氧化应激、异常免疫反应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在炎癌转化中发挥的作用。基于危险因素对UC患者进行CAC风险分层,高危患者应进行更频繁的结肠镜监测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糖尿病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糖尿病可被视为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涉及到糖尿病患者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慢性炎症与氧化应激、胃肠动力障碍以及免疫监视功能受损等.此外,另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对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也存在相关性.本文主要针对糖尿病及降糖药...  相似文献   

17.
刘文忠  陆红 《胃肠病学》2001,6(4):242-243
结直肠癌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目前国际上正在研究可防止腺瘤-癌顺序启动和进展的饮食干预和化学预防策略。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内镜下息肉摘除和早期发现可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饮食干预 食物直接与肠道接触,影响其生理和代谢。饮食因素与结直肠癌的确切关系仍有争议,多数证据提示,人均肉类、脂肪和蛋白质消费量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正相关,植物性饮食则呈负相关。 一、纤维 以高纤维饮食为主的非洲乡村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较低。纤维的膨胀特性稀释了结肠内的致癌物质,结肠内细菌发酵改变了肠道生理和菌群平衡,从而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与结直肠癌突变癌基因的相关性,探讨其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肿瘤组选择30例结直肠癌患者,选择24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的瘦素水平,采用RT-PCR方法测定肿瘤标本的癌基因K-ras以及抑癌基因P53、APC和DCC的表达,对各癌基因表达的差异与血清的瘦素水平做出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APC抑癌基因表达阳性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要高于表达阴性者(3.78μg/L±1.85μg/L vs 2.41 μg/L±2.53 μg/L,P<0.05),且随着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APC基因的表达强度也逐渐增加(P<0.05),其余3种癌基因的表达与血清瘦素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瘦素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途径与抑癌基因APC的表达有关,与癌基因K-ras及抑癌基因P53、DCC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何有效控制炎症、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发生率是临床重要问题。中医药多成分、多环节和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控制炎症、预防癌变、已变防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监测预防及中医药防治癌变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重在探讨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策略,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558例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以及危险因素,为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UC-CRC)的监测、筛查以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南方医院共行结肠镜检查32926例,对其中558例UC患者以及UC-CRC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58例UC患者中,发现结直肠癌8例,均为进展期癌,总体风险为1.43%,2组病人在年龄、疾病病程、病变范围、诊断结直肠癌前活检是否有不典型增生、是否使用5-ASA类药物、激素治疗以及是否参加内镜随访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别。危险因素分析提示,疾病病程、病变范围以及结肠镜检查发现不典型增生为UC-CRC的危险因素;定期内镜随访、5-ASA以及激素治疗可降低UC-RC发病的风险。结论 UC患者有较高癌变的风险,但总体风险较西方国家低;UC病程大于10年、全结肠炎以及活检发现有不典型增生是发生结肠癌的高危因素,定期内镜随访以及5-ASA和激素治疗是UC患者防止发生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