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G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西立戊他汀等。该类药物不仅具有显著的降脂疗效,且对心脑血管疾病还具有独特的防治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潮汕人群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高浓度低密度脂蛋白(LDL)的风险.方法:收集潮汕籍汉族高浓度LDL 792例,并与1 073名健康人对照,用SNPstream技术检测样本HMG-CoA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结果: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846662和rs12916)与高浓度LDL均有相关性(P<0.05),2个单倍型G-T-C和A-C-C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CoA还原酶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和2个单倍型均与血浆高浓度低密度脂蛋白LDL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UAP患者根据前瞻性、盲法、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普萘洛尔、肝素、硝酸甘油,另加辛伐他汀,初始剂量为10 mg, 1次/d,睡前顿服,每4周调整1次剂量,睡前顿服,疗程2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同等剂量普萘洛尔、肝素、硝酸甘油.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65.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率53.3%,总有效率81.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可以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清、肝脏、主动脉中胆固醇(TC)的含量,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明显的调脂作用及广泛的非调脂作用, 可稳定斑块,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治愈率,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hoA在洛伐他汀抑制HepG2细胞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基因芯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洛伐他汀作用前、后HepG2细胞中RhoA的表达。结果:加入洛伐他汀后,mRNA(RhoA)和RhoA蛋白水平均上调;加入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或法呢基焦磷酸后,RhoA蛋白水平上调被不同程度逆转。结论:减少RhoA香叶酯化,抑制RhoA的细胞膜锚着可能是洛伐他汀抑制HepG2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洛伐他汀对大鼠血管平滑肌合成一氧化氮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血管平滑肌取自SpragueDawley大鼠 (2 0 0 - 2 5 0g)的胸主动脉。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液中亚硝酸盐水平由比色法测定。结果 洛伐他汀 (10 5mol/L)明显增加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 ,10ng/mL)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 ,呈时间 (0 - 2 4小时 )依赖型。外源性甲羟戊酸 (10 4 mol/L)和芒牛儿芒牛儿焦磷酸 (GGPP ,10 μmol/L)可完全逆转洛伐他汀的上述作用。而且用C3外酶 (2 5 - 5 0 μg/mL)抑制Rho可引起类似上述洛伐他汀的作用。结论 洛伐他汀上调受IL 1β刺激的大鼠SMCs合成NO ,其机理可能与Rho蛋白活性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l-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术后6 h随机分为:①AMI对照组;②氟伐他汀组;另设:③假手术组。直接灌胃给药8周后行高频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心脏重塑指标、左室非梗死区心肌TGF-β1 mRNA和蛋白免疫印迹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E峰、E峰减速度、E/A、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CVF)、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AMI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组的LVEDD、LVEDV、E峰、E峰减速度、E/A、LVEDP、左、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CVF、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1),FS和EF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氟伐他汀能有效抑制心室重塑,延缓心衰进展,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下调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肌TGF-β1的表达,改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低氧培养的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低氧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辛伐他汀以不同浓度(0、1、2.5、5.0、10.0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12、24、48h)进行干预,并用甲羟戊酸(100μmol/L)调节辛伐他汀的作用。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皮细胞ET-1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内皮细胞上清液中ET-1蛋白的浓度。结果11μmol/L浓度的辛伐他汀对内皮细胞ET-1mRNA和ET-1蛋白表达没有影响,2.5μmol/L辛伐他汀即可抑制ET-1的表达,但与0μmol/L浓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μmol/L及10μmol/L辛伐他汀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尤以10μmol/L浓度组明显;2以10μmol/L辛伐他汀干预低氧培养的内皮细胞,低氧12h后,内皮细胞ET-1mRNA和ET-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24h后继续降低,48h达到最低;3100μmol/L甲羟戊酸可以阻止辛伐他汀对低氧培养的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的抑制作用。结论辛伐他汀对低氧培养的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氟伐他汀对肾小球硬化大鼠Ⅳ型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还原酶抑制剂 ( HCRI)氟伐他汀对肾小球硬化大鼠 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用 5 / 6肾切除的方法诱导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 ,氟伐他汀治疗组 ( 2 mg· kg- 1 · d- 1 ) ,苯那普利治疗组 ( 6mg· kg- 1 ·d- 1 )及假手术组。10周时测尿量、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 ( Ccr)、血肌酐、血胆固醇和血甘油三酯。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 型胶原水平表达。结果 :氟伐他汀及苯那普利治疗组尿蛋白及肾组织 型胶原水平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1) ,Ccr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结论 :氟伐他汀可降低蛋白尿 ,减轻肾小球硬化 ,改善肾功能 ,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并不依赖降胆固醇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抗人烯酰辅酶A水合酶(ECH1)的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将正常成人肝组织匀浆离心并分离线粒体,用线粒体总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Ab.并通过问接ELISA法、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对mAb进行特性鉴定,通过免疫沉淀联合质谱、Uni-ZAP XR表达文库筛选鉴定抗原.结果 获得1株可稳定分泌抗人ECH1 mAb的杂交瘤细胞系.mAb的Ig亚类(型)为IgG1(K),该mAb可用于EUSA检测、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和免疫沉淀实验.结论 成功制备了抗人ECHI的mAb,为ECH1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胆固醇在体内生物合成。自1976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mevastatin)问世以来,他汀类药物已发展至第3代,目前上市的治疗高脂血症的他汀类药物有(按问世先后顺序):洛伐他汀(lo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和西立伐他汀(cefivastatin)等。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降脂可明显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及总死亡率。他汀类药物已被广泛用于临床,该药不但有显著的降脂作用,而且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保护和修复血小板膜,抗骨质疏松,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几乎可以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环节;明显促进斑块回缩,从而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辛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伐他汀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1988年该药首先在瑞典上市,1995年已在7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近年来发现除调血脂作用外,它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增殖、促进骨合成代谢、治疗心衰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蛋白p63的转录变体ΔNp63调控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以ECA109细胞为模型,通过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LV.ΔNp63)在细胞中过表达ΔNp63,通过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HMGCR)表达水平,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和荧光素酶活性报告实验检测ΔNp63蛋白与HMGCR基因5’-非翻译区的结合;细胞中过表达ΔNp63同时利用RNA干扰抑制HMGCR表达,通过细胞计数试剂-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培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结果:ECA109细胞中过表达ΔNp63后,HMGC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提高了241%和81%;结合ChIP及荧光素酶活性报告实验结果提示ΔNp63识别位点位于HMGCR启动子-747至-728区域。过表达ΔNp63同时抑制HMGCR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24hr,P<0.05;48/72hr,P<0.01);细胞凋亡水平为16.5±1.5%,显著高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细胞(26.9±1.9%,P<0.01),同时细胞的迁移率显著低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细胞( 52.2±2.6% vs. 33.4±3.1%,P<0.01)。结论:ΔNp63通过上调HMGCR转录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瑞舒伐他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载脂蛋白CIII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CIII(apoCIII)水平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每组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又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日1次口服,共2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时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apoCIII水平和24 h尿微量清蛋白(MAU)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poCIII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TG、TC、LDL、VLDL、apoCIII及MAU水平下降,HDL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poCIII水平明显升高,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改善其水平异常,有利于降低MAU。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外的临床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许多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3-hydroxy-3-methylghtary co-enzyme A reductase inhibitors,HRI),除降血脂外尚有诸多非降脂作用,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管腔狭窄、降低心血管意外危险、降低脑卒中危险、降低糖尿病危险、改善胰岛素抵抗、辅助降压、抗炎、预防老年痴呆等作用。本文参阅相关文献,就他汀类降脂作用之外的临床新应用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端转录活性域缺失的肿瘤蛋白p63(ΔNp63)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CA109为模型,通过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在细胞中过表达ΔNp63.通过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表达水平,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  相似文献   

17.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ACSL)是酰基激活酶家族成员之一,包含5种不同的亚型,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它们主要催化12~20碳链之间的脂肪酸合成脂酰辅酶A,这是机体内甘油三酯合成及脂肪酸β氧化的第一步反应。此外,由于底物的偏好、组织分布以及调控因素的差异,ACSLs在不同细胞内脂肪代谢中有不同的功能,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它们基因表达的高低与众多疾病相关,但目前有关ACSLs基因表达调控因素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从ACSLs组织分布及底物选择性、ACSLs对不同细胞组织内脂质代谢的影响、ACSLs相关疾病以及其相关表达调控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ACSL研究的重点及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氟伐他汀是第一个全合成的3-羟基-3-甲基戊酰辅酶A(HMM-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继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之后被开发的第4个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一新型的他汀类降  相似文献   

19.
张艳丛 《医学综述》2012,18(16):2616-2618
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调脂药,其主要调脂机制为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进入体内不需代谢即具有生物活性,具有见效快、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等优点。研究发现,除本身的调脂作用外,该药尚具有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增殖、抑制炎性反应、稳定斑块、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多项非调脂功能。现对其近年来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文献检 索综述了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该类药物选择性抑制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数目。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且能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他汀类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开启了冠心病防治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