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倩 《新疆医学》2013,43(10):36-37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异常心电图分布特点及发生率,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疆阜康市2011年1月~2012年12月3299例健康体检者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依据体检者年龄、性别、血压进行分组,对检出的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上升,41岁及以上年龄段心电图异常者检出率普遍较高,其中51岁及以上检出率最高,31~40岁以下检出率最低,为1.57%.结论: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律不齐等.异常心电图在健康体检者中检出率较高,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应加强对高龄人群和高血压群体心电图异常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方法 对59 091例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资料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并对出现的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异常心电图12 832例(21.72%).各年龄段男性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和>50岁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心电图类型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高血压患者5 302例,异常心电图1 704例(32.1%),非高血压患者53 798例,异常心电图11 128例(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3 689例,异常心电图1 355例(36.7%),非糖尿病患者55 402例,异常心电图11 477例(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率与年龄、男性所占比例呈正相关关系(P<0.05).各类型异常心电图中ST-T改变、各种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房室肥大和陈旧心肌梗死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P<0.05).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缓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0.05).结论 异常心电图在健康体检者中的检出率很高,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女性,应加强高龄人群心电图的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及分布状况。方法:对进行心电图检查的6 500例健康体检者的异常心电图,按年龄、性别实施分类统计,分析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及分布特点。结果:男性健康体检者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异常心电图中(除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室预激以外),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着健康体检者年龄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对健康成人进行心电图检查早期发现异常心电图有利于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人员体检结果的分析,探讨异常心电图与体检中常用生化检查、腹部B超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5年10~12月在我院查体的东赵社区1926例健康体检人员,根据年龄分为两组,Ⅰ组为18~50岁的受检者,Ⅱ组为大于50岁的受检者,每组又根据性别分男、女各两小组,对各项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Ⅰ组男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46%,女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34%;Ⅱ组男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58%,女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48%。异常心电图检出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异常检出率Ⅱ组均高于Ⅰ组。结论: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且男性高于女性,高血脂、高血糖和脂肪肝是心电图异常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八钢区域职工异常心电图全面分析,掌握流行规律,发病趋势。为控制心血管疾病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期间八钢22846个职工体检资料。结果:本次调查中,正常心电图占86.43%,异常心电图占13.57%。正常心电图、低电压心电图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束支阻滞、左心室肥厚、陈旧性心肌梗死、早期复极综合征及其他异常心电图的比例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维吾尔族正常心电图分布比例高于汉族及其他民族。而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分布比例低于汉族及其他民族。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的检出率基本上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窦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与年龄呈“杓形”关系,即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中间年龄组发生率低。其他类型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趋势。结论: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一般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以心律失常最多见,发病率最高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其次是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窦性心律不齐、室早等,因此定期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治疗心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空勤人员健康体检中心电图异常的情况。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空勤人员6610例健康体检异常心电图的表现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6610例研究对象中异常心电图合计3365例(50.9%),其中男性56.4%(1897/3365),明显高于女性43.6%(1468/3365);20-29岁异常例数最多2572例(60.30%);异常心电图最常见的表现为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等。结论空勤人员健康体检中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机率较高,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需针对不同对象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并定期实施检测,提高健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为老年人开展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对500例老年人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较高,其中女性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男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定期对老年人进行体检,对老年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均波 《当代医学》2013,(20):84-85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异常心电图情况,为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2012年9月-2013年1月的体检人群1800例,对其体检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筛查出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1800例体检心电图中正常或大致正常心电图1235例,占68.61%,异常心电图565例,占31.39%。男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66.90%)明显高于女性(3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岁心电图异常率为16.26%;年龄30~39岁心电图异常率25.48%;年龄40~49岁心电图异常率33.58%;年龄50~59岁心电图异常率43.73%;年龄≥60岁者心电图异常率55.77%。经统计学分的,心电图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年龄段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血管风险,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 186例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特点,为进一步做好心血管疾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者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3 186例健康体检者中,正常心电图者3 036例,占95.29%,异常心电图者150例,占4.71%,异常心电图人数的构成明显低于正常心电图人数;心电图异常包括ST-T波改变、T波改变、Q-T延长、异常Q波、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逸搏、房颤及各种房室传导阻滞等图形)。在35~70岁这个年龄范围,心电图异常者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且呈倍数增长。60~70岁这个年龄段的检出率最高为9.14%,而35~40岁这个年龄段,心电图异常者的检出率最低,仅为0.63%。结论: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在年龄、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更年期前后内分泌的改变可能促进了心电图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盐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为开展慢性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10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2 695例老年人体检资料,对其血液生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 695例老年体检者中,高脂血症、高血糖检出率较高,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血糖异常率分别为50.0%、36.4%、10.9%;女性血糖及血脂平均水平及异常率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尿素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对老年人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进行分别比较,结果显示,高血糖组高脂血症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应针对性地加强老年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1.
对1559例50岁以上干部健康普查中心电图分析的结果说明: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增龄而递增。ST—T改变的心电图占异常心电图的首位。老年组ST—T改变的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而传导阻滞的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与性别和年龄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宁波江东社区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 收集江东社区医院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的常规心电图数据2 961份,按年龄分为45~59岁、60~74岁和≥75岁3组,比较总体、不同性别间及不同年龄段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结果 心电图异常1 593例(53.8%);男女间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在3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在3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总体及男女各自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前3位均为复极异常、窦性心动过缓和异位期前收缩;不同性别异常心电图中窦性心动过缓、起搏心律、窦房及房室传导阻滞、左心室高电压及左心室肥大、异常Q波和复极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宁波江东社区45岁以上患者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主要特点为男性大于女性,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多,而女性在60~74岁年龄组最多.对中老年患者在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及治疗康复等一系列社区医疗服务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段健康体检异常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健康干部职工不同年龄段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及分布状况,为有针对性地防治心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年龄段12610名干部职工心电图资料,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分类统计.结果:①体检人员正常心电图占77%,异常心电图占23%.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ST-T改变(15.21%),窦性心动过缓(13.55%),束支阻滞(13.14%),窦性心律不齐(10.03%);②多数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室预激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其检出率与年龄呈"杓形"关系.③大部分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定期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治疗老年人心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健康体检心电图进行分析,研究其对心脏健康的监测意义。方法将1200例健康体检者按性别及年龄进行分组,对其心电图进行诊断,筛查出异常心电图,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相较于青年组明显增高,男女心电图异常率差异不明显。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律失常、各种早搏等。结论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异常心电图中男女占比无明显差异。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能及早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血管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机关公务员健康状况,为该人群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63名公务员体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某机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仅4人所检项目未见明显异常,体检合格率仅为0.53%。异常检出率居前10位依次为是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胆囊息肉、结石,肝功能异常,前列腺疾病,脂肪肝,肝肾囊肿,空腹血糖升高。男性职工高尿酸、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高脂血症、血压升高、心电图异常、前列腺病变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女性年龄在50~59岁时血压升高,心电图异常明显,检出率明显上升。结论:公务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应当从消除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入手,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改变生活方式,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健康体检,有效控制此类疾病。  相似文献   

16.
郅淑棉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412-412,414
目的:在于了解教工心血管病的患病情况,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大学全体教工进行健康体检,收集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检出率22.99%,男性高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发病有低龄化流行趋势,心电图异常种类达23种。心电图异常与高血压、高血脂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对高校教工的健康教育、健康监测及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于了解教工心血管病的患病情况,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大学全体教工进行健康体检,收集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检出率22.99%,男性高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发病有低龄化流行趋势,心电图异常种类达23种.心电图异常与高血压、高血脂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对高校教工的健康教育、健康监测及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春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27-2228
目的:研究自然人群的异常心电图分布状况,为针对性地防治心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620名企事业单位查体人员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按性别、年龄将心电图分类统计。结果:正常心电图占69.4%,异常心电图占30.6%。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ST-T改变(7.3%)、窦性心动过速(5.6%)、窦性心律不齐(4.4%)、室性早搏(3.4%)、束支传导阻滞(2.0%)、房性早搏(1.8%);除预激综合征外,其他异常心电图都是男性多于女性;多数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病窦综合征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窦性心动过缓和预激综合征的检出率与年龄呈"杓形"关系;在异常心电图人群中,有约1/2的人合并2种或2种以上的心电图改变,最常见的是缺血性ST-T改变合并室性早搏或传导阻滞。结论: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男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高于女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一般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然人群的异常心电图分布状况,为针对性地防治心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620名企事业单位查体人员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按性别、年龄将心电图分类统计。结果:正常心电图占69.4%,异常心电图占30.6%。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ST-T改变(7.3%)、窦性心动过速(5.6%)、窦性心律不齐(4.4%)、室性早搏(3.4%)、束支传导阻滞(2.0%)、房性早搏(1.8%);除预激综合征外,其他异常心电图都是男性多于女性;多数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病窦综合征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窦性心动过缓和预激综合征的检出率与年龄呈“杓形“关系;在异常心电图人群中,有约1/2的人合并2种或2种以上的心电图改变,最常见的是缺血性ST-T改变合并室性早搏或传导阻滞。结论: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男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高于女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一般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20.
医院职工体检心电图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体检中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进行分析,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年龄在35岁以上的462人进行心电图检查,描记安静状态下常规12个导联心电图。结果462例体检人员中心电图异常176例,占38.10%;其中,男性92例,女性84例;心电图异常中以各种传导阻滞和心肌劳损多见。结论男性心电图异常比率明显高于女性,高年龄组的心电图异常比率明显高于低年龄组。为掌握职工身体健康状况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