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血栓形成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窄成闭塞导致脑组织软化坏死的一类脑血管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者3年来随机选择108例急性脑血栓病人进行血栓灵的系统观察治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8例皆为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且发病均在1周以内.男67例,女41例,男女之比为1.63:1.“年龄40~70岁,平均55岁.工人62例,干部19例,农民27例.血栓部位:基底节区75例(左侧28例,右侧37例,双侧10例),大脑半球脑叶26例(额9例,顶5例,颞5例,枕2例,额顶3例,额颞2例);脑干3例(延脑1例,桥脑2例);小脑半球4例(左侧2例,右侧2例).  相似文献   

2.
便秘,是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发生的一种症状。笔者通过对60例便秘患者(不包括习惯性便秘者)的观察,发现属于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为42例(占70%),其中诊断为脑血栓者27例、脑出血者7例、脑供血不全者3例、高血压脑病及脑动脉硬化者各2例、蛛  相似文献   

3.
涂燕平 《临床荟萃》2000,15(24):1129-1130
胰岛素抵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胰岛素抵抗常常引起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脂质代谢紊乱 ,并与高血压[1] 、冠心病[2 ] 等动脉硬化性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对 2 6例动脉硬化性脑血栓患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胰岛素释放试验及血清甘油三酯 (TG)测定 ,并与 2 4例非脑血栓患者进行对照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6例脑血栓患者均来自本院住院患者 ,除临床症状体征外均有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血栓 ,其中急性期12例 ,后遗症期 14例 ,合并高血压 8例 ,冠心病 3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73± …  相似文献   

4.
作者使用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试产的新脑血管扩张剂盐酸尼卡地平(nicatdipine hydtochlotide原文译作盐酸尼卡的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20~80岁。其中脑血栓形成38例,脑栓塞、脑脉管炎各2例,病程以发病急性期为主,仅少数为中风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现在无创检查颅底血管的方法中除TCD外,双功能彩色多普勒(TCDD)已逐渐引起重视。我们用TCDD和TCD先后检查同一组患者的同一颅底血管,以比较和评价二种方法在颅底血管检查中效果的差别。 资料和方法 受检查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7~64岁。平均42.6岁。其中正常者3例。血管性头痛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例。脑血栓2例。另5例选自TCD未得到或得不到满意血流信号的患者。TCD仪为西德EME公  相似文献   

6.
腹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52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年来,我们用腹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5例,疗效好,毒性和副作用均少,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脑血栓形成52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35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最小36岁,最大80岁,50~70岁计37例,占71.15%,此组年龄为脑血栓形成高发期。合并症主要为高血压26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项指标与早期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及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外科门诊拟诊为早期脑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后期不适再次就诊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将疑似患者(297例)。分为脑血栓组(206例)和非脑血栓组(91例),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脑血栓组和非脑血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指标,然后再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主要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血清磷脂酶A2、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脂蛋白、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cy、PAF 3项指标是早期脑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Hcy水平及PAF水平可作为评估早期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参考指标,随着指标水平升高,患脑血栓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光量子血氧疗法 (简称UBI) ,我院由UBI加精制黄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 6 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住院脑血栓患者 6 8例 ,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 ,其中急性期 2 5例 ,恢复期 2 4例 ,后遗症期 8例。男性 4 1例 ,女性 1 6例最大年龄 82岁 ,最小年龄 4 2岁 ,平均年龄 56 .2岁。诊断均符合 1 998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栓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应用长春亚星公司生产AS 2 6 0型冷光量子血疗仪 ,按常规 ,在无菌环境下抽取病人肘静脉血 2 0 0ml于无菌血袋内 (内…  相似文献   

9.
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66例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 66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有 24例( 36%),脑血栓 22例( 34%),复发性脑梗死 20例( 30%), 66例中男 41例,女 25例,年龄 63~ 87岁,平均 73岁,病程 3个月~ 7年。入院患者的肌张力情况如下:软瘫 18例 (27% ),低张力 13例 (20% ),正常 10例 (15% )中度增高 13例 (20% ),重度增高 12例 (18% )。治疗方法:( 1) 卧床患者每 2~ 3h翻身 1次,受压皮肤处按摩 ,2次 /d,每次约 3- 5min。( 2) 运用足底按摩器做上下肢振动 ,2次 /d,每次 15min。( 3) 由人帮助做上下肢被动操 10min,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脑血栓形成急性期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两的相关关系及与脑血栓形成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40例无糖尿病病史、无肝肾疾患的脑血栓形成患为研究组,23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用ELISA双抗夹心法及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oxLDL,PAI-1水平.结果 (1)脑血栓形成组oxLDL、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0.05);(2)脑血栓形成组oxLDL与PAI-1间呈显正相关,(r为0.392,P<0.01),统计学有极显性差异。结论 (1) oxLDL,PAI-1可能均参与了脑血栓形成的发生;(2)PAI-1升高与oxLDL增高呈正相关,PAI-1可能是oxLDL与脑血栓形成的中间环节,直接导致了脑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国北方地区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基因多态性与脑血栓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ELP)技术检测100例脑血栓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GPⅢa的P1A的多态性。结果所有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均为PIA1/A1基因型,PIA2基因型的检出率为0%。结论我国北方地区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基因多态性与脑血栓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对脑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神经内科和外科门诊拟诊为疑似脑血栓形成的患者316例,再根据诊断金标准将疑似患者分为脑血栓组(196例)和非脑血栓组(1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Lp(a)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综合评价Lp(a)对脑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脑血栓组与非脑血栓组血清Lp(a)水平的P25、P50、P75分别为97.23、238.22、430.01和29.80、92.27、233.86,平均秩次分别为185.42和114.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a)水平与脑血栓形成的诊断相关性呈正回归,偏回归系数(B)=0.005,Wald=31.295,随着血清Lp(a)水平的升高,发生脑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血清Lp(a)水平对脑血栓形成的最佳诊断界值为305.80mg/L,AUC为0.724,具有中等诊断效能。诊断特异度为91.7%,误诊率为8.3%,阴性预测值为48.7%;诊断灵敏度为40.8%,漏诊率为59.2%,阳性预测值为88.9%。结论血清Lp(a)水平用于诊断脑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 ,常与其他疾病相互误诊 ,今将近年遇到误漏诊 89例分析如下。1 急性心肌梗塞 (AMI)误漏诊1.1 误诊为脑血管病 脑血栓 6例 ,脑血栓后遗症 3例 ,脑溢血 4例。例 1,男 ,6 7岁。 2 a前因脑血栓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加重 2 d于 1995 - 11- 0 8脑血栓再发入院。查体 :BP110 / 70 mm Hg,神志清 ,HR72次 / min,律齐 ,第一心音低钝 ,双肺未见异常。右侧肢体肌力均 级 ,病理反射 (- )。 ECG 、 、av F导 ST段弓背抬高 1~ 2 mv,CK380 u/ L,CK- MB6 4u/ L,AL T6 2 u/ L,L DH2 96 u/ L确诊为急性下…  相似文献   

14.
郑淑英  刘满良 《临床荟萃》1994,9(18):850-851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uth factor NGF)是一种对脑细胞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所必需的细胞生长调节因子。本文观察了26例因脑血管障碍引起脑萎缩的患者,发现用药后患者智力、肢体功能、语言表达力均有明显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共26例,男性25例,女性1例;年龄44~83岁,平均63岁。脑血栓25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1例。25例脑血栓中,急性期5例,恢复期2例,后遗症期18例。18例脑血栓后遗症中均为多次发病,少则2次,多则4次。病程最长达10年。对上述患者均作头颅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血栓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内皮细胞功能及脂蛋白水平。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1 例脑血栓病人血浆中血栓烷B2(TXB2)及6 酮前列环素(6 keto PGF1α)水平。结果 TXB2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6 keto PGF1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各观察指标急性期与恢复期比 较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XB2与HDL C呈负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呈正相关。结论  脑血栓患者血小板功能亢进,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血小板活性增高与脂代谢异常有关,抑制血小板活性,提高 HLD C水平对脑血栓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6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脑血栓形成(C组)患者与76例糖尿病不合并脑血栓形成(B组)及76例老年无糖尿病有脑血栓形成(A组)患者进行临床和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C组与B组相比,收缩压(SBP)、空腹C肽(Fc-p)均高于B组(P<0.05),空腹血糖(FBS)、病程低于B组(P<0.05);B组与A组相比,糖化血红蛋白(HbA1c)、FBS、尿素氮(BUN)、肌酐(Cr),B组高于A组(P<0.05),SBP、Fc-p,B组低于A组(P<0.05);C组与A组相比,HbA1c、FBS、BUN高于A组(P<0.05),Fc-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C组则低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收缩压、Fc-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是糖尿病患者患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影响力度依次为LDL-ch>Fc-p>SBP.[结论]为防止老年人2.型糖尿病急性脑血栓形成,降压、纠正血脂紊乱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重要的,控制血糖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7.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等的关系,从而评价临床监测并调控脑梗死患者血清HDL的意义。方法:选择2002-06/2002-12住院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2例,对照组30例,比较不同类型脑梗死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DL含量,并分析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血清HDL正常组与血清HDL降低组间的病灶大小分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布及复发比例、临床疗效间的差异。结果:脑血栓形成组血清HDL含量[(1.03&;#177;0.27)mmol/L]明显降低,与对照组[(1.63&;#177;0.24)mmol/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79,P&;lt;0.01)。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血清HDL降低组与血清111)L正常组相比,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14.88,P&;lt;0.001,x^2=12.59,P&;lt;0.01),复发型比例明显增多x^2=6.35,P&;lt;0.05),临床疗效明显差于后者(x^2=5.85,P&;lt;0.05)。结论:血清HDL含量降低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疾病复发及临床疗效有影响。监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清HDL水平,并对其进行调控,对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脑血栓后遗症及高粘滞血症血液流变学4项参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脑血栓后遗症及高粘滞血症进行了血液流变调查。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 上海医科大学产可调式毛细管粘度计。1 2 对象 脑血栓后遗症患者 12 0例 ,男性 80例 ,女性40例 ,年龄 42 81岁 (平均 6 2岁 ) ,系我院住院、门诊患者。高粘滞血症患者 84例 ,男性 48例 ,女性 36例 ,年龄36 78岁 (平均 5 0岁 ) ,系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体检后确诊为先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等疾病。健康人 6 0例均来自正常体检人员 ,排除心、脑血管、血栓类等疾病。1 3 测定方法 静脉空腹抽血 5ml,肝素防凝 ,实验温度为 2 5℃ ,按仪器操作规程进行。2 结果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血栓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 (ET)水平 2 4h内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 32例脑血栓患者和 2 0名健康人在 2∶0 0、8∶0 0、14∶0 0、2 0∶0 0时 ,分别测定其血浆ET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脑血栓患者昼夜血浆ET水平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t=2 9.1~30 .5 ,P均 <0 .0 0 1) ,且在 2 4h内 2∶0 0时ET水平最低 ,8∶0 0时最高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5 .6 7,P <0 .0 1)。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的脑血栓患者 2 4h内ET水平均较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显著增高 (t =2 .37~ 8.39,P <0 .0 5、0 .0 1)。结论 脑血栓急性期患者血浆ET水平 2 4h内有早晨高和晚上低的节律性变化 ,其变化与脑血栓发病以早晨为高发时间的现象一致。  相似文献   

20.
治疗冠心病8例,脑动脉硬化6例(包括1例脑血栓形成及3例脑血栓形成后遗症)。采用WFB-ⅡB型体外反搏装置,气囊压力0.3~0.4kg/cm~2,每日一次,每次1小时,12次为一疗程,一般治1~3疗程,少数为巩固疗效作4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