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 1999年至 2 0 0 1年 3月对 316例肝炎患者进行TTV检测 ,其中 32例阳性 ,占病毒性肝炎患者的 10 13%。1 研究对象及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长沙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或原因不明的ALT增高患者 ,除作甲至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外 ,加做抗 -TTV -IgG、IgM检测 (应用北京医科大学肝炎试剂中心试剂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断标准。2 观察结果2 1 一般情况 本组 32例TTV阳性者中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8~ 72岁。2 2 TTV阳性患者与各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情况 乙肝患者阳性率为 6 7…  相似文献   

2.
重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为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 HCV)和丁型肝炎病毒( HDV)感染 ,而且主要是 HBV和 HCV、HDV混合感染所致[1] 。笔者回顾性分析 1 2 1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 HAV、HBV、HCV和 HDV病原血清学标志 ,以分析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因素。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 1 995~ 2 0 0 0年来我中心查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1 2 1例 ,男 87例 ,女 34例 ,年龄 1 2~ 68岁。其中急性重型 2例 ,亚急性重型 1 5例 ,慢性重型 1 0 4例。均符合 1 990年全国肝炎会议修订方案的诊断标准 ,治疗前采取患者血样…  相似文献   

3.
小儿病毒性肝炎中瘐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在小儿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感染状况,我们对1 378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儿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 378例小儿病毒性肝炎均系我院传染科住院患儿,其中男935例,女443例,年龄(10.34±3.23)岁。临床及血清病原学分型诊断按1995年(北京)全国第五次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二、血清学检测试剂及方法抗甲型肝炎病毒(HAV)IgM、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抗HBcIgM)、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丁型肝炎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4.
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均为笔者在1997年6月~1997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其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讨论修订的标准。其中急性重型肝炎(ASH)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SSH)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中、重度30例。病原学检测:甲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5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6例,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2例,乙肝病毒合并血吸虫感染者4例。  相似文献   

5.
241例儿童病毒性肝炎血清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41例儿童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血清病原学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4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系本院1992年1月至1995年12月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54例,女性87例。年龄8月~14岁。按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一种新开展的酶免疫分析法从31例慢性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和18例急性HDV 感染患者血清中检测对此病毒的 IgA 抗体(IgA 抗-HDV)。31例慢性丁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确定有21例(67.7%)IgA抗-HDV 阳性,而18例急性丁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仅1例(5.6%)IgA 抗-  相似文献   

7.
凯西莱针剂治疗病毒性肝炎双重感染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肝炎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因各型病毒性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患其一型肝炎后仍可感染其他型肝炎病毒,故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患者较多。我们应用凯西莱针剂治疗双重感染患者27例,与对照组23例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9年12月-2002年12月间共治疗住院及门诊病毒性肝炎双重感染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0.6(14~69)岁。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9月西安  相似文献   

8.
柯萨奇B组病毒性肝炎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非嗜肝病毒在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中的地位 ,我们于 1997年开始对 398例肝炎患者进行柯萨奇B组病毒 (CVB)、巨细胞病毒 (CMV)和甲~庚型肝炎病毒及输血传播病毒 (TTV)等 9种病毒指标的检测 ,共检出抗CVB IgM阳性 5 6例 ,现将CVB感染者情况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5 6例多为肝炎住院患者 ,其中 6例系原因不明丙氨酸转氨酶升高门诊发现。男 39例 ,女 17例 ,年龄 8~ 73岁 ,平均 38.5岁。临床诊断标准参照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二、检测方法抗CVB IgM…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发病率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ELISA对我院13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13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炎病毒重叠感染70例,重叠感染率为5.3%。结论 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乙、丁型感染率最高。其次是甲、乙型重叠感染。由于病原类型不同,其临床表现及转归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庚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状况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我们于1996~1997年检测了8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HGV-RNA及肝功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8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系我院传染科住院病人。男65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3±13.8岁。诊断标准按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肝炎的诊断过程中发现 ,有相当一部分 (约 10 %~2 0 % )输血后或散发性肝炎病原学不明 ;最近研究发现 ,血清HBsAg阴性甚至血清免疫学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HBVM)全阴性并不能排除HBV感染的存在[1 3 ] 。我们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对 43例病原学不明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肝组织HBVDNA定量检测 ,观察HBV在此类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4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均为近年收治的住院患者 ,男 2 9例 ,女 14例 ,年龄 ( 3 3 .2± 7.6)岁 ,诊断分型依照 2 0 0 0年 9月 (西安 )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和相关的防治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治疗的531例老年肝病患者的资料,应用统计学分析相关趋势。选取其中100例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全面干预比较分析。结果老年肝病患者整体数量逐年升高,以病毒性肝炎为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P<0.05)。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占老年病毒性肝炎的64.84%、13.28%、16.15%;老年肝病中肝衰竭的发生率(11.68%)也较高,主要以慢性肝衰竭为主,病情好转率低,病死率69.35%。经全面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肝病仍以病毒性肝炎为主,而主要病毒性肝炎类型中乙型和戊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乙型病毒性肝炎还是导致老年肝衰竭、肝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对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全面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近三年来在我院住院的21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血清病原学检测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结果 一、一般资料 212例均系1994年1月~199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176例、女36例。年龄7~74岁。其中60岁以上者31例。212例中死亡85例。根据1995年(北京)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分型,212型中急性重型肝炎7例、亚急性重型肝炎32例、慢性重型肝炎173例。 二、检测结果 21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有以下十种模式:单纯甲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4.
徐文胜  王国俊等 《肝脏》2001,6(1):58-59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感染性疾病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型 ,及尚有争议的庚型肝炎病毒和TT病毒等几种。肝炎病毒的鉴定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价至关重要。尽管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 (PCR)已成为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血清学检验方法 ,但是它们难以阐明复制病毒的细胞以及病毒血清学与组织学变化的关系。早在 80年代中期医学工作者就尝试在肝组织中检测病毒基因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 ,使得肝组织中肝炎病毒的检测不论在方法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肝组织中肝…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鞍钢职工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诊断全部符合2000年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主要类型及病原体,我们从2001年1月-2003年12月对本单位住院的职工患者245例进行全方位病原调查。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AV IgM、乙型肝炎血清学5项标志,抗HCV、抗HCV IgM、抗HEV IgM、抗HEV IgG。结果为:245例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是经血清学检测确诊的。其中:甲型肝炎病毒感染101例,占41.2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6例,  相似文献   

16.
作者研究了66例慢性活动肝炎(CAH)患者的致病环境因子(如病毒和药物)的发生率。22例(33%)患者具有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组织学改变,并在嗣后检时发展为慢性侵袭性肝炎,或者在发生症状时血清中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其余44例中有22例血清中有可检出的抗甲型肝炎病毒的抗体,表明有接触甲型肝炎病毒(HAV)的证据。然而这个发生率并不明显大于一组健康对照者中的发生率,因此,在本研究材料中,HAV在CAH的发生中似无意义。2例CAH患者可能由非甲非乙型肝炎所致,因为这2例最初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但HA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清学标志缺如。17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TT病毒(TTV)感染的临床特点,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了1998年11月~2000年1月215例住院肝炎患者血清TTV-DNA,发现63例TTV单纯和重叠感染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我们对215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血清进行了TTV-DNA检测,发现63例阳性。其中男性55例,女性8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3岁。 1.2 方法 对入院病人次日清晨常规空腹抽血进行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及各项生化项目检测。 1.3 检测试剂与结果判断 抗HAVIeM,IgG,HBV-M是由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减少肝病患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肝细胞功能和外周血小板数的相关性,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住院的10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TPO水平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与分组:取自2002~2003年住院的10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男91例,女15例,年龄16~65岁,平均(37.23±11.33)岁。临床诊断按照2000年病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原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EIA法对295例各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甲~庚型肝炎病毒12种血清标志的检测。结果 甲~庚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阳性共234例(79.32%)。其中抗-HAV IgM阳性71例(24.07%),HBVM58.98%(174例),抗-HCV8.13%(24例),HDVM29.15%(86例),抗-HEV和抗-HGV分别为22.37%(66例)和16.95%(50例)。在234例甲~庚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仅71例(30.34%)检出一种肝炎病毒血清标志,其余均为重叠感染。两种肝炎病毒血清标志阳性者85例(36.32%),三种重叠感染者50例(21.37%),四种阳性的21例(8.97%),还有两例可同时检出五种肝炎病毒标志。结论 重庆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以HBV感染最多,HCV最少,HDV占相当比例。但仍可能存在甲~庚型以外的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几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可能是造成肝炎慢性化和重型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87年7月至1988年6月对门诊及住院肝脏病150例进行血清铁蛋白(SF)检测,主要对象为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90例,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型20例,病毒性肝炎亚急性重型8例,门脉性肝硬化1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