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类新的治疗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药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良好的疗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细胞、炎症因子、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其积极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应用是近年2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但自2003年以来,陆续有报道在合并Graves眼病(GO)的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后,GO有恶化倾向^[1-4],因而有关PPARγ与GO发病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常用的降糖药物,而贝特类药物是常用的降脂药物。这两类药物都是通过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发挥作用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减少促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贝特类药物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异位ACTH综合征与垂体性库欣病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显示,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患者血浆ACTH水平较垂体肿瘤高,同时对由于其垂体ACTH分泌受到抑制,由垂体外肿瘤产生的ACTH一般不被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甲吡酮抑制皮质醇合成时,垂体ACTH腺瘤ACTH分泌增加,而分泌ACTH的位肿瘤不出现此种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放激素(CRH)可刺激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ACTH释放,但在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则无此作用,异位分泌ACTH肿瘤检测常依赖于胸腹部CT及MRI。依赖垂体ACTH的库欣病患者垂体附近ACTH浓度较被稀释的周围静脉中ACTH高,故亦可用两者比值(IPS/P)对两种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5.
异位ACTH综合征与垂体性库欣病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显示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综合征患者血浆ACTH水平较垂体肿瘤高 ,同时由于其垂体ACTH分泌受到抑制 ,由垂体外肿瘤产生的ACTH一般不被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甲吡酮抑制皮质醇合成时 ,垂体ACTH腺瘤ACTH分泌增加 ,而分泌ACTH的异位肿瘤不出现此种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可刺激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ACTH释放 ,但在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则无此作用。异位分泌ACTH肿瘤检测常依赖于胸腹部CT及MRI。依赖垂体ACTH的库欣病患者垂体附近ACTH浓度较被稀释的周围静脉中ACTH高 ,故亦可用两者比值 (IPS/P)对两种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6.
因单用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而不加用克罗米芬,能引起排卵性月经的比例较低[1],考虑到二者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方面作用部位不同,且不直接刺激卵巢间质和生殖细胞,无引起多胎妊娠的危险,本研究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以观察  相似文献   

7.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改善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紊乱,并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发挥其血管保护作用。这些作用包括纠正血管重塑和内皮功能紊乱,抑制血管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损伤及增强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等。深入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血管保护方面的作用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库欣病是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分泌过多ACTH,刺激肾上腺过度合成和分泌糖皮质激素所致.家族性内分泌综合征伴垂体ACTH腺瘤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1及GNAS1基因突变相关.散发性库欣病的发病机制涉及PTTG、p27基因和激素相关受体、配体的异常表达,造成垂体ACTH细胞的过度增殖和激素分泌.进一步了解库欣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对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有着显著的降糖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噻唑烷二酮对心血管系统也发挥着影响。一方面,在调节血压,血脂代谢,氧化应激,抗炎,纤溶活性与抗凝等方面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在增加体重,导致水肿和水钠潴留以及加重心衰等方面对心血管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就噻唑烷二酮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以"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WanFang Data、CBM、Google数据库,并追溯参考文献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质量,用Review Manager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6篇,经Meta分析,噻唑烷二酮类能明显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活动评分(UCAI)(WMD=-0.92,95%CI:-1.17~-0.66,P0.00001);噻唑烷二酮类明显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缓解人数(OR=12.31,95%CI:1.71~88.74,P=0.01);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分级,尤其是0~Ⅰ级(OR=2.71,95%CI:1.55~4.72,P=0.0004)。失效安全数结果显示,发表偏倚较小。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结果稳定可靠。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外周1-脱氨-8-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兴奋试验,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明确的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外周DDAVP兴奋试验、岩下窦静脉取血、鞍区MRI和手术病理的结果,评价外周DDAVP兴奋试验对诊断垂体ACTH腺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另收集10例文献报告的异位ACTH肿瘤患者资料,纳入统计分析。通过比较岩下窦静脉取血和外周DDAVP兴奋试验结果的差异,分析外周DDAVP兴奋试验中ACTH不升高的原因和此项检查的局限性。结果 (1)共纳入41例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其中28例为垂体ACTH腺瘤(简称库欣病),13例为异位分泌ACTH肿瘤。(2)如以ACTH升高到基础值1.5倍作为阳性反应标准,82%(23/28)库欣病和38%(5/13)的异位ACTH肿瘤患者可达到此反应。如以ACTH升高到基础值3倍为反应标准,50%(14/28)的库欣病患者达此标准,而异位ACTH肿瘤为0(0/13)。(3)有12例库欣病患者同时进行岩下窦静脉取血。其中7例外周DDAVP试验中ACTH水平未达到基础值的3倍,但岩下窦ACTH水平在DDAVP刺激后明显升高。结论 外周DDAVP兴奋试验有助于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鉴别诊断。ACTH升高幅度越大,越支持库欣病的诊断。如ACTH升高到基础值3倍以上,可确诊为库欣病。  相似文献   


12.
库欣综合征病因复杂,提法不断更新。在ACTH依赖型中,有垂体性(库欣病)及异位ACTH综合征两种,过去都只认为是肾上腺皮质增生、垂体性的也不是单一品种,包括占库欣病80%的具有相对自主分泌功能的垂体ACTH腺瘤、很少见的垂体ACTH细胞癌,另有10%左右表现为垂体ACTH增生,或在增生的基础上的腺瘤。关于Nelson综合征,认为是一  相似文献   

13.
日前,美国学者对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单独应用磺脲类降糖药相比,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可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危险。并且,无论是单用噻唑烷二酮类的病人,还是服用“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的病人,与单用磺脲类降糖药比较,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近年的研究发现许多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许多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均可使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是上世纪80年代发现有降低血糖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糖代谢作用的化合物,包括一系列具有2,4-噻唑烷二酮结构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不同的侧链取代基,因而药理特点各有不同。第一个TZDs环格列酮是在1982年合成的,但到1994年才发现它的治疗机理,后来陆续生产出噻格列酮(Ciglitazone)、曲格列酮(Troglitazone)、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和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等,  相似文献   

16.
临床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疗效具有差异性,其差异性的原因可能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PPARγ协同刺激因子、脂联素、解耦联蛋白2、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视黄醇结合蛋白4、细胞色素酶、脂素基因1等基因多态性相关,但是目前尚无一致性结论.目前国内、外关于PPARγ、PPARγ共激活因子、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疗效差异性的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17.
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通过激活PPARy,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有关TZD和(或)PPARy转录因子对骨代谢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于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的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18.
仲琳  张运 《中国循环杂志》2004,19(5):392-394
糖尿病不仅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另外研究表明其血管疾患在糖尿病症状诊断前已存在,二者共同的炎症反应基础使罗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为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本文综述了罗格列酮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库欣病经蝶窦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后预后相关因素包括:肿瘤分级、术中发现、术后病理、术后血清皮质醇水平、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等.尽管一些指标能够较好地预示手术失败或术后缓解,但目前无一指标是完美的,应长期监测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本文综述了与库欣病经蝶垂体瘤术后预后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吡格列酮与2型糖尿病人脂联素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玉  韦秀英 《内科》2008,3(1):113-114
吡格列酮是一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为新一代治疗糖尿病的药物。2型糖尿病是一种受多因子影响的复杂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众多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抵抗素、脂联素等也参与了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