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斐 《陕西中医》2012,33(6):717-7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用风池、完骨、天柱、内关、三阴交、神庭、本神等穴治疗,对照组选用口服西药尼莫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观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逻辑记忆II子量表(延迟记忆,DSR-onWMS),画钟试验(CD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治疗后MOCA、DSR-on WMS、CDT得分较前明显改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以显著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老年性痴呆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方法:80名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针刺和对照组,针刺组采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针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外关;对照组不予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疗效。结果:针刺组随着治疗MMSE分数增高,ADL分数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老年性痴呆有疏利三焦气机、调补宗气、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之功。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阳 《陕西中医》2008,29(1):88-89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局部取穴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8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腹针配合局部取穴法和局部取穴法治疗,30次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P<0.05)。提示:腹针加局部取穴治疗面肌痉挛,可起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纯局部取穴。  相似文献   

4.
开窍醒脑法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51~78岁;病程1.7~8年。32例中,高血压、动脉硬化史30例,占93.7%;糖尿病14例,占43.7%;冠心病史18例,占50.3%。病人除智力减退外,头晕头痛19例,欣快症10例,情感淡症7例,尿失禁9例,肢体瘫痪22例,言语欠流利11例,并经脑CT扫描确诊为脑血管病。 采用北京医科大学修订的美国洛杉矶加洲大学医学院神经行为中心的简短智能表,总分30分,低  相似文献   

5.
针刺中脘穴为主治疗荨麻疹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笔者以针刺中脘穴为主治疗60例,疗效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0岁以下10人,11~30岁15人,31~50岁25人,50岁以上10人。其中急性者39人,慢性者21人。病程最长20年,最短7天。治疗方法与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延智 《陕西中医》2001,22(7):419-421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卓效途径。方法:采用先师金针李少亭医师传授的金针手法,辨证选穴分为风痹型、寒痹型、湿痹型3种;整体选穴选气海、膻中穴、行迎随、九六、青龙摆尾等补泻手法之补法。结果:治疗本病300例,总有效率为99%,治愈率65.3%。提示:金针手法有独到的特色和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丽华  王艳君 《陕西中医》2012,33(3):344-34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天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4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针刺膻中、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厉兑等,同时于膈俞、胃俞穴进行天灸,疗程2周。结果 :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配合天灸疗法具有调畅气机、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该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和药物组30例。针刺组取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药物组口服百忧解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使用HAMD抑郁量表和Bar-thel Index量表进行抑郁状态和生活能力评定。结果:两组治疗1月后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对患者HAMD、BI评分的改善高于西药组(P<0.01)。结论:本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方法:针刺中脘、下脘、气海等穴治疗本病48例。结果:总有效率89.6%。结论:薄氏腹针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理脏腑功能来治疗多种慢性病、疑难病,尤其适用于疼痛性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产后缺乳22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对产后缺乳患者内分泌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224例、口服中成药生乳汁对照组126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乳房充盈度、泌乳量及血清泌乳素(PRL)、雌激素(E2)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乳房充盈度、泌乳量均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血清泌乳素(PRL)明显升高(P<005),雌激素(E2)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针刺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对产后缺乳患者具有调节内分泌、促使乳汁分泌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腹针配合推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  贾成文 《陕西中医》2009,30(6):721-721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推拿综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将64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腹针推拿32例,单纯针刺32例,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的变化。结果:腹针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腹针疗法配合推拿综合治疗是目前有效的减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武连仲  侯庆 《中国针灸》1998,18(12):733-734
由于健康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病比例增加,血管性痴呆(VAD)的发病率升高。我们在开展针刺治疗脑病过程中,对126例VAD病人进行针刺治疗和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美国神经疾病和中风协会神经疾病学分会,组织十二个国家共同制订的VaD诊断标准确诊。(1)临床检查和神经生理学测试确定的痴呆,并严重防碍日常生活能力者。HDS<15 A分者。(2)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和相应的脑CT或MRI依据而确诊的脑血管病(CVD)患者。(3)可确立的CVD和痴呆之间的因果关系,即痴呆发生在中风后3个月之内,或认知功能突…  相似文献   

13.
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失眠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雨华  李国徽 《陕西中医》2009,30(11):1519-1520
目的:观察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失眠症与常规针刺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40例,以常规辨证论治取穴。任脉组40例(阴虚证),督脉组40例(阳虚组),以任督二脉为主取穴。结果:针刺调理任督二脉和常规针刺皆能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任督二脉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复发率低于常规组。结论: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失眠症,可以从整体着眼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使阳入于阴,而目自暝,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4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正权  李瑛  李亚东 《陕西中医》2005,26(2):155-157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针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疗效。方法 :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3例 ,采用针刺治疗取穴水沟、气海、足三里等 ,对照组 2 6例 ,采用消栓再造丸治疗 ,两组对比 ,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0 2 %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 .0 5 )。提示 :针刺水沟、气海、足三里等穴具有益气补气 ,养血活血化瘀功效。  相似文献   

15.
易莉  刘玲 《陕西中医》2011,32(9):1224-122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针刺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50例(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与中药补阳还五汤联合应用对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康小明 《陕西中医》1995,16(7):318-318
采用透天凉针刺法治疗急性脘腹痛40例,结果显效36例,有效4例。提示本法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晓静  张晓燕 《陕西中医》2006,27(6):728-728
目的:观察磁极针治疗气滞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8例,采用磁极针针刺,取膻中、中脘、期门等穴。对照组10例,用普通不锈钢针针刺,取穴相同。结果:磁极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磁极针以其双重疗效,针感传导与持续性伏著,具有很好的调气活血,疏通经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黄连温胆汤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类中药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黄连温胆汤(黄连、陈皮、茯苓、半夏、甘草、枳实、竹茹、大黄等药)配合针刺(人中、内关、三阴交、百会等穴),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尼莫地平、脑复康、都可喜),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本方法具有清热化痰,活血化瘀,醒脑开窍,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可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9.
曹铁民  孙燕 《陕西中医》2009,30(2):199-20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30例,取支沟、气海、天枢、足三里等穴,对照组20例口服吡沙可啶肠溶片(便塞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提示:对脑卒中后便秘,采用针刺疗法具有通调三焦气机,益气滋阴通便之效。  相似文献   

20.
张群策  刘敏 《中国针灸》1995,15(5):43-44
膻中、中脘、气海三穴调气作用机理初探张群策,刘敏(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西安710003)主题词理气,穴,膻中,穴,中脘,穴,气海祖国医学认为,气机调畅、升降出入有序是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生理状态的前提条件,气机失调、升降逆乱则是机体各种病理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