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单采自体血液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估计术中出血量较大,符合国内外预存自体输血标准的外科择期手术患者8例,入院后第2、3天下午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单采压积红细胞3~6U(来源于800 ~ 1200ml静脉全血的红细胞)和机采血小板1U,采集中补充生理盐水500 ~ 1000ml.当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患者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时,开始回输自体血液,并于手术结束前全部回输入患者体内.观察8例患者预存采血前、单采后、手术前、手术结束后血常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手术结束时血压(SPB,DPB)、心率(HR)及手术中液体输入总量、术中出血量、自体输血量、异体输血、输血反应等情况.结果 8例患者术中输注自体血液,未输注异体血液成分,单采中和输血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单采储血后和手术后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自体储血前,手术失血量300 ~ 1200ml,占整体血容量的7%~ 26.49%.术后患者心率、血压平稳.结论 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液成分进行自体备血安全且疗效较好,能保障中型及大型手术的手术用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9例Rh(D)阴性孕妇临产前1~3周实施自体血液采集,血液置4℃贮血冰箱内保存备用.其中13例孕妇实施分娩时自体血液回输,分别对采血前后3天及血液回输前后3天进行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计数;并观察血液输注及产(术)后母亲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39例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自体血液采集前后3天RBC、Hb、Hct、Plt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3例实行自体血液回输的孕妇血液回输前后3天的RBC、Hb、Hct、Plt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术)后母亲情况良好,均未输注异体血,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分.结论 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是解决Rh(D)阴性孕妇血源紧张的一种安全的、有效的输血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贮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于采血前、采血后、回输血后、出院前检测病人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Ret)、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结果采血后各项指标较采血前均明显降低,回输血后、出院前各项指标较采血后显著升高(F=2.94~3.15,q=3.52~3.78,P<0.05)。结论预贮式自体输血能够有效避免异体输血,刺激人体造血机制,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应用于肝癌切除术时临床麻醉与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41例,麻醉后实施采血并进行ANH自体输血。观察患者术前、血液稀释后、采血后、回输血前、回输血后、术后1 d血红蛋白(Hb﹚与红细胞比容(Hct﹚水平。结果回输自体血后、术后1 d,Hb分别为(112.25±4.11﹚g/L、(119.15±5.62﹚g/L与Hct水平分别为(0.32±0.01﹚、(0.35±0.0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H自体输血应用于肝癌切除术,能够有效避免术中输入异体血,明显减少红细胞的丢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输血后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39例烧伤患者输血前后血细胞参数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烧伤患者输血后全血RBC、Hgb及Hct均升高。MCV、MCH、MCHC及RDW也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MCV增大,MCH及MCHC降低和RDW增宽;且输血量越大,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越明显。结论:输血不仅对红细胞数量产生影响,而且对反映红细胞质的信息也产生影响。大面积烧伤病人接受输血治疗时,对.血液参数结果的影响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输血需求的相关因素以及输血的现状。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与未输血组,对患者年龄、体质量、性别、术前血红蛋白(Hb)浓度、血小板(PLT)计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麻醉方式、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浓度、输血前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的监测、术中血液回收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血组与未输血组在体质量、术前Hb浓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围术期输血的比例为32.6%,输血患者平均用血量为650mL。在所有术中接受输血的患者中有24例检测了Hb浓度;2例采用了术中血液回收技术。结论体质量、术前Hb浓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输血的的主要因素;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术中输血前未监测Hb度和Hct,输血合理性有待改进;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需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铁剂在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的选择及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20例进行前瞻性试验。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EPO(10 000 U)及铁剂治疗(200 mg),治疗8 d,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做安慰剂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输血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量、围术期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水平、Hb及Hct最大下降值、血栓疾病发生率及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围术期输血率低于对照组[11.7%(7/60)比28.3%(17/60)](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8.0±54.5)mL比(182.3±53.0)mL,(396.0±114.2)mL比(390.5±116.4)mL](P>0.05)。围术期Hb与Hct的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Hb最大下降值和Hct最大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49.6±12.0)g/L比(57.5±15.0)g/L,(15.5±4.1)%比(18.5±5.2)%](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肌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9/60)比11.7%(7/60)](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发现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在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联合应用EPO与铁剂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围术期Hb水平并降低患者的输血率,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我院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术中应用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评价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725例术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患者回收、回输血液量、术后输注异体血以及治愈情况。比较其中未输异体血的140例回收式自体输血患者术前、术后1d和术后5d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结果经血液回收机回收血液总量1501920ml,平均每例2072ml。725例患者中,死亡7例术后,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1d与术前比较RBC、Hb、Hct、PLT、WBC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5d与术前各指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以减少异体血的输注,缓解血源紧张,降低输血并发症及医疗费用,在抢救大出血时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大出血患者术中输血的影响因素。方法71例手术中大出血患者按大出血时机不同分为择期手术术前预计大出血组(A组,n=35例)、择期手术意外大出血组(B组,n=15例)和急诊手术大出血组(C组,n=21例),记录术中首次输血医嘱下达医师及输血标准,观察术前1h(T0)、输血前15min(T1)、术后10min(T2)、术后24h(T3)、72h(T4)患者红细胞比容(Hct)和血红蛋白(Hb)含量变化,探讨影响实际输血时间与输血标准的因素。结果手术医师是3组患者手术大出血时输血医嘱的主要下达者,而血库管理模式、输血理念与对Hct、Hb数值的疑虑是影响术中输血标准掌控的主要因素,对比分析显示,C组虽因急诊临时调血“延误”术中适时输血,但T1时Hct、Hb数值接近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确定的输血标准,且对术后康复无影响。结论术中大出血患者输血未能严格执行规范标准,输血理念、Hct与Hb数据可信度和医院血库管理模式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妊娠晚期及产后早期(产后7d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变化,探讨EPO与血细胞比容(Hc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健康非妊娠妇女15例,正常妊娠晚孕服妇27例、妊娠合并贫血孕妇32例及产后早期合并贫血产妇15例.结果上述4组EPO水平分别为(9.85±38.52)U/L、(14.42±6.80)U/L、(99.82±78.70)U/L、(59.50±38.52)U/L.妊娠晚期合并贫血的孕妇及产后早期合并贫血的产妇EPO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及正常妊娠晚期孕妇,P<0.01.4组血清EPO与Hct呈相反关系.结论妊娠晚期及产后早期合并贫血时EPO水平明显升高,且对贫血有极强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血输注对机体红细胞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术中单纯自体血回输和同期单纯输注异体血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输血诊疗过程,动态追踪机体血常规变化,评估输血纠正贫血疗效.结果 术中使用自体血液回输19例,自体血液回输400~1000ml(平均680ml).术中输注异体血液的15例,输注红细胞2~9U(平均5U);两组之间术前、术后1天、7天、14天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术后21天出现显著差异,自体血液回输组患者红细胞增长更快.结论 与异体血输注比较,自体血回输不但具有安全、无传染病、不产生对血液成分的免疫反应等优点,更有利于机体红细胞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骨盆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将60例骨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组(A组)和非自体血回输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凝血功能、总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总输血量为(1039±173)ml,B组总输血量为(1608±275)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有效补充术中失血,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减少了输入异体血的并发症,节约了医疗费用,值得在骨盆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与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围术期血液丢失的可能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6月入院ASAⅠ~Ⅲ级,行择期、单侧THR与TKR的患者119例,记录术中失血量、液体(人工胶体及红细胞悬液)输注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收集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容积(Hct)值,及术后1、2和3 d测得Hb与Hct值取最低值。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向前引入法,比较患者手术前后Hb、Hct的变化,分析影响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前Hb、Hct与相应术后Hb、Hct呈显著正相关;年龄、手术时间是影响术中出血量的独立预测因素,手术种类、术中胶体输注量是影响术后引流量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1)术前维持较高的血红蛋白水平,对术中出血量并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术后贫血发生率。(2)术中出血量的多少与患者年龄及手术时间密切相关。(3)THR与TKR患者术后引流量存在明显差异。(4)术中大量胶体的输注可能增加术后血液丢失。  相似文献   

14.
血液流变学中影响血粘稠度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滨胜 《黑龙江医学》2002,26(8):605-605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血液流动和变形的科学。血液粘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的指标。粘度愈高流动性愈小 ,反之愈大。血液粘度主要由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 ,血浆粘度等内在因素决定。1 全血粘度的影响因素全血是非牛顿液体 ,由于血液中血细胞的主要组分是红细胞 ,因此 ,全血粘度很大程度上是由红细胞决定的。1 1 全血粘度与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有很大关系。因此 ,血细胞比容是决定血液粘度的第一要素 ,一般血细胞比容与全血粘度呈指数关系升高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肺心病 ,白血病 ,灼伤 ,严重腹水等情况下的血液浓缩 ,比容增高…  相似文献   

15.
李晓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46-1348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复杂脊柱外科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63例复杂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组(n=33);组Ⅱ:非自体血回输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血常规、凝血功能、总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组Ⅰ总输血量为(1 132±173)ml,组Ⅱ总输血量为(1 508±275)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能明显减少输血入量,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与高黏滞度(hyperviscosity)不是同一范畴,但常并存,称之为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静脉血的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0.65(65%)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血黏度18cps(切变率为11.5sec-1)或高于正常值两个标准差者为高黏滞血症。血液黏度随着Hct的升高而增加,血黏度增加,血液流速变缓,毛细血管床灌注下降,影响各系统的血供,使多脏器受累,造成多组织缺氧、酸性代谢产物集聚、低血糖症、高胆红素血症等诸多并发症,危害新生儿健康。故本文就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及高黏滞度综合征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简要阐述,以期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对肾性贫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根据使用EPO剂量的不同将 39例慢性肾衰竭并血液透析病人分成 4组 ,观察治疗后 2、4、12个月时与治疗前 (0月 )相比红细胞数 (RBC)、红细胞比积 (Hct)及血红蛋白含量 (Hb)的变化。结果  2 4例使用EPO10 0 - 15 0IU/ (kg·w) (6 0 0 0IU/w - 90 0 0IU/w) ,治疗后RBC、Hct、Hb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 (P≤ 0 .0 0 1) ;5例使用EPO5 0IU/ (kg·w) (30 0 0IU/w) +间断输血患者 ,其RBC、Hct、Hb升高不显著 ;10例不用EPO而单纯输血患者 ,其RBC、Hct、Hb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EPO能较好地纠正肾性贫血 ;单纯输血不能治疗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并发肾性贫血患者6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给予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同时辅以口服铁剂、叶酸和Vit B12等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在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变化水平和促红细胞生成素(rhu EPO)用量等方面的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b和Hct均明显升高;治疗组患者在维持患者Hb和Hct开始水平的情况下,其rhu EPO的用量不断减少,对照组患者rhu EPO用量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中限制性输血在节约用血、合理用血和降低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1-12月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实施预计出血量>400 mL的大、中型手术的患者人选限制性输血组(组Ⅱ),结合术中输血分值评估体系实施限制性输血策略.在2009年1-12月符合同样入选标准的患者人选开放性输血组(组Ⅰ),实施开放性输血策略.采用便携式床边血气分析仪动态监测患者在围术期的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结果 与组Ⅰ相比,组Ⅱ的输血总量减少了32.1%.组Ⅱ的输血率、人均输血量和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均显著低于组Ⅰ(P值均<0.05).结论 术中动态测定Hb、Hct,并根据输血分值评估体系评判,是实施限制性输血的有效手段,能有效控制术中不必要的输血,节约血资源,减少输血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输血与麻醉效果相关性。方法:选择55例择期手术病人,术中出血量均大于600 mL,采用美国产Cell Saver-5自动血液回收机收集血液,处理后回输;于失血前、失血后、回输后3个时间点检测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同时对患者心率(HR)、血压、呼吸(RR)进行监测。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回收血量1 196.2±620.5 mL,洗涤量3 172.7±615.2 mL,回输量1 164.1±418.6 mL,失血后与失血前比较、回输后与失血后比较Hb和H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后,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节约大量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