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先兆证是中风的早期信号,是中风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查中风病人190例为病例组,非中风病人380例为对照组,计调查发病前24小时、1月、1月以上临床症状133个,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根据中风病人发病前症状出现的时段不同,即1月前至数年的称远期先兆证,1月内的称近期先兆证,24小时内的称前夕先兆证,可供临床防治中风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风先兆症,亦即小中风.以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语言蹇涩、一过性偏身瘫软、一过性晕厥发作、瞬时性视物昏瞀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发病突然、历时短暂、反复发作的特点.西医学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该病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中风先兆症防治的研究具有深远而直接的意义.由中风先兆发展为中风,是一个由轻渐重、逐步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此将近10年来有关中风先兆症的中医药防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先兆证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申春悌  王彩华 《江苏中医》1996,17(10):50-52
中风先兆证是中风的早期信号,是中风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查中风病人190例为病组组,非中风病人380例为对照组,计调查发病前24小时、1月、1月以上临床症状133个,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根据中风病人发病前症状出现的时段不同,即1月前至数年的称远期先兆证,1月内的称近期先兆证,24小时内的称前夕先兆证,可供临床防治中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患者在发病前往往有先兆症状,中风先兆亦称小中风,其临床表现为中度头晕、头痛、胸闷、肢体麻木、肌肉动或平时出现一时性语言不利等。中风先兆的论述形成于唐宋以前,在其他时期也有不同描述,但中风先兆之名确立则以刘完素为主,明清时期历代医家对其描述更加细致。随着历代医家对中风先兆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中风病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并逐步成熟。目前,对于中风先兆的症状、病因病机、诱发因素、防治措施的认识有着相对成熟的认识。文章分析总结了中风先兆从形成到成熟不同时期的学术思想,为临床上更好地掌握中风先兆的发病规律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中风的先兆检测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先兆的检测及防治,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尤其是缺血性中风发病有上升趋势,对于其先兆的防治更为重要。我院对201例缺血性中风者进行病史回顾,并设健康人组作对比观察,调查结果,确定对先兆者数据处理,按经验公式输入电子计算机储存,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红香 《吉林中医药》2011,31(2):175-176
《黄帝内经》中已有中风先兆症状的描述,称为"微风",其后历代经典均有中风先兆相关名称记载,中络、小中、中风先兆、小中风等。关于中风先兆证的防治,文献中论述颇多,历代医家均有心得。《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针刺疗法,孙思邈利用针、灸、药相结合的方法,金医家张子和提出吐法预防中风。清.叶天士详细论述中风先兆症状以及治则治法,至此中风先兆防治理论基本完善,为后世诸多医家所认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风先兆证各证型分布特点,探讨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中风先兆证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观察各型基础病、人院后的症状、体征、四诊信息、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各证型间的差异.结果 风痰内盛,痰瘀阻络证在各型中所占比例最高,此型患者眩晕做为首发症状、1h内缓解者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 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其贯穿于中风先兆证发病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风先兆的发病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生活质量,加强对中风先兆的防治,减少中风发病率已成为现今临床研究的重点、热点。高血压中风先兆是指因血压长期控制不稳定,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言语不利、心烦失眠、手指发麻等症,若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发展为中风。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临床以加味黄连解毒汤辨证治疗高血压中风先兆,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自2013年3-6月湖北省中医院内科门诊患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中风是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的常见疾病,一旦罹患,防残、防复发、防致死就成为主要矛盾."血浊"作为贯穿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是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1 中风先兆是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临床切入点 中风先兆是未发生中风而临床出现一些需要引起中风警觉的症状.刘完素指出,出现中风先兆后"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0%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有中风先兆史,约1/3的中风先兆患者将发展为中风[1].缺血性中风存活者6个月内复发率为8.8%,5年内为25%,且预后比首次中风更差,是病死、致残、痴呆的主要原因[2].可见,对已表现出了中风先兆和有中风经历的患者,若能见微知著,通过寻找中风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预防中风发生与复发,是二级预防的临床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软坚降脂袋泡剂防治中风先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凤岭 《河南中医》1998,18(5):302-303
中风是临床上的危急重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据台湾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亚洲是中风的高发群族。中风虽然来势凶猛,但其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发病前多有先兆症状的出现,如能及时防治,则可大大降低中风发病率。因此对中风先兆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从...  相似文献   

11.
中风先兆是中风前期的病变,治疗中风先兆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手段。中风具有发病突然,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正在发生着转变,人们对预防保健更加关注。所以"未病时"的预防,阻止其向疾病的转化变得尤其重要。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主要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试论叶天士防治中风先兆与养阴截断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梅 《河北中医》2000,22(10):782
姜春华教授在 70年代末期提出“扭转”、“截断”学说。所谓截断疗法就是以拦截病势 ,阻断恶变为目的的治疗方法。它集中反映了中医“审病势 ,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对在发病上具有急、猛、快、多特点的温病及中风病的防治上更为重要。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风》32案中有关中风先兆的医案就有 5案 ,该书眩晕中中风先兆的医案有 1案。这是叶天士继《内经》、《难经》、《伤寒论》之后 ,运用中医“治未病”这一最高治疗原则 ,采用养阴截断疗法 ,论治中风先兆的独特经验 ,实践证明 ,叶天士对中风先兆的防治经验至今对预防中风仍有较…  相似文献   

13.
王荣  ;李长生 《中医药研究》2009,(11):1341-1342
中风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中老年多发,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而著称,我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尤为严重。我国每年至少有200万新发病的中风患者,发病率为0.3%~1.0%,致残率为70%~80%,其中40%重度致残。尽管近年来对中风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高致残率带来的社会性问题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顽疾。因此,如何实现中风的有效预防已成为亟须解决的课题。因中风发病前多有中风先兆的出现。本文试图从祖国医学对中风先兆的认识中探讨中风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风先兆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中风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在出现中风先兆时,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就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辅以西药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项针联合西医对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80例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项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中风先兆症状及眩晕症状评分、颈内动脉管腔内径、再次中风例数。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2)治疗后,两组中风先兆症状及眩晕症状评分较前显著下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3)观察组治疗后28 d再次中风发病2例、6个月再次中风发病4例、12个月再次中风发病3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8 d再次中风发病3例、6个月再次中风发病6例、12个月再次中风发病5例数(P <0.05);4)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 <0.05)。结论 电项针联合西医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疗效,改善中风先兆症状及眩晕症状评分,增加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范围,降低再次中风发病概率。  相似文献   

16.
中风是常见病 ,其发病率、病死率、病残率均高 ,笔者研究前人的经验 ,结合临床从 5个方面概述预防中风之要素 ,供同道参考。1 重视中风先兆 ,采取防治措施  对中风先兆 ,前人积累了许多经验 ,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朱丹溪认为 :“眩晕者 ,中风之渐也。”罗天益又云 :“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者 ,三年中有中风之患。”笔者对中风先兆阐述如下 :1.1 中风的远期先兆1.1.1 记忆障碍 以健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为特征 ,并以近期遗忘 ,尤以遗忘姓名为甚 ,理解力及远期记忆力尚好。主要机制为痰瘀阻络 ,导致脑髓空虚脑脉气血不运之故。…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中风先兆病人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300240天津市建昌医院赵国文中风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中风先兆是中风的先期阶段,治疗中风先兆对中风发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组对60例中风先兆病人进行针刺治疗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  相似文献   

18.
中风先兆证是中风病发病前的一系列症候群,历代医家均有研究。本文通过整理明清以前部分文献,试对中风先兆证的相关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法用药进行归纳探讨。1中风先兆证的相关概念关于中风先兆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素问.调经论》有"气血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1]的记载,  相似文献   

19.
中风是内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本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未发病之前又多有先兆,因此,预防中风病,应及早认识、预防和诊治中风先兆证,从而减少、控制中风病的发生。笔者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配合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先兆,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诊断标准:病例均符合《实用中风防治手册》[1]及“中风先兆证中医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2],排除耳源性眩晕、颈椎病、腰椎病、脊髓病及周围性神经炎者。全部病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部分患者伴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医家对中风先兆证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中风先兆证的病名、症状表现、病因病机、诱发因素以及防治等方面的认识有独到见解,本文通过对《内科摘要》、《医林改错》、《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代表性著作的梳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对今后中风先兆证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中风先兆证的概念 明代朱棣对"手足麻痹"等症状称为"小中风",清代沈金鳌对"风之中人……止及手足者"称为"小中",清末张锡纯对中风先兆症状进行了归纳,提出了脑贫血先兆证与脑充血先兆证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