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临床评估增殖性瘢痕硬度需要定量测量。本实验研究了两种瘢痕硬度测量方法,通过定标后,瘢痕硬度测量值实现标准化。材料与方法:研制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和瘢痕硬度测量仪,定标后开展临床测试。结果:测量仪定标后得到硬度转换关系,可标准化。结论:测量结果表明,测量仪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对瘢痕无创伤,使用方便,经鉴定后可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增生性瘢痕常规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类固醇激素、抗代谢药、免疫抑制剂和放射疗法等,大多容易重复发作或有较严重的反应而限制了其在临床方面的使用。近年来应用钙离子阻断剂治疗增生性瘢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进展,且不良反应小。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剂三氟拉嗪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耳白兔24只为实验对象,适应性饲养1周后,参照Morris和李荟元等方法建立兔耳瘢痕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造模后30 d瘢痕形成后,三氟拉嗪组、曲安奈德组分别给予三氟拉嗪、曲安奈德注射液,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对比观察各组瘢痕增生变化情况,瘢痕增生指数,瘢痕基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水平。结果与结论:分别用药10,20 d后,3组兔耳都有肉眼可见的皮肤隆起,且无兔毛生长。三氟拉嗪组兔耳较曲安奈德组发生明显软化,颜色偏暗红;空白对照组兔耳瘢痕明显,颜色偏红。三氟拉嗪组与曲安奈德组在用药20 d后,瘢痕厚度、瘢痕指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氟拉嗪组、曲安奈德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明显升高;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增殖细胞核抗原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三氟拉嗪治疗兔耳瘢痕增生效果良好,有降低瘢痕厚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测量骨骼肌肌力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采用拉伸试验机,对7只大白鼠腓肠肌肌力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此测量方法不仅稳定性好、灵敏度高,而且精确度容易控制.是肌力测量,尤其是实验动物肌力测量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采用刺激反应协同性任务(Flanker)考察不同戒断时长的药物成瘾者注意控制能力的损伤与恢复情况(短期戒断组:平均戒断2.43个月;长期戒断组:平均戒断47.74个月);方法:实验中要求药物戒断者与正常控制组完成颜色Flanker任务,判断三张同时呈现的图片中中间面孔的颜色与两侧面孔的颜色是否一致。结果:行为结果发现,三组被试对颜色非协同任务的反应时,都显著长于颜色协同任务的反应时,出现了显著的颜色协同效应。脑电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的颜色N200效应在额区的三个电极点Fz、FCz、Cz均显著,长期戒断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颜色N200效应出现在Fz、FCz两个电极点,然而短期戒断组颜色N200效应在三个电极位置均消失。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长期药物成瘾会造成个体注意控制能力的损伤,表现为短期戒断组颜色N200效应的消失。戒断4年后,长期戒断组注意控制能力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5.
四川幼儿和学龄前儿童面部间距测量及相关与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面部间距的正常值及其相互关系,为评估颅面生长发育、先天或后天疾患的诊断及临床损伤修复和重建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按照<人体测量方法>,采用摄影测量和活体测量方法测量四川地区2~7岁男、女儿童9个年龄段18个组的面深、口角耳屏距、面宽、外眦耳屏距与外眦耳上基点距,计算各组各项指标的均数与标准差,对各项指标同面深的相关与回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统计数据显示在绝大多数年龄段男性的面深、面宽和外眦耳屏距等5项测量数据均大于女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口角耳屏距、面宽、外眦耳屏距、外眦耳上基点距与面深之间均具相关与直线回归关系.结论:测量所得数据和推导的回归方程,皆可为临床对幼儿和学龄前儿童颅面发育评估及头面部的损伤修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血管中心线及直径的测量是血管类疾病诊断和微创介入治疗的重要依据.当前研究主要依据图像细化算法,但是细化算法缺乏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提出一种基于弹性小球动态平衡的血管中心线和直径的测量方法.首先在血管内部以交互的方式输入一条多段线(polyline)来确定感兴趣的血管部位,然后对多段线离散化为一组点,通过对离散点逐步膨胀为小球以及在小球与血管壁碰撞的两个力影响下,对小球和多段线同时变形,最后在平衡状态下得到的多段线即是血管中心线,小球直径就是该处血管直径.实验中,通过对模拟血管图像和临床DSA图像的量化测量及与常用方法对比,表明所提出算法能够精确地得到血管中心线与血管直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用JR1152F型热释光剂量计(TLD)和仿真人体盆腔模型研究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剂量分布,并了解临床后装放射治疗体内剂量测量点各参数对直肠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定TLD元件测量剂量线性响应范围和重复性、体模的关键器官的剂量分布以及近源区剂量分布,并对TLD元件及热释光剂量仪进行剂量刻度.结果:TLD元件剂量线性范围0~300 cGy,重复性好;体模和近源区参考点实测剂量与TPS计算值符合较好.结论:本工作采用的实验测量方法简便,严密,可靠性高.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骨超声传导速度是定量超声骨密度测量系统的主要参数之一,主要反映骨骼的矿物质密度。精密测量骨骼的超声传导速度,就必须测得系统延迟时间。为了探索高精度的测量方法,得到准确的系统延迟时间,本研究提出了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拟合测量法,并将其测量效果与传统直接法进行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能避免直接法测量中的系统误差,得到准确的系统延迟时间。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可明显减小超声传导速度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一种应用于手舟骨骨折髓内同定的可吸收螺钉,通过实验了解该螺钉在标本内的抗弯曲、抗拉伸强度及嗣定骨折的实际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制作出可吸收手舟骨螺钉.疲劳试验:成人新鲜手腕标本20例,制作成舟骨腰部骨折模型,分为可吸收螺钉固定组、克氏针同定组各10例,复位、固定.用MTS模拟手腕屈伸活动2000次,运动范围为掌屈5°~背伸25°.MTS实验前后标本行CT扫描,用数字化三维医学影像交互式处理系统(MIMICS)和游标卡尺两种方法测量舟骨骨折间隙位移量.生物力学测试:将标本舟骨取出,可吸收螺钉组、克氏针组各10例行抗拉伸试验.再取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的舟骨标本10例,建立骨折模型后用ASS同定,行抗弯曲试验.结果:试验模型建立:游标卡尺测量法,ASS组与克氏针组测量舟骨骨折间隙位移量均为0 mm;MIMICS测量法,ASS组与克氏针组测量位移量(0.16±0.02)mm、(0.22±0.02)mm;ASS组与克氏针组两种测量方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试验:游标卡尺测量法,屈伸500、1000、2000次两组测量的位移量为0 mm、(0.23±0.03)mm,0 mm、(0.49±0.1)mm,0 mm、(1.38±0.1)mm;MIMICS测量法,ASS组与克氏针组测量位移量(0.21±0.03)mm、(1.52±0.07)mm;ASS组与克氏针组两种测量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拉伸试验:ASS组与克氏针组抗拉伸强度为(0.95±0.02)Mpa、(0.63±0.02)Mpa;ASS组与克氏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ASS组抗弯曲试验,弯曲强度(2.71±0.20)Mpa.结论:手舟骨可吸收螺钉对手舟骨腰部骨折的固定效果较克氏针理想,是一种可行的手舟骨骨折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0.
谢斌  姜海英  杨雷 《医学信息》2009,22(5):677-678
目的 了解Vita3D-Master比色板在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及合理性.方法 随机选取610例烤瓷修复患者,对选色的满意度及分配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比色板比色结果满意率达92.8%;但其色度值范围窄,部分颜色使用频率高.结论 Vita3D-Master比色板适宜应用临床,口腔医生应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并研制出更适合中国人牙齿颜色的比色板.  相似文献   

11.
背景: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形成是创面愈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形成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 目的:建立可靠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方法:采用组织贴壁法和消化法分别进行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使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7 ℃,体积分数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分别描述其生长曲线、形态及波形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组织贴壁法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培养成功,20-40 d可传第1代,以后每7-10 d可传1代,细胞为长梭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消化法培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成功,15-20 d细胞可融合成片,细胞为长梭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进一步证实两种方法进行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均培养成功。  相似文献   

12.
背景:A型肉毒毒素伤口周围局部注射可以减少瘢痕的形成,而且对瘢痕的增生挛缩有抑制作用,可以促进瘢痕的萎缩变平。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种培养,使用稀释浓度为0.1 U/L A型肉毒素DMEM细胞培养基对细胞的生长过程进行干扰,对照组以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 结果与结论:细胞接种第1~15天,对照组可见梭形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局部融合成细胞单层,细胞生长旺盛,细胞排列呈现高度一致性。A型肉毒毒素组细胞增殖速度慢,细胞数量少,细胞排列方向散乱,A型肉毒毒素组细胞数为对照组细胞数的79.3%,A型肉毒毒素实验组胶原蛋白合成量为正常对照组的48.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A型肉毒毒素可以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以及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背景:A型肉毒毒素临床上可以治疗增生性瘢痕,体外细胞培养研究发现可以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通过消化法分离培养出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型肉毒毒素对细胞的生长增殖过程进行干预,通过MTT染色,于酶联免疫检测仪570 nm测定吸光度来研究细胞生长增殖情况,计算抑制率。通过Hoechst33342及PI染色检测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率。 结果与结论: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过程中呈梭形,细胞生长旺盛,细胞融合成单层,细胞排列成高度一致性。经A型肉毒毒素处理后,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排列方向散乱。MTT染色后吸光度减弱,随A型肉毒毒素浓度增加,吸光度明显减弱,与对照细胞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半数抑制率出现在0.4 IU/L。在荧光显微镜下,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经Hoechst33342和PI染色后细胞核呈现蓝色,细胞核为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外观。A型肉毒毒素干预后细胞核致密浓缩,染色不均匀,折光性增强,核膜皱缩,部分细胞核碎裂,出现碎块,有凋亡小体出现。随着A型肉毒毒素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与对照细胞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半数凋亡率在0.4 IU/L。说明A型肉毒毒素可以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其主要通过引起细胞凋亡的途径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类人胶原蛋白瘢痕修复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沈阳积水潭医院收治的7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采取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外涂类人胶原蛋白瘢痕修复凝胶治疗,将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40 m...  相似文献   

15.
背景: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细胞周期调节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目的:检测增生性瘢痕不同阶段细胞CyclinD1、CDK2和CDK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及同一标本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运行中3者之间的一致性。 方法:采集32份增生性瘢痕标本,以增生性瘢痕形成时段分为3个月组、6个月组、1年组、2年组,各8份,并以8份正常真皮标本作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标本中CyclinD1、CDK2、CDK4 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 结果与结论:增生性瘢痕标本发展过程中CyclinD1、CDK2、CDK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由强至弱变化。3,6个月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主要分布在S、G2 /M期;1,2年增生性瘢痕与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多处于G0/G1期。表明增生性瘢痕不同时期CyclinD1、CDK2、CDK4各自的 mRNA和蛋白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同时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与这3个蛋白所执行的功能情况相对应。  相似文献   

16.
背景:预防硬膜外瘢痕的形成,可减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臭氧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臭氧对大鼠伤口瘢痕愈合过程的影响。 方法:外科切口法制备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圆形全层皮肤创面增生性瘢痕模型,分为3组,纯氧组及臭氧组分别注射纯氧及30~40 mg/L臭氧,总量均为5 mL,空白组不注射任何药物,每周2次,4周后取瘢痕/肉芽组织标本,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对比观察各组标本瘢痕/肉芽组织外观及肿瘤坏死因子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空白组及纯氧组相比,臭氧组愈后瘢痕面积较小,上皮生成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较少,胶原纤维较纤细,且断裂较多;臭氧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数较低(P < 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较高(P < 0.01)。提示臭氧通过其抗炎作用,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并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提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减少胶原的过度合成,从而起到抑制肉芽组织炎症及瘢痕组织增生的作用。关键词:臭氧;瘢痕;伤口愈合;肿瘤坏死因子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缩略语注释:TNF-α: tumor necrosis fact-alpha,肿瘤坏死因子α;bFG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5.012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使用乳光效果釉质瓷粉对氧化铝全瓷冠美观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使用乳光效果釉质瓷粉对氧化铝全瓷冠颜色效果的影响。 方法:使用乳光效果釉质瓷粉、普通釉质瓷粉分别制作瓷层厚度2.0 mm的氧化铝全瓷冠试件样本20个。以比色片A2色为对照试件由专业口腔技师大体观察色差;大体观察结束,取唇面部分制作成圆盘试件采用PR650分光光谱测色仪对圆盘试件测色,测量透射率、明度、色相、彩度值并计算色差,分析其颜色变化。 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实验组满意度80%,对照组满意度50%;使用乳光效果釉质瓷粉的全瓷冠与比色片之间色差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 < 0.05),透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两比较明度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值最高;色相值对照组>比色片>实验组偏红色,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彩度值实验组>对照组>比色片偏蓝色,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使用乳光效果釉质瓷粉可减小氧化铝全瓷冠与比色片颜色的色差但不能明显提高其半透性。 关键词:乳光效果釉质瓷粉;氧化铝全瓷冠;色差;半透性;口腔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18  相似文献   

18.
The glycosaminoglycan (GAG) contents of hypertrophic scars, normal scars, and human skin from cadavers of matched ages were compared. Cellulose acetate electrophoresis, chondroitinase digestions, and reaction product and infrared analys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mponent GAGs. DEAE-cellulose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o separate hyaluronic acid (HA) and sulfated GAGs. Chondroitinase analysis was improve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HA was determined enzymatically. Results showed an elevation of HA in hypertrophic scar. Dermatan sulfate was the major GAG in both scars and a slightly greater quantity was observed in the hypertrophic scar. Small amounts of chondroitin 4-sulfate and chondroitin 6-sulfate disaccharide constituents were also detected by the chondroitinase assay method and these were also elevated in hypertrophic sca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AGs of hypertrophic scar differ from normal scar and normal skin.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肿瘤侵犯相关蛋白自分泌运动因子在肿瘤细胞中表达量增高,并可增强肿瘤细胞的生长、侵犯和转移能力,而瘢痕疙瘩具有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 目的:了解肿瘤侵犯相关蛋白自分泌运动因子在人体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生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生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患者各20例,切取3种瘢痕组织;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测3种瘢痕组织中自分泌运动因子的分布及相对表达量;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瘢痕组织中的自分泌运动因子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在组织水平、蛋白水平、基因水平上,生理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自分泌运动因子的表达较低,且二者分布及相对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瘢痕疙瘩组织中,自分泌运动因子在3个水平上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与前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果提示自分泌运动因子与瘢痕疙瘩的肿瘤生物学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词:肿瘤侵犯相关蛋白;瘢痕疙瘩;自分泌运动因子;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荧光定量PCR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20.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