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校部分医学生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识掌握情况.方法:调查医学护理、临床、口腔3个专业178学生对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识掌握的情况.结果:①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识3个专业平均分为50.72分,回答正确率≥50%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8.43%,总得分≥60分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6.40%.②3个专业学生调查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1,P=0.000).③知识获取途径不同,学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15,P=0.000).结论:我校部分医学生缺乏突发共公事件应急与救护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医学生对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规范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模式,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护理质量。方法:对50例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工作程序进行分析。结果:50例病人中有47例经抢救脱险,3例因伤势过重及并发症死亡。结论:有预见性、针对性的进行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石惠珠  黄瑛 《吉林医学》2010,31(11):1533-1533
腹部闭合性损伤由于其特殊性及不可预见性,在诊断、护理上难度较大。我科从1990年至今共急诊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78例,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无1人死亡,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吴燕青 《吉林医学》2011,(6):1203-1204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为临床急救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收治的5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8例,采取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并口服凝血酶;乙组22例,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管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结果:甲乙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止血效果,有效率分别为92.8%、90.9%。结论:根据病情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实施全面的护理计划,对抢救有极大帮助,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急救中护理人员素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具备的综合技术素质,及短期内进行全员培训和民众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的基线调查,用问卷对培训后的524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应用SPSS11.5软件对培训前后进行计数资料的χ^2检验。结果:培训前后结果经χ^2检验表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救护护理人员拟掌握的救护技术中,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紧急救护评估技术和突发公共事件地区人群的健康教育技术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  相似文献   

6.
莫月娥 《河北医学》2009,15(10):1199-1201
目的:探讨运用应急预案、提高急诊护士应急能力在应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救治中的可行性及护理要点。方法:运用应急预案中的分组法对本地区近年来的7宗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与传统的应对方式相比较分析,观察应对过程中的有序性、条理性、效率及质量。结果:与传统应对方式相比,其有序性、条理性好,工作效率及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说明提高急诊护士应急能力及建立应急预案,在应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儿高热惊厥多见于婴幼儿,大多数发生在急骤高热(39℃~40℃以上)开始后12h内,其发病率为3%~5%,复发率高,约为35%,复发频率越高,引起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早期发现高热、惊厥先兆,及时预防和控制惊厥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严重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外力作用下,人体相继或同时遭受两处以上解剖部位的严重损伤,伤情重,失血量大。是急诊接诊中多见的危重病人,因病情危急,变化快,抢救难度大,涉及创伤专科多,为了赢得病人的抢救时间,必须优化急诊救护程序,做到抢救迅速、及时、准确、得力,多科室通力合作,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急诊科从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共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65例,其抢救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宏玲 《新疆医学》2011,41(1):101-103
目的:探讨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救护系统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对大型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能力。方法:组织护理应急救护系统,制定应急救护方案,并在批量突发事件抢救时按预定方案实施。结果:抢救成功率从应急救护系统组织前的92.6%提高到94.8%。结论:完善的急救护理管理体系是保证大型突发事件批量伤员成功救治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冬欣  黄瑞英 《广东医学》2008,29(12):2121-2122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处理及护理。方法对我科接诊的39例异位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病例急诊救护进行总结。结果39例患者经急诊紧急处置后,均安全送入手术室行急诊手术并抢救成功。结论通过急诊护士准确预检分诊,把可疑异位妊娠破裂的患者从急腹症患者中鉴别出来,配合专科医生尽快确诊,进行早期救护干预,稳定生命体征,为急诊手术争取先机。  相似文献   

11.
陆婷  钟筱兰 《医学争鸣》2004,25(22):2030-2030
0引言 危重患者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临床护理值得探讨和总结的一个领域.现将我院1996~2001年急诊科抢救1266例危重患者分析报告如下,并探讨配合抢救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现代创伤的特点与院前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现代创伤的特点,提高院前救护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由我科护理人员根据调查内容对1446例现代创伤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现代创伤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446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居多,多发性损伤多见,实质为高能量损伤。结论:现代创伤多为多发伤,病情复杂严重,要求院前救护人员必须树立“早、血、氧”观念,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降低死亡率,为院内进一步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现代战争中,空军部队逐渐成为开启战争格局的先锋。纵观近几十年发生的局部战争,空中打击敌方重要的政治、军事、工业设施是战争初期的经典策略。为了实现战果最大化并在最大程度上规避损失,打击对方的机场及防空设施是交战双方常用的首发制人战略。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地方开设了120急救诊治服务,这不仅方便了广大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诊治,减轻痛苦,挽回舍命;同时也要求急诊护士具有丰富的急救专业知识和技能。120急救在当今医疗服务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我院120急救中常见危急症状的救护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急诊高血压危象的紧急救护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急诊高血压危象患者1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一般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紧急救护措施,对其紧急救护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观察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变化情况,同时对紧急处理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1h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较大(P<0.05);患者停止急诊救护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和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患者治疗1h后心率随着血压的变化而变化,血压降低,则心率加快,停止急诊救护后心率加快现象已经消失,和治疗相较而言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后血钾等与治疗前相较而言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较大(P<0.05).结论 :依据高血压危象评估以及处理原则,并依据急诊高血压危象的相关情况采取适宜的处理措施,降低诊治失误率,改善预后,从而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的发展,工伤及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创伤的救护日益被急诊医学重视.做好120救护工作对提高院前急救至关重要.为创伤患者转危为安,赢得后续治疗时机,促进预后奠定基础.我院120急救中心自2006年-2010年共计救护3660例急性创伤深得体会.  相似文献   

17.
何勇 《中外医疗》2011,30(32):129-129
通过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和经验考察,就我国现行社区医疗中心救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进而就社区医疗中心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及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力求在社区医疗中心建立一套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控制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和预警的社会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大批外伤患者的救护组织和管理体会、意义。对大批外伤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程序化的救护组织和管理,使大批重危伤员得到及时、迅速有效的救护,可为后期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沿海渔民出海作业的增加,海上急诊病人也随之增多.我院位于我国四大渔港之一—石岛港,海上急诊占我院急诊相当大的比例,医院距码头1.5 km,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我院成为当地海上急救中心,现将我院近年来海上救护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与特点、情报研究的定义以及目前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情报研究的概况,并针对当前形势提出了我国图书馆对突发公共事件情报研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